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态与静态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Meta分析

    作者:王杰;马信龙;马剑雄;徐卫国;邢丹;杨阳;朱少文;马宝意;陈阳

    目的 对比动态和静态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1月-2012年12月)、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4期)等数据库,收集动态与静态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由2名评价者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1年时动态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腕关节旋前(MD =0.25,95% CI0.08~4.92,P<0.05)、影像学上的桡骨高度(MD=1.50,95% CI0.75~2.26,P<0.01)和掌倾角(MD=4.31,95%CI2.13 ~6.49,P<0.01)优于静态外固定支架;而在上肢功能评分、患侧手握力、除旋前以外的其他5种腕关节活动、感染率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istrophy,RSD)发生率方面与静态外固定支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外固定支架和静态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且动态外固定支架在可获得更好的影像学骨折解剖对位.

  • Ⅰ期修复骨性和韧带结构治疗Mason Ⅳ型桡骨头骨折

    作者:向明;杨国勇;陈杭;胡晓川;杨顺;唐浩琛

    目的 探讨Ⅰ期修复所有骨性和关节囊韧带结构治疗Mason-JohnstonⅣ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11月,对16例Ⅳ型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同时用缝合锚钉修复撕裂的关节囊韧带结构,其中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1.6岁(18 ~52岁).左侧7例,右侧9例;主力侧13例,非主力侧3例.受伤至手术平均时间为6.2d(2~11 d).部分关节面2~3骨折块9例,完全关节面2~4骨折块7例.部分关节面骨折用直径1.5 mm、2.0 mm AO微型螺钉固定,完全关节面骨折复位后以直径2.0 mm AO微型钢板塑形后螺钉固定.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主动及辅助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估.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2.6个月(12~ 38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3.3 ~6.2个月).本组共10例(其中部分关节面骨折4例,完全关节面骨折6例)在肱骨内外髁韧带附着处出现较小而无临床症状的骨化现象.部分关节面骨折组优2例,良6,可1例,优良率为89%;完全关节面骨折组优1例,良4,可2例,优良率为72%.总优良率为81%.部分关节面骨折组与完全关节面骨折组比较,屈伸活动度、旋转活动度、Broberg-Morrey评分和VAS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Ⅰ期修复所有骨性和关节囊韧带结构治疗Mason-JohnstonⅣ型桡骨头骨折,使其获得三个平面的及时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功能练习,从而减少肘关节术后僵硬、疼痛和异位骨化等并发症.

  • 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

    作者:伏治国;张曦;董启榕;盛永华;高俊

    目的 评价背侧双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对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 14例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采用背侧入路,骨折复位后用解剖型直形和“L”形LCP固定.术后早期开始腕关节动能锻炼.随访评价术后12,24周、1年的活动痛和腕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随访5~24个月,术后12,24周,1年活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1.88±0.26)分、(0.87±0.14)分、(0.37±0.06)分;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6.45±1.72)分、(2.73±0.52)分、(2.10±0.31)分.终末随访时Gartland-Werley评分:优10例,良2例,可2例.并发拇长伸肌腱炎和指伸肌腱炎各1例. 结论 背侧双LCP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骨折可有效恢复腕关节的解剖结构,无明显活动痛,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经皮微创和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韦旭明;孙振中;宋骁军;宋升;王建兵;马运宏;刘军;刘宇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和常规前臂Henry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MIPPO技术和常规前臂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IPPO组(20例)和Henry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上肢功能评定标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按照DASH评分:MIPPO组(6.16 ±2.45)分,优于Henry组的(10.94±4.25)分(P<0.05).MIPPO组手术时间较Henry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Henry组少(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PPO和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均能有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 桡骨头骨折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殿英;付中国;党育;姜保国

    目的 分析桡骨头骨折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对2004年8月-2011年1月收治的桡骨头骨折伴尺侧副韧带损伤行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4例获得随访且资料完整.按改良Mason分型:Ⅱ型6例,Ⅲ型15例,Ⅳ型3例.分别采用普通螺钉、Herbert钉、空心螺钉、可吸收钉及微型钢板固定,骨折粉碎严重行桡骨头置换术.侧副韧带复合体的修复采用直接缝合,如不能缝合则重建韧带. 结果 本组获得10~ 84个月随访,平均37.1个月.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18例,良4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2%.结论 对于MasonⅡ型以上的桡骨头骨折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应首选桡骨头重建术,不能重建应行桡骨头置换.桡骨头重建术中在修复其他合并损伤后肘关节仍出现外翻不稳定,应对尺侧副韧带进行修复或重建.桡骨头置换术中应Ⅰ期修复及重建肘关节桡尺侧副韧带.

  • 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韦旭明;孙振中;芮永军;宋骁军;宋升

    目的 探讨微创掌侧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可行性、注意点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2009年8-2010年8月收治的2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按AO分型:A2型5例,A3型3例,B1型4例,B3型7例,C1型2例,C2型1例.采用掌侧2条垂直或平行的切口,切口均长2 cm,其中远端横切口即沿腕近纹切开,两端纵切口紧贴桡侧腕屈肌桡侧切开,经旋前方肌深部插入锁定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13例,良6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86%.手术并发症:腕近纹处横切口延迟愈合1例;大鱼际部麻木1例,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残留腕关节尺侧痛2例;腕关节功能受限2例.结论 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安全、创伤小、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切口外形美观,符合微创理念,值得推广.

  • 结构性植骨在复杂桡骨远端骨折骨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费俊梁;蒋纯志;王黎明;梁斌

    目的 探讨采用结构性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伴有关节面的塌陷与干骺端粉碎缺损的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0月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AO分类C3型)患者38例,克氏针临时维持固定,使桡腕关节面、桡骨远端长度、掌倾角大限度恢复。根据骨缺损的形态,取自体3层皮质骨髂骨块嵌入软骨下骨支撑植骨,并取少量松质骨植骨填塞顶压塌陷关节面,尽可能使关节面解剖复位,重建桡骨远端解剖形态。采用改良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随访12~ 38个月,无钢板断裂和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本组骨折愈合时间15~22周,平均18.3周。部分患者经功能康复锻炼后腕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按改良Garland和Werley功能评估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7%。随访中2例患者桡骨远端高度进行性丢失,2例患者桡腕关节面中央凹陷型塌陷,有严重的腕关节屈伸功能障碍。 结论高能量损伤所致复杂桡骨远端骨折需恢复桡腕关节面、桡骨远端长度、掌倾角,采用结构性自体髂骨移植能有效支撑植骨和维持桡腕关节面的平整,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刘兆杰;张银光;胡永成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distal radial fractures,DRF)的效果。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82例,其中男33例(2例为双侧),女49例;年龄17~74岁,平均51岁。45岁以上患者中骨质疏松29例,骨量减少21例。骨折根据AO/OTA分型标准:A3型7例,B1型4例,B2型12例,B3型10例,C1型16例,C2型21例,C3型12例。本组61例单纯掌侧入路LCP固定,12例单纯背侧入路LCP固定,5例掌、背侧联合入路掌侧LCP桡侧1/3管状钢板固定,4例掌、背侧联合入路双侧LCP固定。其中辅助外固定支架或克氏针固定19例,尺骨骨折固定7例,骨移植恢复骨缺损39例。结果 术后随访12 ~ 48个月,平均20.7个月。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周围出现水泡3例,感染1例,正中神经损伤3例,螺钉过长穿入伸肌间隔4例,骨折复位丢失,螺纹穿入桡腕关节2例,排异反应1例,骨折不愈合1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优56例,良19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1%。结论 LCP治疗不稳定型DRF安全有效,能够坚强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尤其适用于骨折压缩粉碎性骨质疏松患者。

  •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浩林;李淳德;刘宪义;李宏;于峥嵘;曹永平;柴卫兵;刘洪;施学东;卢宏章

    目的 分析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3年1月- 2008年1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54例进行临床随访,根据桡骨短缩是否>4mm,分为桡骨短缩组(桡骨短缩距离>4mm)和对照组(桡骨短缩距离<4 mm),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类型、骨折粉碎程度和骨缺损程度、年龄、手术入路和术中内固定物选择、术中是否植骨、术后掌倾角和尺偏角、腕关节功能评分等情况。结果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发生率为30%;年龄因素、术中是否植骨对术后桡骨短缩有显著性影响;C型骨折较B型骨折术后桡骨短缩发生率显著性增高;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物的选择对术后桡骨短缩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骨短缩组与对照组比较,掌倾角和尺偏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有所降低。结论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可导致桡骨轴向短缩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16例

    作者:刘昕;池雷霆;邓志强

    目的 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intrameduary nail,TE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2月共收治16例儿童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TEIN进行复位固定.术后长臂石膏后托外固定1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16例患者术后经平均5.3个月(3.5~14.0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8周(4~7周).除1例患者出现钉尾皮肤软组织刺激症状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的患侧肘关节和前臂的活动度均与健侧相同.结论 TE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具有损伤小、不影响骨骺、骨折愈合好、患肢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理想选择之一.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桡骨头切除治疗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恒超;杨明;付中国;张殿英;姜保国

    目的 分析Mason Ⅲ型或Ⅳ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桡骨头切除术的预后疗效,探讨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桡骨头骨折23例,男11例,女12例.行桡骨头切除8例(Mason Ⅲ 型3例,Ⅳ型5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5例(Ⅲ型7例,Ⅳ型8例),其中板钉系统固定8例,螺钉合并克氏针固定7例.术后从肘关节活动度、X线片表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 AS)、患者满意度、手臂肩残疾问卷表(DASH)及Broberg&Morrey功能评分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35个月(12~6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及桡骨头切除组肘关节屈曲伸直弧度分别平均为132°及79.4°(P<0.01),患者满意度分别平均为9.1分及8分(P<0.05).Broberg & 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平均93.9分,优9例,良5例,可1例,差0例;桡骨头切除组平均80.6分,优2例,良2例,可4例,差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及桡骨头切除组DASH评分分别平均2.9分及18.1分(P<0.05).结论 Mason Ⅲ型或Ⅳ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获得比桡骨头切除术更好的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患者满意度,建议此类患者优先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尽力重建或修复桡骨头.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涛;宋奇志;杨述华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87例,根据AO分型的不同类型骨折及其粉碎程度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辅以克氏针固定以及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毒架等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对78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价:优44例,良21例,可11例,差2例,优良率为83%.结论 对不同类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大限度恢复桡骨与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的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得到大恢复.

  • 儿童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疗效分析

    作者:王磊;楼跃;唐凯;潘新华;张志群;林刚;孙祥水;刘飞;倪磊;董展;郑鹏飞

    目的 探讨儿童明显移位的桡骨颈骨折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与新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疗效差异与可推广性.方法 2006年7月-2007年12月共收治O'BrienⅡ、Ⅲ型桡骨颈骨折18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6例,术后石膏固定6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12例,术后石膏固定3周,石膏拆除后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比例.结果 18例患儿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畸形,在随访期无桡骨头过度生长,无桡骨头骨髓早闭及骨桥形成,无关节周围异位钙化灶.根据Tibone和Stoltz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评判,结果显示在治疗儿童明显移位的桡骨颈骨折方面,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较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美观性强的特点.结论 儿童明显移位的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具有一定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成人创伤性Madelung样畸形合并掌、背侧成角的外科矫治

    作者:邓迎生;邓洪漪;刘大勇;张秋林;纪方;唐昊;王秋根

    目的 探讨成人创伤性Madelung样畸形合并掌、背侧成角的矫治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分别以掌侧钢板或外固定支架结合植骨等技术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后合并背、掌侧成角的Madelung样畸形47例,比较研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 经随访6~27个月(平均1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关节面塌陷及腕关节功能均获明显改善(P<0.05). 结论 合并背侧成角的Madelung畸形,应首选掌侧入路、截骨矫形、植骨、钢板内固定;而对于合并掌侧成角者,背侧小切口截骨矫形、植骨、动力型外支架固定当为理想选择.

  • 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两种治疗策略疗效分析

    作者:卓乃强;葛建华;税巍;李正疆;鲁晓波

    目的 比较研究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 方法 分别以LCP和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共98例,对术后手的握持力、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等方面进行回顾性评估和比较,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 随访4~20个月,平均12.4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参照1990年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对于AO/ASIF分型C1、C2型骨折,LCP组与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型骨折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疗效优越(P<0.05).结论对于闭合性桡骨远端C1、C2型骨折,可选择掌侧LCP或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而对于远端粉碎严重的C3型骨折,选择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疗效相对优越.

  • 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

    作者:张培训;徐海林;陈建海;薛峰;党育;杨明;王天兵;张殿英;傅中国;张宏波;姜保国

    目的 根据桡骨小头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桡骨头切除、人工桡骨小头置换等方法治疗桡骨小头骨折,并分析其疗效,总结适宜的桡骨小头骨折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1月-2008年5月收治的48例桡骨头骨折(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9例(均为Mason Ⅰ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8例(Mason Ⅰ型1例,Mason Ⅱ型14例,Mason Ⅲ型13例);桡骨小头切除8例(Mason Ⅲ型3例,Mason Ⅳ型5例);桡骨小头置换3例(Mason Ⅳ型).结果 平均随访2.6年(1~4.4年),2例桡骨小头置换分别随访6个月和3个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保守治疗优良率为8/9,切开复位内固定优良率为82%(23/28),桡骨头切除优良率为6/8,人工假体置换优良率为3/3.结论 桡骨小头骨折应该尽量达到解剖复位以方便早期的功能锻炼.Mason Ⅰ型骨折町以采用保守治疗;MasonⅡ型、Mason Ⅲ型和部分Mason Ⅳ型骨折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部分Mason Ⅳ型骨折无法通过内固定达到稳定固定的,可以选择单纯桡骨头切除或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

  • 钢板内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顾昕;楼列名;李少华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1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选取同期107例行经皮克氏针固定的患者,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5-12个月,按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钢板内固定组的优良率为86.4%,经皮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为74.8%(P<0.05).而C3型骨折单独比较,两组优良率分别为76.9%和70.0%(P>0.05).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总体临床疗效优于经皮克氏针组,但治疗C3型骨折疗效欠佳.

  • 桡骨远端骨折超声治疗效果的定量CT评价

    作者:杨述华;潘晓华;YANG Shu-hua;肖德明;陈宇

    目的 观察定量CT评价低强度超声仪(LIUS)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例闭合性桡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组(10例,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给予超声治疗)和对照组(10例,单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超声组每天治疗1次,每次20 min,超声平均强度为30 mW/cm2;所有患者均在第14,42,70天采用TOSHIBA CT机[Aquilion、TSX-101A,标准骨密度(BMD)体模及扫描条件为120 kV,75 mAs,0.5 s,层厚5 mm)扫描骨折端远近3 cm骨段和体模,测量两侧骨骼的皮质横截面积(CSA)和皮质骨骨密度(cBMD),观察及计算两组以骨折端为中心远近1 cm(共计5个层面)骨段的力学强度指数(BSICSA=CSA×cBMD)、骨折端X线表现、骨折愈合时间等相关指标并予统计学分析.结果 超声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端BSI F组别值为18.823,BMD F组别值为3.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定量CT所获取数值显示超声干预和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有效,超声干预作用次之(Eta组别*时阃>Eta组别>Eta时间).结论 LIUS可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其中定量CT所提供的CSA和cBMD能够作为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定量评价依据,且比传统方法更精确、更具体、更灵敏.

  • 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

    作者:倪卫东;梁熙;高仕长

    目的 评价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并探讨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该方法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27例.结果 26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按照Broberg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9例(35%),良13例(50%),可4例(15%),差0例.优良率达85%.结论 人工桡骨头置换重建了肘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伸屈与前臂的旋转功能,有临床应用价值.

  • 手术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唐六一;王跃;胡豇;吕波

    目的 探讨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的B型和C型)的方法. 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手术治疗78例(83侧)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男51例,女27例;平均年龄34.6岁.按AO分型:B1型12侧,B2、B3型22侧,C1型21侧,C2型16侧,C3型12侧.手术采用切开直视下关节面复位、撬拨复位植骨支撑矫止桡骨远端掌倾角和尺偏角、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方法. 结果 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5个月.术后关节面塌陷、移位均<2 mm,掌倾角平均10.6°,尺偏角学均20.3°全部骨性愈合,以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优33侧,良41侧,可7侧,差2侧,优良率89%. 结论 手术治疗可使关节而复位、可矫止掌倾角和尺偏角,应用外固定支架消除了前臂的轴向短缩应力,足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有效疗法.

1075 条记录 49/54 页 « 12...46474849505152535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