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维打印技术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符锋;李晓红;张赛

    神经系统损伤是所有人群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神经仿生支架成为神经修复研究的热点,新兴的三维打印技术为仿生支架制造带来了革新.本文探讨适合神经再生的结构与材料,就三维打印技术两大核心内容——支架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在神经修复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例

    作者:楼青青;王舟

    点评针对本病例,考虑患者为老年女性,有糖尿病病史3年,反复四肢疼痛1年,多次查肌电图示周围神经部分性损害,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明确,处理上首先对因治疗,予以控制并改善代谢紊乱,包括控制血压、降糖调脂治疗,其次对症治疗,予以甲钴胺进行神经修复及α-硫辛酸抗氧化应激,卡马西平止痛治疗,同时注意足部护理,包括选择合适的鞋袜,清洁并检查鞋内可能存在的异物,教育患者正确洗脚护脚,在本例患者的治疗上,疗效显著.但神经修复本身是个漫长的过程,故而患者出院后的继续治疗、随访和教育也是治疗关键之一.

  • 筋肌复生胶囊对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术后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方;李无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观察筋肌复生胶囊对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进行数据学处理,探讨其对尺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60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随机设立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服药前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术后治疗组30例服用筋肌复生胶囊,对照组30例服用甲钴胺分散片,20周后停药。以治疗前和手术后、术后服药8周、12周、16周、20周的主观症状、客观症状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尺神经功能进行观察对比并做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同时监测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尺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尺神经松解手术后两组患者尺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口服药物治疗8周、12周、16周、20周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相比,结果显示手术及两种药物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患肢尺神经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周、12周、16周、20周四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两组患指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肌复生胶囊和甲钴胺分散片对促进肘管综合征术后功能恢复均有一定疗效。终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都未发现不良反应。

  • 植入式电子装置的体外供电电源模块的实现

    作者:李开元;王卫东;陈广飞;曾磊;周丹

    1引言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植入式电子装置在临床医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生理参数测量和监控、疾病症状的控制和治疗,如颅内压力监测、电子耳蜗、癫痫控制、神经修复、疼痛控制等.这些植入式电子装置通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复杂的信号处理增加了电源设计和体积减小的困难;二是信号采集和信号控制的距离相距太远增加植入上的困难.因此,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将信号处理和电源供应放在体外,然后再利用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传送,如图1所示.

  • 周围神经再生和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然芸;郭永明;郭义

    周围神经再生和修复是医学界至今尚未解决的较为棘手也较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病理过程复杂,神经再生速度缓慢,再生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神经肌肉萎缩及运动终板退化变性等多种因素,均制约着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所以目前临床疗效仍不尽人意.近年来有关此方面的研究颇多,笔者对近5年的相关文献简述如下.

  • Slit2N与丝素蛋白混合物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迁移的体外模型建立

    作者:刚琳;李一鹏;卢磊;杨凯;孙中磊;陈旭义;涂悦

    目的:利用Slit排斥导向迁移和丝素蛋白,探索建立简便可行、经济实惠、作用持久的神经元导向迁移模型新方法.方法:提取SD新生鼠海马组织,以专用细胞培养片体外培养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丝素蛋白、单纯Slit 2N和Slit 2N与丝素蛋白混合物组(以下简称混合物组),分别随机选择不同视野下50个神经元,用显微镜拍照记录胞体坐标及突起状态,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组均距每个神经元100 μm处添加相应诱导物,共观察30 min,再次记录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性质及其阳性率.结果:单纯Slit 2N组和混合物组均可见突起向浓度低处迁移或弯曲,且长度有所缩短,空白对照组和单纯丝素蛋白组未见明显变化.突起变化的平均持续时间及平均长度差从大到小依次为混合物组、单纯Slit 2N组、单纯丝素蛋白组(P<0.05),单纯丝素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四组神经元MAP-2阳性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丝素蛋白对Slit 2N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迁移作用无明显影响,可有效减缓Slit 2N扩散速度,使作用时间延长,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建立三维神经定向修复提供有利的体外实验构建基础.

  •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隋国良;翟木绪;董砚虎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Ⅰ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理主要与高糖引起的代谢紊乱、神经缺血、必需脂肪酸代谢异常、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及神经修复异常等因素有关.本文就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作一简述.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脑创伤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

    作者:梁冰;李玉斌;张赛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的第二位,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和青年人伤病致死的首要原因[1].颅脑创伤病人通常存在意识丧失、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记忆功能障碍和精神功能异常[2].

  • 载脂蛋白E对小鼠脊髓损伤后的保护研究

    作者:赵瑞;周静;姚黎清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E(ApoE)对小鼠脊髓损伤的影响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所有动物分为三组:假手术组、野生型(WT)小鼠组以及ApoE-/-组,通过对WT小鼠运用免疫印迹分析和逆转录-PCR,定量测定ApoE蛋白和mRNA在脊髓损伤恢复的表达变化,建模后每天行运动功能评分等级量表(BBB)功能评分直至实验结束,记录脊髓损伤后小鼠运动功能恢复状态.对脊髓损伤处行H&E染色,观察损伤节段细胞水肿及炎症反应.结果 小鼠脊髓损伤(SCI)后ApoE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早从第三天开始升高,第7和第14天ApoE的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增加(P<0.01).第28天时含量有所下降,但是仍然高于损伤后第1天和假手术组(P<0.05).SCI后第14天小鼠脊髓损伤节段H&E染色结果显示,与ApoE-/-小鼠相比,WT形小鼠脊髓组织结构较完整,炎性细胞较少,细胞核固缩较轻,形态较正常.ApoE-/-小鼠组织结构紊乱,广泛水肿,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核呈游散状态,固缩严重.BBB评分结果显示,SCI后第7天开始,野生小鼠得分优于ApoE-/-小鼠,第14天时差异明显,随后降低,第28天时,两组评分差异减小,但WT小鼠BBB评分仍高于ApoE-/-(P<0.05),说明WT小鼠后肢功能恢复状况较ApoE-/-快.结论 ApoE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有正向作用.

  • 粘合吻合法与神经导管修复神经的实验研究

    作者:蔡宏飞;梁向党;孙赓;宋垚垚;陈文

    目的 探讨应用粘合吻合法及神经导管修复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修复效果.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粘合吻合组与缝合组,每组25只.以右侧坐骨神经建立修复模型.粘合组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粘合剂与优化外形的神经导管修复神经断端,缝合组用9-0的显微缝合线做神经外膜缝合6针.分别记录手术操作时间.通过测量术后2,4,8,12周坐骨神经指数,以及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和组织学观察评估修复效果.结果 粘合组操作时间较缝合组明显缩短,坐骨神经指数、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质量及组织学观察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粘合吻合法与神经导管修复神经缺损保证修复效果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神经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及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舒娅;李晶;杜元灏

    Sonic?Hedgehog(Shh)信号通路是调节机体生长等关键环节的主要的信号通路之一[1],其传导途径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Shh作为信号分子已被证实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神经发生[2],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Shh信号通路与脑缺血后神经修复有关,可在大脑神经元可塑性方面起调节作用,从而降低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的细胞凋亡[3]。Shh信号通路可调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4]。现就Shh信号通路及其对神经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作一概述。

  • 氯化镁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明;宋永周;曹舒兴;李身泰;李秋童;马维

    目的:研究氯化镁是否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制作1 c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分别以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缺损,构成神经再生室。根据神经再生室中所注入介质不同分为:氯化镁组(MgCl2组),神经生长因子组(nerve growth factor,NGF组),0.9%氯化钠溶液组( control group ,对照组)。于术后1、2、4、8周观察大鼠下肢溃疡、肌电图变化情况。并于12周测量大鼠小腿三头肌湿重。结果术后8周时,NGF组和MgCl2组的大鼠术侧后肢肌肉萎缩有不同程度恢复,僵直度有所减少,肢体及足趾伸展角度增大,而对照组的大鼠后肢肌肉萎缩无明显恢复。12周时,NGF组和氯化镁组大鼠的术侧肢肌肉外观饱满,僵直度进一步降低。而0.9%氯化钠溶液组大鼠术侧肢体僵硬度降低不明显。术后4周,2个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恢复较快,直到术后12周,仍保持较快的恢复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NGF组恢复快,但和MgC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于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双侧小腿三头肌进行称重,发现2个实验组三头肌湿重较对照组有显著恢复。 NGF组恢复快,但和MgC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MgCl2和NGF同样具有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其各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氯化镁可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

  • 骨髓干细胞移植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

    作者:赵宗茂;张庆俊;刘海英

    神经移植已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型和再生研究,胚胎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移植研究也取得很大突破.但因大量的道德伦理问题使其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而骨髓干细胞作为一种多潜能干细胞,业已证实在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缺血和损伤性疾病中发挥着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恩经复治疗脑干损伤4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辉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方面的作用.方法 我科对近两年来收治疗的46便脑干损伤患者争取低温冬眠、肌肉松化剂、呼吸机控制呼吸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全程应用恩经复.结果 全组患者存活41例,根据GCS标准评为良好26例,残10例,植物生存5例.结论 对于脑干损伤患者早期全程应用恩经复可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进一步改善脑干功能大大提高临床救治效果.

  • 回医烙灸疗法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机制研究

    作者:孙治博;夏铂;徐武清

    目的:探讨回医烙灸疗法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s法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西药组(C组)、2小时烙灸组(D组)、6小时烙灸组(E组),其中50只于第1、2、4、6、8周采用脊髓损伤运动功能BBB法进行评分。另外25只取损伤脊髓组织做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形态学的变化。结果BBB评分表明D、E组效果明显优于A、B、C组,且D组疗效显著。HE染色D、E组脊髓形态好于B、C组。结论:回医烙灸疗法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前期回医烙灸干预的效果好于后期干预。

  • 神经生长因子在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刘宇涛;黄潮桐;陈隆福

    本文对近年来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相关疾病中的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 组织工程神经导管研究进展

    作者:朱继翔;彭晔;田秀梅;阳范文;陈晓明

    神经导管作为桥梁,连接受损神经,在神经再生与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神经导管进行归纳,从结构与功能构建方面,综述神经导管的研究进展。

  • 1例长段股动脉、股静脉、神经缺损修复术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作者:杨瑞花;柏春玲;范静宜

    2005年6月,我科收治1例因车祸致开放伤,右腹股沟区皮肤缺损约25 cm×30cm大小,股四头肌挫伤断裂,股动脉、股静脉断裂缺损长约15 cm,股神经断裂缺损约20 cm的病人,手术取双侧小隐静脉、腓肠神经修复右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及康复训练介绍如下.

  • 手外伤神经修复病人的感觉评估与感觉再训练

    作者:司秀梅

    手的感觉在手功能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手外伤神经损伤修复后,手部感觉功能的恢复一般需经较长时间,而且多遗留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障碍.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评价与分期分级治疗

    作者:杨万章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治疗不当会遗留毁容后遗症.本研究系统归纳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段分级评定、分期分级治疗、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处理等,在治疗内容上汇通中西医,根据评定结果,不同时期和不同级别推荐不同剂量药物和非药物疗法,旨在准确把握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306 条记录 4/16 页 « 12345678...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