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教育对健康体检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作者:史鸿燕;刘金波;王琦;张承杰;宋月洁;赵红薇;王宏宇

    目的:探讨单纯健康宣教对改善健康体检人群动脉僵硬度的作用。方法抽取2011年1月在我科进行健康体检55名,均做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 CF-PWV )及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 CR-PWV)检测。由动脉僵硬度自动检测装置Complior测定。根据检测结果即时对受检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对入选人群进行2年随访,分别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入选人群再次进行CR-PWV检测,将3次体检结果进行自身前后对比。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与2011年基线检查结果相比2012及2013年的检测结果显示,受检人群体重指数[分别为(25.7±2.6)、(25.8±3.6)、(25.5±2.8) kg/m2, F =0.151, P =0.860)、收缩压分别为(137.6±12.2)、(138.6±17.1)、(140.9±14.9) mmHg, F =0.682, P =0.507]、舒张压[分别为(89.1±9.3)、(90.1±10.8)、(92.1±11.0) mmHg, F =1.232, P =0.295]、 CF-PWV [分别为(10.50±1.23) m/s (10.36±1.52) m/s、(11.54±1.32) m/s, F=1.988, P=0.596]均无明显变化,而CR-PWV呈显著降低,2013年低于2011、2012年[分别为(9.77±1.29) m/s,(10.75±1.50) m/s、(10.25±1.79) m/s、F=5.653, P=0.003]。结论单纯的健康宣教能够改善健康体检人群血管功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切实可行、能够为广大体检人群接受的健康管理,从而真正有效的降低人群动脉硬化的进展,减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作者:李峰;王大海

    目的 通过测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WV的影响.方法 对11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和PWV测定.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11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杓型组,<10%为非杓型组.全部病例均记录性别、年龄、心率、测定PWV值、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非杓型组24小时收缩压(24hSBp)、24小时舒张压(24hDBp)、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PWV值均比杓型组明显增高.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WV与24hSBp、24hDBp、夜间SBp、夜间DBp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增加PWV值.

  • 脉搏波信号分析用于动脉硬化诊断仪器的研究

    作者:李鹏飞;冯念伦

    由于以动脉硬化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所以如何防治这类疾病,已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动脉硬化诊断仪,通过一种无创检测方法,对动脉脉搏波进行分析,得到一些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指标,用脉搏信号来诊断动脉硬化.分析了脉搏波产生的生理机制,脉搏信号的特点及脉搏与动脉硬化的关系.论述了仪器主要检测参数与动脉硬化的诊断及临床应用.

  • 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意义

    作者:张宏;钱林学;邱兰燕;刘冬;任晓转;胡向东

    目的:探讨基于超高速成像技术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评价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在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304名体检者,根据高脂血症临床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高脂血症组(203例)和健康组(101名),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吸烟以及颈动脉斑块等因素。应用Aixplorer超声诊断仪的超高速成像技术,检测收缩期起始的PWV(BS)和收缩期末的PWV(ES)。对比两组的BS和ES,并检测BS和ES与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相关性。结果:两组BS值相比,高脂血症组(5.74±1.24)m/s高于健康组(5.42±1.1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867,P<0.05);ES值相比,高脂血症组(7.94±2.04)m/s高于健康组(7.07±2.0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11, P<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BS与TG具有正相关性,与CHOL、HDL-C及LDL-C均无相关性,ES与CHOL、TG、HDL-C以及LDL-C均有相关性,其中ES与CHOL、TG及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基于超高速成像技术的PWV能够较好地反映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且在反映颈动脉弹性变化上ES较BS更加敏感。

  • 颈动脉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尚;史宪全;钱林学;李盖

    目的:探讨颈动脉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40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且颈动脉无斑块的中青年健康体检者,以CIMT≥1.0 mm为标准,将颈动脉分为CIMT增厚组和CIMT正常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感兴趣区的CIMT,启动PWV检测功能,测量该感兴趣区的局部血管弹性,获得弹性参数PWV、顺应系数(CC)、扩张系数(DC)和弹性模量(E),CIMT和弹性参数均测量3次取其均值,分析弹性参数与CIMT的相关性,比较两组间弹性参数的差异.结果:纳入本研究的40名受检者80条颈动脉,PWV与CIMT呈正相关(r=0.229,P=0.041);E与CIMT呈正相关(r=0.225,P=0.045).以CIMT≥1.0 mm为标准,CIMT增厚组PWV和E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0,t=-2.954;P<0.05).结论:在颈动脉无斑块的中青年受检者中,颈动脉局部血管弹性与CIMT呈正相关,表明局部血管PWV在早期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和弹性功能减退方面存在潜在价值.

  • 脉搏波成像技术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一致性与重复性研究

    作者:宿愿;黄成武;张宏;钱林学

    目的:评价脉搏波成像技术检测大鼠腹主动脉弹性的一致性及重复性.方法:随机选取20只SD大鼠,两名研究人员应用脉搏波成像技术分别测量20只SD大鼠的腹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测度,获得收缩脚处和重搏切迹处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即PWVsf和PWVdn,两名研究人员数据的一致性检测应用Bland-Altman散点图,同一名研究人员数据的重复性检测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两名研究人员测量收缩脚处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sf)和重搏切迹处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dn)的点均有95%(19/20)落在95%一致性界限内.每名研究人员检测同一只大鼠PWVsf和PWVdn的ICC均>0.75.结论:脉搏波成像技术评价大鼠的腹主动脉弹性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较好,有望成为无创评价动脉弹性的动脉实验研究的重要工具.

  • 超声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血管弹性研究进展

    作者:宿愿;钱林学;张宏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血管弹性是心血管病死率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常见的超声测量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传统测量PWV的方法存在动脉走行不明确、分支影响多等弊端,且只能获得全局、平均的PWV,目前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的超声测量在血管弹性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方法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超高速成像技术及脉搏波成像技术。为此对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血管弹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血浆瘦素水平和踝臂指数及PWV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作者:刘伯芹;仲玲;李萍;安毅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浆瘦素水平、踝臂指数(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病人148例,其中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64例,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SAP)4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1例(NC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瘦素水平,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ABI和PWV.结果 ACS组、SAP组血浆瘦素水平及PWV均明显高于NC组(F=26.82~235.70,P<0.05),ABI均明显低于NC组(F=11.05、17.62,P<0.05).冠心病病人血浆瘦素水平高于NC组,其中三支及双支病变组血浆瘦素水平及PWV均明显高于NC组及单支病变组,而三支及双支病变组ABI则明显低于NC组及单支病变组(F=4.93~141.46,P<0.05).冠心病病人血浆瘦素水平与ABI呈负相关(r=-0.676,P<0.01),与PWV呈正相关(r=0.707,P<0.01).结论 冠心病病人血浆瘦素水平明显升高,瘦素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关系密切.瘦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子.

  • 血尿酸、PWV和ABI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牟春霞;安毅;魏梅;李健

    目的 探讨血尿酸(SUA)、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80例疑似冠心病病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6例)和非冠心病组(54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42例、双支病变组48例、多支病变组36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SUA,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PWV、ABI.结果 冠心病组的SUA、PWV高于非冠心病组(t′=14.37、15.90,P<0.05),ABI低于非冠心病组(t′=7.40,P<0.05);多支病变组的SUA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F=109.70, q=13.758、11.660,P<0.05),双支、多支病变组的PWV高于单支病变组(F=64.24, q=9.941、13.428,P<0.05),多支病变组的ABI低于单支、双支病变组(F=185.49,q=26.988、26.636,P<0.01).结论 SUA、PWV、ABI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三者联合可用来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程度,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 血压正常高值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硬化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齐芳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硬化改变的关系.方法:对照组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院体检中心200例高血压患者,另取同期200例血压正常高值者为观察组.两组均予以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踝臂指数检测.观察两组检测结果及颈动脉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分别为(1497.18±13.97)cm/s、(1.02±0.24),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及内膜增厚概率分别为18.00%、40.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未出现颈动脉斑块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分别为(1550.27±10.68)cm/s、(1403.42±7.49)cm/s,低于对照组,且未出现颈动脉斑块者数据更低,P<0.05.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可见一定程度动脉硬化改变,且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呈现一定正相关性.

  •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萍;赵玉霞;李克明

    早期在表面健康的人群高效准确的识别出已患亚临床动脉硬化的个体,是预防决策的重点,也是早期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的依据.考虑到动脉硬化程度评估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潜在作用,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作用正日益引起重视,有可能成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

451 条记录 23/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