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胸一体热塑膜固定下乳腺癌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付秀根;熊华;郑祖安;付深;晁腾飞;刘凯;钟伟伟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颈胸一体热塑膜固定下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并计算肿瘤临床靶区(CTV)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范围(MPTV).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5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颈胸一体热塑膜固定进行调强放疗,应用CBCT对患者治疗前摆位进行验证,采用在线骨配准的方式分析X(左右方向)、Y (头脚方向)、Z(前后方向)轴的线性误差以及绕3轴的旋转误差(Xr、Yr、Zr),计算患者的系统误差(Σ)与随机误差(σ),并根据MPTV=2.5Σ+0.7σ计算MPTV.统计25例乳腺癌患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与CTV的大横径、长径、前后径,并利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摆位误差的关系.结果 25例患者共进行了174次CBCT扫描,患者的群体性Σ在X、Y、Z轴分别为1.40、1.50、1.20 mm,Xr、Yr、Zr分别为0.9°、0.7°、0.8°;群体性σ为2.20、3.00、1.40 mm,Xr、Yr、Zr为0.7°、0.6°、0.7°,建议MPTV为4.90、6.00、3.90 mm. CTV的横径和长径与摆位误差有相关性(rs=0.406,P=0.044;rs=0.512,P=0.009),患者的身高、体质量、BMI与摆位误差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采用颈胸一体热塑膜固定乳腺癌患者可提高治疗精度,应用CBCT验证分析摆位误差可为乳腺癌患者MPTV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 CTVision图像引导测量放疗摆位误差的初步观察

    作者:周燕华;徐子海;莫莉

    目的 探讨CTVision图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系统的临床摆位误差.方法 应用西门子CTVision图像引导放射系统治疗33例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20例,胸部肿瘤6例,腹盆部肿瘤7例.从首次放疗起每周1次于放疗前获取CT图像,将CT图像和计划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获得靶中心x(左右)、y(头脚)、z(前后)方向的误差,分析误差及其分布规律.结果 头颈部肿瘤119次扫描中78次(65.5%)3个方向误差均<2mm,胸部肿瘤36次扫描中14次(38.9%)3个方向误差均<3mm,腹盆部肿瘤42次扫描中10次(23.8%)3个方向误差均<3 mm.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摆位误差均呈正态分布.结论 CTVision图像引导测量治疗前摆位误差并实时调整,大大提高患者的摆位精度,保证了肿瘤治疗的精确性.

  • 肝癌图像引导放疗研究进展

    作者:周庆祥;王建廷(综述);翟福山(审校)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受呼吸动度影响,肝癌的摆位误差较大,肝癌图像引导放疗是将放疗机与影像设备结合在一起,监测和校正治疗时由于器官运动和摆位不确定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 EPID用于宫颈癌逆向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与质量控制

    作者:苏毅德;周含;冯茜;杨孝伟

    目的:探究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对宫颈癌逆向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的测定,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放疗科接受逆向调强放疗治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摆位误差予以测定,采用热塑成型固定膜对体位进行固定,治疗前采用加速器对每例患者正、侧位等中心验证片进行拍摄,每侧一张,1次/周,将其与治疗计划系统的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进行比较,对摆位误差予以计算.结果:60例宫颈癌患者共拍摄585张验证片,其中测定误差值≤3mm的有520张,占88.9% (520/585),误差值≤5mm的有565张,占96.6%(565/585);宫颈癌逆向强放疗会形成计划靶区(PTV),并存在外扩理论边界.结论:对宫颈癌逆向调强放疗给予EPID测量,能够有效测出摆位误差,明确临床靶区(CTV)到形成计划靶区外扩边界的大小,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降低边界外扩数值,进而提升宫颈癌逆向强治疗水平.

  • 乳腺癌放疗中两种不同摆位方式的剂量分布及摆位误差比较

    作者:夏校春;宁丽华;严森祥

    目的 比较研究乳腺癌放射治疗成角度胸前板(ABB)和平板胸前板(PBB)两种摆位方法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及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0例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病例资料,按不同摆位方法分ABB组和PBB组,每组10例,在定位扫描的CT图像上勾画靶区、心脏和肺等结构.计划设计采用切线野中野(FIF)技术,比较两种摆位方法治疗计划的计划靶区体积(PTV)、 肺、 心脏的剂量学参数及摆位误差.结果 两种摆位方式治疗计划在肿瘤靶区覆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肺V20 ABB组和PBB组分别为(11.2±3.2)%和(15.9±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5),V30 ABB组和PBB组分别为(9.8±1.5)%和(12.9±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P<0.05).心脏剂量V25ABB组和PBB组分别为(1.9±0.2)%和(2.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P<0.05),V30 ABB组和PBB组分别为(1.8±0.1)%和(2.7±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P<0.05),心脏平均剂量Dmean ABB组和PBB组分别为(3.0±0.5)和(5.3±1.2)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5).ABB摆位在左右(LR)、 上下(SI)、 前后(AP)的平移误差分别为(3.23±2.63)、(5.42±3.22)、(4.58±2.30)mm,在θ、Φ、ψ方向的旋转误差分别为(1.60±0.56)°、(3.40±1.65)°、(2.50±1.72)°.PBB摆位误差在LR、SI、AP的平移误差分别为(2.35±1.22)、(2.17±1.29)、(2.27±1.58)mm,在θ、Φ、ψ方向的旋转误差分别为(1.37±0.43)°、(1.79±0.71)°、(2.06±0.63)°,且进出SI、前后AP、侧翻Φ误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6,2.80,3.33,P<0.05).结论 两种摆位方式治疗计划在肿瘤靶区覆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B摆位方式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效果优于PBB摆位方式.但摆位精度PBB比ABB摆位方式更具优势.

  • 宫颈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的外放边界研究

    作者:李思妹;王雅棣;陈建平;张富利;陈点点;路娜

    目的 通过自动和自动+手动配准分别得出的宫颈癌放疗位置误差,评估自动+手动配准的必要性,并给出螺旋断层放疗计划靶区(PTV)外扩边界值(MPTV).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组单纯放疗宫颈痛患者29例,采集每周至少两次治疗前兆伏级CT(MVCT)与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配准,得出自动配准位置误差值(AR),并对AR值再行手动配准,得出自动+手动配准位置误差总移动值(TS),比较AR和TS值的差异,并计算MPTV.结果 共获取443幅MVCT图像,在x、y、z轴和角度旋转方向上AR值分别为(-0.9±2.3)、(0.0±3.1)、(1.0-±2.6)mm和0.2°±0.8°,TS值分别为(-0.8±1.8)、(-0.4±3.4)、(1.4-±2.5)mm和0.1°±0.5°.除x轴以外,AR和TS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3.2,P<0.05);x、y和z轴各方向MPTV相应为4.6、5.7和3.3 mm.结论 宫颈癌螺旋断层放疗中,自动配准基础上的手动配准是必要的.建议行螺旋断层宫颈癌单纯放疗患者外扩PTV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分别为5、6、4 mm.

  • kV-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精确性研究

    作者:岳丹;杨永净;赵玲;吴洪芬;卜明伟;赵继红;曹玲;马瑞;杨金磊

    目的 探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图像引导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精确性的影响.方法 331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每周行kV-CBCT校正扫描.计算系统误差(Σ)和随机误差(σ),摆位扩边按照Van Herk公式计算(2.5Σ+0.7σ).结果 分析3 972个CBCT扫描图像.校正前在x、y、z方向上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0.95±0.79)、(1.04±0.66)、(1.14-±0.63) mm和1.32°±0.99°、1.45°±1.37°、1.25°±1.35°,校正后分别为(0.56±0.44)、(0.56±0.51)、(0.42±0.63) mm和0.78°±0.76°、0.62°±0.85°、0.75°±0.64°.在x、y、z方向校正前的计划靶区扩边值(MPTV)分别为2.93、3.06和3.30 mm,校正后为1.71、1.76和1.49 mm.结论 应用kV-CBCT校正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中的线性和旋转误差明显缩小系统和随机误差,使得MPTV缩小到2 mm以内,提高了放疗的精确性.

  • 利用CBCT研究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放疗下颈摆位误差及相应CTV外放边界

    作者:吴传锋;吴锦昌;顾科;李成;沈丹青;胡睿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放疗下颈部摆位误差,推算锁骨上临床靶区(CTV)的外放边界.方法 选取于本科行乳腺托架固定体位的14例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利用CBCT于第1、10、20次治疗前采集CT图像,比对并记录锁骨上靶区的摆位误差,计算其CTV外放值并分析各方向位移量及旋转度的变化.结果 全组患者摆位误差在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分别为(2.89±2.52)、(3.96±2.97)、(4.21±2.24) mm,俯仰(θ)、滚转(φ)、偏转(ψ)角度分别为(2.38±1.97)°、(1.60±1.63)°、(1.91 ±1.54)°.由公式计算出CTV在x、y、z方向分别需外放8.08、8.13、6.30 mm;摆位误差在y、z方向位移量分别与φ、ψ角旋转度相关(Pearson=-0.515、-0.509,P<0.05);分次间变化仅在z方向上位移量与ψ角旋转度相关(Pearson=-0.583,P<0.05).结论 乳腺托架固定下锁骨上靶区放疗其CTV外放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应≥8.08、8.13、6.30 mm.应重视颈部偏转对摆位误差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改良体位固定方法和优化摆位操作流程.

  • 滑轨CT图像引导技术在胸中上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定杰;吴慧;毛荣虎;杨成梁;雷宏昌;王建华

    目的 将滑轨CT图像引导技术应用于胸中上段食管癌放疗,计算在线CT图像引导和非在线CT引导这两种因素各自的靶区外扩边距.方法 100例胸中上段食管癌计划进行调强放疗的患者,每次放疗前进行CT扫描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比较分析,获得分次间摆位误差数据,并在线修正;根据系统选样法选取50例患者,增加治疗后的CT扫描以分析修正后的误差、治疗中的位移、分次内肿瘤(GTV)位移.结果 与非在线CT图像引导相比,采用在线CT图像引导使得靶区外扩边距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由8.8、9.1和6.1 mm降低到4.1、4.5和4.3 mm.结论 应用在线CT图像引导能显著提高靶区精准度,缩小靶区外扩边距.

  • 胰腺癌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摆位误差对靶区乏氧区的同步推量研究

    作者:李超;水永杰;胡琼舸;徐菁;苏卓;刘凯;吴魁

    目的 分析胰腺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乏氧区的同步推量(SIB)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影响,预测肿瘤内部乏氧区的佳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胰腺癌SBRT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获取的共100组锥形束CT(CBCT)校正数据,导入计划系统重新计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引入两种肿瘤控制率(TCP)模型计算不同乏氧状态下的肿瘤控制率,找出肿瘤控制率与靶区剂量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摆位误差引起的计划靶区(PTV)和内靶区(ITV)的靶区覆盖率平均值分别下降8.9%和9.2%,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引起的PTV和ITV靶区覆盖率的平均值分别下降1.6%和1.3%.所有计划中危及器官剂量偏差的平均值在-0.11~0.26 Gy之间.氧增强比(OER)为1、1.5和3时,乏氧区同步推量的平均剂量(Dmean)预测值分别为31.4、34.0和37.2 Gy(Niemierko模型)或31.6、33.9和37.2 Gy(Poisson模型).结论 经过CBCT校正以后,治疗过程中的误差对靶区覆盖率和危及器官的影响可忽略.不考虑肿瘤乏氧问题会极大影响肿瘤控制率的计算.为消除乏氧对肿瘤控制的影响,胰腺癌乏氧区(OER=3)的Dmean应至少为处方剂量的1.24倍.

  • 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使用0°托架支撑板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金晓丽;郝琳;师勤莹;芦莹;安俊铉;宋建波

    目的 探讨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使用0°托架支撑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保乳术后行全乳腺+瘤床同步补量调强放射治疗病例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病例分成3组各20例,第一组支撑板角度选择12°,第二组选择7°,第三组选择0°;比较3组患者患侧肺V20、V5、Dmean,各组左乳患者心脏V10、V30、Dmean差异及准直器角度差别,分析各组摆位误差的分布并计算群体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结果 3组病例患侧肺V20、V5、Dmean,左乳患者心脏V10、V30、Dmea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准直器角度与支撑板角度的和近似为固定值13.4°.3组病例的摆位误差,只有z(前后)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2,P<0.001),此方向0°组中位数接近0值且四分位间距小;绝对误差y(头脚)、z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22.61,P<0.05),z方向3组数据递进减小且0°组值小,y方向12°组小,但与0°组差别不大.3组病例的群体系统误差x(左右)、z方向0°组小,y方向12°组小.结论 乳腺托架支撑板0°是可行的,倾斜角可由准直器转角代替,且可显著减小z方向的摆位误差.

  • 千伏锥形束CT引导放疗系统小误差与剩余误差分析

    作者:王艳阳;傅小龙;徐志勇;徐挺;邓欣欣;蒋国梁

    目的 分析千伏锥形束CT(kVCBCT)引导放疗系统可以发现的小摆位误差和校正后剩余摆位误差.方法 采用小球(ball-bearing,BB)体模,比较经kVCBCT引导放疗系统得到的位移值与设定的位移值.设定的位移值分别为0.5、1.0、1.5和2.0 mm.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的位移值均每日分析1次,共分析5次.校正后剩余摆位误差分析,采用CIRS Model 002LFC胸部体模,在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均设置摆位误差,设置的数值为0、±5、±10和±15 mm.采用点标记法,共同配准体模的定位CT影像与kVCBCT影像,得出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根据配准结果移动治疗床,至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摆位误差减少到小.对校正位置后的体模再次行kVCBCT扫描,将再次获得的kVCBCT影像与定位CT采用点标记法配准.得到的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的数值为经kVCBCT系统引导后剩余摆位误差.每日分析1次,共分析7次.结果 kVCBCT引导放疗系统可以发现的误差至少为0.5 mm.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引导后剩余误差分别为(0.2±0.4)、(0.1±0.4)和(-0.4±0.3)mm,对3组数值行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侧向和纵向剩余误差无差别(P=0.63),垂直向和侧向剩余摆位误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垂直向和纵向剩余摆位误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建立了kVCBCT引导放疗系统可以发现小摆位误差和校正后剩余摆位误差的分析方法,kVCBCT引导放疗系统可以发现的误差至少为0.5 mm,侧向、纵向和垂直3个方向上引导后剩余误差约为1 mm.

  • CBCT影像引导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位置及体积变化分析

    作者:张英杰;李建彬;于金明;刘同海;余宁莎;刘翠翠;李新科

    尽管三维适形放疗(3D-CRT)以其照射野形状和剂量分布与肿瘤靶区的适形性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照射剂量的提高和正常组织的保护创造了条件,但摆位误差和器官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NSCLC 3D-CRT治疗计划制定时计划靶区(PTY)确定和施照过程中肿瘤位置的不确定性,而影像引导放疗(IGRT)是分析和解决摆位误差和器官运动等因素对PTV确定及其施照过程中肿瘤位置变化影响的重要途径.

  • 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中的应用

    作者:庞廷田;邱杰;杨波;管秋;王欣海

    采用图像引导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等先进技术的精确放疗是放疗技术发展的方向.合理确定由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外放边缘(marsin)大小显得尤为重要.

  • 新型真空垫在盆腔肿瘤放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评估

    作者:邱健健;张笑颖;莫凡;张立波;郑向鹏

    目的 对一种新型定制真空垫在盆腔肿瘤放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进行评估,并与传统体位固定方式进行对照研究,以提高盆腔肿瘤摆位精度.方法 66名盆腔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每组22名,采用3种不同固定方式:平板固定(N组)、传统真空垫(V组)和定制真空垫(New-V组).固定效果用三维方向及矢状位轴向旋转的摆位误差测量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New-V组摆位误差在前后(x)、头脚(y)、左右(z)及矢状位轴向旋转角度(r)依次为(0.35±0.37)、(0.21±0.22)、(0.29±0.28)cm和(0.70±0.65)°;N组相应摆位误差依次为(0.44±0.43)、(0.31±0.62)、(0.45±0.60)cm和(1.25±1.00)°;V组依次为(0.38±0.36)、(0.27±0.25)、(0.32±0.29)和(1.09±0.77)°.其中,r值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59,P<0.05).New-V组的r值误差比其他两组小.分次间误差波动性分析显示,z和r方向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6,P<0.05),New-V组在4个方向上波动性较小.根据摆位误差分布,对误差引起中心偏移量进行估计,其引起计划靶区(PTV)的剂量分布差异统计显示,New-V组在小剂量和平均剂量上差异较小,且小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18,P<0.05).结论New-V组的固定方式较平板(N组)和普通真空垫(V组)固定方式摆位误差、照射分次间误差波动性较小,相对位置误差引起潜在PTV剂量变化较小.因此,新型定制真空垫可优化摆位精度,改善治疗效果.

  • 锥形束CT快速扫描模式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赖建军;沈丽娟;王佳浩;李夏东;顾家乐;邓清华;吴式琇;马胜林

    目的 比较锥形束CT(CBCT)标准和快速两种扫描模式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测定中的差异,探讨快速扫描模式下的摆位误差测定,并探讨进行在线修正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8日至2014年11月8日收治的5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在首次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前进行顺时针方向标准扫描模式CBCT扫描,之后立即行逆时针方向快速扫描模式CBCT扫描,按照扫描模式将所有患者图像分为快速模式组和标准模式组,两组图像分别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并对两组配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由1名放疗医生、1名物理师和1名技术员采用主观质量评分法(MOS)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x、y、z轴平移和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在快速模式组与标准模式组之间的差值分别是(0.2±0.2)、(-0.6±0.4)和(-0.2±0.3)mm与(0.2±0.1)°、(0.0±0.1)°和(0.1±0.1)°,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摆位误差统计结果之间高度相关(r =0.92 ~0.98,P<0.01);两组摆位误差统计结果之间具有较满意一致性(Kappa=0.82~0.94).标准模式组和快速模式组的MO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3.9、4.1、3.8和3.6、4.0、3.8,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扫描模式与标准扫描模式采集的图像在胸腹部肿瘤摆位误差测定并在线修正中具有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且图像质量不会明显变差,CBCT快速扫描模式可应用于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测定和在线修正.

  • 应用锥形束CT评价终等中心标记法定位头颈部肿瘤的摆位误差

    作者:吴钦宏;李雪南;刘春玲;朱宝全;田丽红;张清文;竺萌;秋晞;王婵;李高峰

    目的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 CBCT)评价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的256例行调强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头颈肩面罩固定体位,终等中心标记法定位,配有LAP可移动式激光定位系统的Philips PQS CT或PhilipsBrilliance CT Big Bore进行CT扫描.CT图像通过网络传输给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用来进行勾画靶区和设计计划.在治疗前使用Varian iX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BI)行kV CBCT扫描和配准,得出左右、头脚和前后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473组摆位误差数据呈高斯分布,3个方向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6±1.3)、(0.5±1.6)和(0.9±1.7) mm,使用公式M=2.5∑+0.75计算外放边界分别为2.4、2.4和3.4 mm.其中,Big Bore组的288组数据的计算外放边界分别为2.0、2.1和1.7 mm.结论 终等中心标记法的摆位误差优于参考点标记法,同时为CTV外放PTV的边界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 CR在全身照射定位和肺部挡铅的摆位误差

    作者:韩军;李勤;曹婷;杨志勇;梁志文;陈秘;魏黎黎

    目的 探讨计算机X射线成像(CR)在全身照射(TBI)定位和肺部挡铅验证中的摆位误差.方法 使用TOR 18FG测量其相同条件下kV级和MV级X射线能量的图像质量,建立其临床应用流程,并分析摆位误差.结果 在TBI治疗条件下,MV级的X射线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远较kV级的差,但可以比较清晰地识别高对比度组织,并应用于TBI治疗.头脚方向误差为:腹背(AP)方向,左肺(0.50±1.65) cm,右肺(1.16±1.56)cm;(背腹)PA方向,左肺(1.12±2.22)cm,右肺(0.41±2.16)cm.左右两侧方向误差为:AP方向,左肺(0.81±1.19)cm,右肺(0.43±1.20) cm;PA方向,左肺(0.31±1.64)cm,右肺(0.55±1.49)cm.结论 通过CR的应用,提高了TBI的治疗摆位精度.

  • 不同全脑全脊髓放疗方式的剂量学比较及摆位误差对靶区的影响

    作者:刘志杰;朱小东;杨海明;付庆国;洪超善;邓烨;杨祖锦;杨超凤;容贤冰

    目的 比较不同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CSI)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及摆位误差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间接受CSI的9例患者的CT图像,分别完成常规二维(2D)、单野三维(3D-1)、三野三维(3D-3)、逆向调强(IMRT)及电子线的CSI计划,比较不同计划间靶区的覆盖度(V95)、高量(V107)、大剂量(Dmax)、适形指数(CI)、剂量均一性指数(HI);观察甲状腺、心脏、双肺、小肠、肾脏及全身正常组织5、15、25 Gy的受照体积.取患者每周的3个治疗中心(头部、上段脊髓、下段脊髓)的摆位误差值,将该周5次放疗计划的治疗中心分别按照此值移动得到新的放疗计划,比较不同计划方式新计划的靶区剂量与原计划的差异.结果 电子线V95略低于其余各组(q=11.2~11.7,P<0.05).IMRT具有小的V107(q =4.3 ~11.6,P<0.05),其次为3D-3(q =4.3 ~7.1,P<0.05);2D具有大的Dmax(q=2.4~2.7,P<0.05);各组H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靶区CI从高至低依次为,IMRT> 3D-3>2D、3D-1及电子线(q=7.1 ~14.3、7.1 ~9.6、0.00~0.01,P<0.05).IMRT及电子线可以显著降低各器官及全身组织接受的15 Gy及25 Gy剂量;3D-3次之.但与2D及3D-1相比,3D-3及IMRT均不同程度增加了5 Gy的照射体积.引入摆位误差后,3D-1及3D-3靶区剂量与原计划差别小于其余各组(q=2.8~4.1,P<0.05).结论 对于脊髓深度<4.5 cm者,电子线有可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3D-1虽适形度略差,但有减少摆位误差的影响、降低低剂量体积的趋势,仍为可考虑治疗方式之一.3D-3及IMRT显示了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但其大范围低剂量体积需引起重视.

  • TomoTherapy治疗不同部位肿瘤的摆位误差

    作者:佟颖;尹勇;陈进琥;巩贯忠;傅麓;谷家冰;程品晶

    目的 研究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治疗中不同部位肿瘤的摆位误差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TomoTherapy治疗的151例患者的摆位,其中头颈部53例,胸部45例,腹部20例,盆腔33例.获得患者计划CT图像,并在每次治疗前行兆伏级CT(MVCT)扫描获得MVCT图像,两者刚性配准后计算出摆位误差,分别对+x(左)、-x(右)、+y(进)、-y(出)、+z(腹)和-z(背)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151例患者共进行MVCT扫描3 281次,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在头颈部分别为(1.61±1.21)、(1.76±2.11)、(2.26±1.74)、(1.83±1.47)、(3.24±1.76)和(1.75±1.61)mm;在胸部分别为(2.43±1.88)、(2.55±1.92)、(3.06±2.64)、(3.90±2.91)、(6.71±3.46)和(2.64±2.77) mm;在腹部分别为(3.67±3.06)、(2.37±1.77)、(3.18±1.96)、(3.98±3.01)、(6.74±3.25)和(1.92±2.00) mm;在盆腔分别为(2.92±2.13)、(2.17±1.68)、(3.50±2.61)、(3.72±2.66)、(7.18±3.43)和(1.92±1.61)mm.各部位肿瘤+z和-z摆位误差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9、-5.033、-3.763、-5.057,P<0.05);胸部肿瘤用热塑性体膜定位的患者其在+z方向的摆位误差要小于采用真空负压袋定位者(t=-2.357,P<0.05).结论 TomoTherapy治疗时,头颈部肿瘤摆位精度优于其他部位;胸部肿瘤用热塑性体膜固定可以进一步减少摆位误差;而不同部位肿瘤在腹背方向摆位误差的异质性不容忽视.

653 条记录 9/33 页 « 12...6789101112...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