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磊;范茂丹;杨敏;孙国栋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42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9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Hcy正常组、Hcy轻度升高组、Hcy显著升高组.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的参数.比较4组血压参数、Hcy水平及CFPwV水平,计算各组动脉硬化发生率;将高血压病患者的各因素与CFPwV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血压各参数、Hcy及CFPwV在Hcy正常组、Hcy轻度升高组、Hcy显著升高组中均明显升高(P<0.05).与Hcy正常组比较,血压各参数、Hcy及CFPwV在Hcy轻度升高组、Hcy显著升高组中明显升高(P<0.05).与Hcy轻度升高组比较,Hcy显著升高组收缩压(SBP)、Hcy、CFPwV明显增高(P<0.05);(2)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在Hcy轻度升高组、Hcy显著升高组中高于Hcy正常组(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CFPwV与年龄、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Hcy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SBP、PP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cy、SBP、PP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高Hcy水平与高血压具有协同作用,放大了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的风险,并共同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 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清传;张志敏;王元标;杨敬霄;刘静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影响,以及探讨其致病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为单纯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伴HHcy患者52例为H型高血压组,比较2组患者PWV.使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3.0mmol/L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不同时间(0~12 h).观察细胞活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浓度、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 kD,GRP78)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2表达水平.结果 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PWV(1874.0±196.3)相比,H型高血压组患者PWV(2318.0±224.5)明显升高(P<0.05).与0 h组相比,Hcy 3.0 mmol/L干预HUVEC细胞6 h、9 h和12 h细胞活力降低,NO释放降低(P<0.05或P<0.01).与0 h组相比,Hcy 3.0 mmol/L干预6 h、12 h GRP78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0 h组相比,Hcy 3.0 mmol/L干预6 h、12 h caspase-1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HHcy可明显升高高血压患者的PWV,降低血管顺应性,影响血管功能;其分子机制之一可能是Hcy过度激活HUVEC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使促凋亡因子caspase-12过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活力下降及NO释放减少,影响血管舒缩功能.

  • 体检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和模型评价(附4 159例报告)

    作者:蔡小兵;刘亚巍;孙凤军;胡小刚

    目的 分析影响体检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量值的因素,构建baPWV的logit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对本院2010-2014年检测的4 159例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考察的体检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肌酐、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究baPWV的影响因素,建立baPWV的logit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高密度脂蛋白外,其余检测指标在baPWV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得到的logit模型为:logit (p)=-17.888+0.001×尿酸+0.004×丙氨酸转氨酶+0.105×空腹血糖+0.023×脉搏+0.032×舒张压+0.061×收缩压+0.092×年龄+0.411×性别;logit模型对体检人群baPWV的预测正确率为79.6%,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I:0.859~0.879).结论 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空腹血糖、丙氨酸转氨酶、尿酸值等均可能影响baPWV,logit模型可作为研究此类问题的较好模型.

  • 血压变异性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作者:徐梦丹;戴秋艳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所测得的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尤其是血压昼夜节律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夜间收缩压较日间下降的百分比,将患者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和超杓型组.组间比较baPWV和LVMI,对baPWV和LVMI与血压值和BPV指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诊室血压、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脑钠肽和射血分数后,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baPWV显著高于杓型组和超杓型组(P=0.000),非杓型组的LVMI显著高于杓型组(P=0.001)和超杓型组(P=0.022).在单因素回归分析中,baPWV及LVMI均与与年龄、24 h收缩压及标准差(SD值)、日间收缩压及SD值、夜间收缩压及SD值、24 h舒张压及SD值、日间舒张压及SD值、夜间舒张压及SD值显著相关(P<0.05).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baPWV与夜间收缩压SD值(β=0.289,P=0.000)、夜间收缩压的下降百分比(β=0.398,P=0.000)、日间收缩压(β=0.214,P=0.001)以及日间舒张压的SD值(β=0.207,P=0.002)相关.LVMI与24h收缩压(β=0.348,P=0.000)以及夜间收缩压SD值(β=0.196,P=0.026)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aPWV与夜间收缩压SD值、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比、日间收缩压以及日间舒张压的SD值独立相关;LVMI与24 h收缩压以及夜间收缩压SD值独立相关.

  • 血浆抵抗素、高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作者:李发红;魏方菲;邹军;王继光;李燕

    目的 探讨比较血浆抵抗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邀请在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接受动态血压监测的368名受检者参加研究,其中高血压患者末服用降压药物至少2周以上.检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抵抗素和hs-CRP的质量浓度.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血浆炎症因子与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 在简单相关分析及校正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等因素的偏相关分析中,血浆抵抗素与baPWV均无相关性(r≤0.04,P≥0.44),而hs-CRP与baPWV显著正相关(r≥0.13,P≤0.0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收缩压二者共同解释了 baPWV值42%的变异,而hs-CRP只解释了baPWV值0.7%的变异.结论 血浆炎症因子hs-CRP浓度与动脉硬化独立相关;而血浆抵抗素水平与动脉硬化无相关性.动脉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和收缩压增高,炎症的作用可能较小.

  • 假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茜茜;汪海娅

    基于柯氏音法的无创性血压测量是排查高血压常用的方法.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可使动脉内压低于无创血压,这种情况称之为假性高血压(PHT).如果PHT未被识别,可引发不合理甚至有害的治疗,老年人则更容易发生缺血和缺氧情况.该文对PHT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其无创识别方法(脉搏波传导速度、动态血压监测和脉压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吸烟对高血压患者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作者:袁斌斌;吐克孜·斯马依;唐海荣;布艾加尔·哈斯木

    目的 分析长期吸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31例不吸烟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吸烟的高血压患者及165例健康体检者,年龄为30~ 60岁,分别测定各组的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artery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并进行问卷调查和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吸烟组baPWV值(1 578.1±257.9)较非吸烟组(1 466.73±217.39)及健康组(1 349.8 ±301.82)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组较健康组baPWV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加重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

  • 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作者:杨颖;孙卫平;郭晓铭;陈义汉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7例设为糖尿病组,同期排除糖尿病的45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尿酸水平检测和PWV测定.结果 糖尿病组与时照组血尿酸分别为(393.87±124.42)μmol/L和(341.29±9.95)μmol/L,P<0.001;PWV分别为(1 837.82±429.64)cm/s和(1 538.44±270.39)cm/s,P<0.001.67例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n=28)与正常尿酸组(n=39)PWV分别为(1 955.00±417.97)cm/s和(1 768.05±429.60)cm/s,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酸与PWV呈正相关,r=0.296,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和PWV均升高,且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较正常尿酸患者PWV升高,尿酸与PWV呈显著正相关.高尿酸血症促使糖尿病患者动脉顺应性降低.

  • 极速成像技术联合脉象仪检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的可行性评价

    作者:许轶君;肖沪生;徐芳;高东雯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极速成像技术与脉象仪检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价值.方法:纳入10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高血压组,1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极速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包括收缩期起始(beginning of the systole,BS)时及收缩期结束(ending of the systole,ES)时的PWV;应用脉象仪行桡动脉脉象参数检测,包括b、h4、h5、h3/h1、h4/h1、h5/h1、w1、w2、w1/t、w2/t;采用Spearman非参数法对两种技术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S和ES时,高血压组的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脉象参数中,高血压组的h3、h4、h3/h1、w2、w1//、w22/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 <0.05).对照组BS、ES时的PWV与h3/h1、h4/h1呈正相关(P<0.05),高血压组BS、ES时的PWV与h4、h3/h1、h4/h1呈正相关(P<0.05).结论:极速成像技术结合脉象仪能够客观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且两种技术参数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文婷;顾耘;王臻楠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致伤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作为全身AS观察的良好指标,无创、简便、可重复,在大多数AS相关疾病中具有实用价值.综述近年来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与AS密切相关的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及脉压的影响

    作者:丁跃有;张维忠;蔡凯愉;邱慧丽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脉压(PP)≥60mm Hg(1mm Hg=0.133 kPa)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反射波及PP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5.2±8.5)岁(51~83岁),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厄贝沙坦(150 mg/d)和安慰剂治疗3个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中心和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PP轻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的降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和0.01).治疗后,治疗组的反射波增强压(AP)和增强指数(AI)明显下降(P<0.01),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显著变慢(P<0.01),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小动脉弹性功能指数(C1、C2)值均显著增加(P值分别<0.05和0.01),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以C1和CF-PWV变化为应变量,收缩压、舒张压降幅为自变量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决定系数(R2)为0.486及0.384(P<0.05).结论 厄贝沙坦可明显改善PP≥60mm Hg高血压患者的大、小动脉弹性,减弱外周波反射,缩小PP.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动脉血管功能的变化

    作者:徐智立;肖磊;冯敏清;陈敏枝;刘怀昌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动脉血管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150例,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妊娠高血压产妇50例,B组为轻度子痫前期产妇50例,C组为重度子痫前期产妇50例,并选择同期进行产检的正常产妇50例作为对照(D组).于产后即时、6周、3个月和6个月分别检测血管弹性指标变化情况[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动脉增强压(AP)、等容收缩期到射血期转折点压(PT1)、动脉压增强指数(AIx)以及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 产后即时A、B、C三组产妇PWV显著高于D组(P均<0.05);产后6周、3个月和6个月A、B、C三组的PWV值均逐渐恢复到正常值,且与D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A、C组产妇产后即时、产后6周、产后3个月颈总动脉的IMT较B、D组显著增加(P均<0.05);产后即时A、B、C三组产妇PT1、AIx、AP值均高于D组(P均<0.05);产后6周、3个月和6个月A、B、C三组的IMT,PT1、AIx、AP值均逐渐恢复到正常值,且与D组相比,颈总动脉的IMT、PT1、AIx、AP值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产后颈动脉的功能和形态均发生一定程度改变.在产后6个月其颈动脉的功能和形态均恢复到正常水平.

  • 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吕芳;赵玉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对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2005年从北京地区干休所选定725例老年人,填写调查表,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2010年再次调查上述人群,复测baPWV,探讨导致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5年前高血压病史、吸烟及右侧baPWV增高是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baPWV增高可能独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成为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与非酶糖基化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岳雅丽;郭妍;王俊宏;方敏;狄群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与非酶糖基化标志物羧甲基赖氨酸(carboxymethylysineadducts,CML)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相关性. 方法 对85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量仪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CML、SOD及MDA水平.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WV与年龄、CML与MDA呈正相关(P<0.05),CML与MDA呈正相关(P<0.01),与SOD呈负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WV与年龄、CML及MDA呈正相关(P<0.05).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程度与非酶糖基化水平、氧化应激均呈正相关,非酶糖基化水平与氧化应激亦呈正相关.

  • X线平片、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肱指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洪大情;何强;王君如;卢雨润;蒲蕾;张月;吴姝焜;高辉;李贵森;王莉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肱指数(AB1)与不同部位血管钙化的关系及其预测血管钙化的能力.方法:纳入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131例,采用X线摄片评价血管钙化,无创性全自动动脉测量仪器测量患者的PWV及ABI.分别将不同部位血管钙化情况、血管钙化积分、PWV、ABI进行相关分析.将PWV 、ABI对诊断不同部位血管钙化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其对诊断血管钙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X线平片显示的外周及大动脉钙化积分之间呈正相关(P <0.01);ABI与整体钙化积分、大动脉钙化及外周动脉钙化积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 <0.05);PWV与整体钙化积分、大动脉钙化积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外周动脉钙化积分之间无显著相关.ROC曲线提示,对不同部位的血管钙化,PWV(ROC曲线下面积均>0.5)均较ABI(ROC曲线下面积均<0.5)有较好预测能力.结论:PWV及ABI与MHD患者整体及不同部位血管钙化关系密切,与ABI相比,PWV能够较好的预测MHD患者不同部位的血管钙化,ABI诊断血管钙化的能力不足.

  • 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作者:张倩;付强;魏鹏;钟健;朱可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患者血管僵硬度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对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研究对象105例,其中正常对照组47例,糖调节受损组32例,糖尿病组26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总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Cp)、HbA1c、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to-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to-radialpulse wave velocity,cr-PWV),行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 h后测血糖(2hPG);结合相关指标计算Framingham 10年心血管病风险(Framingham risk score,FRS).结果:cf-PWV与糖调节受损情况、年龄、收缩压、2hPG正相关,与FIN/Cp负相关;cr-PWV与性别相关,与HDL-C负相关.cf-PWV与cr-PWV之间也存在正相关,且在校正年龄、收缩压、HDL-C因素后,仍相关.FRS与cf-PWV、FIN/Cp、Homa-IR(Cp)存在相关性,与cr-PWV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f-PWV与FRS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患者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参考指标.

  • 不同糖调节受损状态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赵静;梁军;窦连军;龚莹;腾飞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不同血糖水平对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to-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 PWV)的影响.方法:对5 098例非糖尿病者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 (2-hour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2h OGTT)、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c-f PWV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组、糖耐量受损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组和高HbA1c组与糖耐量正常组的c-f PWV差异分别为0.97 m/s、1.08 m/s 和 0.92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HbA1c合并IFG、高HbA1c合并IGT的c-f PWV明显高于单纯高HbA1c(P=0.036,P=0.03).IFG合并高HbA1c、IGT合并高HbA1c的c-f PWV明显高于单纯IFG 和单纯IGT (P=0.02,P=0.04).结论:c-f PWV水平与糖尿病前期相关联,并独立于其他代谢因素.IFG合并高HbA1c、IGT合并高HbA1c对c-f PWV水平的影响呈叠加效应,提示糖尿病前期不同糖调节受损状态均可引起血管弹性的改变,导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

    作者:陈芳;谭秋波;洪小苏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2型糖尿病(DM)、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DM)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差异.方法:测定115例EH、78例DM、98例EH+DM患者及136例健康人的血压、脉压差、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baPWV,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EH组、单纯DM组baPWV值明显低于EH+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EH组和单纯DM组间baPWV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升高,该值的升高与血压、脉压差、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有关.

  • 高血压前期血压变异性与动脉僵硬度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瑞;冯燕娴

    高血压前期是一个由正常血压向高血压过渡的阶段.近年来,高血压前期的危害和早期干预逐渐引起临床重视,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已经存在动脉僵硬度的改变,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文就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以及血压变异性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体质指数对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作者:杨帆;孙敏;王知笑;曹梦蝶;朱真欣;付麒;毛佳;施云;杨涛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中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关系.方法:入选南京市鼓楼区40岁以上社区自然人群3 381人,填写调查问卷,收集疾病史、药物治疗史和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计算BMI,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血脂及PWV.结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SBP)是PWV的独立危险因素(β=0.478,P<0.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PWV和BMI间存在弱的负性相关.代谢健康肥胖者PWV明显低于代谢异常的正常体重者(P<0.01).结论:BMI不是PWV的独立影响因素,BMI和PWV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BMI和血压的强阳性关系进行解释.

451 条记录 13/23 页 « 12...10111213141516...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