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踝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启才;赵英阶;刘星美;王赞强

    近年来,我们观察了113例外伤患者创伤周围软组织改变的情况,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男59例,女54例;踝关节外伤后均伴有明显软组织改变.其中,踝关节骨折52例;手术发现关节囊破裂39例,外侧韧带撕裂28例,内侧三角韧带撕裂8例.X线影象:踝关节前后关节囊呈球形增大;关节后脂肪层变窄;踝关节周围粗大不规则条索状影或散在密度不均阴影.

  • 前抽屉试验侧位片对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诊断意义

    作者:何伟华;黄昌林;李珂;齐玉增;姚朝峰

    目的探讨前抽屉试验应力位片在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提出影像学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外踝关节不稳患者40例,共42侧患踝;正常对照组40名,共80侧踝.拍摄前抽屉试验应力位片,测量距骨前移距离.结果患侧距骨前移距离(ATT)平均7.8mm,健侧5.4mm,对照组为6.1mn,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健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患侧与健侧距骨前移距离差值(△ATT)平均2.4mm,对照组△ATT平均0.9mm(P<0.01).结论前抽屉试验应力位片对于慢性外踝关节不稳诊断具有重要意义.ATT≥8mm,△ATT≥2 mm可作为衡量踝关节不稳定的标准.

  • 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作者:尚林;王翔宇;徐俊峰;贾光辉;李琦;马富强

    目的:探讨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采用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51岁,中位数29岁;左侧11例,右侧7例.踝关节初次扭伤至手术时间6~20个月,中位数14个月.分别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在末次随访时,依据踝关节AOFAS评分评价疗效(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一般,<50分为差).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中位数2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3.7±0.6)分,末次随访时(1.1±0.6)分.踝关节AOFAS评分,术前(61.6±9.3)分,末次随访时(95.5±6.2)分.疗效评价,本组优15例、良3例.结论: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

  • 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作者:杨宗宇;刘非;崔亮;刘核达;左俊水;李森田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7 ~ 50岁,中位数33岁.左侧17例,右侧18例.所有患者均有反复踝关节扭伤病史.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按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程度的影像学分型标准,均为完全撕裂型.病程8个月至6年,中位数15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Tegner运动水平评分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情况,观察距骨倾斜角变化;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 ~ 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均高于术前[(47.00±4.03)分,(90.27±2.49)分,t=-85.300,P=0.000;(3.93±1.86)分,(6.20±1.13)分,t=-9.472,P=0.001],距骨倾斜角较术前降低(18.07°±2.64°,4.60°±1.10°,t=25.254,P=0.001).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排斥反应及螺钉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以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运动水平、缩小距骨倾斜角,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o)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

    作者:杨宗宇;刘非;崔亮;刘核达;左俊水;李森田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o)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o)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8 ~45岁,中位数30岁;左踝18例,右踝18例.病程6~ 60个月,中位数16个月.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恢复及距骨倾斜角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 ~21个月,中位数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发生踝关节再扭伤,踝关节慢性肿痛均消失,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末次随访时,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1.78°±1.59°减小至4.36°±1.73°,美国足踝关节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7.94±2.38)分升至(88.39±2.17)分,Tegner活动水平评分由术前(4.45±1.44)分升至(5.94±1.09)分.结论:采用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o)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明显减轻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体征,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踝关节活动能力,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

    作者:邬博来;辛景义

    目的:观察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8 ~52岁,中位数28岁.左侧5例,右侧9例.X线检查显示,前抽屉应力位片距骨前移7 ~12 mm,中位数10.5 mm;内翻应力位片距骨倾斜8°~12°,中位数11.5°.麻醉状态下X线检查显示,前抽屉应力位片距骨前移11 ~15 mm,中位数12.5 mm;内翻应力位片距骨倾斜9°~13°,中位数10.5°.MRI检查显示,距腓前韧带Ⅳ度损伤伴跟腓韧带Ⅲ度损伤8例,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伴跟腓韧带Ⅱ度损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个月,中位数5个月.随访观察踝关节疼痛、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24个月,中位数17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其中疼痛评分术前(22.14±8.00)分、末次随访时(33.57±8.40)分,功能评分术前(6.86±7.93)分、末次随访时(9.14±4.52)分.均未出现切口皮肤感染或坏死、腓骨骨折、肌腱滑脱及界面螺钉脱出等并发症.结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手术治疗慢性外踝关节不稳14例

    作者:李晶;李薇;王兴国;胡科

    慢性外踝关节不稳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病变,它是由于反复内翻性损伤导致踝关节稳定性被削弱,从而引发踝关节炎和功能障碍.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们采取手术治疗慢性外踝关节不稳患者1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蜘蛛钛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

    作者:余铮

    目的:观察蜘蛛钛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蜘蛛钛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21 ~ 57岁,中位数32岁.均有踝关节外侧肿胀、疼痛、皮下瘀斑及行走困难等临床表现.足内翻应力试验阳性者12例,前抽屉试验阳性者8例.足内翻应力位X线片显示:距骨倾斜7°~12°,中位数9°;前后应力位X线片显示:距骨前移4~9 mm,中位数7mm.MRI检查显示:距腓前韧带损伤9例,2例距骨颈部有撕脱骨片.受伤至手术时间4~8d,中位数5d.术后参照Mazur等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感染等并发症.按照Mazur等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评定疗效,本组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蜘蛛钛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具有内固定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距腓前韧带的疗效分析

    作者:彭飞;唐金明

    目的 探讨和评价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断裂所造成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采用带线锚钉加强带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因ATFL断裂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13例患者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为17~32岁,平均为(25.50±4.37)岁.均有踝关节外侧轻度疼痛、反复扭伤病史和6个月以上的陈旧性损伤.术后1周在踝关节支具保护下行早期功能锻炼,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为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为(90.54±3.28)分较术前的(62.00±4.47)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带线锚钉加强带技术结合改良Brostr?m重建术修复踝关节ATFL,可增强踝关节稳定性,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改善踝关节功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下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体会

    作者:杨宜;舒世琼;鲍同柱

    目的 评价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2012 年2月,对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腓骨短肌腱外侧韧带重建合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患者年龄17.0~59.0 岁,平均31.5 岁,术前病程5.0~37.0个月,平均13.0个月.所有患者既往均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史,术前影像学提示分别不同程度合并有关节滑膜增生、骨赘,前、后踝撞击症,关节软骨损伤等.手术先行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外踝下弧形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结果 13例得到随访,患者术后随访3.0~25.0个月,平均13.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术前43~71 分,平均(50.2±2.5)分;术后79~93 分,平均(86.9±4.1)分.且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 伴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患者距骨软骨的T2-mapping评估

    作者:陶虹月;胡忆文;乔洋;马魁;华英汇;陈爽

    目的:应用T2-mapping定量评估伴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LAL)损伤的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LAD患者的距骨软骨退变情况.方法:搜集19例来本院就诊的伴有LAL损伤的慢性LAI患者和21例健康受试者.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T2-mapping扫描和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评分.将距骨滑车软骨分为内侧前部(MA)、内侧中部(MC)、内侧后部(MP)、外侧前部(1A)、外侧中部(LC)、外侧后部(LP)6个部分.测量并计算每个软骨区域的平均T2值,总距骨软骨(TTC)的T2值由6块软骨的平均T2值得到,计算慢性LAI组每个软骨区域T2值相对于对照组相应软骨区域T2值的增加率.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慢性LAI组与对照组各软骨区域T2值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慢性LAI组T2值与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AOF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慢性LAI组的距骨MA、MC、MP和TTC软骨区域的T2值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26,P=0.002,P<0.001),其中MA软骨区域T2值的增加率为显著(18.65%).慢性LAI患者的AOFAS评分为69.32±7.22,MA软骨区域的T2值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r=-0.525,P<0.05),其余软骨区域T2值与AOFA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伴有LAL损伤的慢性LAI患者的距骨软骨发生了退变,主要累及距骨内侧软骨面,MA软骨区域为明显,MA是影响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的主要软骨区域.

  • 踝关节前向不稳定的韧带修复重建(附24例报告)

    作者:周英祝

    目的 探讨踝关节外侧韧带解剖重建治疗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4例踝关节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韧带直接修复紧缩解剖重建距腓前及跟腓韧带.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进行评价.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78~ 102 min,平均(91.2±11.4) min;术中出血量为23.3 ~89.5 ml,平均(44.2±13.7)ml;术后踝关节活动恢复时间为12 ~33 d,平均(22.3±3.4)d.本组24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2年,平均(1.2±0.3)年,均无复发.术后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及稳定性、活动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踝关节背屈、下蹲活动均无受限,固定压痛点消失,无关节不稳定.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88.3±4.35)分,较术前(43.27±5.15)分有明显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521,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8%,较术前41.7%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93,P <0.05). 结论 采用韧带直接修复紧缩解剖重建距腓前及跟腓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有利于恢复踝关节的整体功能,其操作简便,不破坏其他组织结构,伤口小,治疗效果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1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

    作者:尹明杰;范启申;周祥吉

    目的 评价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7月,本院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术式治疗1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踝关节石膏外固定6周.结果 经6个月至4年的随访复查,优7例,良4例,中1例,总优良率91.7%.结论 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结合伸肌下支持带前外侧加强术式,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有效方法.

  • 护踝固定配合加味双柏煎液湿敷治疗踝关节腓距前韧带扭伤52例

    作者:蔡天金

    急性踝关节腓距前韧带扭伤属中医学伤筋范畴,其主要病理机制是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近年来,笔者采用护踝固定配合加味双柏煎液湿敷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 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期疗效

    作者:区永亮;黄华扬;张涛;李凭跃;沈洪园;王庆;孔令闯;涂强

    目的 探讨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自体半腱肌腱带线锚钉微创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根据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30~45 min,平均手术时间(38±5)min;术中出血量2~4 mL,平均出血量(2±1)mL.获随访患者35例,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0±6.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不稳、胫距关节炎、距下关节炎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90.3±6.4)分,明显高于术前(54.3±5.6)分(P<0.05);踝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结论 微创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严重踝关节外侧不稳操作简单,创伤小,中期疗效确切.

  • 复杂肘关节脱位合并的O'Driscoll 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是否需要固定

    作者:向明;杨国勇;陈杭;胡晓川;唐浩琛

    目的 探讨复杂肘关节脱位合并的O' Driscoll 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是否需要固定及与肘关节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7例复杂肘关节脱位伴O' Driscoll 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资料,男31例,女16例;年龄19 ~ 70岁,平均40.6岁.骨折根据O' Driscoll分型:Ⅰa型14例,Ⅰb型33例.20例患者肘关节稳定,给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18例肘关节半脱位,术中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块和前关节囊修复后关节稳定,未予修复外侧韧带结构(未修复外侧韧带组);9例肘关节复发脱位,存在明显失稳,一期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块和修复内、外侧韧带结构(修复外侧韧带组).末次随访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及Broberg-Morrey评分. 结果 保守治疗组患者平均随访11.6个月(7~ 22个月),17例患者骨折获骨性愈合,3例轻度疼痛.未修复外侧韧带组患者平均随访14.2个月(10~20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例轻度疼痛.修复外侧韧带组患者平均随访15.2个月(11 ~21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Broberg-Morrey评分:保守治疗组优7例,良10,可3例;未修复外侧韧带组优8例,良8,可2例;修复外侧韧带组优3例,良5,可1例.修复外侧韧带组肘关节伸直活动度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和修复外侧韧带组,但屈曲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Broberg-Morrey评分和VA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 结论 伴有O'Driscoll Ⅰ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肘关节脱位患者,如果肘关节稳定性差,固定尺骨冠状突骨折可以增加肘关节的稳定性.并根据增加的稳定性是否充分,以决定是否需要顺次修复内、外侧副韧带等静力稳定结构.

  • 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作者:曲文庆;王振海;王丹;刘彤;赵勇;董圣杰;俞光荣

    目的 提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 方法 对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0例)且获得随访的51例(54侧)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8例,女23例;年龄22~67岁,平均39.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5个月至22年,平均27.4个月.初次手术49侧,第2次手术5侧.所有患者手术中将腓骨短肌腱转位方法给予改良并联合锚钉缝合.术后通过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测量距骨倾斜角、自制的足踝肌力测量装置测量足旋前肌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 40个月(平均25.5个月)随访.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8.7°±6.8°改善为术后4.3°±1.4°,患者AOFAS踝关节评分由术前(57.3±7.3)分改善为术后1年(89.8±7.5)分,VAS评分由术前(4.2±1.4)分降低为术后1年(1.7±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的足旋前肌力与术后3、6个月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的的足旋前肌力与健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术后6个月查体存在腓肠神经损伤体征,其中2例术后12个月完全恢复,1例未完全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联合锚钉缝合治疗Ⅲ度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操作相对简单,足旋前肌力经过康复治疗可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 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Meta分析

    作者:吴显奎;孙永建;金丹

    目的 对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从1966年至2011年10月)、EMbase(从1988年1月至2011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1978年1月至2011年10月)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从198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集比较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后踝关节活动水平恢复、踝关节功能稳定性、踝关节损伤复发、踝关节残留疼痛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 纳入13个RCTs,其中手术治疗713例,非手术治疗817例.Meta分析显示,手术治疗踝关节功能稳定性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OR=0.72,95% CI (0.52,0.99),P<0.05],手术治疗踝关节强直的发生率[OR=3.41,95% CI为(1.56,7.44)]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关节活动水平恢复[0R=1.14,95% CI(0.58,2.21)]、踝关节损伤复发[OR=0.68,95% CI(0.35,1.31)]、残留疼痛[OR=0.81,95% CI(0.56,1.16)]、关节活动障碍[OR=2.38,95% CI(0.91,6.2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损伤部位瘢痕[OR=7.46,95% CI(1.32,42.08),P<0.05]和感觉神经丧失[OR=12.16,95% CI(2.24,66.02),P<0.05]发生率均高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0R=6.20,95% CI(2.67,14.41),P<0.05]. 结论 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能显著提高踝关节稳定性,但踝关节活动水平的恢复、损伤复发和关节残留疼痛无显著差异,且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 Colville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作者:沙勇;丁晶;徐永清;李春晓;李军;师继红

    内翻应力导致的外踝扭伤是一种常见外伤,而大约10%~15%的损伤导致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断裂.然而经过治疗后,仍然有部分患者出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1999年8月至2004年2月,我们应用ColviHe术式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2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庭;孙旭;李绍良;杨明辉;王岩;蒋协远

    目的 探讨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同一医生连续治疗的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例,女4例;年龄33 ~ 47岁,平均39岁.所有患者在术前的X线检查中均发现外侧间隙增宽,其中3例行MRI检查并提示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术中所有患者在骨折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后,直视下行踝关节应力试验及抽屉试验,确认外侧副韧带损伤后行修复术.其中4例患者使用缝合锚修补,1例患者为外踝钻孔缝合修补.结果 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9.6个月(8~12个月)随访.均无疼痛及踝关节不稳定症状.活动度:跖屈平均为50°,较健侧差2°(0 ~ 10°),背伸平均为17°,较健侧差6°(0 ~20°).Philips&Schwartz评分平均为93.4分(80 ~100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平均为95.2分(88 ~100分). 结论 踝关节骨折中外踝骨折可以同时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MRI和X线应力像可以辅助早期诊断.推荐在骨折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后,一期修补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69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