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炼钢工人两次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调查对比分析
我国是乙型肝炎流行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为了做好乙型肝炎防治工作,1999年我们对某炼钢厂工人进行了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调查,并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全部阴性者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2005年我们再次对该厂工人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检查,并对两次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特殊模式的分析
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不同的血清标志物模式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人体感染HBV后,血清中抗原抗体的产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血清标志物的模式也是符合这一规律变化的,但近年来随着检测仪器越来越先进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临床上出现了很多不常见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对乙肝的认识.为探讨特殊模式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我们对2011年1-1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肝功能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31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M、HBV DNA含量,并对其中11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作统计分析.结果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有关,模式Ⅰ(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与HBe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模式Ⅱ(HBsAg阳性+抗HBc阳性)、Ⅲ(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与HBsAg阴性的各种模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于CHB患者,随着病毒在体内的活动,血清HBV DNA含量和ALT水平相应升高.结论 HBeAg与HBV 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或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CHB患者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 DNA含量有关.
-
乙型肝炎HBsAg、HBsAb共存的血清学模式与HBV DNA相关性探讨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是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不同的血清标志物模式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1].在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中,HBsAg和HBsAb是对应的一组抗原抗体.通常HBsAg消失后HBsAb产生,但近几年临床实验室经常会遇到HBsAg 和HBsAb同时阳性的不常见模式.本文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出现此模式的标本121例,对其血清标志物模式与HBV DNA的关系进行探讨.
-
9247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乙肝减毒活疫苗在婴幼儿中接种已有10余年的历史,我国自使用乙肝疫苗以来,乙肝发病率已明显下降,我县于1998年尝试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于1999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为了解我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作者收集了我县1997~2002年9247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监测,并对阳性儿童HBv血清标志物模式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初诊慢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载量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目的探讨初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的关系.对象与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对512例不同乙肝病人及202例HBeAg阴性、257例HBeAg阳性慢肝病人进行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慢肝组有315例(68.9%)病毒颗粒浓度高于107,肝硬化组7例(13.2%)病毒颗粒浓度高于107;HBeAg阳性慢肝组245例(95.3%)患者病毒颗粒含量高浓度,HBeAg阴性慢肝组68例(33.7%)患者病毒颗拉含量在105-7copy/mL区段.结果慢肝组与肝硬化组相比,高浓度病毒以慢肝组中明显,病情发展至肝硬化期病毒含量多数不高;慢肝病人中不同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其病毒含量分布特点不同,与HBeAg阳性慢肝组相比HBeAg阴性组体内病毒复制水平低(p<0.01),传染性较前者弱.常见前C区突变,导致HBeAg阴性CHB病情加重和病毒复制增加.
-
慢乙肝和乙肝病毒携者带HBV不同模式标记物与HBV-DNA变化关系
目的 探讨慢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用IFMA定量方法检测HBV标志物不同模式结果与HBV-DNA之间变化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2种方法对200例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进行结果比较分析,其中HBsAg阳性,HBeA异阳性,HBcAb阳性80例;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80例;HBsAg阳性,HBcAb阳性40例;另取40例HBsAg阴性作对照.HBV-DNA也根据含量不同分为3组,即<103,104~106,≥107,结果大三阳HBV-DNA基因含量明显高于小三阳者(P<0.01)而其中HBeAg(ncu/ml)与HBV-DNA含量成正相关(r=0.99);在HBV-DNA>4.55×103Copy/ml,HBeAg含量在0.05-0.8(ncu/ml)时,HBV-DNA阳性率则大于HBeAg的阳性率,(p<0.05)而当HBV-DNA>6.5×105COPY/ml时,则与HBcAg阳性率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BeAg的存在可影响HBV-DNA含量水平,并可提示病人传染性的强与弱,对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
HBV-DNA定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关系探讨
有关文献统计,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高达10%.目前临床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来诊断HBV感染情况,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 )定量检测HBV-DNA,以直接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水平.近年来,我们对548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M模式及HBV-DNA定量检测,旨在探讨二者的关系.
-
乙肝病毒前S1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前S1蛋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的3种成分之一,在病毒装配和传染性方面起关键作用,而且在HBV侵入肝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择取不同的血清标志物模式的血清进行乙肝病毒前S1蛋白及HBV-DNA的检测,旨在探讨该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
3种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诊断试剂盒的检测结果比较
目的 评价3种前S1抗原诊断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可比性.方法 将184例不同模式的血清标志物模式(HBV-M)分别用3种前S1抗原试剂盒检测前S1抗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 3种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HBV-DNA之间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3种前S1抗原诊断试剂盒的检测性能较差,各结果之间可比性也比较差.
关键词: 前S1抗原 血清标志物模式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HBsAg阳性妊娠妇女其婴儿的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及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乙型肝炎病毒(HBV )携带状况与胎儿 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其临床意义;探讨抗病毒药物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检测100例HBsAg阳性妊娠妇女血清及其所生婴儿血清的乙肝标志物及乙肝病毒核酸定量(HBV-DNA),将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胎儿血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有11种。新生儿 HBV-DNA含量高,传染性强与母血中HBeAg的含量有关。在 HBsAg阳性母亲中,血清 HBV-DNA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被感染的危险度高于血清HBV-DNA阴性的母亲所生婴儿,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χ2=16.6 P<0.005)。妊娠妇女自28周起开始服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组和未服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 HBsAg阳性的妊娠妇女所生婴儿血清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具有多样性。妊娠妇女 HBeAg和 HBV-DNA阳性是胎儿 HBV感染的高危因素。怀孕后28周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水平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肝细胞损害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含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表达模式及肝细胞损害的关系.方法以完全闭管式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867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用速率法检测ALT、AST.结果 HBeAg(+)/HBeAb(-)组与HBeAg(-)/HBeAb(+)及HBeAg(-)/HBeAb(-)组的HBV-DNA含量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而HBeAg(-)/HBeAb(+)组与HBeAg(-)/HBeAb(-)组的HBV-DNA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含量与ALT、AST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HBeAg是反映HBV-DNA复制的重要指标,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HBV-DNA定量检测是反映HBV复制和药物疗效的直接、可靠的指标;但与ALT、AST的水平没有相关性.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的含量 血清标志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