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陈松;顾波;王汉清;董蓓晔;易扬;赵颖丹;宣怡;李松杨;马骏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96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硝苯地平组、缬沙坦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2例.治疗后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清肾功能相关指标、肾血管相关指标、病情相关指标值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Chemer-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值均明显低于硝苯地平组及缬沙坦组(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因子Ⅷ(vWF)、微量白蛋白(mALB)值均明显低于硝苯地平组及缬沙坦组(P<0.05),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值高于硝苯地平组及缬沙坦组(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转化生长因子-p1(TGF-p1)、醛固酮(ALD)值低于硝苯地平组及缬沙坦组(P<0.05),脂联素(APN)及miR-21水平高于硝苯地平组及缬沙坦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接受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可以有效优化病情、抑制肾功能衰竭进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前列地尔、甲钴胺及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作者:方迎春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Alprostadil,Lipo PGE1)、甲钴胺及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U-MA)的疗效.方法: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入组,配对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规范(饮食运动疗法加胰岛素治疗)的控制血糖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前列地尔、甲钴胺及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剂量分别为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1次/日静滴,甲钴胺注射液500μg,1次/日入壶静滴,胰激肽原酶40单位,1次/日肌注,联合治疗三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及肾功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3周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微量白蛋白尿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微量白蛋白尿降低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列地尔、甲钴胺及胰激肽原酶联合使用有利于改善肾脏微循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降低尿蛋白排泄,效果显著,适合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荣光;卓华钦;叶庆邦;宁海欢;朱咏瑶;杨银广;林志坚;蔡茵瑜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检测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肾病(非透析)患者、3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无并发症)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OPP的含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通过多变量偏相关分析研究AOP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AOPP[(76.83±4.96)μmol/L、(60.28±3.92)μmol/L]较健康对照组[(26.91±2.18)μmol/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IMT正常组患者的血清AOPP为(35.28±3.92)μmol/L,明显低于IMT增厚组的(61.83±4.9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变量相关分析表明,血清AOPP与颈动脉IMT值呈显著正相关性(r=0.33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OPP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可能促进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许峥嵘;卫志锋;武艳丽;胡丽梅;张秋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20例,根据尿白蛋白的含量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192)和微量白蛋白尿组(n=185)以及大量白蛋白尿组(n=143),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每组患者的血清GDF-15水平。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GDF-15为(704.5±82.5) 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为(864.0±85.4) pg/ml,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为(1773.9±113.5) pg/ml。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GDF-15水平明显低于大量白蛋白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微量白蛋白(mAlb)与白蛋白(Alb)呈负相关,与GDF-15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的不同时刻血清GDF-15也会发生变化,患者血清GDF-15的高表达对病情的诊断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α)和胱抑素C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胡伟;胡孝彬;陈江;郭渝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α)[Lp(α)]和胱抑素C (Cys-C)水平变化在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T2DN)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106例T2DN患者(实验组)和9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Hcy、Lp(α)、Cys-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cy、Lp(α)、Cys-C和Hb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组Hcy、Lp(α)、Cys-C和HbA1c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组Hcy、Lp(α)、Cys-C和HbA1c水平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5)。结论血清Hcy、Lp(α)和Cys-C可作为T2DN早期肾损伤较为理想的评价指标,能为T2DN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疾病预后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 大黄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观察

    作者:李春庆;杜浩昌;王济东;周健淞;杜渊;陈英兰;孙伟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DN)和临床期DN各40例随机分为大黄口服组(予基础治疗、替米沙坦及大黄液口服)、大黄灌肠组(予基础治疗、替米沙坦口服及大黄液灌肠)、替米沙坦组(予基础治疗及替米沙坦口服)及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疗程1月.结果:各组早期DN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MA)、β2MG、NAG酶明显改善,其中大黄口服及大黄灌肠组较替米沙坦组更明显;大黄口服及大黄灌肠组临床DN患者尿蛋白定量、尿β2MG、尿NAG酶、血AIb、BUN、Cr治疗后明显改善,替米沙坦组除尿蛋白定量、尿β2MG、尿NAG酶外,其余指标改善不明显;大黄口服及大黄灌肠组治疗后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黏度下降,对照组与替米沙坦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大黄联合替米沙坦町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降低血黏度、改善血脂紊乱,保护肾功能.

  • 补肾活血泄浊汤对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何振生;王兰玉;王丽丽;张巧娜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泄浊汤对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8 d.观察治疗前后倦怠乏力、口干咽燥、面肢水肿、肢体麻木评分的变化以及对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2周、4周后倦怠乏力、口干咽燥、面肢水肿、肢体麻木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两组治疗4周后倦怠乏力、口干咽燥、面肢水肿、肢体麻木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2周后(均P< 0.05),且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均P< 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及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均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及血小板聚集率与本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两组治疗2周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及血小板聚集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及血小板聚集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结论 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能够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 血清 AAG和 Hcy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刘金昌;史桂香;于桂军;李玉红

    目的:探讨血清α1酸性糖蛋白(AAG)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肾损害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肌酐(C r )、尿素氮(BUN)和Hcy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AAG、Hcy水平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R与血清AAG水平呈正相关(r=0.673,P<0.05),与 Hcy水平呈正相关(r=0.35,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AG、Hcy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以及评估糖尿病肾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舒铭;王燕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 BL )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该院50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其中217例纳入糖尿病肾病组,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但尿蛋白正常者纳入尿蛋白正常糖尿病组,同期114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化学发光法检测MBL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及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MBL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肾病患者的MBL水平也高于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BL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控制有重要意义。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白细胞介素-18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春莲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检测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白细胞介素-18(IL-18)3个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确诊的96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且根据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分别是正常尿蛋白组、微量尿蛋白组、大量尿蛋白组.另随机选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脂联素、内脂素、IL-18水平,比较各组以上3个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3组的IL-18、内脂素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正常尿蛋白组血清脂联素低于对照组(P<0.05);微量尿蛋白组和大量尿蛋白组的脂联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脂素、IL-18、脂联素与病程、HbA1c、FPG、TG、TC、LDL、BUN、Scr、UAER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且内脂素、IL-18、脂联素三者互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白细胞介素-18的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 NEFA、ALB、BMG和CREA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乐;孙雯雯;刘玲玲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肌酐(CREA)、清蛋白(ALB)、β2微球蛋白(BMG)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该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0例,根据尿蛋白及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结果将其分为 T2DM 非肾病组(47例)和T2DN 组(93例),根据血清ALB检测结果将T2DN组进一步分为ALB高值亚组(ALB>30 g/L,47例)和ALB低值亚组(ALB≤30 g/L, 4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NEFA、ALB、CREA、BMG、NEFA/ALB水平,并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T2DM 非肾病组NEFA、NEFA/AL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N组NEF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NEFA/ALB、BMG、CRE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T2DM 非肾病组,而ALB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 T2DM 非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高值亚组和ALB低值亚组BMG、CREA水平明显高于T2DM 非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低值亚组NEFA、ALB水平明显低于 T2DM 非肾病组和ALB高值亚组,而NEFA/ALB水平明显高于T2DM 非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LB 水平与 NEFA 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 0.252,P<0.01),与BM G、CRE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 -0.424、-0.281,P<0.01);BM G水平与CREA 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20,P<0.01).结论 血清BMG、CREA、NEFA和ALB在T2DM 病程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估T2DM 肾脏损伤程度的监测指标.

  • TNF-R、MCP-1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分期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贾丽艳;曹小会;胡艳云;王君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分期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5例,根据患者分期标准分为无蛋白尿组 、早期蛋白尿组 、临床蛋白尿组3组,同期选择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R-1、TNFR-2和MCP-1水平.结果 无蛋白尿组 、早期蛋白尿组 、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TNFR-1、TNFR-2和尿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早期蛋白尿组血清TN-FR-1、TNFR-2和MCP-1水平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血清TNFR-1、TNFR-2和MCP-1水平明显高于早期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蛋白尿组 、早期蛋白尿组 、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TNFR-1、TNFR-2和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每个时期血清TNFR-1、TNFR-2和MCP-1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患者病情程度的加重其水平越高;检测血清TNFR-1、TNFR-2和MCP-1水平可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

  • 胱抑素C测定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敖先锋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尿素测定试剂盒(UV-GLDH)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分别测定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ysC、尿素(Urea)、肌酐(Cr)水平,并对各组血清CysC、Urea和C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肾病(D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N三组中,血清CysC浓度升高,Ⅲ期DN组大于无DN组(P<0.01),Ⅳ期DN组>Ⅲ期DN组(P<0.01),Ⅴ期DN组>Ⅳ期DN组(P<0.01).血清Urea和血清Cr浓度,无DN组、Ⅲ期D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期DN组血清Urea、Cr浓度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sC是能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标志物,比Urea、Cr敏感,是DN早期评价的理想指标.

  • 尿微量清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联合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

    作者:陈仲平

    目的 探讨联检尿微量清蛋白(尿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10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8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别检测晨尿mAlb、尿β2-M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晨尿mAlb比较P<0.05.β2-M检测结果做χ2检验P<0.01.结论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放免法和化学发光法联检晨尿mAlb、β2-M含量对于提高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预防全身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 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等指标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林良武;李剑民;张传洽;王建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清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各项指标间的关系及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和专科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和体检确认为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NAG、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的结果及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将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分为低值组(HbA1c<6.9)、中值组(HbA1c 7%~10%)、高值组(HbA1c>10%),探讨各相邻组间的各测定项间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NAG、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增高,尿微量清蛋白随之增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P<0.01),两项指标各相邻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尿NAG随之增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P<0.01),两项指标各相邻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可增加尿微量清蛋白的排出、尿NAG的增加.

  • 血清RBP、ADPN、NGAL、Cys C、α1-MG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作者:李元宽;彭方毅;邬红雨;禹小凤;李润芝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脂联素(ADP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α1-微球蛋白(α1-MG)、胱抑素C(Cys C)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60例患者作为糖尿病组(G2组),选择同期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的60例患者作为G3组,选择同期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晚期肾病的60例患者作为G4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G1组).同时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血清RBP、ADPN、NGAL、α1-MG、Cys C、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G3组和G4组患者血清RBP、NGAL、α1-MG、Cys C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高于G1组和G2组(P<0.05);G4组患者的血清RBP、NGAL、α1-MG、Cys C水平和HOMA-IR均明显高于G3组(P<0.05);G2组、G3组、G4组患者ADPN水平均明显低于G1组(P<0.05);G2组、G3组、G4组患者ADPN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3组和G4组患者血清RBP、ADPN、NGAL、α1-MG、Cys C指标灵敏度均超过80.00%,联合检测灵敏度均超过95.00%;G3组联合检测明显高于各单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G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3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88.33%(53/60).结论 血清RBP、ADPN、NGAL、α1-MG、Cys C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肾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RBP、ADPN、NGAL、α1-MG、Cys C联合检测能提高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检出率,其指标变化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HbA1C、mALB与血脂代谢的临床检测分析

    作者:贾延伟;杨勇;曹伟;王冰莹;杜鸿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与血脂代谢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参照患者的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临床蛋白尿(CAU)组、微量清蛋白尿(MAU)组、正常蛋白尿(NAU)组;参照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同期收集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每组患者肾功能[血清肌酐(Cr)、血清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清蛋白(mALB)、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结果 研究组FPG、Cr、BUN、TG、TC、LDL-C、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U组FPG、Cr、BUN、TG、TC、LDL-C、HbA1C水平分别低于MAU组、CAU组,HDL-C水平高于MAU组、CA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FPG、Cr、BUN、TG、TC、LDL-C、HbA1C水平分别低于Ⅱ组、Ⅲ组,HDL-C水平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HbA1C、mALB、血脂指标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其可反应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

  • 非布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春林;王小翠;王慧;童强;张瑞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DN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6例)、B组(47例)、C组(44例).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A组患者口服别嘌醇片,起始剂量0. 05g,bid;2周后增至0. 10g,bid.B组患者口服苯溴马隆片50mg,qd.C组患者口服非布司他片,起始剂量40mg,qd;2周后增至80mg,q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C组各有4、6、3例患者脱落.B、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7. 8%、85. 4%)显著高于A组(76.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3组患者SUA、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4周,3组患者S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其余指标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12周,3组患者SUA水平均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显著降低,且B、C组显著低于A组;A、C组患者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组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B组显著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3组患者Scr、BUN水平与治疗后4周比较,B、C组SUA水平比较,A、C组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 20%)显著低于A、B组(25. 58%、24. 3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非布司他降低2型DN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SUA水平的效果优于别嘌醇,且对肾功能的影响小,安全性更高.

  • 前列地尔与双嘧达莫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付晶晶;赵娟

    目的:对比观察前列地尔与双嘧达莫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0例.在达到血糖和血压控制目标且稳定1周后,A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B组给予双嘧达莫治疗.用药前和用药14 d后检查24 h尿蛋白定量(24hU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观察治疗期间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24 h UP、Scr、BUN、FIB、D-D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后PT、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24h UP、FIB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BUN、D-D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与双嘧达莫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降低24 h UP、FIB和D-D,安全性好;在降低24h UP和FIB方面,前列地尔优于双嘧达莫.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 rs1801282位点与2型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秦林原;张瑛;李友珍;陈晓倩;秦秀妹;文爱珍;罗天圣;刘桂熊;韦丽娜;彭凌湘;于祥远

    目的 系统评价PPAR-γ2基因rs1801282 C>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N)遗传易感性.方法 应用PubMed、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17年3月前发表的rs1801282多态性与T2DN易感性关联研究.应用Stam 12.0对研究数据统计分析,以合并OR值及相应95%置信区间(95% CI)评价rs1801282与T2DN易感性关系.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16篇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9 183例.等位基因比较显示,与rs1801282 C相比,G等位基因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发生DN的风险,合并效应的OR值及95% CI为0.74(0.62~ 0.89),P=0.002;以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与高加索人T2DN发病风险降低有关,OR值及95% CI为0.75 (0.60~ 0.94),P=0.012.基因型分析显示,显性遗传模型(CG+ GG vs.CC)下,合并效应的OR值及95% CI为0.72(0.59 ~0.87),P=0.001;亚组分析发现,rs1801282多态位点与高加索人T2DN遗传易感性有关,OR值及95% CI为0.71(0.56~0.91),P=0.006.结论 PPAR-γ2基因rs1801282位点与T2DN发病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机体防止DN发生的保护性遗传因素.

403 条记录 17/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