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血管成像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评估血管的价值

    作者:李学来;孟祥军;米其武;梁铸林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评估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32例肾肿瘤(直径<4 cm)患者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前常规行CT血管成像,放射科医师和手术医师术前通过CT血管成像图像对肾血管进行评估.观察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临床复发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成功进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CTA可以清晰显示肾动脉变异、肾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情况,通过术前CT图像发现2支副肾动脉,其中9例行腹腔镜选择性肾血管阻断肾部分切除术,CTA对肿瘤血供动脉评估准确率为88.9%.平均手术时间为(89.0±9.8)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5.0±3.4)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45.2±16.1) ml,无需输血者.病理回报27例肾透明细胞癌,1例肾乳头状细胞癌,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随访3~49个月,无临床复发.结论 CT血管成像能准确描述肾血管,可作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指导处理血管的重要影像检查之一.

  • 全内脏反位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一例报告

    作者:陈岽;高洁;薛波新;单玉喜

    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ils,SIT)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全内脏反位合并肾脏肿瘤病例临床上更为少见[1],异常的脏器和血管分布往往增加了此类患者的手术难度,对于采取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则尤为困难[2].我们近期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同时伴有右侧肾脏肿瘤患者,对其采用腹膜后途径成功进行了腹腔镜下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检索文献国内尚未有类似报道.

  • 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步入3D时代

    作者:马潞林;毕海

    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一个里程碑,自从1991年Clayman教授[1]首次报道腹腔镜单纯性肾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得到了广大泌尿外科医师的认可、学习和使用,并成为现代泌尿外科手术的主要方式.但传统腹腔镜系统获得的是二维平面图像,即单眼视觉图像,与自然直视下双眼视觉比较,图像缺乏深度感觉,使刚开始学习腹腔镜手术的医师感到很不适应,需要经过长期、严格的培训才能习惯,明显延长学习曲线,并增加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杰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3 年3 月至2008 年2 月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52 例.男29 例,女23 例.年龄24~78 岁,平均年龄57 岁.右侧27 例,左侧25 例.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8 例,其余44 例为超声体检发现.肿瘤的大小1.5 cm×1.8 cm~8.7 cm×9.2 cm,平均3.6 cm×4.3 cm.肿瘤位于肾上极19 例,肾中部15 例,肾下极18 例.52 例均行CT 检查,19 例行MRI 检查.术前临床分期:T1N0M0 5 例,T2N0M0 45 例,T3aN0M02 例.结果 52 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有13 例腹膜破裂,有6 例术后肩部隐痛,有4例切口皮下气肿,患者均在短期恢复.术后均无使用镇痛剂.手术时间90~230 min,平均152 min;出血量50~200 ml,平均120 ml;术后住院时间6~9 d,平均7.5 d.术后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49例,囊性肾细胞癌2 例,肾颗粒细胞癌1 例.随访6~36 个月,平均15 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肯定.

  •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肾血管变异的22例处理体会

    作者:霍勇;苏翼;杨德峰;王龙;王更轩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痛根治性切除术中肾血管变异的处理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 2004年11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63例肾癌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其中22例分别于术前影像资料及术中发现存在肾血管变异.结果 22例忠者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成功.其中2例腔静脉破裂出血,1例卜极副肾动脉出血,采用腔镜下或手辅助缝合或结扎止血成功.手术时间平均93.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4 ml.结论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仔细分离,认真判断,冷静处理所发现的肾血管变异,多可以顺利完成手术.

  • 腹腔镜结核性无功能肾切除的手术技巧

    作者:陈光彪;湛海伦;周建新;梁换仪;叶洁文

    目的 总结腹腔镜切除无功能结核肾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常平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15例结核性无功能肾腹腔镜肾切除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经腹腔途径或经腹膜后途径,根据粘连情况从不同层面用超声刀游离肾与输尿管,Hem-o-lok结扎阻断肾蒂,把肾放入取物袋后取出.结果 15例腹腔镜无功能结核肾切除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7例经腹膜后途径,8例经腹腔途径.手术时间为100 ~ 22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100~ 280 ml,平均156 ml;术后住院时间7~10 d.术中无明显大出血、腹腔内脏器并发症,如肠管损伤等.结论 腹腔镜下结核性无功能肾切除难度较大,其手术技巧包括术前充分认识肾周粘连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途径,根据具体情况从3个不同层面进行分离肾脏,谨慎处理肾蒂,尽可能切除结核的输尿管.

  • 后腹腔镜巨大肾积水切除的手术技巧

    作者:黄细汉;湛海伦;周祥福;黄桂连;刘永昌;潘翔;赵敏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巨大肾积水无功能肾切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5月采用后腹腔镜切除巨大肾积水无功能肾4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15例,平均44岁;巨大肾积水的病因包括输尿管结石38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8例,异位血管压迫引起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手术效果。结果4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手术时间40~18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20~180 ml,平均60 ml,术后住院时间5~8 d。结论后腹腔镜下巨大肾积水的无功能肾切除安全可行,通过一定的手术技巧有助于术中手术操作。

  • 术前肾动脉栓塞治疗对肿瘤大径≥10cm的肾细胞癌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贾卓;李学松;张崔建;杨恺惟;彭鼎;杨菁华;丁长民;席晨光;何志嵩;周利群

    目的 探讨术前肾动脉栓塞治疗对肿瘤大径≥10 cm的肾细胞癌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肿瘤大径≥10 cm的肾细胞癌患者239例,根据术前是否行肾动脉栓塞治疗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1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 除肿瘤位置(左侧/右侧)外,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果方面,治疗组开放手术比例高于对照组(96.2%比82.3%,x2=6.438,P=0.013).两组手术时间[M(QR),238(525) min比208(583) min,Z=-2.182,P=0.062]、输血(自体血及异体血)比例(26.4%比32.3%,x2=8.239,P=0.3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输血量低于对照组[700(1 900) ml比925(8 800) ml,Z=-1.064,P=0.006].治疗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1(50)d比15(79)d,Z=-4.322,P=0.000],入住ICU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54.7%比34.4%,x2=6.103,P=0.027),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3.2%,P=0.408).结论 术前肾动脉栓塞治疗可以增加大体积肾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并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的风险.

  • 肾癌根治术后连续观察肾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振兴;浦金贤;陆勇;平季根;臧晋;赵晓俊

    目的 评估肾癌根治术后肾功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肾功能的变化趋势.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肾癌根治术连续入组356例患者,因失访、重大数据缺失等原因,终参加研究分析的样本185例.男性121例,女性64例,年龄30 ~ 88岁,平均(58±12)岁.合并糖尿病34例,高血压病82例;开放手术132例,腹腔镜手术53例.连续监测患者术后3、6、9、12、24、36、48、60、72个月血清肌酐,通过肾脏病饮食调整方程(MDRD方程)计算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术后eGFR的连续变化,以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肾功能变化的预后因素.结果 总体患者术后肾功能在持续恢复状态,直线斜率(β)为0.099(95% CI:0.07~0.13,P<0.01),即每月恢复0.099ml·min-1·(1.73 m2)-1.不同预后因素患者组与该因素参照组直线斜率(β)存在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后,以下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分别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直线斜率(β)分别为-0.02及0.12(P<0.01),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直线斜率(β)分别为0.08及0.11(P <0.05),≤50岁、>50 ~ 65岁、>65岁人群直线斜率(β)分别为0.15、0.09及0.05(P <0.05).术后新发慢性肾病13例,其中慢性肾病Ⅲ期9例,慢性肾病Ⅳ期4例.结论 肾癌根治术后肾功能随访期间一直处于恢复状态.肾功能预后良好因素包括低龄、无高血压及无糖尿病.

  • 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切除三例

    作者:孙颖浩;王林辉;杨波;许传亮;侯建国;肖亮;刘冰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期间,对3例无功能肾患者施行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6岁、34岁和65岁.其中2例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狭窄伴重度肾积水(左右各1例),1例为输尿管上段狭窄伴重度肾积水(左侧).3例患者患肾在静脉肾盂造影中均不显影,且GFR<0.90 ml/s.全身麻醉后取健侧卧位,沿脐缘切开皮肤2 cm,置入Triport单孔系统.使用可弯抓钳、剪刀和传统腹腔镜器械完成操作.使用血管直线切割器直接离断肾蒂.标本装袋后由切口直接取出.结果 顺利完成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85 min和165 min,出血分别为50 ml和100 ml,未增加另外工作通道,术后住院天数为3 d和5 d.另外1例因肾蒂周嗣粘连严重而改开放手术.前2例术后3周进行随访,切口瘢痕隐藏在脐内,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切除术难度较大,在选择合适的病例、适应可弯器械的交叉操作模式后仍是安全和可行的.术后无明显手术瘢痕,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孤立肾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作者:吴肖冰;张古田;张帆;甘卫东;刘光香;李笑弓;张士伟;郭宏骞

    目的 探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孤立肾肾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1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行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20例孤立肾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男性15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63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开放组(n=9)和腹腔镜组(n=11),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均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0例患者共有肿瘤21个,大径1.5~6.0cm,平均大径(3.7±1.3)cm.平均手术时间(205.3 ±81.8)min,中位术中估计出血量385.6 ml(20 ~1 200) ml,术中输血5例,术后漏尿1例,均未见明显发热;透明细胞癌18例,嫌色细胞癌2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T1 aNxM0 17例,T1 bNxM0 3例,T3NxM0 1例.1例患者失访,其余19例患者随访1~53个月,平均(21.5±16.8)个月,1例复发,未发现转移,患者均存活.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114.9±19.6)g/L]、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46.5±18.2)ml/min]较术前[(130.7±18.8) g/L、(58.0±16.4) ml/min]降低,血清肌酐较术前升高[(123.8 ±39.8)μmol/L比(90.9 ±33.2) μmol/L](P值均<0.05),3个月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腹腔镜组比开放组出血量少(306 ml比510 ml,t=-2.38,P=0.03)、住院时间短(15 d比21 d,t=-3.34,P=0.04)、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长(25.8 min比16.5 min,t =2.60,P=0.02).结论 孤立肾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开放组缺血时间短,腹腔镜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两组预后无明显区别.

  • 腹腔镜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

    作者:姚鲲;周利群;李学松;宋毅;李宁忱;何志嵩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安全性与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T1aN0M0的肾癌患者110例,均接受肾部分切除术,其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52例(LPN组),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N)58例(OPN组).评估患者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和手术切缘情况.结果 LPN组和OPN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7.8和126.7 min(P<0.01),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8.3和21.9 min(P>0.05);两组各有2例(3.8%)和1例(1.7%)需要输血(P>0.05);手术前后肌苷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有6例(11.5%)和8例(13.8%)需缝合集合系统(P>0.05);分别有6例(11.5%)和8例(13.8%)术后出现血尿(P>0.05);未出现尿瘘或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手术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N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与OPN相同,但术后恢复快于OPN.对于经选择的患者和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可以考虑将LPN作为治疗T1aN0M0肾癌的首选术式.

  • R.E.N.A.L.评分系统对T1期肾肿瘤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

    作者:刘勇;王洪;毛昕;荆涛;姜德田;纪建磊;刘松林;宋树欣

    目的 探讨R.E.N.A.L(大径、外凸率、近距离、侧别、纵向位置)肾肿瘤评分系统在T1期肾肿瘤手术方式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回顾分析122例施行手术的T1期肾肿瘤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46例,年龄(51±16)岁(29 ~ 82岁),体重指数(22.8±3.9)kg/m2.收集患者影像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等数据,将术前CT资料按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析R.E.N.A.L系统评分与手术方式选择及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方法的关系.结果 12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根治性肾切除术(RN)45例;NSS术77例,其中腹腔镜下NSS(LNSS)45例,开放NSS(ONSS) 32例.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显著相关性(x2=27.89,P<0.05),与NSS方法亦有相关性(x2=12.87,P<0.05).R.E.N.A.L评分<7分时,主要行NSS(92.9%),分值>9分时,主要RN(69.4%).单个因素均与手术方式选择存在相关性(x2=7.00 ~ 14.57,P<0.05);因素R、E、N、L与NSS方法选择有关(x2=4.92 ~15.07,P<0.05).结论 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量化T1期肾肿瘤复杂程度的综合性评估系统,可为手术提供有效指导.

  • 肾嗜酸细胞瘤26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佳;林建;韩文科;金杰;何群;宋刚;谌诚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6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病理特征以及长期随访结果和预后.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5±14)岁,肿瘤平均大径(4.1±1.3)cm,肿瘤平均体积(24±21)cm3.所有病例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1例行肾根治性切除术.平均随访(47±34)个月(4~144个月),无复发、进展或死亡病例.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肾脏肿物穿刺活检是术前获得肾嗜酸细胞瘤病理诊断的惟一方法.肾嗜酸细胞瘤的预后良好,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或者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微创治疗也许能取得满意效果.

  •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热缺血时间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于俊杰;温儒民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中热缺血时间(WIT)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9例T1期肾癌行LPN治疗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8±10)岁,体重指数(27±3)kg/m2.患者手术时间(132±12)min,肾脏WIT(29±8)min,术中出血量(278±37) ml.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12个月时术侧肾脏单侧肾小球滤过率(sGFR)值,比较患者肾功能的变化,并寻找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 39例患者术后3、12个月时患侧肾sGFR值分别为(26.8±5.6) ml/min和(28.6±5.6) ml/min,与术前基础值[(31.9±6.3)ml/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2、5.511,P<0.01).术后3、12个月sGFR值与WIT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569,P=0.000;r=-0.448,P=0.004).术前sGFR值(β=0.260,95% CI:0.089~0.431)和WIT(β=0.369,95% CI:0.189 ~0.555)是患侧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WIT在30 min以内时对肾功能影响相对较小,随着WIT的延长,患肾功能及总体肾功能损害程度明显增加(F=22.128、20.552,P=0.000).结论 LPN术中越长的WIT对肾功能的损害越严重.测定患侧肾sGFR可准确评估LPN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程度.应尽力将术中WIT控制在30 min以内.

  •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PADUA评分为中危肾癌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东旭;李勋钢;崔心刚;陈杰;王军凯;李尧;陈露;汪凯;腾竞飞;徐丹枫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PADUA评分为中危肾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6月79例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泌尿外科的PADUA评分为中危(8~9分)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8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54±9)岁.肿瘤平均直径(2.8 ±0.8)cm,其中左侧37例,右侧42例;腹侧35例,背侧4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侵犯集合系统13例,累及肾窦5例,靠近肾门血管10例.79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者,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80~180 min,中位数115 min,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20 ±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4±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2±1.5)d.术后出现尿漏3例,留置导尿及输尿管导管后1周症状消失;术后肌酐短暂升高7例,均在6周内降至正常范围;术后平均随访(34±12)个月(10 ~ 84个月),77例患者术后6个月预估肾小球率过滤(eGFR)较术前无统计学意义,另2例患者eGFR分别下降30%、35%;术后肾功能长期维持在慢性肾功能不全3期和2期患者各2例,均未行血液透析治疗,余患者未发生肾功能不全;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PADUA评分为中危肾癌安全、有效,但其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 后肾腺瘤16例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作者:贾卓;张崔建;席晨光;巩艳青;杨恺惟;彭鼎;刘漓波;李峻;李学松;何志嵩;周利群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6例后肾腺瘤患者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后肾腺瘤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14~83岁,平均年龄33.7岁.2例因发热症状入院,其余14例因体检发现肾脏占位入院.1例血常规结果提示红细胞增多症,1例存在轻度贫血,所有病例血肌酐在正常范围.11例肿瘤位于左肾,5例位于右肾.所有患者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15例行CT检查;14例肿瘤为实性,1例为囊实性, CT值为(41±4)HU,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CT值为(77±9)HU.6例行MRI检查,T1WI及T2WI呈高或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肿瘤大径为(4.7±3.9)cm(范围:1.7~17.5 cm).16例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包括部分肾切除术11例,肾根治术4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其中11例行腹腔镜手术.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16例患者均由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后肾腺瘤,手术切缘均阴性.免疫组化Vimentin、CD57、AE1/AE3、WT1、CK7、AMACR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16、15、12、10、3、2例.16例获得定期随访,随访时间8~1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或转移, 1例于术后125个月因高龄死亡(83岁).结论 后肾腺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难以与肾细胞癌鉴别,病理结果可明确诊断,手术方式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预后良好,但仍需定期随访.

  • 切缘环形缝合技术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崔建;曹剑哲;李学松;姚林;虞巍;张骞;何志嵩;周利群

    目的 探讨在肾部分切除术中采用切缘环形缝合技术处理肾门部肾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肾部分切除术,且术中采用切缘环形缝合技术的31例肾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48~ 75岁,平均(58±13)岁.所有患者采用相同的技术路线:术前留置患侧肾脏的输尿管导管;阻断肾动脉,30 s后阻断肾静脉;切除肿瘤,环形连续缝合肾脏切缘;经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射亚甲兰溶液,修补破损集合系统;解除静脉阻断,修补破损静脉;解除动脉阻断,修补破损动脉.对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14例,开放手术17例.肿瘤大径1.9~4.8 cm,平均(3.3-1.2)cm;R.E.N.A.L.评分为7~11分,中位值为8分.血管阻断时间为18.4~37.5 min,平均(24±8)min.术中出血量为90~ 350 ml,平均出血量(125 ±45) ml.术中未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1例患者因肾静脉分支瘤栓形成术中改为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3个月内无出血、血尿、尿瘘及肾脏失功能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肾部分切除术中采用切缘环形缝合技术来处理肾门部肿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应用于复杂性肾门肿瘤的处理.

  • 肾盂肉瘤样癌一例

    作者:俞鸿凯;张愚;韩志友;吴克让;鲁香凤;杨会敏

    患者女性,42岁.因右腰腹部疼痛10 d,于2004年3月1日入院.入院当天患者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发热.查体:右腰腹部触及一球形包块.X线胸片:右肺可见3个3 mm×3 mm大的点片状影,转移癌不除外.B超检查示右肾一7 cm ×5 cm大的低回声肿物,回声不均,界限不清.CT平扫及增强显示:右肾上极一8 cm ×6 cm×5 cm大的软组织影,侵及肾实质及肾盂,平扫CT值39 HU,增强后CT值不变;右肾实质碎裂并肾周血肿;左肾大小、功能正常.术前诊断:自发性右肾破裂,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于3月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上极肾实质全层裂开,肾周脂肪囊下血肿,尿外渗伴感染.右肾上极一6 cm×5 cm×5 cm大的肿物.术中行组织冰冻切片检查显示:坏死组织伴感染,考虑为癌组织坏死,故行肾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肾蒂附近无肿大淋巴结.切除组织病理检查:右肾上极肿物质脆,切面呈灰白色,无包膜,侵及肾盂肾盏.光镜:肿瘤细胞弥漫分布, 局部可见腺样结构,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核大深染,核仁清,核分裂象易见,胞浆丰富、粉染,可见瘤巨细胞(图1);部分区域瘤细胞呈梭形,呈纤维肉瘤样结构,与周围癌细胞有移行过渡,侵及肾实质(图2);连续切片发现一处肾盂移行细胞原位癌(图3).免疫组化: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波状蛋白(+).诊断为右肾盂肉瘤样癌.

  • 自发性肾包膜下和肾周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马洪顺;申明宇;强万明

    目的提高对自发性肾包膜下和肾周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方法对17例自发性肾包膜下和肾周血肿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采用B超、CT和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手段.17例中 ,肾切除手术13例,肾活检术1例,其余保守治疗. 结果随访6~108个月,死亡3例,其余均健在. 结论影像学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CT有诊断价值.治疗方法应根据病因决定,多数以手术为主.

    关键词: 血肿 肾切除术
828 条记录 8/42 页 « 12...567891011...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