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颈癌急性大出血盆腔动脉栓塞治疗20例分析

    作者:赵振景

    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20例宫颈癌合并大出血的患者行肿瘤盆腔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收治的且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20例,年龄28~63岁,其中宫颈鳞癌16例、腺癌3例、透明细胞癌1例;大菜花型12例、结节型6例、内生型2例;

  • P16、Survivin、MCM2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窦静玲;王少烽

    本研究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9例宫颈病变中P16、Survivin、MCM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标本取自本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妇科行宫颈活检及手术切除的宫颈病变石蜡标本共89例,其中正常宫颈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40例,宫颈鳞癌24例,经两名资历较深的病理医师共同阅片,遵循WH02003年宫颈病变分级标准,行病理分级.

  • 宫颈鳞癌患者组织自发性凋亡和辐射诱导凋亡与放疗疗效的关系

    作者:郭万峰;郭国祯;韩良辅;丁桂荣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患者组织细胞自发凋亡和放疗 10 Gy后辐射诱导的凋亡与放疗疗效的关系 , 快速确定宫颈鳞癌的辐射敏感性 , 为肿瘤放射治疗方案的个体化提供理论依据 . 方法采用核酸电泳和 TUNEL方法检测宫颈癌活检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 . 结合病人接受根治性放疗后的疗效 , 分析细胞凋亡指数与放疗疗效的关系 . 结果核酸电泳 , 在放疗后的宫颈癌组织出现典型的 DNA梯状带 (DNA ladder). TUNEL标记发现 , 照射前宫颈癌组织存在较低的细胞凋亡指数 , 但与其放疗的疗效具有相关性 ; 放疗 10 Gy后凋亡指数 (AI10)明显增加 (P

  • 宫颈癌宫旁及脉管浸润与分期关系的临床分析

    作者:柴青;郄明蓉;万晓丽;张健;侯敏敏;王红静;刘辉;郑艾;彭芝兰;曹泽毅

    目的 通过探讨宫颈癌宫旁浸润(parametrial infiltration)及脉管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宫颈癌分期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提高分期诊断符合率、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546例子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宫旁和脉管浸润与分期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临床分期中Ⅱb期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15.9%)低;脉管浸润的发生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升高而增加,两者有相关性;单因素分析示宫旁浸润与肿瘤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脉管浸润与肿瘤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示肿瘤类型和淋巴结转移与宫旁浸润有关,与脉管浸润相关的因素有肿瘤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结论 宫旁浸润是临床分期的难点,脉管浸润能更早地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两者均可通过对内生型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的识别来协助判断.

  • 岩藻糖基抗原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凤英;袁建寰;陈惠祯;熊艳;李玉春;纪燕琴;刘惠芬

    目的探讨人宫颈鳞癌组织的岩藻糖基(fucose,Fuc)化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采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以能与糖链α-Fuc特异性结合的生物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biotinylated ulex europeaus agglutinin,BUEA)检测了100例宫颈鳞癌、150例宫颈不典型增生及5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Fuc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其表达水平.结果 Fuc在非癌组织中无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6%,Fuc在细胞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有转移、复发及预后差的患者中的显著高表达(P<0.01或P<0.05).结论 Fuc的表达可作为反映宫颈癌恶性潜能和患者预后的一项新的指标.

  • 微小RNA-2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云辉;张树友;贺荣芳

    目的 探讨微小RNA-21(miR-2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灶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先期化疗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南华医院50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在病理科查找出相对应的石蜡包埋组织.手工显微切割宫颈鳞癌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的表达,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中平均miR-2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26,P<0.05).宫颈鳞癌低分化组中miR-2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宫颈鳞癌高分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248,P<0.05).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miR-2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宫颈鳞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32,P<0.05).宫颈鳞癌FIGO Ⅰ期组和FIGO Ⅱ期组、宫颈鳞癌大病灶组和小病灶纽、宫颈鳞癌先期化疗组和未先期化疗组miR-2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2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癌灶大小、先期化疗关系不密切.

  • 宫颈鳞癌和上皮内瘤变组织中TRF1、TRF2及 HPV16、HPV18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周建斌;胡华;阳帅;梁晓秋

    目的 研究端粒结合蛋白TRF1、TRF2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HPV16、HPV18感染与TRF1、TRF2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05年9月至2006年10月期间的组织石蜡块标本共86例,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HPV18在15例正常宫颈上皮、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有组织标本中TRF1、TRF2蛋白的表达. 结果 (1)HPV16、HPV18阳性感染率CIN组[63.9%(23/36)]和宫颈鳞癌组[97.1%(34/35)]显著高于正常组[20.0%(3/15)](x~2=30.639,P<0.01).(2)TRF1阳性表达率宫颈鳞癌组[40.0%(14/35)]显著低于CIN组[63.9%(23/36)]和正常组[86.7%(13/15)](x~2=10.237,P<0.01);CIN Ⅲ组[42.9%(6/14)]显著低于CIN I组[90.0(9/10)](x~2:5.531,P<0.01).TRF2阳性表达率宫颈鳞癌组[80.0%(28/35)]显著高于CIN组[52.8%(19/36)]和正常组[33.3%(5/15)](x~2=11.096,P<0.01).(3)HPV16、HPV18感染与TRF1蛋白的表达强度负相关(Rs=0.302,P<0.05),与TRF2蛋白的表达强度正相关(Rs=0.452,P<0.01). 结论 TRF1、TRF2在宫颈鳞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RF1表达的下调和TRF2表达的上调与HPV16、HPV18感染致宫颈鳞癌密切相关.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P75在ⅠB1~ⅡB期宫颈磷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刘云鹭;李维丽;刘萍;苏桂栋;龚时鹏;黎相照;张彦;戚莹莹;梁聪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低亲和力受体P75在ⅠB1~ⅡB期宫颈鳞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表达位置关系.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科2014-2016年Ⅰ B1~ⅡB期宫颈鳞癌病例12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及生物体视学图像分析法观察124例宫颈鳞癌及10例正常宫颈BDNF及P75的表达分布、定量情况及位置关系.结果 BDNF及P75受体均主要表达于宫颈鳞癌细胞及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其次为膜浆共表达.BDNF及P75的表达部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7,P=0.042),两者表达位置之间无相关性(B=1.246,P> 0.05).在宫颈鳞癌中,BDNF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宫颈(t=4.289,P=0.04);P75则高于正常宫颈(t=9.970,P=0.002).BDNF、P75膜浆共表达组分期高于膜表达组(x2=22.841,P=0.000)、(x2=23.442,P=0.000).各分期宫颈鳞癌BDNF及P75表达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45,P=0.703)、(F=1.673,P=0.162).结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低亲和力受体P75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且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共同作用于肿瘤的生长.

  • 宫颈鳞癌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意义的研究

    作者:张新;石凤岩;曲陆荣;王伊洵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在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以期为宫颈癌的预后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VEGF蛋白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分别研究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微血管密度、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VEGF阳性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微血管密度较高组的存活率低于微血管密度较低组(P<0.01),VEGF表达对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宫颈鳞癌VEGF阳性组微血管密度高于阴性组,说明VEGF有促进宫颈鳞癌血管形成的作用.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预后有关,提示肿瘤微血管化的评估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预测宫颈鳞癌预后的手段.

  • 宫颈癌卵巢移位术后盆腔放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建六

    1 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的必要性宫颈癌有年轻化趋势,且由于宫颈鳞癌转移到卵巢较少, 尤其在早期患者, 卵巢转移更为少见, Sutton等报道IB期宫颈癌990例,其中鳞癌的卵巢转移率为0.5%(4/770).此外, 目前认为卵巢分泌的性腺激素与宫颈鳞癌的发生无明确关系, 保留卵巢不会对宫颈癌产生不良后果, 所以,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保留卵巢是可行的.但文献报道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的卵巢转移率可高达18.6%,因此,对此类患者应慎行卵巢移位术.

  • 早期宫颈癌治疗后近期骨转移2例

    作者:于海燕;王伊洵

    例1.患者39岁,住院号97076。1999年6月2日入院。术前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癌,临床诊断为Ⅱa期。局部瘤块直径4.0cm。术前评价未包括骨骼系统,肺X线片及肝、脾、肾B超排除远处转移。术前行放射治疗,肿瘤消退满意。于1999年7月6日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未见盆腔转移,无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为高分化鳞癌,淋巴结无转移。术后2个月开始出现渐进性右臀部剧痛,骨盆X线片未能显示病灶,ECT骨扫描未能证实骨盆放射性浓聚,盆腔CT提示右骶骨深及骶髂关节之溶骨性破坏,盆腔无持续性肿瘤。行局部放疗组织量50Gy后缓解。2个月后因肛门疼痛CT证实为尾骨转移,再次放疗后缓解,现带瘤存活。

  • 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IKKβ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经纬;赵福杰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癌中IKKβ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IKKβ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2010-2015年的100例宫颈组织石蜡标本。所有标本都由两名病理科医师独立诊断并复核确诊,按病理类型分为4组:慢性宫颈炎组(20例),CIN Ⅰ组(20例),CIN Ⅱ~Ⅲ组(20例),宫颈鳞癌组(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IKKβ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比较各组间IKKβ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IKKβ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少数可见胞核着色。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IKKβ的平均光密度值逐渐增加。宫颈鳞癌组的IKKβ平均光密度值较宫颈炎组、CIN Ⅰ组和CIN Ⅱ~Ⅲ组均显著升高(P<0.01)、而宫颈炎组和CIN Ⅰ组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出人类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各病变阶段鳞状上皮细胞胞浆中均有IKKβ的表达;且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IKKβ的平均光密度值逐渐增加,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表明IKKβ的过度表达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道程中起促进作用。

  •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宫颈鳞癌的疗效及其对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的影响

    作者:王静;罗小琼;陈升才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宫颈鳞癌的疗效及其对组织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84例宫颈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紫杉醇+奈达铂静脉滴注化疗组(对照组)和紫杉醇+奈达铂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组(栓塞组),每组4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 Lymph vessel density,LVD)的水平。结果对照组和栓塞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9.52%和80.95%,栓塞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13,P=0.032),但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8,P=0.397;χ2=1.248,P=0.264);随访结果显示,栓塞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38.10%和23.81%,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且,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与转移率、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LVD和 MVD均明显下降( P<0.05);与对照组相比,栓塞组患者LVD和MVD值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对宫颈鳞癌的近期临床效果较静脉滴注化疗的方式更显著,且可明显降低MVD和LVD的水平。

  • PIK3C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

    作者:孔德存;万义增;姜彦多

    目的 探讨PIK3C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0例LSIL,30例HSIL,50例SCC石蜡标本中PIK3CA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别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PIK3CA在LSIL和HSIL的阳性率分别是20%和63.3%,差异有显著性(P=0.044);②PIK3CA在宫颈鳞癌组织高表达,阳性率为76%,但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关联.结论 ①PIK3CA在LSIL向HSIL的转变过程中,表达增强,PIK3CA高表达可能是宫颈鳞癌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参与宫颈癌变过程;②PIK3CA在宫颈鳞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不明显.

  • DCE-MRI定量分析对宫颈鳞癌微血管通透性的评估价值

    作者:刘清祥;韩剑剑;张钦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分析宫颈鳞癌微血管通透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宫颈鳞癌患者36例(Ⅱ期18例、Ⅲ期18例),并选择同时期收治的宫颈正常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DCE-MRI扫描进行检查及定量分析.观察肿瘤组织的TIC曲线特性并对比宫颈鳞癌组与正常宫颈组的微血管参数值和宫颈鳞癌Ⅱ期组和宫颈鳞癌Ⅲ期组的微血管参数值.结果:宫颈癌组织的TIC曲线为"Ⅲ"型.对照组宫颈正常的患者Ktrans、Ve及Kep明显低于宫颈鳞癌组;宫颈鳞癌Ⅱ期组Kep值显著低于宫颈鳞癌Ⅲ期组,Ve值显著高于宫颈鳞癌Ⅲ期组(P<0.05),2组Ktran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定量分析宫颈鳞癌微血管通透性具有较高的价值.

  • 低氧诱导因子1α、乙酰肝素酶在宫颈鳞癌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薛晖;赵杨;张颐;焦今文;郭科军;温放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乙酰肝素酶(HPA)在宫颈鳞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HIF-1α及HPA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1α及HPA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并随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的进展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宫颈鳞癌中HIF-1α及HPA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 HIF-1α及HPA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正相关(r=0.596.P<0.05),结论 HIF-1α及HP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浸润及转移有关,二者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协同作用.

  • 血清鳞癌抗原测定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和临床监测作用

    作者:程云慧;周利

    目的监测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值的变化,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判定疗效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30名健康人以及经临床病理确诊的19例非鳞状细胞宫颈癌患者和120例鳞状细胞宫颈癌患者,采用雅培公司提供的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Axsym)检测血清SCC-Ag数值,比较分析该抗原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健康人、非鳞状细胞宫颈癌患者和鳞状细胞宫颈癌患者SCC-Ag阳性率分别为3.33%、15.79%和70.83%,三个阳性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与SCC-Ag有相关性(P<0.01),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SCC-Ag数值显著高于早期患者(P<0.01);临床复发与预后同SCC-Ag有相关性(P<0.01),复发患者治疗前SCC-Ag数值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0.01).结论血清SGG-Ag的测定对宫颈鳞癌具有辅助诊断的作用,同时监测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SGG-Ag水平具有一定的证实疗效和推测预后的作用,尤其对监控宫颈鳞癌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CC-Ag 宫颈鳞癌 监测
  • 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鳞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干丽敏;卫玲;唐俊玲;朱小军;张庆明;杨荣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方法:将近5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宫颈鳞癌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手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仅仅采用手术治疗。结果:对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鳞癌临床疗效显著,对于肿瘤因子的生长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 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CCAg对宫颈鳞癌诊断及手术疗效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攀;刘毅;杨昌伟;张振东;王东红;郑家深;吴雁;李雪;杨尚旭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对宫颈鳞癌诊断及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SCCAg的水平.研究组:宫颈鳞癌组(IA2-IIA期)50例;对照组.1: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25例;对照组2:慢性宫颈炎组25例.研究组在术前、术后分别检测血清SCCAg浓度.对照组仅检测治疗前血清SCCAg浓度.应用ROC曲线等方法分析血清SCCAg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宫颈鳞癌组术后在1年内没有复发的情况下动态检测血清SCCAg水平呈进行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分化程度、间质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01).血清SCCAg诊断宫颈鳞癌及预测盆腔淋巴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0.94 ng/ml和3.15 ng/m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797.结论:血清SCCAg检测对宫颈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也是评价宫颈鳞癌术后疗效及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 微血管密度和中期因子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静;沈海滨;曾春英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和中期因子在宫颈上皮舟瘤变及宫颈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2例、宫颈鳞癌患者28例及22例子宫内膜组织正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微血管密度和中期因子表达情况.结果:中期因子表达阳性子宫内膜正常组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例,宫颈鳞癌组14例,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密度子宫内膜正常组中为(7.7±4.9),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为(10.6±5.6),宫颈鳞癌组中为(25.1±8.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期因子的阳性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密切相关,可作为宫颈癌变的监测指标.

531 条记录 9/27 页 « 12...6789101112...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