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抑癌基因PTEN和抗氧化蛋白Peroxiredoxin Ⅱ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玲竹;高萃;瞿小玲

    目的:分析并探讨绒毛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抗氧化蛋白Peroxiredoxin Ⅱ (Prx2)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和Prx2蛋白及mRNA在30例自然流产患者(实验组)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并以同期非意愿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30例正常妊娠患者为对照组.结果:①实验组绒毛组织中PTEN和Prx2蛋白阳性表达率(70.0%,36.7%)明显低于对照组(93.3%,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绒毛组织中PTEN和Prx2 mRNA的表达(0.059±0.010,0.222±0.029)明显低于对照组(0.929±0.100,1.131±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和Prx2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说明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辅助生殖和自然妊娠中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研究

    作者:吴彤华;尹彪;朱元昌;李观贵;林奇;伍慧丽;曾勇;彭月婷;宋成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与早期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关系.方法:通过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145例ART妊娠和36例自然妊娠孕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数目检测,分析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情况,比较不同受孕方式、受精方式、移植新鲜/冷冻胚胎妊娠后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率.结果:所有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标本染色体总异常率为66.85%(121/181),以常染色体三体为主,非整倍体涉及除1号染色体以外所有染色体,以16号染色体多见.流产胚胎非整倍体发生率在自然妊娠组与ART组间(66.67% vs 66.90%,P=1.000)、新鲜胚胎移植组与冷冻胚胎移植组间(65.91% vs 68.42%,P=0.857)均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受精(IVF)组略高于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但无统计学差异(73.26% vs 57.63%,P=0.072).结论: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自然流产的主要病因,ART包括ICSI和冻融胚胎均没有增加胎儿非整倍体发生率.

  • 补肾益气方对改良溴隐亭致大鼠流产模型黄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卢颖莹;谢淑武;归绥琪;曹霖;徐丛剑;朱焰;马丽

    目的:探讨应用补肾益气中药对妊娠大鼠自然流产模型黄体形态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溴隐亭对大鼠进行干预,在孕d 6-8皮下注射,能够稳定复制大鼠自然流产模型;对灌服补肾益气方中药的实验大鼠血清孕酮(P)及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测定;肉眼观察子宫病变,记录胚胎数;对实验大鼠黄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补肾益气中药能提高血清P及PRL水平;明显降低大鼠的流产率、增加胚胎数;明显减轻大鼠子宫妊娠黄体的病理变化.结论:补肾益气方对溴隐亭致妊娠大鼠流产模型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增强黄体功能,促进胚胎发育,起到保胎的作用.

  • 应用早期鼠胚体外培养对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孕、自然流产妇女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祥秀;徐永萍;路金枝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不孕、自然流产妇女血清的作用机理.方法:在2-细胞鼠胚体外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正常生育妇女血清、不孕妇女血清、自然流产妇女血清,并在此基础上加入LMWH,观察小鼠囊胚形成率.结果:加入LMWH后,能提高不孕血清组,自然流产血清组2-细胞鼠囊胚形成率(P<0.05).结论:LMWH能提高不孕、自然流产者囊胚形成率,具有治疗作用.

  • 助孕3号方及拆方防治肾虚黄体抑制动物流产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昱磊;罗颂平;梁国珍;萧木洲;陈美

    目的:了解助孕3号方及拆方对肾虚黄体抑制动物流产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对妊娠大鼠以羟基脲和米非司酮建立肾虚黄体抑制病证动物流产模型,分别用助孕3号方、补肾方、健脾方中药水提液及黄体酮治疗,同时设立未用药物治疗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妊娠组.测定各组流产率、子宫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清P及子宫蜕膜PR 的含量.结果:补肾健脾的助孕3号方和补肾方均可增强黄体功能,提高血清孕酮含量,增加子宫蜕膜孕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从而降低肾虚黄体抑制动物流产模型的流产率,单纯健脾方无此作用.结论:补肾药在防治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流产方面起主导作用.

  • 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过程中妊娠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静;王兴玲;乔洪武

    目的 研究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过程中妊娠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4 988例体外受精或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与胚胎移植(IVF/ICSI-ET)长方案超促排卵使用GnRH-a过程中妊娠的21例临床资料.结果 在使用GnRH-a过程中21例妊娠,妊娠发生率为0.42%(21/4 988).其中宫内孕19例,2例足月分娩健康新生儿;8例妊娠中;7例自然流产,自然流产发生率为33.33%(7/21);2例异位妊娠,异位妊娠发生率为9.52%(2/21);2例失访.结论 在COH中使用GnRH-a可导致意外妊娠,GnRH-a对妊娠结果无不良影响、无胎儿致畸作用,且有良好的妊娠结局.

  • 既往自然流产次数与患者第3日胚胎质量的关系研究

    作者:谈际范;何思锐;罗璐;丁晨晖;刘瑜亮;王琼;周灿权

    目的:探讨既往自然流产次数与患者第3日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单纯输卵管因素或盆腔粘连原因行第1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患者资料,排除已知的影响流产和胚胎发育疾病的患者,将患者按流产次数分为4组,分别为既往自然流产次数0次组(n=1 252)、1次组(n=385)、2次组(n=77)和≥3次组(n=36).结果:第3日的优质胚胎率和受精率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既往自然流产0次、1次、2次组的优质胚胎率随流产次数增加呈下降趋势(P=0.005);但既往自然流产≥3次组的优质胚胎率和受精率较2次自然流产组均有升高趋势,进一步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显示,既往自然流产≥3次的患者在IVF-ET前进行全面的自然流产原因筛查和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2次自然流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既往2次自然流产患者的胚胎质量下降;经系统、全面的自然流产原因筛查,并接受相应治疗后再行IVF-ET,自然流产次数≥3次的患者其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可有所提高.

  • 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妇女的临床特征和受孕结局

    作者:王哲蔚;洪向丽;朱盈

    目的:寻找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妇女的实验室和临床特征.方法:110名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有生育意愿的妇女为研究组及330名月经正常有生育意愿的妇女为对照组,B超观察妇女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特征,如内膜厚度、内膜类型、肌层回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以及内膜血流,同时测定黄体中期血雌二醇(E2)、孕酮(P)水平,血凝水平和抗体指标,并对妇女1年内的受孕情况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妇女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评分低于对照组(9.41±3.02 vs 15.67±2.63,P<0.01),黄体中期E2水平较低(172.35±27.54 ng/L vs 220.27±30.28 ng/L,P<0.01).研究组1年内自然受孕率低于对照组(60.0% vs 72.1%,P<0.05),孕早期自然流产率(33.3% vs 12.9%,P<0.01)较高.结论: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妇女表现为子宫内膜容受性差,1年内自然受孕率低,建议在孕前给予黄体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检测.

  • 1437例早孕期自然流产胚胎核型分析

    作者:雷彩霞;张月萍;伍俊萍;徐建忠;朱赛娟;殷民;陈美芳;郑列琳;周静

    目的:分析早孕期自然流产胚胎的异常核型的发生率.方法:对自然流产刮宫术后取得的胚胎绒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统计异常核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收集到1 437例标本,患者平均年龄31.2±4.4岁,平均妊娠时间66.5±14.1 d.培养成功1 390例(96.73%),失败47例(3.27%).正常核型595例(42.81%);异常核型795例(57.20%),其中非整倍体571例(71.82%).前5位非整倍体排序为:16-三体(21.54%); 22-三体(15.41%); 45,X(14.01%); 15-三体(4.38%);13-三体(4.20%).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不平衡易位、罗氏不平衡、缺失、插入、倒位、标记染色体等)比例较低占自然流产总量的3.52%,占异常核型的6.16%.按患者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55.30%和63.69%,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8);非整倍体率分别为68.74%和81.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嵌合体、三倍体、四倍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35岁组为8.07%,显著高于≥35岁组(0.50%)(P<0.001).第1次、第2次及≥3次自然流产异常核型发生率分别为61.64%、55.44%、52.6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核型异常是早孕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非整倍体是主要异常核型.高龄孕妇异常核型与非整倍体发生率增高,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降低.随自然流产次数增加,胎儿异常核型比例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流产次数本身是自然流产的风险之一.

  • FISH技术在检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非整倍体异常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周佳;蔡彩萍;姚红霞;骆敏;郭茗;杨颖俊;孙路明

    目的:探讨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的临床价值,评价它与传统经典的核型分析方法的关系.方法:对157例孕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进行FISH检测,均采用16、22、13、21、18、X、Y号染色体荧光探针检测,判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情况.同时进行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对照诊断标准.结果:核型分析成功率为48.4%,FISH检测成功率为100%.核型分析成功的76例样本中,64例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相一致,以细胞遗传学作为诊断标准,诊断的符合率为84.2%.结论:FISH技术与传统的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过程迅速,方法简单,提高了诊断的成功率,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应两者结合应用于临床.

  • MAD2、BUB1基因在自然流产染色体数目异常胚胎中的表达

    作者:邢金芳;贾莉婷;吴玥丽;张展;崔世红;程国梅;唐素华;袁汀

    目的:探讨MAD2、BU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人类胚胎染色体分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102例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数目,将自然流产胚胎分为染色体数目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胚胎绒毛组织中MAD2、BUB1mRNA和蛋白质相对表达水平.结果:①102例自然流产胚胎中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50例(49.02%),其中多倍体9例、非整倍体36例、嵌合型5例.②异常组胚胎绒毛中MAD2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9±0.19和0.45±0.06,均明显高于正常组(0.80±0.21和0.42±0.08,P<0.05).③异常组胚胎绒毛中BUB1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23和0.35±0.05,与正常组(0.98±0.25和0.33±0.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MAD2在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组中高表达,延长了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AC)的有丝分裂阻滞持续时间,在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维持基因组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BUB1是SAC的上游基因,在延长有丝分裂阻滞中不起主要作用,但其正常表达对于SAC发挥功能必不可少.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向尊;马彩虹;杨蕊;刘平;乔杰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妊娠的周期,其中EMs患者903个周期、单纯男性因素者643个周期及单纯输卵管因素者720个周期,比较分析基础FSH值、β-hCG检测阳性率(临床妊娠前)、稽留流产率和自然流产率(临床妊娠后)等指标.结果:基础FSH值EMs组高于男性因素组和输卵管因素组;平均年龄EMs组略大于输卵管因素组及男性因素组,平均不孕年限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临床妊娠率EMs组(32.1%)与输卵管因素不孕组(33.6%)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男性因素组(45.7%);稽留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妊振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Ms组自然流产率((9.1%)高于男性因素不孕组((1.0%)和输卵管因素组(4.5%),差异显著((P<0.05).结论:EMs患者自然流产率高于输卵管因素不孕及单纯男性因素不孕的患者.

  • 妊娠早期孕妇血清瘦素、β-hCG及融合素α(ADAM12)水平与自然流产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元;颜建英;张东妹;崔小妹;刘青闽;黄晓燕;宋建榕;薛慧丰;陈雪美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妇女血清瘦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及融合素-α(ADAM12)的浓度变化及这些指标对自然流产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测定172例妊娠妇女(其中自然流产者20例)及非妊娠健康妇女48例,妊娠组在孕10~12周时分别测血清瘦素、β-hCG、ADAM12的浓度.瘦素、β-hCG采用ELISA法测定,ADAM12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预测界限值根据ROC曲线确定.结果:①在妊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β-hCG、瘦素、ADAM12水平低于正常妊娠者,差异显著(P<0.001);自然流产组、正常妊娠组β-hCG、瘦素水平均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显著(P<0.05).②妊娠早期以血清瘦素≤11 ng/ml、血清β-hCG≤22IU/ml及血清ADAM12≤335 ng/ml为预测界值,其预测自然流产发生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9.60%、90.00%、71.71%、29.51%和98.20%:91.00%、85.00%、87.50%、47.22%和97.79%;78.40%、80.00%、78.75%、48.48%和94.03%.③根据ROC曲线图确定临界值:以血瘦素≤11 ng/ml、血β-hCG≤22 IU/ml为预测界值,两者联合灵敏度75%,特异度96.05%,阳性预测值71.43%,阴性预测值96.69%,两者联合预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血清β-hCG及瘦素预测率(P<0.05).④根据ROC曲线图确定临界值:以血β-hCG≤22IU/ml、血ADAM12≤335 ng/ml为预测界值,两者联合灵敏度75%、特异度95%,阳性预测值78.95%,阴性预测值93.83%,两者联合预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血清β-hCG及ADAM12预测率(P<0.05).结论:妊娠早期,检测孕妇血瘦素、β-hCG及ADAM12,可作为自然流产发生的有效预测指标;联合多项指标可进一步提高对自然流产发生的阳性预测率及准确率.

  • 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中ADAM19、MMP-9 和KISS-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玲竹;刘会敏;纪妹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9(ADAM1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即亲吻素-1,KISS-1)与自然流产的关系及其在妊娠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妊娠(对照组)和自然流产(实验组)的绒毛组织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检测ADAM19、MMP-9及KISS-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ADAM19、MMP-9蛋白主要在滋养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在细胞质中仅有少量表达.其表达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KISS-1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细胞膜上也有少量表达.其在对照组中的表达低于实验组(P<0.05).②对照组ADAM19 mRNA和MMP-9 mRNA表达高于实验组(P<0.05),KISS-1 mRNA的表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患者ADAM19、MMP-9和KIS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影响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流产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作者:谢继平;丘映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目前治疗不孕不育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受到胚胎种植率低、妊娠后流产率高的困扰.文献报道[1],早期自然流产率在ART妊娠后高达25%,而自然妊娠者为10%~20%,因此对ART妊娠后流产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提高助孕成功率、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妇女血清可溶性Fas/FasL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初探

    作者:刘辉

    目的:探讨妇女血清可溶性Fas/FasL(sFas/sFasL)在反复自然流产(RS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2例RSA妇女(RSA组)、34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和34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RSA组sFas含量(1 051.44±420.87 pg/ml)高于对照组(529.49±241.01 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妊娠组sFas含量(520.19±253.82 p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RSA组、正常妊娠组、对照组sFasL含量分别为1.29±0.82 ng/ml、1.20±0.85 ng/ml、1.32±1.01 ng/ml,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血清sFas水平升高有关,而与血清sFasL无明显相关.

    关键词: 自然流产 sFas sFasL
  • 石家庄地区生育障碍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彭园园;赵丽娟;高虹;孙东兰;米冬青;张艳华

    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生育障碍者的染色体异常状况,了解不同疾病与异常核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石家庄地区生育障碍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制片,G显带,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收集到的3 558例生殖障碍者中,共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327例,包括数目和结构异常166例,染色体多态161例,异常率为9.19%.其中1 347对(2 694例)不良孕产史夫妇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27%,769例男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9.12%,95例闭经/性腺发育不良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1.58%.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反复流产、生育畸形儿、原发闭经、性腺发育异常等生育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行染色体检查有助于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 女性年龄与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关系

    作者:胡晓东;尹彪;朱元昌;李红燕;卢燕玲;曾勇;吴彤华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和自然妊娠中女性年龄与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关系.方法:通过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55例自然妊娠(NC)、147例体外受精(IVF)妊娠和85例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妊娠孕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数目检测,比较不同妊娠方式、不同染色体、不同异常染色体个数间女性年龄和非整倍体的关系. 结果:NC组和IVF组中非整倍体的孕妇年龄显著高于绒毛染色体正常的孕妇年龄(NC组:35.0±5.0岁vs 31.6±4.1岁,P=0.014; IVF组:35.2±4.5岁vs 32.1±4.6岁,P=0.000),而ICSI组中无统计学差异(34.4±5.1岁谘33.5±4.1岁,P=-0.391); NC组和IVF组随孕妇年龄的增长流产儿非整倍体率递增,IVF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2),但ICSI组未观察到该现象. 15、20、21和22号染色体异常率随孕妇年龄的增长递增,其中20、21号染色体有统计学差异(P<0.05); 13号染色体异常率在40~47岁亚组中显著增高(P=0.027); 16号染色体在各孕母年龄段的异常率相近;性染色体异常率在40~47岁亚组中降低.多重非整倍体组的孕妇年龄显著高于单一非整倍体组(37.4±5.3岁vs 34.9±4.6岁,P=0.039),40~47岁亚组中多重非整倍体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女性高龄是NC和IVF妊娠非整倍体胎儿的高危因素,而ICSI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导致胎儿染色体异常.多重非整倍体及大部分小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流产儿多见于高龄孕妇,而性染色体单体流产儿则多见于较年轻孕妇,16-三体不存在母亲年龄效应.

  • 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类高效、相对安全的糖类抗凝剂.为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LMWH在自然流产防治中的应用,妇产科学、生殖医学、风湿免疫病学以及药理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LMWH防治自然流产的适应证、剂量、疗程、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制定了该共识.共识指出LMWH用于防治自然流产的适应证主要是抗磷脂综合征(APS)、易栓症(PTS)、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等.依据病情,LMWH使用剂量有预防剂量和治疗剂量.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URSA)、反复生化妊娠(RBP)和反复种植失败(RPF)患者使用LMWH能否改善妊娠结局尚缺乏依据,尚无足够的临床证据显示增加LMWH剂量能增加血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病程较长、有可能存在血管内皮损伤的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可以适当应用LMWH,但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临床上应避免超适应证和超大剂量使用.

  • 国内近期有关文献题录

    作者:

    基础理论05013 王玉贤李翘竹: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组织中IV型胶原及纤维粘连蛋白的影响.生殖医学杂志10(1):29,200105014 夏革清孙永玉:细胞凋亡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滋养细胞的表达.生殖医学杂志10(1):34,200105015 陈丹青黄荷凤等:GnRH-a体外对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雌二醇和孕酮分泌量的影响.现代妇产科进展 10(1):31,200105016 唐金凤朱宏达等:妊娠期雌二醇和催乳素与瘦素的关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1(1):44,200105017 高玉平李卫平等:子宫平滑肌细胞的DNA含量分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1(1):55,2001

1436 条记录 70/72 页 « 12...6465666768697071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