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细胞F-肌动蛋白荧光检测法的建立

    作者:黄海燕;黄爱君;付英斌;黄薇;余新天;刘建军

    目的 通过检测大田软海绵酸(0A)对HL-7702肝细胞的F-肌动蛋白的解聚作用,建立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荧光检测法.方法 使用鬼比环肽标记F-肌动蛋白,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分析样品中毒素的含量.比较荧光检测法和ELISA法对贝类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所建荧光检测法的可靠性.结果 OA能明显破坏细胞F-肌动蛋白的聚合.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破坏程度也随之增加.在2.5 ~40 nmol/L范围内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R2 =0.9931),检测限值可达到2.01μg/100g贝肉;进行样本检测时,加标回收率为92.76%~96.49%,并与ELISA法检测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R2 =0.830).结论 与现有的检测法相比,F-肌动蛋白荧光检测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较低的检出限,可用于有毒贝类的筛查与检测.

  • 腹泻性贝类毒素细胞F-肌动蛋白荧光检测法条件优化

    作者:刘威;孟繁霞;黄海燕;孙烨;刘建军

    目的 优化腹泻性贝类毒素(DSP)样品提取方法,建立更加可靠的DSP细胞F-肌动蛋白荧光检测法.方法 使用鬼比环肽标记F-肌动蛋白,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分析样品中毒素的含量.检测34份贝类样品加碱水解处理前后DSP含量,比较两种提取方式下结果的差异,并同步使用ELISA法进行比对,分析所建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优化后的贝类样品检测法实验平均变异系数6.46%,平均加标回收率92.75%.优化后的贝类样品提取法大田软海绵酸(OA)含量高于原方法和ELISA法,所检测到的OA浓度与原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27,P=0.000).结论 使用加碱水解提取DSP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DSP细胞F-肌动蛋白荧光检测法的检出率.

  • 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构筑的影响

    作者:张炎;李玉泉;王栋;丛兴忠;姜宗来

    目的探讨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抗应力和粘附能力的影响,为改进血管内皮细胞种植的组织工程学技术提供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以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以及切应力作用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为对照组,研究了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F-肌动蛋白构筑的变化. 结果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的F-肌动蛋白排列松散,不规则,微丝较细;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F-肌动蛋白微丝明显增多增粗.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F-肌动蛋白发生重排,并形成大量沿切应力方向排列的应力纤维,且发生重排的时间明显早于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 结论在切应力作用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下,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构筑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内皮细胞的抗应力和粘附能力.

  • 早期人胚羊膜共聚焦激光扫描光学切片及F-肌动蛋白的研究

    作者:霍霞;吕建勋;杨仁东;王冉;李振洲;涂伟娴;魏蔚霞;郑小红

    目的建立羊膜组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光学切片的方法,探讨早期人胚羊膜细胞结构、分层及细胞骨架的空间结构. 方法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光学切片和荧光探针双重标记技术对妊娠7~9周早期人胚羊膜进行形态观察、细胞F-肌动蛋白表达定量分析、细胞分层及厚度计算. 结果羊膜由两层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内层细胞为多边形扁平细胞,外层细胞为长梭形细胞;内层细胞胞质中的F-肌动蛋白表达量较低,外层细胞胞质中的F-肌动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内层细胞,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周人胚羊膜厚度为30±2μm.其中,上皮层厚度为10μm±2μm,间充质层厚度为14μm±2μm. 结论 1.早期人胚羊膜由两层细胞即内层的上皮细胞层和外层的间充质细胞层组成,胞质中F-肌动蛋白的表达量间充质细胞高于上皮细胞;2.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连续光学切片可以计算出羊膜各层的厚度;3.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光学切片技术结合FITC-鬼笔环肽和碘化丙啶双重标记技术是观察和分析羊膜组织细胞立体结构的良好方法.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F-肌动蛋白重组

    作者:谭玉珍;王海杰;张文彩;李奇;孙丽莉;李鸿帅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对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探讨VEGF-C促进淋巴管新生的机制. 方法从狗的胸导管分离和培养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内皮细胞的VEGFR-3和F-肌动蛋白,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用VEGF-C刺激后,计数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测量细胞迁移距离,并与bFGF和VEGF的作用进行比较. 结果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R-3,静脉内皮细胞为阴性.bFGF和VEGF-C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VEGF-C的作用比bFGF强.与对照组相比,bFGF、VEGF和VEGF-C组引起迁移细胞的数目增多和迁移距离增大,VEGF-C的作用强.在VEGF-C组的迁移细胞,F-肌动蛋白和应力纤维明显增多. 结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VEGFR-3,VEGF-C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引起F-肌动蛋白的重组和应力纤维形成.

  • ATP对人白血病细胞U937凋亡的影响

    作者:吕桂芝;胡颖;张桂国;林仲翔

    目的探讨ATP诱导人白血病细胞U937 细胞凋亡的机理. 方法应用ATP(0.23g/L)作用于培养的U937细胞,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连接蛋白Cx43、F-肌动蛋白(F-actin)、纽蛋白(vinculin)的表达. 结果 ATP诱导U937细胞凋亡小体形成的同时Cx43表达增强、F-肌动蛋白重组,纽蛋白组装改善. 结论 ATP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凋亡时,凋亡小体的形成与间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F-肌动蛋白重组,纽蛋白组装有着平行关系,表明它们在U937凋亡小体形成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

  • 钙结合蛋白S100A8/A9对宫颈癌细胞系CasKi细胞F-肌动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希涛;孙全梅;张幼怡;陈嵘;韩东;耿力

    目的 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8/A9复合物对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癌细胞系CasKi 细胞骨架及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应用20 μg/ml S100A8/A9复合物作用于CasKi细胞,对细胞骨架F-肌动蛋白进行染色,应用快速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改变.在生理条件下,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对活体细胞进行高分辨成像,观察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及应力纤维. 结果 S100A8/A9复合物作用24 h后宫颈癌细胞系CasKi细胞的F-肌动蛋白排列出现紊乱,主要分布于细胞的周边,细胞中央F-肌动蛋白含量明显减少.CasKi细胞经过20 μg/ml S100A8/A9蛋白复合物处理前细胞核部位F-肌动蛋白光密度为92.42±5.16,经过S100A8/A9 72 h处理后,F-肌动蛋白的光密度降为57.67±3.70,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5.268,P=0.000).AFM成像显示S100A8/A9复合物作用后细胞边缘卷曲,高度增加,伪足减少,细胞膜下应力纤维结构遭到破坏.结论 S100A8/A9蛋白复合物可以对宫颈癌细胞系CasKi细胞表面的超微结构及应力纤维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肌动蛋白的重新分布实现的.

  • 舌鳞癌F-肌动蛋白骨架变化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作者:韩德昌;王永奎;韩新光

    目的 探讨舌鳞癌F-肌动蛋白骨架变化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药物浓度的Rho/ROC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Y-27632作用于人舌鳞癌Tea8113细胞株,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F-肌动蛋白,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舌癌细胞形态和细胞内F-肌动蛋白排列和分布的变化.结果 经低浓度处理后,细胞的F-肌动蛋白排列和分布及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经高浓度处理后,变化明显.结论 F-肌动蛋白骨架变化影响舌鳞癌细胞形态.

  • 尿毒症患者血清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和骨架蛋白的影响

    作者:吴胜斌;王应灯;张薇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F-肌动蛋白)的影响,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RPMVEC并鉴定;用针头式滤器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F-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健康对照组6、12 h单层通透性系数分别为(0.0382 4±0.0022)、(0.0393±0.0016)ml·min-1·cm-2·kPa-1;尿毒症患者血清6、12 h单层通透性系数分别为(0.0687±0.0014)、(0.0772±0.0031)ml·min-1·cm-2·kPa-1;流式细胞仪测定F-肌动蛋白的值分别为:阴性对照组10.60±3.3、正常健康对照组1233.34±13.92、尿毒症血清组(6 h)712±51、尿毒症血清组(12 h)613.31±42.81;实验发现尿毒症患者血清100μl作用于RPMVEC 6、12 h可使RPMVEC的单层通透性增高(P<0.01);F-肌动蛋白解聚(P<0.01),且二者呈负相关(r=-0.927,P<0.01).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清作用于RPMVEC一定时间,可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增高与F-肌动蛋白解聚.尿毒症患者血清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肌动蛋白解聚密切相关.

  • Rac1/MAPK/ERK通路在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陶广华;潘灵辉;荆忍;林飞;戴惠军;葛万运

    目的 探讨Ras相关C3肉毒素底物1/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Rac1/MAPK/ERK)信号通路在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主呼吸组、正常潮气量(VT)组和大VT组,每组10只.自主呼吸组大鼠保留自主呼吸;正常VT组和大VT组大鼠均行气管切开后气管插管,双肺分别给予6 mL/kg和40 mL/kg VT的机械通气并维持麻醉.通气4h后处死大鼠取心脏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巨噬细胞炎症因子-2(MIP-2)水平.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病理学评分;透射电镜下观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超微结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阳性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肺组织Rac1和F-肌动蛋白(F-actin)的阳性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肺组织ERK及Rac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Rac1、p-ERK及F-actin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与自主呼吸组比较,机械通气两组肺W/D比值均明显升高,以大VT组升高更为显著(6.64±0.88比1.79± 0.36,P< 0.01).②自主呼吸组肺组织及AECⅡ超微结构无明显病理学改变.正常VT组肺组织有轻微水肿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AECⅡ板层小体较少,细胞膜绒毛分布欠均匀.大VT组肺组织明显水肿,肺间隔增宽,肺泡充血,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紊乱;AECⅡ形态不规则,核固缩明显,胞质中板层小体数量减少且分布不均.大VT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自主呼吸组和正常VT组(分:12.00±2.00比6.00± 1.51、8.50± 0.93,均P<0.01).③与自主呼吸组比较,机械通气两组血清及BALF中IL-1β、IL-6、TNF-α、MPO、MIP-2水平均明显升高,以大VT组升高更为显著[血清IL-1β(ng/L):104.2±15.1比20.3±8.3,IL-6 (ng/L):46.6±11.5比22.7±7.5,TNF-α (ng/L):39.4±6.5比5.4±1.9,MPO (ng/L):0.66±0.24比0.06±0.03,MIP-2(ng/L):109.2±25.8比22.8±8.4;BALF中IL-1β(rng/L):121.5±25.6比24.0±7.5,IL-6 (ng/L):136.7±32.7比31.4±10.5,TNF-α(ng/L):98.0± 14.8比10.1 ±2.6,MPO(ng/L):0.80±0.31比0.08±0.04.MIP-2(ng/L):144.4± 28.9比41.2±20.7;均P<0.01].④自主呼吸组仅有极少量p-ERK、Rac1和F-actin阳性表达;正常VT组阳性表达有所增加;大VT组p-ERK阳性表达明显增加,Rac1、F-actin分别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质,阳性表达进一步增强.⑤大VT组ERK、Rac1基因和p-ERK、Rac1、F-actin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自主呼吸组和正常VT组[ERK mRNA (2-T△△ct):8.23±2.83比1、3.02± 1.38,p-ERK蛋白(灰度值):1.15±0.36比0.61±0.23、0.88±0.22;Rac1 mRNA (2-△△Ct):4.45±2.26比1、1.22±0.39,Rac1蛋白(灰度值):0.91 ±0.16比0.48±0.11、0.55 ±0.10;F-actin蛋白(灰度值):0.70±0.09比0.49±0.08、0.55±0.04;均P<0.01].结论 VILI模型大鼠肺组织F-actin表达明显上调,AECⅡ骨架重构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推测F-actin可能通过激活Rac1/MAPK/ERK信号通路加重VILI.

  • 沉默FAM40A基因对小鼠肾小球足细胞F-肌动蛋白分布的影响

    作者:陈舟;赵学智

    目的 探究FAM40A在肾小球足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其是否影响肾小球足细胞的细胞骨架和细胞形态.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永生化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观察FAM40A在小鼠足细胞上的表达和定位.应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沉默技术,构建FAM40A基因沉默的肾小球足细胞模型,通过细胞免疫荧光、PCR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FAM40A基因沉默后足细胞F-肌动蛋白(F-actin)分布的改变.结果 在小鼠足细胞,FAM40A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核周围的细胞质内.分化成熟的肾小球足细胞在FAM40A基因沉默后,F-actin在靠近细胞膜的区域分布增加,而在细胞质的中央区域分布明显减少,细胞边缘变得毛糙,细胞形态发生了较大改变.结论 FAM40A参与了足细胞的细胞骨架动态调节过程,沉默FAM40A基因可促使肾小球足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向细胞膜再分布,影响细胞形态.

  • 地塞米松对血管紧张素Ⅱ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F-肌动蛋白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应灯;张薇;郑华;沈波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GENC)损伤时的单层通透性、F-肌动蛋白(F-actin)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地塞米松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GENC的基础上,用二室弥散系统检测AngⅡ对GEN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g Ⅱ对GENC的F-actin分布及量的影响.结果 Ang Ⅱ组作用6、12 h的GENC单层通透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值分别<0.05、0.01),AngⅡ+地塞米松组则较AngⅡ组显著降低(P值均<0.01).Ang Ⅱ组作用6、12 h的GENC的F-actin的荧光强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值均<0.01),Ang Ⅱ+地塞米松组则较Ang Ⅱ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GENC单层通透率与F-actin呈负相关(r=-0.901,P(0.01).结论 AngⅡ可引起GENC的单层通透性增高,F-actin解聚,且GENC单层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可能与F-actin解聚密切相关.地塞米松可减轻Ang Ⅱ对GENC的损伤,起保护作用.

  • 抗F-肌动蛋白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兆立

    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抗平滑肌抗体阳性是其诊断标准之一.大量研究表明,F-肌动蛋白特异性的抗平滑肌抗体(SMA)诊断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较高.目前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MA,观察是否呈现抗F-肌动蛋白荧光模式;也可用ELISA进一步检测抗F-肌动蛋白IgG类抗体,可大大提高疾病诊断的特异性.

  • 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清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乌司他丁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薛新;刘志勇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SD大鼠分成3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内毒素(LPS)诱导ALI组,C组为 LPS诱导ALI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组.收集3组大鼠的血清分别作用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观察血清刺激后RPMVEC通透性的改变及F-肌动蛋白的变化.结果:B组大鼠的血清使RPMVEC通透性明显增加,C组大鼠的血清明显减小RPMVEC的通透性.3组的通透系数与未加血清对照组通透系数的百分比依次为(7.31±0.27)%、(30.13±1.24)%、(18.94±0.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的血清可使RPMVEC 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F-肌动蛋白解聚,C组大鼠血清则明显减低F-肌动蛋白的解聚程度,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S诱导ALI大鼠的血清可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与F-肌动蛋白解聚;乌司他丁可减轻ALI过程中炎症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改善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 平衡盐溶液玻璃体腔内灌注对视网膜和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方肖云;陈芝清;姜节凯

    目的:探讨平衡盐溶液(BSS)和平衡盐添加溶液(BSS Plus)玻璃体腔内灌注对视网膜形态结构、功能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12只家兔24只眼,双眼玻璃体切除术中分别用BSS或BSS Plus玻璃体腔内灌注达1 h.术后双眼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视网膜功能,光镜检查视网膜组织结构,荧光光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F-actin)排列.结果:术后第1 d,BSS组F-ERG b波振幅为术前的(67.4±9.3)%;BSS Plus组为(88.3±8.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3.52,P<0.05).但术后第3 d起,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7 d,两组视网膜组织结构无变化.玻璃体腔内灌注1 h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排列无变化.结论:BSS及BSS Plus玻璃体腔内灌注均可一时性抑制F-ERG b波振幅;BSS对F-ERG b波振幅的抑制比BSS Plus大.作为眼内灌注液,BSS Plus比BSS可能更为理想.

  • 血管紧张素Ⅱ对肾小球内皮细胞骨架和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王应灯;张薇;徐莉英;庄锋;田淑敏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培养肾小球内皮细胞(GENC)形态、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的影响,探讨AngⅡ对GENC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 倒置显微镜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大鼠GENC的形态影响;用二室弥散系统检测AngⅡ对GEN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AngⅡ对GENC F-肌动蛋白(F-actin)分布的影响.结果 AngⅡ浓度大于0.1 mg·L-1作用48 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10 mg·L-1 AngⅡ 6、12 h可使GENC单层通透性增高、F-actin解聚.结论 AngⅡ引起GEN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ngⅡ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可能与F-actin解聚相关;

  • 灯盏花素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王应灯;孙耕耘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灯盏花素的干预作用.方法观察P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的形态、单层通透性、F-肌动蛋白(F-actin)的影响和灯盏花素干预后的变化,F-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PAF浓度大于0.1 mg·L-1作用48 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10 mg·L-1 PAF 120 min内可使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F-actin解聚,灯盏花素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①PAF引起RPM-VE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PAF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actin解聚密切相关.③灯盏花素可抑制PAF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增高和F-actin下降,对PAF引起的RPMVEC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F-肌动蛋白表达及意义

    作者:罗婠;高嘉嘉;崔天盆

    目的 探讨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F-肌动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肝功能异常患者71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83例(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F-肌动蛋白、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γ-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Spearman法分析观察组血清F-肌动蛋白与GPT、GOT、γ-GT、ALP水平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F-肌动蛋白诊断肝功能异常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F-肌动蛋白[1.48(1.08,2.39)μg/L]、GPT[105.00(75.00,177.00) u/L]、GOT[81.00(59.00,163.00) u/L]、γ-GT[127.50 (50.25,314.75) u/L]、ALP[131.50(97.25,152.32)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7(0.89,1.93) μg/L、19.00(14.50,22.00) u/L、20.00(18.00,22.00) u/L、17.00(13.00,24.50) u/L、84.00(74.50,98.75) u/L] (P<0.05);血清F-肌动蛋白与GOT、ALP呈正相关(r=0.273,P=0.033;r=0.322,P=0.011),与GPT、γ-GT无相关性(r=0.217,P=0.094;r=0.112,P=0.392);血清F-肌动蛋白值以1.042 9为佳截断值,诊断肝功能异常的AUC为0.624(95%CI:0.535~0.713,P=0.009),灵敏度为80.3%,特异度为43.2%.结论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F-肌动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检测血清F-肌动蛋白水平有助于肝功能异常的诊断.

  • 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F-肌动蛋白与热休克蛋白27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杰;张丽华;牛少辉

    目的:通过测定梗死后心肌组织中F-肌动蛋白(F-actin)、热休克蛋白27(HSP27)蛋白和mRNA的表达,探讨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4只大鼠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n=11)、缬沙坦组(X组,n=13)、假手术组(SH组,n=15)和正常对照组(N组,n=15).前2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SH组只穿线不结扎.X组给予缬沙坦(15 mg/kg),1次/d,灌胃治疗4周,其余3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周后HE染色进行心肌组织形态学分析,免疫组化、RT-PCR方法测定各组心肌组织中F-actin、HSP27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N组和SH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无肌纤维破坏,MI组和X组可见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X组较MI组梗死面积小,纤维组织增生轻.4组中HSP27、F-act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蛋白=312.760、310.587,P均<0.001;FmRNA=1 527.549、1 290.958,P均<0.001).与SH组比较,MI组和X组HSP27、F-actin蛋白和mRNA表达量升高(P<0.05);MI组HSP27、F-actin蛋白和mRNA表达量高于X组(P<0.05).MI组与X组中HSP27、F-actin的表达呈正相关(蛋白:rMI组=0 807,P=0 003;rX组=0.805,P=0.001;mRNA:rMI组=0.615,P=0.044;rX组=0.762,P=0.002).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骨架蛋白F-actin、HSP27的表达而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 转化生长因子β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朱艳;朱玉广;钟莹莹;杜孝楠;张荣;孙学泉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对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增殖及诱导HLECs间质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LECs,培养基加入不同质量浓度TGF-β2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测定TGF-β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00 ng/L TGF-β2作用后E-钙黏素(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F-肌动蛋白(F-actin)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E-cadherin、α-SMA mRNA的表达.结果:经TGF-β2处理后的HLECs增殖受到抑制;TGF-β2减弱HLECs E-cadherin的表达,相对表达量为(10.674±3.233,较对照组的(23.352±4.192)减弱(t=4.232,P=0.013).TGF-β2增加HLECs α-SMA和F-actin的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613±4.272)、(15.857±4.121,较对照组的0、(4.272±1.538)增强(Z=12.537,P<0.001;t=7.186,P=0.004).RT-PCR结果显示,TGF-β2组HLECs E-cadher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321±0.081,较对照组的(0.983±0.248)减弱(t=3.491,P=0.008);TGF-β2组细胞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32±0.158),较对照组的(0.097±0.028)增强(t=5.365,P=0.005).结论:TGF-β2可以抑制HLECs的增殖,诱导HLECs间质转分化,可能参与后囊膜混浊的形成.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