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河豚毒素中毒致急性肾脏损害5例报告

    作者:张桦;赵剑

    河豚毒素(TTX)是河豚鱼所含的一种毒性剧烈的非蛋白类神经毒素,中毒后患者出现胃肠、神经麻痹及心血管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现对我院近年收治的TTX中毒有肾脏损害表现的5例临床情况作一分析.

  • 一种长效的河豚毒素抗毒疫苗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勤惠;魏昌华;黄凯;高莉莎;荣康泰;恽榴红

    目的:河豚毒素(TTX)是高毒神经性毒素,目前无特效解毒药.为开发TTX的化学抗毒疫苗而开展本研究.方法:以中国鲎血蓝蛋白(TTX)为载体,通过甲醛将河豚毒素与载体蛋白连接,制成人工抗原(TTX-TTH)并免疫Balb/C小鼠.定期监测血中抗体质量,并定时作TTX攻毒实验,检验疫苗的时效性.结果:小鼠对小分子半抗原TTX的抗体反应有其自身规律.免疫鼠于末次免疫后定时ip TTX,每次LTD,一年内累计攻毒15次,抗毒基本有效;至动物衰老期部分有效;长测试时间达24个月(累计26次)时,1/4动物抗毒存活,实验疫苗长期有效.结论:研制的TTX的实验疫苗可有效预防TTX的攻毒,效价高且持久.免疫预防是对抗河豚毒素中毒很有希望的途径.

  • 序贯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鲎中毒体会

    作者:廖达林;林一勤;张伟

    目的 探讨早期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鲎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7例急性重度鲎中毒临床表现和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及转归.结果 7例患者均在食鲎后0.5 ~3.0 h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呼吸肌麻痹甚至呼吸衰竭,血压不稳定和意识障碍.入院后在补液、利尿、导泻、呼吸机辅助呼吸和稳定循环的基础上,早期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后24 h内口唇麻木及四肢无力症状缓解,呼吸肌麻痹致呼吸衰竭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24±5)h,意识障碍者在中毒后48 ~ 72 h意识转清.无死亡患者.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 ±2)d.随访1个月,未见后遗症.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能迅速地改善急性鲎中毒患者症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疗生存率.

  • 电压门控钠通道SCN5A/Nav1.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瑞;沈怡;徐舒翔;雷鸣;王泽华

    目的:电压门控钠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 VGSCs)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过程密切相关.本研究探索VGSCs亚型 SCN5A/Nav1.5在人卵巢癌中功能性表达的意义及其对卵巢癌细胞体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SBFI荧光探针、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tic quantitative PCR,RFQ-PCR)、Western印迹、免疫组织化学、CCK-8 Kit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卵巢癌SKOV-3细胞中Na+的分布、SCN5A/Nav1.5在分子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相关性.结果:在卵巢癌细胞SKOV-3和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SCN5A/Nav1.5的异常表达,30 μmol/L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能分别抑制SKOV-3细胞内Na+浓度、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力的(41.51±0.41)%、(33.80±1.6)%和 (43.6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压门控钠通道SCN5A/Nav1.5参与卵巢癌细胞的体外转移过程,并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成为卵巢癌治疗的靶标.

  • 河豚毒素停搏液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功能及其桥粒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尧林;杨双强;曹建光

    目的:观察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停搏液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桥粒蛋白(desmoplakin)表达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t.Thomas-2停搏液灌注组(STH-2组,n=10)和TTX停搏液灌注组(TTX组,n=10),分别应用相应的停搏液停搏,建立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Neely灌注模型;待搏动稳定,灌注30 min后停搏60 min,再灌注60 min,观察各组心脏停搏前后的心率(HR)、冠状动脉流量(CAF)、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和压力变化速率(±dp/dt)的恢复率,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桥粒蛋白的分布及量的变化.结果:恢复灌注后,与TTX组比较,STH-2组心肌桥粒蛋白分布紊乱,表达明显减少(P<0.01),心功能指标(HR、CAF、LVESP和±dp/dt)的恢复率也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河豚毒素停搏液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经典的STH-2停搏液,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保护心肌桥粒蛋白表达有关.

  • 河豚鱼中毒239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鹏飞;夏惠治;李兆申

    本院自1988年3月至1998年3月间收治河豚鱼中毒患者239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河豚毒素 食物中毒
  • hNav1.8 mRNA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痛支神经中的表达

    作者:李崴;姜晓钟;赵云富;高春芳;王皓

    目的:观察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Nav1.8 mRNA在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痛支神经中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照,检测5例原发性TN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痛支神经、2例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患者正常耳大神经和肌肉组织中hNav1.8 mRNA的表达.结果:hNav1.8 mRNA在TN患者痛支神经中有明显表达,而在正常耳大神经及肌肉组织中均无表达.结论:hNav1.8 mRNA在三叉神经痛支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TN的发病机制有关.

  • 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在疼痛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崴;姜晓钟;赵云富

    电压门控钠通道的活化在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背根神经节(DRG)和三叉神经节(TG)中已经观察到有多种钠通道存在,它们将外周感受器的信号传至中枢.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烤鱼片中的河豚毒素

    作者:阮丽萍;蔡梅;刘华良;马永建;吉文亮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烤鱼片中河豚毒素(TTX)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1%乙酸超声振荡提取15 min,提取液加入4倍量的甲醇沉淀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离心后将上清液挥干,残留物加1 mL甲醇复溶,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HPLC-MS/MS分析检测.色谱分离于HILIC柱上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TTX在5~1 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检出限为16 μg/kg,回收率为84.6%~ 98.1%,相对标准偏差(RSD)3.9%~13.7%.结论 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处理方法简单,适用用于烤鱼片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 河豚毒素与局麻药联合应用对家兔角膜局麻作用的研究

    作者:徐英;耿兴超;李中华;库宝善

    目的 研究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与局麻药联合应用的局麻作用.方法家兔角膜感觉试验(角膜反射).结果单独使用阈下浓度的TTX、丁卡因、利多卡因对家兔角膜均无明显影响,而阈下浓度的TTX与阈下浓度的利多卡因或丁卡因联合应用,给药后5min即产生局麻作用,20min达到高峰,作用维持约40min,局麻增强作用与药物的给药顺序无关,实验中没有发现TTX的全身毒性反应.结论河豚毒素可以与局麻药联合应用于角膜麻醉.

  • 河豚毒素与吗啡联合应用的作用研究

    作者:徐英;库宝善;胡刚;耿兴超;齐世荃

    目的:研究微量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与吗啡联合给药的协同镇痛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小鼠辐射热刺激法,分别测定单独应用TTX,吗啡,TTX与吗啡联合给药及吗啡+纳洛酮,TTX+吗啡+纳洛酮的甩尾潜伏期,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甩尾镇痛的ED50和ID50.结果:加用微量(LD50的1/25和1/50)TTX后,使吗啡镇痛ED50,从0.41mg·kg-1分别下降到0.07mg·kg-1、0.21mg·kg-1;ID50从0.33mg·kg-1下降到0.08mg·kg-1、0.15mg·kg-1;应用0.03 mg·kg-1纳洛酮后使单独应用3mg·kg-1吗啡的甩尾镇痛抑制率从64.49%下降为22.49%,而此时3mg·kg-1吗啡和0.79μg·kg-1TTX联合应用的镇痛抑制率仍达到70.01%,甩尾潜伏期超过基础痛阈的2倍.结论:TTX与吗啡联合应用具有明显协同效应.提示吗啡的镇痛作用并非完全由阿片受体介导,还可能与钠通道有关.

  • 河豚鱼中毒患者救治流程的临床应用

    作者:贾祥革

    目的 探讨河豚鱼中毒患者规范的救治流程,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各个救治环节,采取相应的急救流程,包括院前急救流程、院中抢救室急救流程、ICU救治流程、普通病房护理流程,保证及时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素及药物早期应用,适时选择机械通气的佳时机,确保有效通气,缩短患者在院前急救、院中抢救室停滞的时间,使血液灌流得以早期开展.结果 36例河豚鱼中毒患者平均住院9d,均抢救成功,康复出院,无并发症.结论 河豚鱼中毒及时正确的抢救是治疗的关键,采用院前急救、院中抢救室急救、ICU救治、普通病房护理四位一体的救治流程组合,保证了抢救措施在快时间内序贯实施,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极大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 河豚毒素中毒48例分析

    作者:翟国锁;丁雪明

    本院1997年2月~2002年12月收治河豚毒素中毒48例,现将抢救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河豚毒素 机械呼吸
  • 急性河豚毒素中毒患者神经电生理的研究

    作者:刘定华;朱祖福;冯东侠;张剑宇;韩伯军;刘鹏飞

    目的研究急性河豚毒素(TTX)中毒患者神经电生理的改变.方法检测58例TTX中毒患者的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结果 22例TTX中毒患者(37.9%)肌电图以多相不规则波为主;MCV、SCV均有减慢,以SCV减慢为显著,MCV远端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异常率比纤颤、正尖波检出率高;F反应、H反射异常提示部分TTX中毒累及神经根;SEP的异常率达56.9%.结论 TTX中毒可伴有中枢神经的损害.神经电生理检测可用来动态观察其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病程、范围,亦是TTX中毒时早期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 兔抗鼠钠通道Nav1.8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作者:朱凌兰;姜晓钟;李崴;赵云富

    目的 制备高效价的兔抗鼠钠通道Nav1.8多克隆抗血清.方法 合成鼠Nav1.8钠通道C末端短肽;用该短肽免疫兔获得抗血清;利用硫酸铵盐析法对抗血清进行纯化获得粗提的抗体;琼脂糖凝胶双扩实验测定抗体效价.结果 经免疫得到了兔抗鼠Nav1.8多克隆抗血清;免疫组化表明兔抗鼠钠通道Nav1.8多克隆抗血清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患支神经中有表达.结论 兔抗鼠钠通道Nav1.8多克隆抗血清可用以代替人类抗Nav1.8多克隆抗血清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检测.

  • 文摘和文题

    作者:

    2001-A-121钝顶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为发展新型海洋药物,采用Sephacryls-200凝胶层析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对人工养殖钝顶螺旋藻中的藻蓝蛋白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得到了藻蓝蛋白纯品.测定了藻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藻蓝蛋白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其大特征吸收波长为278,360,620nm.得到的藻蓝蛋白经等电聚焦显示为一条带,其等电点为pH=4.3.还测量了藻蓝蛋白红外吸收光谱.研究所获得的藻蓝蛋白为后续开展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样品. 2001-A-122鲨鱼软骨多糖的理化性质及其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以鲨鱼软骨为原料,用改进的提取工艺,制得纯度较高的鲨鱼软骨多糖(SCAMP)。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表明SCAMP含有29.90%N乙酰半乳糖胺、27.00%葡萄糖醛酸、13 50%硫酸根及0.20%蛋白质。红外光谱测试表明SCAMP的糖残基可能是α-糖苷键,推测其主要成分是硫酸软骨素类多糖。用荧光探针法证实SCAMP与DNA分子能相互作用,并呈量效关系,为进一步探索SCAMP抗癌作用机理提供了一项实验依据。2001-A-123循环气升式超声破碎鼠尾藻提取海藻多糖采用循环气升式超声破碎鼠尾藻提取海藻多糖,对原料粒度、液/固比、提取介质pH、通气量、超声波强度及作用时间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初步研究了提取规模放大规律,并与传统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综合考虑,原料粒度80目左右、提取介质pH=6、液/固比L/S=20~30、气流量Q=0.4M3/h左右、超声波功率108W、作用时间20min左右时为较佳的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提取规模放大5倍后,选择适宜的操作条件可得到与放大前相同的多糖提取率,与传统方法比较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提取温度及缩短提取时间,而且提取率亦较高。2001-A124合浦珠母贝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以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a)为提取酶的原料,经TrisHCl缓冲液(pH 7 5)抽提,正丁醇处理,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DEAE A25离子交换分子筛柱层析纯化,得到一定纯度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达到1444U/mg。酶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催化对硝基苯磷酸(pNPP)的水解反应,适pH值为9.72,适温度为45℃,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Ka=21.4 kJ/mol,初速度为6.1μmol/L,米氏常数Km值为2.86mmol/L,Vm值为9.09μmol/L。产物类似物HPO2-4,WO3-4,对该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竞争性抑制。2001-A-125芋螺毒素肽从我国海南岛采集的织锦芋螺和线纹芋螺中发现的14种芋螺毒素肽,属于生物领域。是采用cDNA克隆的方法获取芋螺毒素的cDNA序列(SeqxN),由cDNA序列推测出芋螺毒素的前体肽序列(Seqxp),由前体肽序列推测出成熟芋螺毒素肽序列(Seqx),这些成熟毒素肽可以经化学合成或基因体外表达手段获得。具备上述序列的芋螺毒素肽,由于毒素序列相差一个氨基酸就可能产生新的受体特异性,因而上述14种新的毒素皆有其独特的受体特异性和亲和力,在受体的研究中具有价值,是新药开发的候选药物和先导药物;毒素Seq11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发挥作用,具有镇痛活性强,耐受性小的优点。2001-A-126生物活性浓缩物和某些含有硫酸软骨素的药物组合物生产方法这种生物活性浓缩物是一种活性物质——水溶液或冻干粉剂——包含抗透明质酸酶且抗炎的粘多糖聚合物并添有重组且抗透明质酸酶的硫酸软骨素,它具有pH 4-6和抗透明质酸酶活性。本生物活性浓缩物的生产方法在于用苯酚溶液分两阶段处理来自动物的结缔软骨组织,如牛和羊的气管、脐带、未成年动物的腱、肠、睾丸和海洋生物,所得溶液真空蒸发浓缩,然后脱脂;经过滤,所得上清液进行脱蛋白质处理,过量的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柱除去,醇溶液浓缩除去醇直至与进行脱蛋白质的水溶液相比为70%的体积e药物组合物含有此生物活性浓缩物——溶液或冻干状态——还有增效物质如:肝素、乙酰水杨酸钠或溶素、抗坏血酸、维生素E、“I”样构造的水、苄醇、亚丙基甘氨酸、植物提取物(金盏花属、母菊属、车前草属、金丝桃属)和通常的赋形剂,调制成肌内或关节内注射液、软膏、凝胶和栓剂形式。后,除去组胺并加入硫酸软骨素至要求的浓度。2001-A-127硫酸软骨素及其提取方法一种生化药物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主要解决目前同类产品工艺复杂、操作繁琐、成本较高、生产周期长问题,该产品主要以动物软骨为原料,经浸出提取、盐酸盐解、除酸性蛋白、纯化沉淀、干燥等工序制得。该方法制得的产品,采用稀碱-浓盐提取新工艺不需酶解和脱色处理,产品色泽洁白、疏松,收率在15%~20%之间,符合口服质量标准、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生产周期短。2001-A-128鲨鱼软骨素生产工艺鲨鱼软骨素的主要工艺流程依次是:新鲜鲨鱼软骨低温保鲜、剔净筋膜、脱钙、水解提取、脱水干燥和粉碎分装,整过程需在15℃以下的低温环境下进行。2001-A-129脱水河豚毒素的提取方法所用原料为纯化河豚毒素的母液,经高压液相色谱分离,再经离子交换树脂、生物凝胶脱盐回收得到的脱水河豚毒素结晶。用此方法精制的脱水河豚毒素中,不含有河豚毒素。脱水河豚毒素是快速可逆的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可广泛应用于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2001-A-130我国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标准的发展与现状《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是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国家标准,是国家对生物制品生产及检定实施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生物标准制品规程》制定的发展和现状,反映了我国生物制品质量不断提高、种类不断增加的进程,以及《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对生物制品标准化所起到的推动作用。2001-A-131生物制品的国家管理由于生物制品生产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检定方法本身固有的生物易变性和复杂性,以及绝大部分生物制品用于健康的儿童,WHO提出了国家药品管理当局对生物制品管理的6项基本职能,并详细规定了执行该6项基本职能的技术指标。国家药品管理当局通过执行上述职能,即可大限度地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2001-A-132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脂质体质量标准的研究建立完整的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脂质体(LipohCGRP)药物的质量标准。用家兔球睫膜血管扩张法测定hCGRP的生物学活性,采用RPHPLC、等电聚焦、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别测定样品的纯度、等电点和迁移率及脂质体嵌入率的测定,并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要求完成了甲醇和氯仿等残留物质的分析和动物安全试验。建立了活性测定方法,能准确测定样品中不到1ng的样品活性单位,连续三批样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了脂质体多肽药物的质量标准,并用于质量检定。2001-A-133“可注射性软骨”动物实验取得成功在奥地利举行的国际组织工程大会上,我国参会代表作了“以水凝胶为载体建造可注射性软骨的研究”报告,他们成功地从兔耳中获取了软骨组织,并将其分别与自行研制的温度固化型和光固化型合成水凝胶溶液相混合,注射到裸鼠、新西兰兔皮下组织。8~14周后动物皮下生成软骨。经组织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析证实,这些新生成的软骨为正常软骨组织。可注射性软骨在对无免疫裸鼠及有免疫兔的应用实验中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骨组织工程研究已向临床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其特殊的临床应用价值,体现了现代微创伤外科的发展方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01-B-21海洋硫酸多糖911抗艾滋病毒作用及其机理研究2001-B22鱼油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工业化提取技术的研究2001-B-23紫球藻细胞中AA、EPA及色素提取的研究2001-B-24海洋放线菌细胞毒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初筛2001-B-25软骨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2001-B-26高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及其降解壳聚糖反应初探2001-B-27鲨鱼降钙素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2001-B-28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萜类化合物2001-B-29抗疲劳海洋多糖的初步研究2001-B-30珍珠贝母体中牛磺酸的提取2001-B-31海藻工具酶研究Ⅰ.褐藻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褐藻酸酶形成条件研究2001-B-32贻贝超氧化歧化酶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海洋微藻中若干活性物质的开发现状与展望——概述了开发利用海洋微藻生产β-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2001-B-33以紫菜为原料制备高纯度二十碳五烯酸乙酯的有效方法2001-B-34海藻工具酶研究Ⅱ.褐藻酸酶的制备、性质及对裙带菜细胞的解离研究2001-B-35尿激酶原和尿激酶亲和配位体及用途——可高效率、低成本、大规模生产高纯度的医用级人尿激酶原和尿激酶2001-B-36夹竹桃花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法与应用

  • 河豚毒素重度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勤

    每到春天,长江下游的人们都喜食味道鲜美的河豚鱼.而河豚鱼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是一种性质稳定、无蛋白结构的剧毒物,日晒、盐腌和一般炒煮均不能破坏.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卵、卵巢、皮肤、肝脏和血液中,肌肉一般无毒.因此食前处理、烹调不当的河豚鱼,食后即可引起中毒.河豚毒素有箭毒样作用,对胃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主要阻止运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和阻滞神经轴索去极化过程的离子运转,先引起感觉障碍,后引起运动神经麻痹,严重者脑干麻痹,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 纳络酮抢救河豚毒素中毒2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陶一江;陈建荣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河豚鱼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该毒素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素强的非蛋白类神经毒素[1].TTX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烹调手段难以破坏,中毒后尚无特效的解毒药.我院近1年来用纳络酮(naloxone,NAL)抢救急性河豚毒素中毒26例,均获得较满意疗效,现将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 河豚鱼干中毒的动物实验研究及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任新林;杨兴兵;吴克荣;姜韦;刘国庆

    目的:研究河豚鱼干中的毒性成分对小白鼠肝、肾等脏器的损害.方法:应用乙酸浸泡法提取涉案河豚鱼干中的含毒浸出液,在1h、2h、3h、4h和6h共5个不同时间段,对小白鼠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方法,制造实验中毒模型.结果:实验3h、4h组损伤明显,死亡率达100%;河豚鱼毒素(Tetrodotoxin,TTX)导致实验小白鼠的肝、肾组织细胞中毒坏死,所有实验动物均出现呼吸急促、步态不稳和口尾紫绀等TTX中毒症状.结论:实验证实检案确系河豚鱼干中毒.

  • 急性河豚毒素中毒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

    作者:韩旭东;孙华

    1998年我院收治急性河豚毒素中毒27例,其中4例并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后,3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例病人中男3例,女1例,年龄42~71岁,平均55.5岁.

183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