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的影响:界面组织学特点

    作者:曹红彬;沈灏;蒋垚;辛景义

    目的: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多为间接愈合,即在肌腱与骨之间没有纤维软骨带而直接由Sharpey's纤维固定.观察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分组: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胶原海绵组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每组12只.②实验方法:采用兔膝关节自体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悬吊固定模型,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在骨隧道内加入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胶原海绵,胶原海绵组仅在骨隧道内加入胶原海绵.③实验评估:术后4,8,12周在移植物周围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天狼猩红和Masson染色,观察骨隧道和肌腱移植物间的界面组织学变化,采用Yamakado分类评价界面形态愈合类型,并对Masson染色切片作肌腱周围新骨形成的形态学定量评估.结果:空白对照组2只白兔于术后第10周脱失.①术后4周空白对照组腱骨间有腱-骨分离,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腱-骨间充满结缔组织;术后8周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形成Sharpey's纤维,而空白对照组术后12周时开始出现Sharpey's纤维.②术后4,8,12周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白兔新骨形成面积均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胶原海绵组(P<0.01).结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促进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的愈合,促进腱-骨之间形成间接连接.

  • 自体肌腱与人工韧带联合应用重建兔前交叉韧带

    作者:侯立刚;许建中

    背景: 自体肌腱与人工肌腱是目前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主要移植物,两者各有优缺点.目的: 将自体肌腱与人工韧带联合重建兔前交叉韧带,观察其在不同时间段组织学反应及生物力学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 同体对照观察,于2007-09/2008-02在郑州大学骨科实验室和郑州大学生物实验室力学中心完成.材料: SPF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8只由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质量2.4~3.1kg,平均2.8kg,雌雄不限.MB66编织线为上海施乐辉医用产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产品.方法: ①取兔的双下肢伸趾肌腱,一个伸趾肌腱完全包裹人工韧带,另一个伸趾肌腱单纯末端编织备用.②取兔双膝内侧髌旁切口暴露关节,切断并去除正常前交叉韧带,定位上下止点,分别钻股骨和胫骨骨道,一个膝关节穿入自体肌腱与人工韧带联合肌腱(联合肌腱组),另一个关节穿入单纯肌腱(单纯肌腱组),两端钻骨桥缝线固定.分别于术后第2,4,6,8周随机抽出的7只兔,麻醉后处死.主要观察指标: ①两组兔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②两组移植物的大拉断力.结果: 移植后第2,4周,移植物内细胞消失,呈坏死状;联合肌腱之间有炎症细胞浸润,边缘开始有细胞向中心长入.移植后第6周,移植物表面滑膜增生明显;单纯肌腱有少许变形和松弛;联合肌腱部分间隙被滑膜填充,浸润的炎症细胞减少,内部仍有界限.增生的细胞由周围向中心推进明显.移植后第8周,移植物大部分组织被新长入的细胞替代,人工韧带被滑膜完全包裹,浸润的炎症细胞基本消失,部分接触面已融合,但部分面仍有间隙;联合肌腱无变形和松弛,移植物内细胞形态,数量接近正常前交叉韧带,但纤维细胞排列杂乱,纤维有了一定的纵向性.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联合肌腱大拉断力大于单纯肌腱(P<0.05).结论: 联合肌腱与单纯肌腱都经历坏死、再血管化、韧带化的改建过程,与其生物力学经历由强到弱再逐渐增强的过程相一致.联合肌腱硬度或韧性均可弥补单纯肌腱早期易松弛的缺点,晚期自体肌腱成活可弥补人工肌腱被永久性拉长或断裂的缺点.

  • 三种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效果比较:2年随访

    作者:王昆;朱蕾;曾春;卢华定;蔡道章

    目的:采用自体骨-髌韧带、自体双股半腱肌腱半膜肌及同种异体跟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比较不同移植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8-06/2003-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行关节镜下重建手术病例96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不同移植物分为3组:①自体骨-髌韧带组38例,应用自体中1/3骨-髌韧带-骨移植物.②自体双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组22例,应用自体双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③同种异体跟腱组36例,应用同种异体跟腱.术后定期随访,对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程度、Wemer髌股痛评分(差为0分,高为55分)、Lysholm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类分为正常、接近正常、异常、严重异常4个等级)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①96例患者随访2年,无脱落.②全部患者无感染,未发生髌骨骨折.也未发现关节内粘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③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髌股痛评分:随访结束时3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Lysholm膝关节评分:随访结束时自体骨-髌韧带组由术前(68.2±6.3)分提高至(88.6±6.8)分,自体双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组由术前(66.5±6.5)分提高至(86.4+6.6)分,同种异体跟腱组由术前(68.2±6.3)分提高至(86.3±6.2)分,随访结束时各组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术后活动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随访结束时自体骨-髌韧带组为87%,自体双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组为86%,同种异体跟腱组为89%,各组移植术后膝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骨-髌韧带、自体双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和同种异体跟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均能明显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3种移植方法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后疗效与移植物种类的相关性不明显.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肌腱移植及软组织松解治疗

    作者:孙玖

    目的:总结和分析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49-01/2005-10有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方面的文献,检索词"congenital clubfoot,tendon transfer",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49-01/2005-12有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肌腱转移术",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文章.共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包括保守及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者宜早期治疗行肌腱移植及软组织松解,建立早期动态肌力平衡.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创技术的应用,外固定架将起重要作用.结论:早期行肌腱移植及软组织松解建立动态肌力平衡,结合外固定架的应用是一项新的突破,使中重度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 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畸形

    作者:黄建华;吴继彬;杨善华

    目的:观察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于2003-01/2006-03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骨科采用改良伸肌腱止点重建术治疗的锤状指畸形患者15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开放损伤2例患者于急诊1期予以手术治疗,闭合损伤13例患者在1周内予以手术治疗.①手术方法:臂丛麻醉,于末节指骨基底以远4 mm偏背侧的尺桡两边对向钻孔,形成骨隧道,采用修剪合适的异体肌腱穿过骨隧道,在远侧指间关节背侧交叉后分别与伸指肌腱的侧腱束吻合(吻合前选直径1.0 mm克氏针将远侧指间关节固定过伸位10°~15°),石膏托外固定,6周后拔除克氏针及拆除石膏进行末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②功能测评:测量手指大伸直位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远指间关节伸直受限角度的总和及手指屈曲位时指端与掌横纹之间的距离.优:伸指0°,屈指指端过掌横纹;良:伸指受限≤-15°,屈指指端达掌横纹.结果:1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术后随访2个月~3年,平均19.5个月.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无异物排斥反应.按Dargan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占80%),良2例(占13.3%),优良率达93.3%.1例因远侧指间关节僵硬而屈伸活动功能欠佳.结论:异体肌腱移植伸肌腱止点重建术是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有效方法.

  • 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生物力学转归

    作者:袁锋;赵金忠;皇甫小桥;何耀华;王建华;朱越;彭晓春

    目的:建立犬自体屈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模型,比较重建后不同时期移植物总体大抗拉强度和刚度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1/12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研究中心完成.采用成年比格犬21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重建前交叉韧带组15只,正常对照组6只.①重建前交叉韧带组建立犬自体屈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模型,不锈钢螺钉悬吊固定.15只犬分别于术后0.5,1,1.5,3,6个月各时间点取材,3只/次.取材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以及连接两者的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其余连接股骨和胫骨的组织均去除,然后测量移植物大抗拉强度和刚度的变化.②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切取犬双膝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以及连接两者的前交叉韧带,其余连接股骨和胫骨的关节囊及韧带全部清除,取其标本进行力学测定.③拉力检测方法均是通过Zwick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拉力测试,预牵拉2 N,牵拉速度10 mm/min,测试两组大抗拉强度和刚度,并记录标本拉断点的位置.结果:实验采用成年比格犬21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大抗拉强度和刚度的测试结果:屈肌腱的大抗拉强度为(564.15±36.18)N,刚度为(59.89±4.28)N/mm;前交叉韧带的大抗拉强度平均为(684.75±48.10)N,刚度为(74.34±6.99)N/mm,所有前交叉韧带拉断点均在关节内部分;重建后即刻移植物的总体大抗拉强度为(301.92±15.04)N,刚度为(31.35±1.97)N,所有拉断点均在骨隧道内编织线处.②重建前交叉韧带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大抗拉强度和刚度的变化:术后0.5,1,1.5,3,6个月移植物大抗拉强度分别为(72.59±6.17)N,(34.26±2.12)N,(73.91±6.88)N,(180.97±6.25)N,(393.93±32.46)N;移植物刚度分别为(13.18±1.23)N/mm,(6.36±1.35)N/mm,(13.27±2.10)N/mm,(22.46±2.29)N/mm,(28.74±1.30)N/mm.③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大抗拉强度和刚度的比较:术后0.5,1,1.5,3,6个月,重建前交叉韧带组移植物总体大抗拉强度分别是正常对照组重建后即刻的24.0%,11.3%,24.5%,60.0%,130.5%;移植物刚度分别是正常对照组重建后即刻的42.0%,20.9%,42.3%,71.7%,91.7%.结论:犬自体屈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随时间的延长,移植物总体大抗拉强度和刚度呈由强到弱再缓慢增强的趋势,为临床重建术后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实验数据.

  • 两种方法冷冻保存异体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比较

    作者:赵永生;滕学仁;胡光亮;周伦

    目的 观察程序冷冻液氮保存和-80℃深低温保存方法处理同种异体髌腱后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愈合过程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将兔的1/2骨-髌腱-骨复合体经程序冷冻液氮保存和-80℃深低温保存2周后,观察冻存变化差异并行同种异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分别于术后3周和8周观察细胞毒反应、细胞活性、大载荷和形态学变化等指标进行比较并与自体移植组对照. 结果 ①经程序冷冻液氮保存方法处理后,髌腱的大载荷无明显下降,细胞活性得到了较好的保存,组织学观察冷冻损伤较-80℃深低温保存方法轻微.②程序冷冻液氮保存处理的移植物在术后未表现明显的排斥反应,且免疫反应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③移植后3周,各组移植物的大载荷差异无显著性,移植后8周,程序冷冻液氮保存组移植物的大载荷优于-80℃深低温保存组,但和自体移植组相近.④和-80℃深低温保存组相比,程序冷冻液氮保存组的移植物在术后的愈合过程和组织学行为更接近于自体移植组.结论 ①经程序冷冻液氮保存和-80℃深低温保存方法冻存的兔异体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后愈合过程和自体韧带移植重建过程相似.②程序冷冻液氮保存法优于传统的-80℃深低温保存法.

  • 玻璃化法保存异体肌腱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富章;卜海富;赵刚;张保

    目的 评介玻璃化法保存的异体肌腱移植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家兔60只,其中24只切取双侧跟腱48条,分为2组,分别采用玻璃化法和程序冷冻法保存2周以上.其余36只平均分为3组:A组行新鲜肌腱自体移植,B组行玻璃化法保存肌腱异体移植,C组行程序冷冻法保存肌腱异体移植.术后3、8、12周后取材,行形态学、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玻璃化法保存肌腱完整率高于程序冷冻法,差异有显著性.A、B组移植后较C组粘连轻,光泽好.新生血管、腱细胞成熟早,愈合进程快.术前A、B、C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2周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玻璃化法保存异体肌腱操作简单,能较好保存肌腱的组织结构,移植效果优于传统的程序冷冻法保存的异体肌腱.

  •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道增宽研究进展

    作者:邓伟捷(综述);郑维蓬;魏合伟(审校)

    膝关节镜下进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ACL断裂的常规方法,常用的移植物有自体肌腱、异体肌腱、人工韧带和生物组织工程韧带等。而自体肌腱由于取材方便、成本低、术后组织愈合快、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和疾病传播危险等优点,现已成为目前ACL重建移植物的主流。目前常用的自体肌腱移植物有腘绳肌腱(H T )和骨‐髌腱‐骨(BPTB )。 Pinczew ski 等[1,2]经10年随访发现,选用BPTB作为ACL重建的移植物,59%的患者术后出现持续且加重的膝关节疼痛,甚至出现持续恶化的膝前疼痛。而使用 H T 重建ACL后不影响膝关节伸张功能,无膝前痛,四股HT在结构上更接近原解剖结构等优点,鉴于上述原因,现临床使用上越来越广泛。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明[3,4],使用HT重建ACL术后骨道增宽的发生率比BPTB重建ACL要高,现就关节镜下 HT 重建ACL术后骨道增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异体肌腱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涛;王愉思

    在美国,每年约有3千方的肌与骨骼损伤的病例,其中有将近一半是肌腱韧带损伤[1,2].对于肌腱缺损,目前首选的办法依然是自体肌腱移植.但是随着日益增多的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病人,外伤的严重性、肌腱损伤的复杂性随之增大.

  • 关节镜联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亦丞;孙学斌;刘阳;李纲;尼加提;张克远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7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的患者资料.27例均行踝关节镜下诊治术和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术.踝关节功能根据AOFAS评分和Mazur评分评定.结果 27例术后随访12 ~18(中位数13.7)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固定装置松动、移植物失效及断裂等并发症.25例运动功能恢复至伤前水平,2例出现踝关节僵硬,经康复治疗后接近正常.末次随访患侧与健侧的前抽屉位移之差均<3 mm,距骨内翻角之差均<3°.术后X线片显示踝关节对合关系良好,无撞击征象.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Mazur评分分别为(88.6±1.1)分、(89.6±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桡侧腕屈肌替代掌长肌行腱片移植治疗腱性锤状指体会

    作者:冯晓娜;李春江;邢爱春;杨焕友;杨树青;郑智君

    目的 总结在掌长肌缺如时应用桡侧腕屈肌替代掌长肌行腱片移植治疗腱性锤状指的疗效.方法 本组11例腱性锤状指患者,切取桡侧腕屈肌腱片,用双套圈经隧道交叉加压缝合法或其改良术式结合腱片移植修复.结果 本组11例锤状指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根据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 (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方法:优4例,良7例,可、差0例,优良率100%.桡侧腕屈肌功能无影响.结论 在掌长肌缺如时应用桡侧腕屈肌替代掌长肌行腱片移植治疗腱性锤状指操作简单、治疗有效,不影响桡侧腕屈肌功能,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行自体肌腱重建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严柳

    目的 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围术期的护理和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方法 对2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肌腱重建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信心;术后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情况,给予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26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韧带重建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术前、术后科学护理及适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疗工作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研究进展

    作者:陶鹏飞(综述);张卫(审校)

    前交叉韧带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而前交叉韧带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运动员和运动量大的年轻人中更高[1-2]。前交叉韧带损伤主要发生在非接触性运动中,一般伴副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有报道指出,美国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每年达20万例,其中约10万例需要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3],而我国尚缺乏一般人群统计结果报道。严重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保守治疗效果一般都很差,而重建手术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及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提供指导和帮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