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上段食管癌图像引导放疗中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放边界的确定

    作者:王丹;沙翔燕;林海磊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食管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从而确定靶区外放距离;分析不同的靶区外放距离对肺和脊髓正常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12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每周1次CBCT所得的60组测量数据确定患者左右、头脚以及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根据实际测量的摆位误差结果以及靶区运动大小得出靶区外放距离,针对临床靶区CTV外放5 mm得到的计划靶区PTV以及根据实际测量摆位误差外放得到的计划靶区PTV分别制定调强治疗计划,在保证计划靶区PTV覆盖率相同(V95≥95%)的情况下对两种计划的危及器官受量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评价参数包括双肺的V5、V20、V30、平均剂量Dmean以及脊髓受量D1cm3.结果 食管癌调强放疗在左右、头脚以及前后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2.02±1.74)、(2.02±1.93)、(2.03±1.89)mm.上段食管癌由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距离为左右4.7 mm、头脚8.5 mm、前后5.6 mm;中段食管癌为左右5.0 mm、头脚11.0 mm、前后6.2 mm.两种计划比较,双肺的V5、V20、V30、平均剂量Dmean和脊髓受量D1cm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5.55、-4.66、-6.87、-4.67,P<0.05).结论 根据CBCT测量结果确定摆位误差以及文献报道结果得出食管癌靶区外放边界,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6D治疗床联合锥形束CT引导下妇科肿瘤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放边界研究

    作者:姚丽红;朱丽红;王俊杰;曹倩倩;曲昂;周舜;姜树坤;王敏;孙海涛

    目的 探究6D治疗床联合锥形束CT(CBCT)容积旋转调强(VMAT)治疗妇科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以及其靶区外放边界的变化趋势.方法 妇科肿瘤术后患者20例,采用HexaPODTM evo RT 6D治疗床和kV级CBCT影像引导的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常规摆位后均行校正前CBCT扫描,利用6D治疗床在线校正后,再次行CBCT扫描,治疗后第3次行CBCT扫描,分别获得校正前、校正后、治疗后X射线容积影像,所有容积图像与计划CT图像采用自动骨性标记和手动微调的配准方式,获得三维平移(x、y、z)和旋转方向(Rx、Ry、Rz)的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放边界.结果 患者共行CBCT扫描594次,6D治疗床在线校正后,分次间摆位误差在y、z、Rx、Ry、Rz轴方向上明显缩小(t=6.21、-8.60、2.13、-8.51、-3.48,P<0.05).外扩边界MPTV在x轴、y轴、z轴方向上分别为2.20、3.43、2.00 mm,校正前后减少幅度为4.46~6.05 mm.结论 6D治疗床联合CBCT可明显提高妇科肿瘤盆腔放疗患者的摆位精度,同时可为精确设定计划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可靠依据.

  • ExacTrac X-射线图像引导系统在体部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和残余误差分析

    作者:张彦新;方浩;陈冰;张伟;覃仕瑞;王谦;陈诚;李洪菊;符贵山;戴建荣

    目的 通过对体部肿瘤放射治疗的ExacTrac X-射线图像的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群体的摆位误差和残余误差分布情况,研究六维放射治疗床修正摆位误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配准数字重建图像(DRR)和ExacTrac图像引导系统拍摄的正交kV级验证像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患者3个方向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以及对应的残余误差.结果 平移摆位误差为x(左右方向):(2.27±2.02) mm,y(头脚方向):(4.49±2.52) mm,z(腹背方向):(2.27±1.37)mm;旋转摆位误差为Rx(矢状面):(1.02±0.73)°,Ry(横断面):(0.67±0.68)°,Rz(冠状面):(0.76±0.84)°.残余平移误差x(r):(0.27±0.48) mm,y(r):(0.37±0.45) mm,z(r):(0.22±0.30) mm;残余旋转误差为Rx(r):(0.17±0.33)°,Ry(r):(0.14±0.34)°,Rz(r):(0.16±0.28)°.结论 对于体部放射治疗的患者,旋转误差和平移误差是同时存在的,不仅需要校准平移误差,旋转误差也不容忽视.ExacTracX-射线图像引导系统能够有效纠正六自由度的摆位误差,并保证残余误差在较小的范围内,保证了体部肿瘤放疗的治疗精度.

  •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的初步应用

    作者:付秀根;袁响林;郑祖安;卢晓光;高文颂;晁腾飞;尹龙斌;钟伟伟

    目的 探讨光学表面监测系统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精度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8例胸部肿瘤患者,应用体表标记与激光灯进行治疗前摆位,治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扫描时通过光学表面监测系统获取表面影像,并与参考影像配准,记录x(左右)、y(头脚)与z(前后)轴的平移误差与旋转误差;扫描后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并记录x、y与z轴的平移误差与旋转误差,校正误差后治疗.应用Pearson法分析两组摆位误差的相关性,计算两组摆位误差的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σ);应用Bland-Altman法评估两种影像系统的一致性,并计算95%的可信区间.结果 两组摆位误差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x、y、z轴分别为0.79、0.62、0.53,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的∑/σ(mm/mm)在x、y与z轴分别为0.7/1.5、0.9/1.8、0.9/1.5;CBCT的∑/σ(mm/mm)在x、y与z轴分别为0.8/1.6、1.3/1.9、0.7/1.5;95%的可信区间在x、y与z轴的平移方向分别为(-2.0~2.3)、(-3.4~3.6)与(-3.3~2.4)mm,旋转方向分别为(-2.0~1.6)°、(-2.0~1.4)°与(-1.6~1.6)°.结论 OSMS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引导工具,能快速准确地验证患者位置,提高摆位精度,可用于胸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的治疗摆位.

  • 锥形束CT测量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剂量学的影响

    作者:吴爱东;张绍虎;张红雁;闫冰;刘磊

    目的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测量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探讨摆位误差对肿瘤靶体积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2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经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共获得173组CBCT摆位误差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分析摆位误差对肿瘤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 21例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2.73 ±1.85)、(3.19±2.71)和(2.35±1.71)mm.摆位误差对患者GTV的剂量学影响不明显,但误差却使患者95% PTV( D95%)接受的剂量与标准计划相比降低3.38 Gy,PTV小剂量(Dmin)和平均剂量(Dmean)分别下降9.83和0.65 Gy,摆位误差的修正提高了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标准计划相应值分别为(0.74±0.10)和(1.07±0.02),模拟计划相应值分别为(0.69±0.08)和(1.13±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和-3.91,P<0.05);摆位误差对脊髓的大剂量(Dmax)、双肺和心脏等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计划中脊髓的大剂量均值为(42.20±4.97)Gy,标准计划为(41.37±2.75) Gy,摆位误差使部分患者脊髓大剂量超过45 Gy,其中1例大值达到52.8 Gy.结论 kV-CBCT图像引导胸段食管癌调强放疗可减小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PTV的受照剂量和治疗精度,摆位误差对双肺、脊髓和心脏受照剂量未见明显改变.

  • 改进式的二维图像配准算法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陈诚;鲍志荣;於海军;刘晖

    目的 研究摆位误差导致的二维图像投影变化及其对图像配准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互信息配准算法.方法 借助仿真头部体模,分别模拟旋转误差和平移误差,通过互信息的变化来反映投影形变.以3 mm平移误差和3°旋转误差为界,模拟10例较小摆位误差和10例较大摆位误差,拍摄正侧位射野图像,分别使用目前加速器自带的传统互信息配准方法和本研究改进的互信息配准方法获取摆位误差,并与实际摆位误差相比较,以判断本研究提出的改进配准方法的优劣.结果 对于摆位误差较小的实例,加速器自带的传统互信息配准方法的x、y、z轴平均平移误差分别为0.3、0.4和0.3 mm,x、z轴平均旋转误差均为0.4°,平均耗时28.7 s.本研究改进的互信息配准方法的平均误差为0.4、0.3和0.3 mm,x、z轴平均旋转误差分别为0.5°和0.4°,平均耗时31.1 s.对于摆位误差较大的实例,加速器自带的传统互信息配准方法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9、0.7和0.8 mm,x、z轴平均旋转误差为0.9°和0.8°,平均耗时29.9 s,本研究的改进互信息方法平均误差分别为0.5、0.4和0.5 mm,x、z轴平均旋转误差分别为0.6°和0.5°,平均耗时33.2 s.结论 对于较小的摆位误差,两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的配准精度,但对于较大的摆位误差,本研究改进互信息配准方法较加速器自带的互信息配准方法具有显着的精度优势,并且配准耗时也在临床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 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美月;刘建平;胡万宁;杨海芳;么伟楠;贾敬好;高鹏;孙璐;张立新;孙国贵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联合体位固定与热塑膜固定的肺癌患者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探讨不同固定方式下临床靶体积(CTV)至计划靶体积(PTV)外扩边界及其对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过胸部放射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按不同固定方式将患者分成联合体位组(热塑膜+发泡胶固定)50例,热塑膜组(热塑膜固定)40例.两组患者根据统一标准勾画靶区,1次/周锥形CT(CBCT)与计划CT图像匹配后分别记录左右、上下、前后(x、y、z轴)方向摆位误差,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根据MPTV=2.5∑+0.7δ计算联合体位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系统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双肺V5、V20、V30,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联合体位组与热塑膜组摆位误差在x轴分别为(1.00±0.58)和(3.28±0.43)mm、y轴分别为(1.42±0.28)和(4.03±0.41)mm、z轴分别为(1.06±0.44)和(3.18±0.34)mm,两组患者x、y、z轴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40、-35.596、-25.015,P<0.05).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患者及在左、右肺癌患者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MPTV=2.5∑+0.7δ得出联合体位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在x、y、z轴分别为2.906、3.746和2.958 mm.A、B两组对比得出,B组中V5、V20、V30均值分别较A组减小1.5%、3.1%、4.8%.结论 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可提高肺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的精确性,将CTV至PTV外扩边界进一步缩小,对减小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 乳腺癌术后容积调强放疗下移动误差对靶区剂量的影响

    作者:李栋庆;林涛;于静萍;倪新初;高留刚;彭鸣亚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虚拟移动误差,预测实际临床操作中移动误差的宽容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近3年来的乳腺癌术后行放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抽取10例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病例,10例保乳根治术后病例,勾画靶区,制定容积调强放疗计划,移动放疗计划中心点虚拟移动误差,以1 mm步进移动大至5 mm,重新计算剂量后记录相应数据,记录临床靶区(CTV)的V50、心脏平均量、患侧肺V20,CTV的体积等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移动中心点后靶区实际剂量的变化.直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TV体积与CTV移动中心点后剂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 虚拟移动误差后在近似乳腺切线方向的轴线方向影响较小,而近似乳腺切线方向的垂直方向影响较大,且在影响较大的垂直轴线上移动超过3 mm后的CTV(V50)值下降至83.85%,低于对CTV靶区剂量的一般要求.各个方向的移动误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除左乳B方向移动误差所导致的剂量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方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4.182、12.877、16.443、9.846、46.829、10.122、57.931,P<0.05).手术方式(保乳术后与改良根治术后)对靶区移动的影响不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靶区CTV的体积与左乳B、C及右乳B方向的移动误差所带来的影响具有线性相关(F=5.733、18.496、6.630,P<0.05),其他方向均无线性相关,且无明显规律可循.结论 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不论左乳还是右乳,需要对垂直于乳腺切面方向的误差尤其注意.当该方向的误差超过3 mm后,CTV明显不足.移动误差对CTV剂量的影响与乳腺癌手术方式无关,与靶区体积大小的相关性无明显规律.

  • 对多发转移病灶在螺旋断层治疗中影像引导方案的评估

    作者:文婷;黎静;李志强;张晋建;侯友贤;陈静;贾峻嵩

    目的 比较在靶区范围内进行一个解剖部位的图像引导与两个解剖部位图像引导两种方案对大范围多发转移病灶放疗精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50例利用螺旋断层放疗机治疗的靶区长度超过50 cm的多发转移瘤患者的图像数据,将治疗分次内两个部位共计1 220次影像引导数据与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统计两个部位的摆位误差偏差分布,检验平移误差的一致性,并检验两个部位摆位误差的相关性.结果 两个部位的摆位误差偏差较大,在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大于3 mm的频度分别为34%、46%和28%;大于5 mm的频度分别为10%、16%和8%.x、y、z方向95%一致性限度分别为(9.3,-10.6)、(10.5,-11.7)、(7.3,-6.9)mm,均>5 mm界值,表明两个部位的图像配置数据不一致.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的R2值分别为0.074、0.475、0.178(P <0.05),在y方向上具有中等程度相关(0.4 ~0.6)外,x、z方向为弱相关.结论 在对大范围多发转移患者进行摆位误差修正时,建议使用分次内双解剖部位图像引导方案.

  • 基于锥形束CT的保乳术后调强放疗在线校正前后分次间位移规律分析

    作者:王玮;李建彬;马志芳;范廷勇;邵倩;徐敏;邢军;张英杰;胡宏光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BCT)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疗程中在线校正分次间位移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保乳术后行全乳IMRT患者18例,共获取452次CBCT图像,获取CBCT校正前后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及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曲线.结果 患者分次间位移幅度变化较大,同一患者不同方向的分次间位移幅度差异也较大.疗程中左右(LR)、前后(AP)和头脚(SI)方向分次间位移差异大为0.22、0.49和0.48 cm,CBCT校正后LR、AP和SI方向位移差异大为0.16、0.21和0.17 cm,CBCT在线校正降低了放疗疗程中患者SI方向的分次间位移(-0.08 cm和0.03 cm,t=-2.373,P<0.05)和LR、AP、SI方向的随机误差(t=5.302、6.689、4.812,P<0.05),系统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CT校正前后放疗疗程中患者分次间位移无明显规律性.结论 对于保乳术后IMRT患者,通过自动像素-解剖结构密度配准实施CBCT在线校正降低了放疗过程中患者头脚方向的分次间位移和三维方向的随机误差;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CBCT在线校正前后患者分次间三维方向位移离散度较大.

  • 水固化头枕对提高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放疗锁骨上野摆位准确性的研究

    作者:吴传锋;吴锦昌;顾科;王东燕;褚耀华;李成;沈丹青;胡睿

    目的 利用水固化头枕对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患者下颈部固定进行改良,观察其对锁骨上野(supraclavicular field,SCF)摆位误差及临床靶区(CTV)外放边界的影响.方法 选取1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在原有乳腺托架定位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水固化垫,将其固定于圆形头枕上并保证填充颈部与托架间的间隙,同时支撑头部偏转.再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于第1、10和20次治疗前采集CT图像,记录SCF靶区的摆位误差并与前期研究对比分析,计算其CTV外放值及其外放体积的变化.结果 全组患者摆位误差在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分别为(2.16±1.25)、(1.50±1.28)和(1.94±1.12)mm,俯仰(θ)、滚转(Ф)、偏转(ψ)角度分别为(1.76±1.87)°、(1.82±1.12)°和(0.99±0.58)°.与前期研究数据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在y、z方向及θ角度上摆位误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52、3.415、2.053,P<0.05).CTV在x、y、z方向分别需外放4.07、4.03和3.73 mm,较前期研究x、y、z方向外放8、8和6 mm的体积平均减少32.73%.结论 个性化头枕配合乳腺托架的定位方法降低了单一圆枕定位下颈部SCF靶区的摆位误差,并将其CTV的外放缩减至在x、y、z方向上不少于4.07、4.03和3.73 mm.

  • 三维适形放疗摆位误差的测量分析与控制

    作者:高超;韩春;王澜

    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提高放疗的治疗增益比,即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照射.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于一体的二三维治疗技术.能有效提高治疗增益比.

  • 电子射野影像仪与锥形束CT用于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艳阳;傅小龙;龚敏;夏冰;樊旼;杨焕军;徐志勇;蒋国樑

    目的 比较电子射野影像仪(EPID)和锥形柬CT(CBCT)用于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在工作流程和发现患者摆位误差两个方面为临床选择不同影像引导放疗工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7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包括肺癌、食管癌和胸腺瘤),每位患者每周分别行千伏锥形束CT(KVCBCT)和EPID影像引导分析各1次.1例患者(肺癌)在完成2次KVCBCT在线引导放疗后自动退出研究,共有16例患者进入终研究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共获取81对EPI和CBCT影像.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时,患者的治疗总时间较采用EPID引导放疗系统时增加1.2 min.采用EPID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胸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患者在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2)mm、(1.3±3.7)mm 和(-0.2±3.1)mm.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预留边界,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0 mm.采用KVCBCT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这部分患者的摆位误差,LR、SI和AP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4.6)mm、(0.6±4.0)mm和(-0.9±4.6)mm,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2 mm.结论 与EPID相比,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没有明显延长治疗时间,但增加了发现摆位误差的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单位选择CBCT进行胸部肿瘤患者的影像引导放疗或摆位误差分析.

  • 食管胸上、中段癌放疗位置配准验证研究

    作者:薛莹;王建华;李定杰;毛荣虎;田玲玲

    目的 评估食管胸上、中段癌患者位置验证时使用不同的胸部解剖结构作为配准标志的可行性及其几何精度.方法 35例食管胸上、中段癌患者在每次治疗前使用滑轨CT(CT-on-rail)进行位置验证,选择椎体、主动脉、气管隆突、胸骨柄、锁骨、肺尖分别作为配准标志,可分别获得在左右(LR)、头脚(SI)、腹背(AP)三方向摆位误差值.结果 在LR方面,使用不同配准标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I方向,锁骨和肺炎与椎体配对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余配准标志无明显差异;在AP方向,气管隆突和胸骨柄与椎体误差值的比较时P值分别为0.000、0.03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余配准标志在此方向无明显差异.结论 各配准标志在左右方向限制移动度的差异不明显;在头脚方向可作为配准标志的有椎体、动脉、气管隆突、胸骨柄;在腹背方向可作为配准标志的有椎体、动脉、锁骨、肺尖;不建议在食管胸上、中段癌患者位置验证时在腹背方向使用气管隆突和胸骨柄作为配准标志,也不建议在头脚方向用锁骨和肺尖作为配准标志.

  • 影像引导下放射治疗脊柱肿瘤六自由度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江萍;周舜;王俊杰;杨瑞杰;刘子毅;姜树坤;王巍

    目的:探讨颈椎、胸椎及腰椎肿瘤在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影像引导下的调强放射治疗( 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IGRT)六自由度摆位误差分析. 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脊柱恶性肿瘤放疗的患者30 例,其中颈椎肿瘤10 例,胸椎肿瘤10 例,腰椎肿瘤10 例. 采用瑞典医科达( ELEKTA)公司AXESSE直线加速器CBCT引导,用HexaPODTM evoRT床从平移和旋转六自由度方向在线校正摆位误差,CT模拟定位获取治疗计划参考图像(层厚3 mm,120 kV,200 mAs). 每次治疗前行千伏级( kV级) CBCT扫描(100 kV,36. 6 mAs,s20射野准直器),CBCT图像采用骨窗模式与计划参考图像自动匹配,并经高资质医师和物理师共同确认,误差校正后再次行CBCT扫描,将两次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分别进行匹配验证. 本研究共收集838次摆位校正前、后匹配结果,分别记录患者平移摆位误差左右方向X( lateral)、进出方向Y( lngitudinal)、升降方向Z(vertical)、旋转误差俯仰方向RX(pitch)、滚动方向RY(roll)及左右旋转方向RZ(yaw)匹配结果. 应用SPSS 13. 0统计软件,对HexaPODTM evoRT床校正前后位移误差数据行配对t检验. 结果:椎体肿瘤摆位误差(绝对值)中,3个平移X、Y和Z方向摆位误差结果分别为颈椎(1.71 ±0.10)mm、(1.81 ±0.11)mm和(1.94 ±0.09)mm;胸椎(3.17 ±0.19)mm、(4.26 ±0.28)mm和(2.18 ±0.12)mm;腰椎(2.69 ±0.24)mm、(3.33 ±0.26)mm和(2.86 ± 0. 21)mm. 患者摆位后首次CBCT获得摆位误差数据与误差纠正后(动床后)再次CBCT验证后获得残余误差数据3个平移X、Y和Z方向分别为颈椎(0. 5 ± 2. 4) mm、(0. 01 ± 2. 4) mm和(2. 4 ± 1. 4) mm,胸椎(1. 17 ± 0. 11) mm、(0.26 ±0.30)mm和(0.08 ±0.12)mm,腰椎(1.09 ±0.24)mm、(2.03 ±1.26)mm和(0.06 ±0.51)mm. 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颈椎及胸椎平移3个方向误差纠正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腰椎仅是升降Z方向平移误差纠正前后差异统计学有意义(t= -3. 518,P<0. 001). 3个旋转RX、RY和RZ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颈椎肿瘤0. 67° ± 0. 04°、1. 06° ± 0. 06°和0. 78° ± 0. 05°,胸椎0. 62° ± 0. 05°、0. 75° ± 0. 06°和0. 84° ± 0. 06°,腰椎0. 59° ± 0. 06°、0. 80° ± 0. 07°和0. 73° ± 0. 06°;误差纠正后(动床后)再次CBCT验证后获得残余误差数据3个旋转方向RX、RY和RZ方向分别为颈椎肿瘤0. 27° ± 0. 14°、1. 20° ± 0. 04°和0. 28° ± 0. 05°,胸椎0. 02° ± 0. 20°、 0. 05° ± 0. 26°和0. 64° ± 0. 16°,腰椎0. 09° ± 0. 26°、0. 50° ± 0. 05°和0. 03° ± 0. 16°,误差纠正前后颈椎和腰椎旋转3个方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胸椎仅是滚动方向RY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106,P<0. 001). 30例患者疼痛均有缓解,未发现放疗副反应. 结论:IGRT下HexaPODTM evoRT床对脊柱肿瘤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纠正有明显作用,建议采用在线校正脊柱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 55例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其腾;王运来;郑庆增;杨涛;曾铭玥;巩汉顺;黄海棠;冯林春

    目的 分析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直肠癌术前精准放疗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收集2014-2016年解放军总医院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患者55例,所有患者放疗前通过Varian Clinac iX直线加速器机载锥形束获取扫描图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并与模拟定位计划图像进行配准,获取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和横断面旋转(Roll)方向的位移参数,校正位移后行放疗.结果 55例共接受869次CBCT扫描,在X、Y、Z方向线性位移的-x±s分别为(1.50±1.95)mm、(3.05±5.09)mm、(1.42±1.88)mm;横断面Roll方向旋转误差为(0.8±1.0)°,在X、Y、Z方向分别外扩5.12 mm、11.2 mm、4.87 mm.放疗前5次与后5次位移误差左右、头脚、前后、横断面旋转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距肛门距离、肿瘤局部是否同期加量均对摆位误差无显著影响.结论 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调强放疗,头脚摆位误差大,左右及前后摆位误差相当,旋转误差较小可忽略不计.

  • EPID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徐俊杰;高丽娟;黄群锋;林承光;吴裕起;林刘文

    目的 探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17例盆腔肿瘤接受放疗的患者给予摆位误差的量化测定.所有病例给予CT的定位和放疗.将治疗过程中的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所拍摄的正位和侧位片,与数字化重建图像的验证片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误差.结果 17例患者在每日摆位误差中,主要为前后的误差,在2mm~22mm之间,平均为(13.21±7.17)mm;其次为头脚,在1mm~23mm之间,平均为(8.01±5.32)mm;左右误差发生小,在0.2mm~8.7mm之间,平均(5.27±3.99)mm.结论 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能够有效地对盆腔肿瘤放疗期间的摆位误差进行测定,为放疗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

  • 应用锥形束CBCT分析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作者:陈秀杯;廖希一;林勤

    目的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KV-CBCT(Kilo-Vol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分析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时的摆位误差,为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CTV外扩PTV边界的大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61例IMRT的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每周一次应用KV-CBCT采集患者治疗前的CT图像,将所得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分别测定X(左右)、Y(腹背)、Z(头脚)轴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61例患者共扫描223次KV-CBCT,获得223组摆位误差结果,群体摆位误差绝对值分别为X轴(1.50±1.28)mm,Y轴(1.61±1.35)mm,Z轴(1.63±1.47)mm;根据Van Herk公式(PTV=2.5∑+0.7δ)计算得到各方向的CTV-PTV外放边界值X、Y、Z轴分别为2.56 mm、2.23 mm和2.94 mm.结论 应用KV-CBCT影像系统可实时测量摆位误差并在线进行纠正,缩小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为CTV-PTV外放边界提供参考.

  • 应用改进的体部固定装置对盆腔恶性肿瘤摆位误差修正的研究

    作者:张超强

    目的 探究自制的辅助设备、增加摆位辅助线定位在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精准治疗摆位误差的改进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体部真空垫和自制辅助装置加以固定,对照组采用体部真空垫固定.放疗前患者均行CBCT扫描,经过在线匹配,得出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结果 观察组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49±1.00)、(1.62±1.28)、(1.35±1.01)mm,对照组分别为(1.75±1.32)、(2.75±1.68)、(1.93±0.92)mm(t=3.222、3.514、3.067,P=0.552、0.008、0.042).结论 采用自制辅助装置增加摆位辅助定位,解决了体部真空垫固定在上下方向上误差,能够有效解决患者不自主的下肢活动问题,减少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 CBCT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布雷

    目的 探究锥形束CT (CBCT) 技术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对摆位精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2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治疗前采用CBCT收集图像,将CBCT收集所得图像与CT平扫定位图像进行匹配,分析CBCT对放疗摆位的影响.结果 头颈部肿瘤患者前后方向大偏差值为6 mm,向源皮距偏大方向移动达到96.58%,三个方向大于3 mm偏差的均不到10%. CTV-PTV前后、头脚、左右方向分别为4.82 mm、4.23 mm、4.46 mm.结论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前,通过采用CBCT技术扫描与采集图像,能够有效减少分次治疗产生的摆位误差,进而提高放疗摆位精准度,实现精确放疗,故CBCT技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653 条记录 10/33 页 « 12...78910111213...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