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胱抑素、视黄醇结合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联合检测在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

    作者:刘晗;高继东

    胱抑素C(CysC)是一种能准确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灵敏指标[1],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也可以作为肾损害的指标[2].白细胞介素(IL)-6是炎性标志物,近年来学者研究发现其可以用于肾损伤的鉴别诊断中[3].本研究探讨CysC、RBP和IL-6联合检测在老年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价值.

  • 健康人群血清脂联素的增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曹萍;沈丹;钟亚

    目的 探讨健康人血清脂联素(APN)的增龄变化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376例,按年龄段分为七组,分析体重指数(BMI)、血脂、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及血清APN的增龄变化.结果 ①随着年龄的增加,BNI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60岁组(61~70岁)达高峰.②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50岁组(51~60岁)达高峰.③血清RBP4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50岁组(51~60岁)达高峰.④血清APN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又逐渐降低,60岁组(61~70岁)达高峰.结论 健康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反映体内胰岛抵抗的相关指标如BMI、血清TC、TG、LDL-C、RBP4均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50~60岁左右达高峰.而体内具有调节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的血清APN也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推测健康人体内血清APN的分泌与体内胰岛素抵抗因素存在某种反馈调节机制.

  • 同型半胱氨酸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永伟;郭孝兰;刘心伟;张小倩;许晓娜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浓度,探讨其联合检测对CHD的诊疗的作用.方法 在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住院怀疑为CHD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358例,其中29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CHD,65例为非CHD设为对照组.根据CHD的临床特点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95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Hcy及RBP浓度,分析其在CHD不同阶段中的意义.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cy、RBP水平高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cy、RBP水平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cy、RBP水平与对照组基本一个水平(P>0.05).结论 血清Hcy及RBP的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non-HDL、RBP、SF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牛美兰;王辉;何雄文

    目的 分析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铁蛋白(SF)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98例 NAFLD 患者,将其中合并 T2DM 56例设为观察组,仅患NAFLD 4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两组内脏型肥胖与铁超载例数,比较RBP和SF,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BMI及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TC、TG、FPG、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脏型肥胖、铁超载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on-HDL、SF和RB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FLD合并T2DM患者血清non-HDL水平与血清RBP及S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2,0.08;P<0.05).结论 NAFLD合并T2DM患者体内多存在较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内脏型肥胖及铁超载,联合检测non-HDL、RBP和SF指标有助于评估NAFLD并发T2DM的风险.

  • 多种生化指标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肾损害情况的比较

    作者:李冬云;姚慧捷;王真

    目的 比较多种生化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评估作用.方法 87例COPD患者根据氧分压分为轻、中、高缺氧三个亚组,分别测定血清中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含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比重,与86例健康体检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OPD组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BP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6.861,P<0.001).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COPD患者轻、中、重缺氧组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缺氧程度加重,β2-MG水平具有升高趋势.而3个亚组血清R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缺氧程度加重,具有下调趋势.中、重度缺氧组eGFR和尿比重显著低于对照组.COPD组与对照组BUN、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各亚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β2-MG水平随着缺氧程度加重,具有升高趋势.而COPD患者血清中BRP水平随着缺氧程度加重,具有降低趋势.β2-MG、BRP评估COPD患者肾损害情况优于BUN和Scr.

  • 尿铜蓝蛋白、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英才;邓碧坚;支李金

    目的:探讨尿铜蓝蛋白、血清胱抑素(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三者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参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两组:早期DN组38例(30 mg/24 h<UAER<300 mg/24 h)和单纯糖尿病组44例(UAER<30 mg/24 h);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尿铜蓝蛋白、Cys C和RBP水平。结果三组尿铜蓝蛋白、Cys C、RBP水平均有显著差异( P<0.01),且DN组高,正常对照组低;尿铜蓝蛋白、Cys C、RBP三者联合检测对于DN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敏感性为91.42%,特异性为90.51%,均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尿铜蓝蛋白、Cys C、RBP三者联合检测对于早期DN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RB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东升;王引明;殷晓菁;胡玲玲;孔亮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121例ICD患者和95例正常对照者,检测血清RBP水平;同时检测ICD组、对照组患者血清UA和血浆DD、FIB水平.对于ICD患者结合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又分为无斑块组(57例)、颈动脉稳定斑块组(32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32例);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RBP水平.结果 ICD组血清R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ICD患者中,颈动脉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RBP水平较无斑块组有明显升高(均P<0.05);另外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血清RBP水平显著要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RBP水平与UA、DD、FIB水平无相关性(r=0.149、0.056、0.065,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P是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一个危险因素(OR=2.318,95%CI 0.007~0.721).结论 血清RBP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可能与IC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 儿童肾脏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威;刘冰;张北光

    尿液中的5种微量蛋白包括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α-微球蛋白(α-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本文作者观察儿童不同肾脏疾病时尿中5种蛋白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及酶标仪分析,对尿液中5种微量蛋白含量进行测定,报道如下.

  • 随机尿、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对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袁育林;覃桂芳;农生洲;杜武杰;阳文辉;赵红英

    目的:探究随机尿、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对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4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平均分组,随机尿组24例,选取任意时段尿液标本,晨尿组24例,选取清晨时段尿液标本.对两组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ary Retinol-binding Protein,U-RBP)、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 U-mAlb)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rinary N-acetyl beta-D-Glucosaminidase,NAG)水平测定,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观察两组诊断阳性率.结果:随机尿组U-RBP、U-mAlb及NAG分别为(1.7± 0.9) mg/L、(76.2± 41.5) mg/L及(41.2± 30.0) U/L;晨尿组U-RBP、U-mAlb及NAG分别为(3.6±1.2)mgL、(118.5±71.)mg/L及(116.5±71.9) U/L.两组患者尿液检测指标均高于正常值,且晨尿组指标较随机尿组更高,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随机尿组U-RBP、U-mAlb及NAG阳性例数分别为12例、6例及4例,晨尿组U-RBP、U-mAlb及NAG阳性例数分别为17例、13例及11例,晨尿组U-RBP、U-mAlb及NAG阳性率均高于随机尿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随机尿组U-RBP与肾损伤相关性r=0.532,P >0.05,无明显相关性;晨尿组U-RBP与肾损伤相关性r=0.867,P<0.01,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随机尿及晨尿均可指示患者肾损伤出现,但随机尿蛋白指标无法有效指示肾损伤程度,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确诊准确率有限,而晨尿尿蛋白正常排泄率更高,且能够有效指示肾损伤程度,适用于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及监测.

  • 血清RBP,Hcy,Cys C及尿m ALB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金芳;张莉;顾红霞;郁淼;胡道军

    目的:研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根据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6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7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RBP、Hcy、Cys C及尿m ALB水平.结果:B组RBP、Hcy、Cys C及尿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RBP、Hcy、Cys C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Hcy、CysC及尿mALB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RBP、Hcy、CysC及尿mALB水平显著上升,联合检测能提高检测阳性率.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试剂对肾小管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评价

    作者:邢国杰;张芳;王锋;孙轶卓;沈鹤柏

    目的: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试剂诊断肾小管损伤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上海柏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RBP含量测定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对比试验,分别对临床选取的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参考临床单位诊断标准,酶联免疫法结果浓度≥ 300ng/mL为阳性,<300ng/mL为阴性;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检测线显色为阳性,不显色为阴性.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同时以临床通用诊断方法为参考,计算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诊断肾小管功能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市一医院:K=0.9070,95%CI:0.8277~0.9863,P<0.01;市六医院:K=0.9391,95%CI:0.8714~1.000,P<0.01).胶体金方法诊断肾小管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市一医院:灵敏度=100%,精确95%CI为:92.45%~100.00%;特异度=91.80%,精确95%CI为:81.90%~97.28%;市六医院:灵敏度=100%,精确95%CI为:91.40%~100.00%;特异度=95.00%,精确95%CI为:86.08%~98.96%.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试剂与已批准上市的试剂等效,对肾小管功能损伤的诊断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 视黄醇结合蛋白4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郝广华;汪南平;黄雅姿;赵蓓蕾;张弘

    目的:研究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4,RBP4)对血管平滑肌细胞(SMCs)迁移和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SMCs,采用划痕实验及Boyden's迁移小室实验观察RBP4对SMCs迁移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实验技术检测Akt的磷酸化水平,采用Boyden's小室实验观察PB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细胞对RBP4促SMCs迁移的影响,应用MTT比色实验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RBP4对SMCs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RBP4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大鼠血管SMCs迁移(P<0.05);RBP4处理细胞显著增加了Akt磷酸化;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细胞则显著抑制了RBP4的促迁移作用(P<0.05);RBP4处理有增加SMCs数量的趋势,且可轻微阻滞细胞进入S期,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RBP4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大鼠血管SMCs迁移,对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则无显著影响.

  •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

    作者:殷奋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17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病程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120例其他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检测尿中RBP、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尿RBP、mALB含量和NAG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升高的趋势.117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尿RBP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尿mALB和NAG的异常检出率.结论 尿RBP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又一敏感指标.对高血压病患者监测尿RBP、mALB含量和NAG活性的变化,可以了解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SLE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闾爱斌;陈晓

    目的 探讨血清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HITACHI7600-020生化分析仪测定67例SLE患者和43例其他疾病对照以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RBP、CRE、UA、BUN.结果 SLE疾病组的RB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 RBP是反映肾小管间质功能的重要指标,因此在SLE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在诊断肾病中的意义

    作者:赵晶;葛存兴;黄金英;曹珍珍;张海燕

    目的 对比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素氮(BUN)、肌酐(Cr)、胱抑素C(Cys-C)及尿微量白蛋白(UMA)在肾病时的阳性率,以探讨各指标在诊断肾病中的意义.方法检测180例肾功能损害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RBP、BUN、Cr、Cys-C及UMA的水平.结果 肾功损害组的RBP、BUN、Cr、Cys-C及UM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早期肾功损害时,各指标的阳性率有差异.结论 肾功损害时,RBP、BUN、Cr、Cys-C及UMA水平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通过阳性率比较,说明诊断的敏感性血RBP >Cys-C>UMA>BUN >Cr.

  • 胃癌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意义及护理

    作者:杨海妮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中意义.方法 测定48例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P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后PA和RBP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PA和RBP可敏感地反映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 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徐杰平;杨春霞;曾德颖;刘雪玲;谢道远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清远市清新县城区幼儿园223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采样,参照WHO推荐的NCHS标准,剔除年龄别身高和/或年龄别体重≥(x)±2SD的极端身高和/或体重的儿童,按照身高别体重的等级将观察对象分为三组:营养正常组、营养中下组和营养不良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PA、RBP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组学龄前儿童除身高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体格测量指标及血清PA、RBP检测结果在三组间均呈阶梯下降.营养不良组和营养中下组儿童的体重、头围和胸围以及血清PA、RBP水平明显低于营养正常组,而营养不良组儿童的体重、头围和胸围以及血清PA、RBP水平又明显低于营养中下组;且各组间血清PA、RBP水平的差异较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指标更为明显.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血清RBP(AUCROC =0.769)在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评估中的诊断价值高于血清PA(AUCROC =0.693).结论 血清PA、RBP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且血清RBP的诊断价值高于血清PA.

  •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免疫透射比浊法方法学评价

    作者:邹燕;郑春苏;罗慧屏;郭道保;黄清松

    目的 对测定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方法学的技术性能评价,为临床实验室引进该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RBP,按照NCCLS评价方案和相关文件的要求,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和干扰因素.结果 正常值和高值的批内CV%为3.3%和2.5%,批间CV%为3.8%和3.2%,日间CV%为4.9%和4.0%,总CV%为6.1%和4.9%;平均回收率为98.8%;RBP线性上限为120mg/L;血红蛋白浓度≤5g/L、胆红素浓度≤442μmol/L和三酰甘油浓度≤9.0mmol/L时对RBP测定均无显著性干扰.结论 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的可靠性强,实用性高,具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临床实验室值得引进该检测方法用于常规测定.

  • 尿四种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杨静

    目的 探讨尿液纤维连接蛋白(F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 cadherin)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四种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将病例组分为3组,同对照组一起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尿FN、RBP、mAlb E - cadherin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种蛋白均随着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增加,在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DMA组中尿微量白蛋白和上皮细胞钙粘蛋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纤维连接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4h尿蛋白排泄率明显增高的DMB和DMC两组四种蛋白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种蛋白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均增高,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 新生儿窒息对肾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唐浩勋;罗文涛;杜百岩;许岩松;郑文莉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缺氧所致全身多脏器损伤,尤以肾脏受损发生率高.方法本文实验组35例窒息新生儿,分别采集第1d、第5d2次尿标本;对照组29例健康新生儿,采集生后第1d尿液.测量反应肾小管功能的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反应肾小球功能的转铁蛋白与白蛋白.实验组与对照组取生后1d的静脉血,测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对上述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β2-MG较RBP灵敏,RBP较NAG灵敏;TRF与A1b具相似灵敏性;在反应肾脏受损的各个指标中,BUN与Scr的灵敏性差;肾小球功能恢复较肾小管恢复快.

503 条记录 9/26 页 « 12...6789101112...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