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移植患者单侧上尿路上皮肿瘤术后对侧尿路预防性切除的必要性

    作者:田野;侯海军;郭宇文;张磊;林俊;朱一辰;孙雯;谢泽林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在一侧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术后,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2月至2013年5月对15例肾移植术后发现原肾肾盂癌和(或)输尿管癌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单侧上尿路切除术,术后3个月内行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术后给予常规的膀胱灌注化疗及定期随访.结果:15例患者中,患侧切除的15例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尿路上皮癌,而预防性切除的对侧15例中也有7例患者术后证实为尿路上皮癌,预防性切除的上尿路上皮肿瘤发生率约为46.7%(7/15).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存活13人,存活率86.7%.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一侧上尿路上皮肿瘤后,对侧上尿路发生上皮肿瘤的概率很高.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行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非常必要.

  • 17例原发性肾肉瘤回顾性分析

    作者:林健;张小平;黄炳伟;李森;韩文科;周利群;何群;李昕

    目的:总结原发性肾肉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肾肉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6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因肺部转移灶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梭形细胞肉瘤而行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平滑肌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横纹肌肉瘤4例,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透明细胞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13例获得随访,存活7~132个月,获访者总的平均生存期为23.2个月.结论:肾肉瘤是肾肿瘤中的罕见类型,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速、易转移、预后差及生存期短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根治性切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193例

    作者:赵磊;马潞林;张洪宪;侯小飞;刘磊;付燕;寇允更;宋一萌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193例的经验,优化改进操作技术,使其更加标准化.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3年12月至2016年2月行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共193例,全身麻醉下,取腰部3个通道操作,彻底游离肾后,在肾下极7~8 cm处切断输尿管,用endo-cut或hem-o-lok分别夹闭切断肾动静脉,迅速取出肾用4℃肾保存液进行灌注,然后将离体肾保存在冰盐水中准备移植,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供者和受者肾功能情况.结朵:19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85 min(55 ~135 min),1例因出血手术中转开放.术中出血量60 mL(20 ~200 mL),所有供者均不需输血.供肾热缺血时间2.2 min(2~5 min).发生供者并发症3例,均为术后肾区血肿,保守治疗均自行吸收,未见不良影响,其余供者均未见异常.供者术后住院5.7 d(4~9d).193例供者中16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42个月(1~58个月),均未见异常.2例受者发生移植肾输尿管吻合口漏尿,经手术修补后痊愈;3例受者发生移植肾被膜下血肿.1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其余受者肾功能恢复良好.供、受者随访期间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安全可靠,经不断技术改良后已经成熟和标准化,其应用前景广泛,但应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手术治疗肾癌根治术后孤立局部复发病灶的长期预后分析

    作者:杨洋;肖云翔;周利群;何志嵩;金杰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肾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病灶的长期疗效以及肾癌局部复发病灶的长期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局限性肾癌接受根治术后出现局部孤立复发病灶患者资料.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局部复发定义为肾窝、同侧肾上腺以及同侧腹膜后淋巴结出现的复发病灶.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62个月,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与肿瘤复发模式的评估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结果:从1994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有1 045名患者因肾癌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了肾癌根治术,其中有15名患者在随访时间(62.7±36.2)个月中出现了局部复发,有9名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余6名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87%,未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为60%;4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为72%,在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仅为30%.手术治疗组和未接受手术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51.8±7.4)个月和(28.4±9.2)个月,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39.4±29.5)个月和(29.3±23.9)个月.结论:有选择地对肾癌局部复发病灶进行手术切除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并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用于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中元;唐琦;李学松;吴静云;杨学东;张晓春;王霄英;周利群

    目的:探讨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对于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10例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肾肿瘤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收集包括一般情况、术前伴随疾病情况、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对患者术前CT或MRI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R.E.N.A.L.系统评分,分析R.E.N.A.L.系统评分与手术方式、肾脏缺血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的相互关系.结果: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与手术方式有显著相关性(P<O.001),但与围手术期并发症无显著相关性(P<0.611).该评分系统与肾缺血时间(P <0.023)和围手术期血肌酐变化(P<0.025)都显著相关.R.E.N.A.L.系统各变量kappa值为0.52~0.89不等,均为P<O.001.结论: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是描述肾肿瘤解剖特征的综合性评估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协助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并能对围手术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评价其预测手术相关结局的能力.

  • 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技术改进

    作者:张树栋;马潞林;黄毅;庄申榕;邱敏;毕海;廖文峰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技术改进及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技术特点与手术日期分为两组,第一阶段自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组1),其中10例为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为无功能肾切除术;第二阶段自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行技术改良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组2),其中7例为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为无功能肾切除术.通过技术与装置的改进,如:应用单环装置、术中快速寻找到肾蒂、用腹壁悬吊技术来解决肝脏的遮挡等,切除标本后置入取物袋,在脐部切口与单孔装置一并取出.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者.组1中有2例中转为传统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为手助腹腔镜手术;组2有1例加1枚辅助穿刺套管(Trocar).组2相比组1手术时间缩短[(178.9±34.0)min vs.(220.6±51.0) min,P=0.04].所有患者无血肿、感染、肠梗阻、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至3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技术要求高,易出现严重并发症,通过技术改进,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与学习曲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结合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

    作者:叶剑飞;马潞林;黄毅;肖春雷;侯小飞;赵磊;王国良;卢剑;洪锴;田晓军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结合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初经验.方法:选取2005年11月至2009年1月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5例肾移植后因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而接受结合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的患者.后腹腔镜下将肾切除后,经膀胱镜行同侧输尿管口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于下腹正中做6~8 cm切口,经腹腔途径将远端输尿管切至膀胱壁内段后,将输尿管完整取出,并经此切口完整取出标本.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53 min,平均术中出血245 mL,3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中无1例中转开放,2例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病理结果显示:3例肾盂、1例肾盂和输尿管、3例肾盂和膀胱、1例双侧肾盂、4例输尿管、2例输尿管和膀胱和1例双侧输尿管内可见移行细胞癌.平均随访35个月,无1例患者后腹腔内复发或远处转移.5例并发膀胱癌患者中在随访时发现有2例复发膀胱癌,4例行单侧肾输尿管切除的患者在随访中发现对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结合下腹正中经腹腔切口的方法可能是一个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安全且有效的选择.

  • 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取肾的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作者:张树栋;马潞林;黄毅;张洪宪;刘可;邱敏

    目的:评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取肾的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分析12例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由同一术者应用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左侧9例,右侧3例;年龄44~72岁.患侧卧位,腰部垫高,向背侧倾斜,于脐旁作一约2 cm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直至腹膜,直视下置入11 mm穿刺器(trocar)建立气腹.放入30°腹腔镜,监视下于右侧腹直肌旁肋缘下3 cm处、髂棘内侧、肋缘下腋前线处穿刺分别置入穿刺器,左侧于前2点置入2枚穿刺器.用Hem-o-lok处理肾蒂,切除标本后置入取物袋,在患侧耻骨上2 cm沿皮肤横纹切口(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取出.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及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06~ 234 min,出血量20 ~ 500 mL.病理结果:肾透明细胞癌10例,Ⅱ型乳头状肾癌1例,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癌并存1例,1例术后5个月因远处转移死亡,余病例术后随访9~ 20个月至今无复发.结论: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通过耻骨上改良Pfannenstiel切口取出标本安全可行,美观效果好,术后疼痛更轻.

  •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囊性肾瘤1例

    作者:邱敏;卢剑;马潞林;颜野;张树栋

  • 开放手术治疗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

    作者:马潞林;宋诗雨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R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1-3],在泌尿系统所有的肿瘤中是致命的,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超过40%的肾细胞癌患者死于该病[4].肾细胞癌具有一个独特的特征,即容易向肾静脉系统的血管管腔内扩散,侵犯血管内的肿瘤组织又称为静脉癌栓.

  •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

    作者:马潞林;卢剑

    肾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局限性肾肿瘤的经典治疗术式,但是基于肾部分切除术对于适当的肾肿瘤病例可以获得相同的疗效,并且具有保留肾单位、减低术后肾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的优势,2009年<美国泌尿外科学会指南>已经将肾部分切除术修订为T1期肾肿瘤的治疗方案[1].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及其广泛的应用,小肾癌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肾部分切除术也越来越多地开展.

  • 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马潞林;陈迎涛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在泌尿系所有的肿瘤中是致命的[1],其病死率超过40%,并且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在大体形态上,肾细胞癌表现为两种状态,即实性或囊性,其中约4%~15%的肾细胞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囊性肿物,且组织学上报告为肾细胞癌,被称为囊性肾细胞癌(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2].CRCC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未见于任何诸如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和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Chinese Urological Association,CUA)等权威组织制定的治疗指南中,但其预后较传统的肾透明细胞癌好,故有一定临床意义[3].

  • 失功能移植肾切除的不同术式比较

    作者:邱敏;侯小飞;马潞林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出现,肾移植已成为常规手术,1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已达90%以上,但移植肾失功能作为肾移植的严重并发症仍然是移植医师所要面临的问题.移植肾切除是处理失功能移植肾的一种选择,此类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且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身体情况差,手术风险较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行肾移植929例,其中由于移植肾失功能切除者27例,现报告如下.

  • 麦氏点斜切口在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叶雄俊;刘军;安立哲;熊六林;徐涛;黄晓波

    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目前被认为是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的标准治疗术式,无论采用开放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治疗,均能够实现较好的肿瘤控制效果[1-2].国内多采用后腹腔镜处理患侧肾及上段输尿管后,改平卧位取下腹部弧形切口(Gibson切口)腹膜外途径处理输尿管末端[3],但该术式存在一些问题:变换体位增加了手术及麻醉时间;虽然Gibson切口较大,但暴露输尿管壁内段仍存在空间受限.本研究采用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UTUC,利用麦氏点斜切口取出标本,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肾门肿瘤

    作者:刘可;王国良;黄毅;肖春雷;侯小飞;赵磊;洪锴;田晓军;张树栋;马潞林

    肾门肿瘤临近肾蒂血管,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往往较为困难,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治疗肾门肿瘤,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风险高,因此,肾门肿瘤的治疗多采用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但是,随着术者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腹腔镜技术的提高,LPN的可选择适应证正在逐渐扩大,肾门肿瘤已不是LPN的禁忌证.

  • T3 N0 M0期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单中心182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作者:彭鼎;李学松;张崔建;杨恺惟;唐琦;张雷;余霄腾;何志嵩;周利群

    目的:研究影响 T3 N0 M0期肾细胞癌患者肿瘤学预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2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随访数据。应用 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 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显著相关的变量采用 Cox 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182例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26例(69.23%),女性患者56例(30.77%)。患者平均年龄为(56.75±12.45)岁,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99个月),末次随访时共有50例(27.47%)患者死亡,59例患者(32.42%)复发。患者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68.30%(95% CI:60.16%~75.8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0.70%(95% CI:53.16%~68.84%)。多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HR =2.434,95% CI:1.243~4.769,P =0.010)、术前低白蛋白血症(HR =2.188,95% CI:1.074~1.074,P =0.031)及贫血(HR =3.320,95% CI:1.839~5.991,P <0.001)是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特异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更高的 Fuhrman 分级(HR =2.552,95% CI:1.433~4.545,P =0.001)、术前贫血(HR =2.535,95% CI:1.497~4.293, P =0.001)是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是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 Fuhrman 分级、贫血是 T3 N0 M0肾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5/6 肾切除大鼠模型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的动态观察

    作者:徐启河;陈香美;张颖;师锁柱;文载律

    目的:了解 5/6 肾切除大鼠尿纤溶酶原激活物(PA)排泄量的动态变化.方法:5/6 肾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尿PA活性以及血、尿生化指标,并进行肾脏光镜、电镜检查.结果:术后 2 周血肌酐显著升高但肾脏病理改变轻微,多数大鼠尿PA排泄量仍能维持正常水平.术后 4 周以肾小球肥大和系膜增殖改变为特征,血肌酐正常;部分大鼠尿PA排泄量减少,也有部分大鼠尿PA排泄量增加.术后 6~8 周肾功能失代偿,尿蛋白大量排出,肾脏病理以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新月体形成、纤维素样渗出,以及肾小管-间质病变为特征.此期尿PA排泄量逐渐增高,8 周时 24 h 尿PA排泄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结论:5/6 肾切除术后,残余肾脏排泄PA逐渐增加.

  • 经后腹腔自制单孔腹腔镜无功能结核肾切除手术(附5例报告)

    作者:王强;石炳毅;李州利;洪欣;柯华婧;韦星;孟晓云;蔡明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2月共完成5例自制单孔腹腔镜行经后腹腔肾切除术.结果 全部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0(50-130)min.术中未出现器官损伤并发症,术后给予相应处理恢复良好,平均住院8(7-9)d.结论 自制单孔腹腔镜通道行肾切除临床应用良好、费用降低且手术安全、有效.

  • 手辅助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活体供肾切取术比较

    作者:李昆;钱叶勇;王振;柏宏伟;常京元;李钢;范宇

    目的 比较手辅助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hand-assisted retroperitoneoscopic live donor nephrectomy,HRPLDN)与开放活体供肾切取术(open live donor nephrectomy,ODN)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2009年3月-2014年3月110例活体亲属供肾者及受者的临床资料,HRPLDN组65例,ODN组45例.结果 与ODN组比较,HRPLDN组供者失血量更少[(85±41) mlvs(205±53) ml,P<0.05],热缺血时间更长[(121.5±48.2) s vs (93.4±47.3)s,P<0.05],住院时间更短[(7.3±1.5)d ys(10.6±2.3)d,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1周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HRPLDN组1例淋巴瘘,1例供肾包膜下血肿,1例腰静脉损伤出血;ODN组1例下腔静脉出血,2例切口脂肪液化.受者恢复情况比较:术后2周血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均无明显差异,肾功能恢复良好.HRPLDN和ODN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分别为7.6%和8.8%,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率为4.6%和4.4%,尿瘘(urinary leakage,UL)发生率为1.5%和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 10例供者及受者随访5~21个月,未出现肾功能异常.结论 手辅助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相较开放手术,失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更短,移植供受者DGF和尿瘘等并发症未明显增加,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替代开放活体供肾切取术.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的临床麻醉研究

    作者:丁玲玲;张宏;米卫东;王涛;张旭;王保军;马鑫;李宏召;金朝海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麻醉管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5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4例,年龄42~81岁.分析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术后清醒时间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 除1例患者因3次手术史,探查后发现严重粘连无法分离组织放弃手术外,其余24例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与阻断前即刻比较,阻断后3 min中心静脉压(CVP)和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心率及每搏量变异度(Svv)升高,开放后即刻动脉血pH、剩余碱(BE)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带气管导管回重症监护室外,其余23例患者停止麻醉药物至清醒拔出气管导管的时间为(25±6)min,术后转回普通病房;所有病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疾病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是新型、可行、但高危的手术方式.麻醉医师应当熟知具体手术操作步骤,以制定相关麻醉计划并密切配合,密切关注下腔静脉阻断期间循环波动,严防大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828 条记录 10/42 页 « 12...78910111213...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