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毒蛇咬伤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规律的探讨

    作者:梁剑宁;唐荣德;张跃;郭伟文;华关民;陈森雄;曽燕玲

    目的:探讨各种毒蛇咬伤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近两年住院治疗、属于何种蛇伤诊断明确的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治疗前后各时段均进行5项肾功能指标检测,按蛇种、时段及病情对检测结果作出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种毒蛇咬伤在治疗后1d除个别指标外其检测均值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趋势、特别是治疗后2d升高更明显,有些指标的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P<0.01)。与治疗后2 d比较,治疗后4 d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前后各时段除尿酸外,其它指标均值基本上是蝰蛇咬伤显著高于银环蛇咬伤、竹叶青蛇咬伤、眼镜蛇咬伤和眼镜王蛇咬伤(P<0.05或P<0.01)。结论5种毒蛇咬伤均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以眼镜王蛇咬伤轻,蝰蛇咬伤重。

  • 血 Cys-C、尿RBP及尿NAG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中的诊断作用

    作者:张宁宁;张艳;牛效清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39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探讨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MM肾损害中的诊断作用.旨在寻找可以早期发现MM肾损害的检测指标,从而为开展临床治疗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依据,终达到改善MM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方法:选取2014-10~2016-10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1例)、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例)收治的MM初诊患者,共39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按确诊时血肌酐水平再分为两组:血Scr≥133μmol/L者为肾功能损伤组;Scr<133μmol/L者为肾功能正常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Scr、血Cys-C、尿RBP及尿NAG水平检测.结果 肾功能损伤组血Scr、血Cys-C、尿RBP及尿NA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正常组血Cys-C、尿RBP及尿NA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正常组血S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工作曲线分析血Scr与血Cys-C、尿RBP和尿NAG对MM肾脏损害的诊断效果,血Cys-C与血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NAG与尿R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Cys-C、尿RBP及尿NAG在评价MM患者肾脏功能时各具特点,建议联合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 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联检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粟文堂;刘菁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 C)及β2微球蛋白(β2-MG)联检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选取的125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蛋白尿组(62例)、微量蛋白尿组(63例),另选健康体检人员45例做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血清RB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ys C、β2-MG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结果:微量蛋白尿组血清RBP、Cys C、β2-MG、Urea及Crea含量及阳性率较另外两组高(P<0.05);正常蛋白尿组RBP、Cys C及β2-MG含量及阳性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试验组RBP、Cys C、β2-MG阳性率较Urea或Crea高(P<0.05);两试验组RBP与Cys C联检的阳性率较单项指标高,RBP、Cys C与β2-MG三项联检时阳性率较RBP与Cys C两项联检高(P<0.05)。结论:RBP、Cys C及β2-MG可作为T2DM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有价值的指标,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 职业性镉接触与肾小管功能障碍的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黄波;吴训伟;金泰( )

    [目的] 探讨镉接触与肾小管功能障碍的关系,为寻求镉致早期肾损害的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锌品厂的工人110名为镉接触组,以当地商业人员为对照,观察了镉摄入量、尿镉含量与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白蛋白排出量的关系.[结果] 当镉总摄入量和尿镉分别超过50mg和5μg/g肌酐后,尿β2微球蛋白、视黄醇蛋白和白蛋白的排出量以及异常率相继升高,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β2微球蛋白尿先出现,白蛋白尿出现甚晚.[结论] 尿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蛋白可较敏感地反映镉致肾损害.

  • 视黄醇结合蛋白两种测定方法的可比性与不同真空采血管间干扰性评价

    作者:陈国伟;何明深

    目的 观察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免疫比浊法(340nm波长)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600nm波长)两种检测方法的可比性,以及不同采血管的影响差异.方法 用三种采血管,随机抽取40例样本,由同一操作者在同一生化仪上,用两种不同方法学的RBP试剂进行检测.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普通无抗凝剂采血管用两种方法测定比较,P >0.05无显著性差异;免疫比浊法用肝素抗凝采血管与普通无抗凝剂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用分离胶采血管与普通无抗凝剂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可应用于临床;免疫比浊法(340nm波长)受肝素抗凝管干扰影响结果;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600nm波长)受分离胶采血管干扰影响结果.

  •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在肝脏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显坤;张强

    目的 评估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浓度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抑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100名健康体检者及124例肝病患者(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5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31例、肝硬化19例、原发性肝癌8例、酒精性肝炎10例、肝肾综合征2例)血清m-AST浓度和RBP浓度.结果 肝病组中除原发性肝癌外,其余各组患者血清m-AST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m-AST/总AST(T-AST)比值均<10%,肝病组均>10%.肝病组患者血清中RB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m-AST、RBP可以作为评估各类肝脏疾病中肝脏损伤坏死程度、观察疾病的预后较为敏感、特异的指标.

  • 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RBP的方法学及临床价值初步评价

    作者:王永卿;夏欢;姚敏

    目的 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IRBP)进行方法 学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62例肾病患者(肾小球肾炎35例、糖尿病肾病1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3例)、86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21例、肝硬化49例、肝恶件肿瘤16例)及10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RBP含量,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文件对其进行精密度、线性、准确度等方法 学评价以及临床应用初探.结果 免疫透射比浊法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2.05%~4.35%,批间CV为2.94%~5.4l%,总CV为2.71%~8.85%.线性不低于120 mg/L,回归方程为y=0.934X+4.838,r=0.975.低检测浓度为1 mg/L.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9.5%、96.2%、98.8%,总回收率为99.4%.该法与DADE BEHRING特种蛋白仪的相关性良好(r=0.997).肾病各组的血清RB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但肾病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各组的血清RBP含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肝病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透射比浊法简便、快速、灵敏、结果 准确,可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宜于推广.RBP对肝、肾疾病的诊断都有临床意义.

  • m-AST、RBP、PA、ADA和FN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评价

    作者:郑晓丰

    目的 了解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纤维结合蛋白(FN)、腺苷脱氨酶(ADA) 5项指标在肝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使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32例急性肝炎、16例重型肝炎、32例肝硬化、35例酒精性肝炎、68例慢性肝炎和9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AST、RBP、PA、FN、ADA水平.绘制5项指标在不同肝病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急性肝炎组和重型肝炎组m-AST、ADA显著增高,RBP、FN、PA显著降低;(m-AST)的异常比例高(均为100%);m-AST、RBP、PA的AUC较高,分别为0.94、0.90、0.85和0.96、0.92、(0.87).肝硬化组ADA升高,m-AST轻度升高,RBP、PA、FN降低;FN的异常比例高(100%);FN的AUC为(0.88),ADA为0.66,其他3项仅为0.46~0.47.酒精性肝炎组m-AST轻度升高,FN显著下降,其余项目均变化不大,m-AST、FN异常比例较高(98%、81%);m-AST的AUC为0.86,其他4项的AUC均较低.慢性肝炎组中以m-AST升高为明显,5项指标的异常比例均≤60%,各指标的AUC也较低.结论 急性肝炎中m-AST、RBP、ADA、PA、FN均有应用价值;重型肝炎中m-AST、RBP、PA应用价值较大;肝硬化中FN、ADA有应用价值;酒精性肝炎m-AST轻度升高,能区别于慢性肝炎.

  • 尿RBP和mAlb检测对新生儿窒息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苏良香;陈志祥;张建平;江元宜;陈小波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新生儿窒息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将7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和轻度2组.用集尿袋分别采集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第2天和第5天随意新鲜尿,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RBP和mAlb含量.并与40名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 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第2天的尿RBP和mAlb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窒息组出生后第5天的尿RBP和mAlb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尿RBP和mAlb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缺氧后肾脏早期损伤程度的生化指标.

  • 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在新生儿营养评价中的意义

    作者:葛青玮

    目的 通过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的检测,探讨其在新生儿营养评价中的意义,从中找出能比较直接反映新生儿营养状况的判断依据和疗效评价的敏感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8例新生儿血清中RBP、PA的含量;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中Alb的含量;检测18例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静脉营养1周后血清中RBP、PA、Alb等指标,并与静脉营养前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出生体重儿组、低出生体重儿组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组、早产儿组RBP、PA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血清中RBP水平尤其低.18例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在静脉营养5~7 d后的血清RBP、PA水平与营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中RBP、PA水平,可评价新生儿的营养状况,对及早发现新生儿营养不良,提高其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肾小管损害各种早期诊断指标的评价

    作者:朱新兴;王永文;郑红英;路颜增;赵辉

    目的 探讨肾小管损害佳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选择血清尿素、肌酐和尿常规检测均正常的3组病例和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碱性磷酸酶(ALP)和微量白蛋白(mAlb),并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Alb/RBP、mAlb/α1-MG和mAlb/β2-MG在3组病例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但长期服药组要高于其他2组病例.NAG和ALP在长期服药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亦明显高于高血压无临床肾病组和糖尿病无临床肾病组(P<0.05).结论 在临床应用中,可选择RBP-NAG或α1-MG-NAG作为肾小管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王蕾;庄亦晖;高锋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sRBP)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sRBP、尿RBP(uRBP)、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尿IgG、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以及血β2-微球蛋白(sβ2-MG)和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1) 81例肾病患者sRBP的结果为(87.83±32.74) mg/L,对照组为(56.17±14.34) mg/L,肾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 比较常规肾功能检测项目,肾病患者sRBP阳性率与Urea较接近,但明显高于Cr;(3) sRBP与sβ2-MG显著相关(P<0.01),慢性肾小球肾炎组sRBP与各项肾功能指标相关性好;(4) 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无肾病组、慢性肾盂肾炎组uRBP(P<0.01~P<0.005)升高较sRBP(P<0.05)显著,糖尿病肾病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sRBP(P<0.001)升高较uRBP(P<0.01~P<0.005)显著.结论 sRBP可以作为反映肾功能异常的较敏感指标.血、尿RBP同时检测较β2-MG更稳定,可作为评价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及部位的指标.

  • 脐血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前白蛋白作为判断新生儿营养指标的探讨

    作者:刘敏;梁海燕;徐建玲

    目的通过脐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含量检测判断新生儿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在日本OLYMPUS 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母血及脐血中RBP、PA、Alb含量.55例新生儿(男26例、女29例)分为2组:低体重组15例,正常体重组40例.结果正常体重组脐血RBP、PA含量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2组新生儿母血中RBP、PA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脐血中RBP、PA含量是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对营养不良新生儿早期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可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在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尿内皮素在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文东

    目的探讨尿内皮素(ET)在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规尿蛋白阴性的高血压病患者47例,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尿ET,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Jaffe速率法测定尿肌酐(Cr).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尿ET、mAlb、RBP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并随病程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ET阳性率(68.1%)显著高于mAlb(40.4%)、RBP(44.7%)的阳性率,与mAlb和(或)RBP总阳性率(70.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尿ET是诊断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检测在儿童慢性肾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钱燕斐;徐佳音;曹蔚;徐锦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胱抑素C(Cys C)检测在儿童慢性肾病(CK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05例CKD患儿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成3组:CKDⅠ~Ⅱ期组(eGFR正常或轻度异常)、CKDⅢ~Ⅳ期组(eGFR中度异常)、CKDⅤ期组(eGFR重度异常),检测各组RBP、Cys C、肌酐(Cr)及尿素水平,以75名正常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KD各组RBP、Cys 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CKD各组间RBP和Cys 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除CKDⅤ期组外,其他CKD组RBP、Cys C阳性率高于Cr和尿素(P<0.01、P<0.05).CKD各组RBP与Cys 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但仅CKD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和Cys C诊断CK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4、0.888,明显高于Cr和尿素(AUC分别为0.793、0.754,P<0.05).RBP与Cys C联合检测的AUC(0.945)高于RBP和Cys C单项检测(P<0.05).结论 RBP和Cys C是诊断儿童CKD的早期敏感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儿童CKD的诊断准确性.

  • 肾脏早期损害指标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国民;马兰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糖尿病肾衰竭的主要原因.随着精尿病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DN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DN,对DN的早期诊断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对3项肾脏早期损害指标:足细胞标志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al-binding protein,RBP)、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在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并探讨其与早期DN的关系.

  • 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观察高血压及糖尿病早期肾脏改变中的应用

    作者:戴翔;于波;蔡伦

    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onl binding protein,RBP)是血液中维生素A的转运蛋白,在肝肾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有重要意义[1].我们选择2003年到我院进行健康查体人群中的高血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例进行血、尿RBP、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素(Urea)和肌酐(Cr)的检测,以探讨血RBP在高血压、糖尿病肾脏功能早期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 尿mAlb、β2-MG、TRF和RPB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变化

    作者:蔡叶樨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临床表现,晚期成为不可逆变,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程超过10年者DN发病率为20%~40%[1].惟一能阻止肾脏疾病恶化的方法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逆转损伤的肾功能.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实验室把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PB)等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我们测定了T2DM患者尿mAlb、β2-MG、TRF和RPB水平,探讨这4项指标在DN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Hcy、Cys C、RPB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分析

    作者:沈磊;周锦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并发症,其早期常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进展缓慢,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则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可阻断病情向不可逆蛋白尿阶段发展.因此,对早期肾功能损伤做出评价尤为重要.尿微量白蛋白(mAlb)常作为DN损害的证据和重要筛查手段.已有研究显示mAlb与尿肌酐(Cr)的比值(mAlb/Cr比值)能较早反映肾脏的早期损伤[1].我们在以mAlb/Cr比值分期的基础上通过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分析其在T2DM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丹丹;周琳;陈菊萍;戴海燕;赵一鸣;罗晓红;刘玲;朱泰来;羊伟瑾;周洁;杨玲;周圆;张炜

    目的:分析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 4,RBP4)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孕妇血清中的浓度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检测18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和212例健康孕妇血清中RBP4的表达,分别于孕18周、孕20周、孕28周及产后8周空腹收集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RBP4的表达.用HOMA-IR(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所有孕妇血清RBP4水平在产前各时间点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产后8周 (中位数,15.35 μg/mL;四分位数,11.32~27.85 μg/mL)孕妇血清RBP4水平均下降.孕20周(中位数,45.72 μg/mL;四分位数,33.34~58.69 μg/mL) 、孕28周(中位数,52.34 μg/mL;四分位数,42.65~73.54 μg/mL )时,GDM患者血清RBP4水平高于健康孕妇 (孕20周:中位数,19.13 μg/mL;四分位数,15.23~22.65 μg/mL;孕28周:中位数,42.54 μg/mL;四分位数,24.56~55.21 μg/mL).孕18周(中位数,16.80 μg/mL;四分位数,14.58~28.67 μg/mL)和产后8周(中位数,15.35 μg/mL;四分位数,11.32~27.85 μg/mL),GDM患者血清RBP4水平和健康孕妇无显著差异(孕18周:中位数,15.78 μg/mL;四分位数,10.23~19.35 μg/mL;产后8周:中位数,13.54 μg/mL;四分位数,9.21~18.35 μg/mL).孕20周时血清RBP4水平和HOMA-IR (相关系数r=0.872;P=0.002)、体质量指数、血清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和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结论:孕20周血清RBP4水平可能成为GDM的早期诊断指标.

503 条记录 10/26 页 « 12...78910111213...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