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放射治疗物理技术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者:胡杰;陶建民;张莹;张颖

    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主要讨论了肿瘤放射治疗,尤其是在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物理技术上应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激光定位灯质量校验;诊断CT用于放射治疗计划时可能存在的问题;适形放疗CT扫描及图像三维重建时应注意的问题;CT扫描时CT标尺和扫描层间距指示值的校验问题;病人影像数据的传输与转换问题以及计划评估时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时应注意的问题等.

  • 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快速计算

    作者:李光明;李树祥;曹蕾

    本文提出一种快速计算剂量体积直方图算法,根据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不同床角非共面的旋转照射的剂量分布特点,快速地计算出病灶或组织的剂量体积直方图.

  • 肺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

    作者:王冬青;翟利民;高敏;杨正强;于清溪

    目的探讨不同定义的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性肺炎( RP)的相关性。方法入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NSCLC患者67例。在三维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每一位患者的双侧肺(BV)、患侧肺(IV)、健侧肺(CV)和功能肺(FV),分别作为计划评估的独立危及器官。依据DVH曲线,回顾性分析BV、IV、CV和FV接受5~60 Gy的相对肺体积(记为Vx,x=5,10,15?60)与≥2级RP(CTCAE 3.0)的相关性。结果 BV5~30、IV5~15、CV5~20和FV5~20在RP组和No-RP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上述参数均与RP的发生风险相关(P<0.05),且各参数间存在显著共线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证实BV5~25、IV5~15、CV5~20和FV5~20能够预测RP的发生风险,其曲线下面积范围相应分别为0.70~0.84、0.74~0.77、0.70~0.81和0.74~0.82。结论不同定义的肺DVH曲线前半部分参数均与≥2级RP的发生风险相关,各参数预测RP的ROC曲线下面积相近,约0.7~0.8。

  • 肺癌适形放疗中两个阶段治疗计划叠加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沈捷;张福泉;邱杰;杨波;庞廷田;唐焱

    目的:研究同一患者分前后2个阶段并在不同体位条件下完成总周期的治疗中,将2个阶段治疗计划相叠加后评价总周期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每例患者在总周期中采用不同体位重新定位1次,分2个阶段完成治疗,每个阶段分别制定三维适形计划,周期总剂量为50 Gy.均采用Cadplan R 3.1.2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完成治疗计划的设计.通过治疗计划系统叠加每例患者总周期中2个阶段的治疗计划,分析将2个阶段治疗计划叠加的可行性以及第1阶段与第2阶段治疗计划相叠加后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结果:前后2个阶段气管隆突在左右、前后以及头尾方向运动密切正相关(相关性检验,P值均<0.05),证明以气管隆突作为2个阶段的治疗计划叠加标识的可行性;前后2个阶段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变化显示除PTV2的体积变异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各危及器官剂量学相关性分析中仅脊髓大剂量在复制计划和原计划之间无相关性外(r=0.34,P=0.34),其余剂量参数均显示出密切正相关.结论:运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同一患者2个阶段不同体位的治疗计划叠加时,在保证与叠加计划等中心点坐标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在2个阶段空间位置一致,以及2个阶段的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可以对体位不同的2个阶段的治疗计划进行叠加,并在临床上运用叠加计划总体评价总体周期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

  • 鼻咽癌不同射野动态调强放疗计划的临床剂量学比较

    作者:孙长江;李军;花威;张先稳;陈永东;葛和平;茅冬俊

    目的:比较鼻咽癌不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6例鼻咽癌患者分别设计5、7、9野均分的IMRT计划,3种计划方式采用同步推量技术,比较3种计划中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靶区剂量覆盖率V95%,5野计划明显劣于7野和9野(P<0.05),7野与9野靶区的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小剂量Dmin接近(P>0.05),而在5计划中明显偏小,且与7野与9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靶区适合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而言7野与9野区别不大(P>0.05),均优于5野,P<0.05.各危及器官指标间比较5野的值小(P<0.05),7野与9野相近(P>0.05),所有指标均低于耐受剂量的限值.BODY:5野与7野、9野比较,V10~V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23和V30相当,P>0.05;7野与9野比较V10~V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从临床剂量学要求还是设野原则来看,7野IMRT计划可以作为鼻咽癌IMRT的首选.

  • 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剂量体积因素分析

    作者:何宏涛;王军;刘青;王祎;龙书敬;程云杰;景绍武;尚凯;曹峰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剂量体积因素对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对其进行界值限定.方法:收集2008-12-10-2012-08-20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适形或调强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09例,其中肺癌57例,食管癌52例.照射剂量为1.8~2.0 Gy/(次·d),5 d/周,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接受处方剂量为50~66 Gy,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在放射治疗前检测患者基础心脏状况,并在放疗结束、放疗开始3个月分别应用CTCAE 3.0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评价患者的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情况,分析全心受照剂量体积参数对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影响.结果:109例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87例(79.8%),其中1级73例,2级14例.87例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患者中,心包积液5例(4.6%),心电图异常54例(49.5%),肌钙蛋白Ⅰ升高14例(12.8%),心肌酶升高26例(23.9%).全心受照射量Dmax为(61.264±15.160) Gy,平均心脏剂量(mean heart dose,MHD)为(21.305±12.796) Gy,V5为(64.6±32.9)%,V10为(56.4±33.6)%,V20为(43.3±30.5)%,V30为(31.6±24.4)%,V40为(21.7±18.8)%,V50为(12.4士11.5)%,V60为(5.5±6.5)%;D5为(49.450±18.907) Gy,D50为(17.206士14.568)Gy,D100为(2.820±3.715) Gy,心脏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NTCP)为10.7±17.6.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组全心V60高于未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组,t=-2.140,P=0.032;NTCP高于未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组,t=-2.088,P=0.037.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47和0.675,预测的准确性为中等和接近中等,界值分别为5.04%和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心V60是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2.结论:全心V60、NTCP是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主要物理因素,其中全心V60是影响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独立因素.V60≥5.04%时,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心包耐受剂量似乎低于文献报道.

  • 食管癌立体定向放疗三野同五野方式比较分析

    作者:陈庆;穆向魁;孙磊;杨兴刚

    中下段食管癌,目前临床一直应用并认为三野照射(一前野,两后斜野)方式是经典的食管放射治疗设计[1],剂量分布较好,肺组织和脊髓所受剂量较前后对穿照射方式小。但随着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普及和重复定位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多野立体定向适形照射方式被广泛采用,多为5~7野。为了解采用这2种治疗方式对肺组织和脊髓受量的影响,我们在治疗设计中对这2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 肺癌不同放射治疗技术剂量学比较研究

    作者:吴开良;蒋国梁;廖源;周莉均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价肺癌不同的照射方法,以明确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优势.方法选用13例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采用Cadplan 6.0.8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每例均做3个计划,分别为常规、常规加适形和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计划的总剂量均为66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剂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常规、常规加适形和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照射适形指数分别为0.13、0.24和0.35;全肺接受≥2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的均数分别为32%、26%和25%;脊髓的大剂量分别为42、49和33Gy;食管照射≥50Gy的体积百分比的均数分别为32%、34%和22%;心脏平均剂量的均数分别为18、15和12 Gy.结论肺癌常规放射治疗设野方法基本能满足靶区的剂量学要求,然而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其他2种治疗计划.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主要优势在于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 细胞因子联合DVH参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姬巍;王绿化;赵路军;蒋恒;王小震;张莉;欧广飞;杨伟志;冯勤富;周宗玫

    目的 评价肺癌胸部放疗前及照射40~50 Gy时血浆中TGF-β、IL-6及ACE含量变化、肺受照射剂量体积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67例肺癌患者按治疗常规给予放疗或(和)化疗;男60例,女7例,中位年龄58岁(26~81岁).放疗前、照射40~50 Gy时采血冻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中TGF-β、IL-6及ACE含量.放射性肺炎根据CTC AE3.0标准评价,评价终点为≥2级放射性肺炎.结果 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6个月.2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5.4%.自放疗开始至发生放射性肺炎的中位时间73天.放疗前、放疗40~50 Gy时血浆中TGF-β、IL-6含量以及其在放疗期间的变化与放射性肺炎无明显相关性.发生放射性肺炎组患者的疗前、疗中血浆ACE含量明显低于未发生肺炎者(P=0.033、0.004).发生放射性肺炎组的全肺接受10 Gy照射体积(V10)为44%,高于未发生肺炎组的39%(P=0.029).健肺MLD、V10、V15、V20分别高于未发生肺炎组(1931 cGy∶990 cGy、52%∶35%、48%∶23%、37%∶10%,P<0.05).将生物因素ACE含量和DVH参数联合分析发现疗中血浆ACE含量和全肺V10组合是放射性肺炎强的预测因素.疗中ACE含量ACE>506ng/ml且全肺V10≤40%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风险低,13例中无一发生;但如果ACE≤506 ng/ml且全肺V10>40%时,放射性肺炎风险达50%(6/12);其他情况疗中ACE>506ng/ml且V10>40%或疗中ACE≤506 ng/ml且V10≤40%时,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6.7%(P=0.008).结论 (1)放疗前、放疗中血浆ACE含量低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2)血浆ACE联合DVH参数V10有望作为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指标.

  • 肺癌CT及X线模拟定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研究

    作者:阿依古丽·卡力;张瑾熔;王巨武;葛峰;王海峰;许素玲

    目的 探讨肺癌不同定位方法在肿瘤覆盖和正常组织保护上的优劣.方法 对33例肺癌病例同时进行X线和CT模拟定位,采用3DTPS设计X线模拟定位的4个野照射常规计划(RT)、CT模拟定位的4个野照射二维计划(2D)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总剂量均为50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的肿瘤覆盖、剂量分布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差异.结果 3DCRT和2D计划在靶区覆盖、靶区剂量、适形性和均匀性方面均优于RT计划(P<0.05).3DCRT的靶区适形指数(TCI)和均匀性(TH)均较2D计划高(P<0.05),3DCRT和2D在靶区覆盖、靶区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T和2D相比,3DCRT等剂量线的高剂量区所包括的肺和心脏体积均小(P<0.05).3DCRT与2D相比减少了V20、V30和MLD(P<0.05),而与RT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脊髓剂量3DCRT与RT和2D计划间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和心脏剂量在3DCRT、2D和RT计划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较X线模拟定位能更加明确地确定靶区,通过3DTPS设计可获得靶区理想的剂量分布.3DCRT在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上优于2D计划.3DCRT能够减少肺受照体积和剂量.在脊髓、食管、心脏剂量上均能控制在正常组织耐受剂量范围以内.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和肺剂量学研究

    作者:张洪涛;王瑞芝;白彦灵;葛晓峰;胡洪涛

    目的通过剂量学研究明确非小细胞肺癌各照射方法的优劣.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8例NSCLC患者分为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组.3DCRT组分为全纵隔预防照射(ANI)、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ENI)、不做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N-ENI).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肿瘤控制概率(TCP)评价各治疗计划.结果常规放疗、ANI、ENI和N-ENI的TCP分别为0.92、0.97、0.96、0.97;全肺接受≥20 Gy照射的百分比(V20)分别为25.2%、28.6%、25.7%、23.1%;NTCP分别为0.06、0.09、0.06、0.04.食管接受≥45 Gy照射的百分比(V45)分别为37.5%、48.0%、38.4%、29.7%;NTCP分别为0.08、0.11、0.06、0.05.结论 3DCRT在靶区剂量分布上明显优于常规放疗,选择性和不做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可以更好的保护肺组织和减少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

  • 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性肺炎风险因素研究

    作者:朱向帜;王绿化;王颖杰;姬巍;王小震;张莉;曹建中;章众;张可;殷蔚伯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分别评估≥2、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临床及剂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 107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了平均60(26~74)Gy的3DCRT,其中42例单纯放疗,65例序贯放化疗.记录各临床因素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观察放疗结束3个月内发生的≥2级放射性肺炎(RP)和≥3级的放射性肺炎(SRP).分级采用NCICTC3.0标准,统计用SPSS10.0软件包.结果 107例共发生放射性肺炎39例,其中2级26例,3级10例,5级3例,SRP标准的13例.对RP单因素分析显示MLD、IMLD、CMLD、IV20~IV35、CV10、CV15、CV40、CV50及V10~V35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9、0.047、0.010、0.008、0.014、0.031、0.022、0.016、0.023、0.026、0.048、0.006、0.002、0.027、0.032、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V20是惟一RP发生的预测因子(P=0.005).对SRP单因素分析显示MLD、IV20、IV25、IV30、CV5、CV10、Vi10、V15、V20、V30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V10是惟一SRP发生的预测因子(P=0.028).结论 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V20、CV10分别是预测RP、SRP的剂量学指标.

  • 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正常肺V_5、V_(10)预测放射性肺损伤前瞻性临床研究

    作者:付和谊;卢冰;徐冰清;胡银祥;甘家应;欧阳伟炜;苏胜发;王刚;栗蕙芹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正常肺低剂量体积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Ⅲ期14例,Ⅲb期36例,Ⅳ期50例.鳞癌49例,腺癌48例,腺鳞癌3例.初治79例、术后复发8例,术后残留12例,术后辅助1例.单纯放疗9例,放化疗91例.放疗剂量60~80 Gy,60~69 Gy 24例,≥70 Gy76例.化疗方案采用紫杉类+铂类一线方案.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计算正常肺V_5、V_(10)、V_(20)、V_(30)和平均肺剂量(MLD).肺损伤评估根据CTC 3.0标准.结果 全组V_5为37%~98%,中位值65%;V_(10)为27%~78%,中位值47.5%;V_(20)为17%~54%,中位值31%;V_(30)为9%~31%,中位值24%.100例患者中发生放射性肺炎(RP)1级34例,2级27例,3级8例,4级1例,5级1例.75例患者中发生放射性肺纤维化1级46例,2级14例,3级2例.V_5、V_(10)、V_(20)、MLD与≥1级RP相关,V_(5)、V_(20)、V_(30)、MLD与≥2级RP相关,V_5与≥3级RP相关.V_(5)、V_(20)、V_(30)、分别>65%、31%、24%时发生≥2级RP概率增加,V_(5)、V_(20)分别>65%、31%时发生≥3级RP概率增加,V_(20)>31%时发生≥1级RP概率增加.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与≥1级RP、≥2级放射性肺纤维化相关.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处方剂量、照射野数目与各级放射性肺损伤无关.结论 剂量体积参数V_(5)、V_(10)与RP发生相关,可能成为放射肺损伤有效的预测因子.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中肺剂量体积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胡银祥;卢冰;周华宁;甘家应;洪卫

    目的 分析肺癌前、后程三维适形计划中正常肺剂体积直方图变化及其与两程计划合成结果比较,探讨正常肺剂量体积直方图变化规律及放疗中靶区修改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1例接受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设定首程(P1)、后程(P2)三维适形计划的处方剂量均为70 Gy,V20≤35%.将P.按常规分割照射40 Gy后,重新定位并修改靶区后设计P2,加速超分割照射30 Gy.将P1靶区、射野和剂量(MU)等物理参数导入P2CT定位图像中,与之合成得到70 Gy合成计划(Pc);计算首程和后程总肺体积、靶体积(GTV、PTV),计算首程、后程和合成计划中MLD、V5、V10、V20、V30.分析3种计划中各项指标变化规律,并单因素相关分析MLD和V20.结果 前、后两程计划总肺体积无明显变化(t=0.19,P=0.850),后程GTV、PTV较首程明显缩小(t=2.88,P=0.009;t=4.01,P=0.001).全组P2、P1的正常肺MLD分别为16.5、17.8 Gy(t=2.60,P=0.017)、V30显著降低(t=2.19,P=0.041);但V5、V10、V20相似.Pc较P1的肺MLD、V5、V10、V20、V30均相似.Pc较P2的肺MLD、V5、V10、V20、V30均明显增加.分层分析PTV缩小的14例患者P2、P1的V30、MLD显著降低(t=3.00,P=0.010;t=2.38,P=0.033),其中7例后程按首程射野数和相似入射角设计计划时V10、V30显著减小(t=2.76,P=0.033;t=3.60,P:0.011);Pc与P1比较各项指标相似,与P2比较明显增高.7例相差1~2射野和不同入射角的P1、P2和Pc之间各项指标相似.PTV不变或增大的7例P1和P2间各项指标也相似.PTV增大或缩小显著影响MLD和V20(r=-0.62,P=0.03;r=0.48,P=0.029).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在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过程中肿瘤明显缩小时,修改靶区及计划可降低正常肺高剂量体积,如按相同射野方向时可能缩小正常肺低剂量体积.后程计划设计物理参数应与首程相似,融合计划评估全程计划正常肺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合理.

  • 胸段食管癌VMAT计划的剂量学验证研究

    作者:李军;张西志;花威;张先稳;汤晓斌;陈达

    目的 探讨VMAT计划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的适应性.方法 应用0.6 cm3指形电离室和COMPASS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分别对10例胸上段、10例胸中段食管癌的VMAT计划进行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的验证.应用DVH比较靶区、肺、心脏和脊髓受照剂量和体积差异,并分析GTV、CTV、PTV和OAR的γ通过率.结果 胸上、中段食管癌的等中心处绝对剂量精确度均≥99%,GTV、PTV和OAR的γ通过率均≥97%.胸上段食管癌GTV、CTV、PTV的D95%、Dmean的验证差异均≤3%,脊髓D1%差异为2.21%,左肺和右肺的V5~ V30、Dmean的差异≤2%.胸中段食管癌的GTV、CTV、PTV和OAR的D95%、Dmean的验证差异≤2%,脊髓D1%差异为2.04%.左肺和右肺的V5~ V30以V10为界差异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处于1.5%以内.心脏Dmean的差异为2.68%.结论 VMAT技术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是适用的.

  • 利用VMAT模型基于知识IMRT计划半自动优化

    作者:张艺宝;蒋璠;岳海振;胡俏俏;张健;弓健;吴昊

    目的 利用RapidPlan系统评估VMAT模型用于基于知识优化固定野动态IMRT计划可行性及剂量学特点.方法 ①利用81例优质直肠癌术前同步推量VMAT计划训练DVH预测模型并进行统计学验证;②复制经临床确认的10例相同处方IMRT计划,保持布野及能量等参数不变,用上述模型自动生成新的优化参数及各野动态MLC序列;③利用相同剂量计算方法计算原计划及新计划的绝对剂量以排除版本间差异;④将计划归一至相近靶区剂量覆盖后对各剂量学参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相似靶区剂量均匀性及覆盖率基础上,RapidPlan计划显著且大幅减低了膀胱受量[D50%降低9.01 Gy (P=0.000),Dm.n降低8.08 Gy (P=O.005)]和股骨头受量[D50%降低4.20 Gy(P=0.000),Dmean降低3.84 Gy (P =0.005)],但平均总跳数也显著高于原计划[(1 211±99) MU比(771±79) MU,P=0.000]且劈野数更多.基于知识的半自动优化导致高剂量热区明显增加,但D2%相近(52.54 Gy∶52.71 Gy,P=0.239).结论 VMAT模型可用于基于知识IMRT半自动优化以提高效率并改善OAR保护,但高剂量热区需进一步人工干预.

  • 宫颈癌多次计划CT引导三维近距离治疗可行性研究

    作者:安菊生;黄曼妮;徐英杰;张功逸;熊隋阳;吴令英;张蓉;李晓光;戴建荣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多次计划CT引导的三维近距离治疗可行性及对危及器官剂量学影响.方法 1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每次腔内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PLATO14.3计划系统设计,HRCTV采用D90,危及器官采用D2cm3评价.处方剂量A点7Gy单次后进行几何优化,直肠、乙状结肠D2cm3≤5 Gy,膀胱D2cm3≤5.5 Gy.第1次腔内治疗优化计划为标准计划,每次腔内放疗进行CT扫描制定几何优化计划.两组计划参数行独立样本t检验,危及器官体积与参数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相关分析.结果 标准计划与优化计划HRCTV的D90相似(t=-0.03~-1.61,P=0.978 ~0.128),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m3不同(t=-2.27~-3.35,P=0.049~0.004).膀胱、直肠、乙状结肠体积与各自D2cm3均呈正相关(r =0.314、0.407、0.539,P=0.026、0.003、0.000).结论 CT引导的官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中多次计划有必要,危及器官体积对治疗CTV剂量无影响,但体积越大受照多部位的D2cm3越高.

  • 非小细胞肺癌3~5个脑转移瘤优选调强放疗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胡银祥;卢冰;韩蕾;甘家应;欧阳伟炜;苏胜发;洪卫;付和谊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5个脑转移瘤的优势.方法 选择30例已完成IMRT的非小细胞肺癌1~5个脑转移病例,设计全脑放疗(WBRT)加三维适形放疗(3DCRT)、WBRT加立体定向放疗(S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3种技术之间的优势并Wilcoxon非参数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IMRT计划靶体积(PTV)肩部的D99%明显高于WBRT+3DCRT和WBRT+ SRT(Z=-4.72、P=0.000和Z=-4.72、P=0.000);对3~5个脑转移瘤的13例患者IMRT的PTV斜坡的D10%和尾部的D5%明显低于WBRT+3DCRT与WBRT+ SRT[ (35.1 +1.42)Gy、(36.5 ±2.86) Gy与(36.2+2.57) Gy(Z=-3.18、-3.18,P=0.001、0.001)和(37.7±2.91)Gv、(39.1±3.56) Gy与(38.7±3.67)Gy(Z=-4.11、-3.02,P=0.000、0.002)].全组患者WBRT+ SRT总机器跳数比IMRT减少达38.7%,IMRT、WBRT +3DCRT与WBRT+ SRT的分别为14756.3、9614.8、9043.2 MU(Z=-4.78、-4.78,P=0.000、0.000).3种技术对1~2个转移瘤的周围脑组织剂量相似,3~5个转移瘤的则调强技术优.结论 IMRT技术能提高靶区小剂量和降低周围脑组织受量,特别对3~5个转移瘤的优势更突出.

  • 鼻咽癌IMRT计划腮腺剂量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作者:黄伯天;朱金汉;杨鑫;刘伯基;胡江;祁振宇

    目的 运用医学数据分析方法,建立鼻咽癌IMRT计划腮腺剂量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 方法 从鼻咽癌治疗数据库中选取50例相同射野角度的IMRT计划,获取腮腺DVH. 自编软件计算腮腺中每个体素点到靶区边缘距离,统计并生成DTH. 对DVH和DTH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DVH主成分为因变量,以DTH主成分、腮腺体积和靶区体积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构建DVH预测模型. 选取另外10例鼻咽癌IMRT患者,利用模型对腮腺剂量进行预测,并与原有IMRT计划设计的DVH进行比较以验证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结果 DTH和DVH数据97%以上信息可以通过2、3个主成分进行表示. 构建的腮腺DVH模型平均拟合误差为( 0± 3. 5)%. 10例验证病例显示腮腺预测DVH曲线形状与原TPS计划结果高度一致,平均偏差(-0.7±4. 4)%,模型预测的准确性高达95%. 结论 该模型能有效预测鼻咽癌IMRT计划腮腺剂量分布,可作为评估和验证治疗计划腮腺受量的质量保证工具.

  •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自动计划研究

    作者:范嘉伟;王佳舟;胡伟刚

    目的 研究利用患者解剖结构信息预测DVH并实施自动计划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统计学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利用治疗计划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可在计划设计之前根据患者解剖结构预测OAR的DVH.将DVH预测结果转化为计划设计时的目标函数,结合Pinnacle TPS的Auto-plan技术高效制定出临床上可接受的治疗计划.Auto-plan和手动计划、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 直肠癌、乳腺癌和鼻咽癌各10例患者危及器官DVH的预测结果显示,重要临床剂量点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值的偏差<5%(P>0.05).对10例乳腺癌患者运用Auto-plan进行计划的重新设计,结果显示心脏剂量降低明显,靶区覆盖率有所提高,与预测结果是一致的.结论 DVH预测方法可以实现患者DVH的准确预测,与Auto-plan技术结合可制定出临床可接受的治疗计划.

10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