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作者:焦庆贵;胡国宏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华信医院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及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3个月ADL评分、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病死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为(12.6±2.3)分,对照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为(9.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血肿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内减压序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脑血流状况与效果

    作者:刘斌;要跟东;张山;任洪波

    目的:研究血肿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内减压两种手术方式序贯治疗重症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后,脑血流变化情况及与手术效果及预后关联性,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序贯治疗重症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3年6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180例重症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序贯手术治疗组(60例)与大骨瓣开颅组(12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使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动态监测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值。结果重症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后TCD显示脑血流发生改变,其波谱形态与临床症状及手术疗效有关。序贯手术治疗组术后第7、14天 Vm、PI值、病死率及疗效明显优于大骨瓣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肿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内减压两种手术方式序贯治疗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及手术疗效均优于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危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 神经生长因子制剂辅助血肿清除术对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郝文炯;折刚刚;魏健强;白茫茫;贾云峰;李健;王茂德

    目的 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制剂辅助血肿清除术对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多灶性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生长因子制剂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15 d后,采用CT扫描并显示两组患者病灶区域血流参数,同时检测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含量.结果 治疗15 d后,观察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平均通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B型钠尿肽前体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1、肿瘤坏死因子-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制剂辅助血肿清除术可增加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优化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修斌;万发波

    目的 探究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组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无效者为2例,对照组治疗无效者为9例,治疗组患者的总疗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总疗效率为55.00%,治疗组患者的总疗效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显著效果.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作者:王丽

    目的 研究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显效3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9%,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3±1.2)h,住院时间为(20.7±2.2)d,血肿消除率为88.64%,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理想,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作者:罗颖霞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早期往往存在意识障碍及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衰竭并发症,大多数患者需要开颅做血肿清除术,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通过细致规范的护理配合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腹膜后血肿清除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

    作者:张英瑞;唐绍芬;高蕾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因腹痛原因待查入院,入院后给予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膜后血肿,给予血肿清除术,术中未见明显的动、静脉破裂或其他情况引起的出血.术中出现低血压,给予输注红细胞后血压平稳,应用止血药及纱布压迫止血后入ICU监护治疗.查体:T37.6℃,P84次/分,R20次/分,BP159/99mmHg.神志清,呼吸尚平稳,口唇无发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4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可见2根引流管,通畅,引流出少许血性液体.术后第二天,左下肢肿胀明显,左大腿中段较对侧增粗8cm,皮肤发亮,压之疼痛,皮温增高.结合病人有手术史,有低血压及输注红细胞过程,考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多普勒彩超检查,确诊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考虑为不完全栓塞.

  • 高血压脑出血双侧瞳孔扩大患者的急症手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告)

    作者:吕希玉;杨光诚;孔荣;宋云;高培君;魏琳

    手术治疗双侧瞳孔扩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报道实属罕见.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以来,本院对43例双侧瞳孔散大患者进行了去骨瓣减压加血肿清除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小脑出血36例报道

    作者:许有志;甘朝敏;祝正斌;张红强;寸守逵;蔡德强

    目的 向基层医院推荐一种小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方法 根据头颅CT片定位,划线,局部常规消毒,局麻,切开皮肤0.6 cm达颅骨,用颅锥颅骨钻孔一个,用硬膜扩张器对准脑干方向,扩开硬膜及小脑皮质建立预通道后,用脑室引流管按原方向穿刺至血肿中心,见有黑色血液流出,注入生理盐水2 ml+尿激酶3万U后闭管,固定引流管,2 h后开放引流管.小脑血肿大部排出后拔管.结果 血肿完全清除治愈32例(88.8%),死亡3例(8.3%),放弃治疗1例.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手术材料便宜,手术简便,创伤小,密闭引流,固定好,不易感染,患者痛苦少,效果好,康复快,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 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郑一科;赖勇;苏瑞林

    目的:探讨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6例.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对其进行排号,并纳入电脑通过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死亡率及术后6个月的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术后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预后良好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时间与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相比显著延长,但前者能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同时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对于患者预后改善显著,值得研究推广.

  • 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文军;田力学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86例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和80例采用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清除血肿较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死亡率低,术后康复效果好.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恢复快、残死率低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

  • 内镜辅助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邱迪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去骨瓣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患者进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消除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0±0.2)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0.4)h,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为(302.1±13.4)mL,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为(1077.3±32.1)mL,试验组患者的的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患者之间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血肿清除率上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肿消除情况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采用内镜辅助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探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安全性观察

    作者:万正平

    目的 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10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对其分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保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50例,在常规传统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手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巴氏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存在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 护理干预对防止重型颅脑损伤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的作用

    作者:刘翠臣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防止重型颅脑损伤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的作用.方法 对2014年8月1日至2017年4月1日期间在本院 接受治疗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血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组设置,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化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另外采用心理护理、便秘护理、颅压及褥疮护理、饮食与营养护理等规范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实验组搬动患者(<7 d)、呼吸道梗阻、便秘等颅内再发血肿危险因素分别为7.5%、12.5%、2.5%,对照组以上数据分别为60%、50%、2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患者中,术后再发血肿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5%,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采取规范化流程的护理措施,对防止重型颅脑损伤血肿在发生预防有明显作用,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附86 例报告)

    作者:相久大;王尚武;霍铁军;张永强;孙启军;王维志

    目的 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即使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YL-Ⅱ型1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并配合血肿腔内注射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清除颅内血肿.结果 治疗86例,本组患者死亡率为12.8%.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其中42例恢复良好,20例中残,11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远期疗效(ADL)评定满意.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提高了患者存活率,适合在拥有CT的各级医院广泛推广使用.

  • 醒脑静川芎嗪联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9例临床观察

    作者:程进新;王筱华;项勇建;施秀芳;方永红;赵锦河

    脑出血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治疗脑出血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程度是每个临床医生研究的主要课题.自1989年Auerlm率先引用神经内镜直视下微创清除脑内血肿,创立了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新途径以来,经过16年的实践与探索,使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其临床研究和学术争议现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微创血肿引流术的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开颅脑血肿清除术[1].我院自2010年引进改良立体软通道微创介入新技术治疗颅脑出血并且联合醒脑静、川穹嗪、依托拉奉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4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高血压基底出血116例术后死因分析

    作者:陈志标;许如东;汤伟强;蔡用武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时机、方法及术后死亡原因,以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方法 对11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开骨瓣清除血肿36例,脑内窥镜辅助微创清除血肿12例,小骨窗血肿部分清除9例,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术51例.结果 死亡31例中,<60岁17例,>61岁14例,临床分级与死亡情况:Ⅱ级5例,Ⅲ级12例.Ⅳ级8例,Ⅴ级6例,CT检查内侧型死亡22例,外侧型死亡9例.结论 本组资料证实:术前意识状态差,血肿位于基底节内侧,未能及时清除血肿以及伴有多种并发症的高龄患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 颅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大出血抢救1例

    作者:于生喜;李想

    1临床资料
      男孩,12个月,10K g,因外伤出现恶心、呕吐昏迷,诊断为“颅内硬膜下血肿”,拟在全麻下行“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儿既往史健康,无家族史、遗传病史。术前访视,患儿面色苍白,嗜睡,双瞳孔等大,心肺听诊无异常,实验室检查,H b8.4g/L,H c t29%,心电图无异常,C T诊断左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前备浓缩红细胞2个单位。

  • 38例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期护理体会

    作者:李义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昏迷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38例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23例、好转11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结论 术后的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对降低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

    作者:段红霞;姜力军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与血压升高程度有关.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在各种非损伤性高血压的病因中,高血压脑出血占90%左右.虽然高血压脑出血在脑卒中占10%,但根据Knrtze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中每4名就有1名脑出血患者,说明此病的严重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应在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而出血未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致病性损害时才有价值,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清除血肿,降低增高的颅内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脑血循环,提供受压脑组织的及早恢复.

422 条记录 4/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