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作者:黄虹;杨丕坚;李舒敏;吕以培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氧化应激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83例2型糖尿病并发DPN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给予ALA 60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避光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40例,给予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进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测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SOD显著升高,PWV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SOD显著升高,MDA、PWV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SOD、MDA及PWV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0.01).结论 ALA能减轻DPN患者的氧化应激,改善动脉僵硬度.

  • 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琴;杨琴;胡德成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查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6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检者的心电生理及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检查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QTd(92.37±10.51)ms和JT离散度(JTd)(90.68±10.17)ms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DNN(72.29±9.43)ms、SDANN(63.87±8.95)ms、rMSSD(20.64±4.90)ms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LF(322.65±57.18)ms2/HZ和LF/HF(1.89±0.73)均明显提高,而HF(170.83±24.52)ms2/HZ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a-PWV(1795.40±187.32)cm/s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查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评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无创动脉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张宾美;蔡杰;林东红

    目的 初步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并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治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技术检测86例GDM孕妇患者及75例同期健康孕妇的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PPI),对相关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GDM组与正常对照组的baPWV、ABI和PPI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妊娠期糖尿病组ABI< 0.9的9例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6例患者动脉血管分叉处有斑块形成.结论 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能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合并的动脉硬化和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病变,为临床进行及时有效的诊疗提供较好依据,对疾病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 影响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多因素分析

    作者:王凤娣;黄英;朱玉兰;张洁;徐勤

    目的 分析影响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多种临床因素.方法 使用日本科林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左右侧肱动脉-踝部动脉之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取两者平均值作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TC/HDL比值、血糖(GLU)、血尿酸(UA)、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为自变量.作均数比较、t检验,简单相关分析,多因素偏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男性baPWV显著高于女性,吸烟者baPWV显著高于不吸烟者,有高血压病史者haPWV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有糖尿病史者baPWV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史者,SBP≥90mmHg组baPWV显著高于SBP<90mmHg组.TC≥5.17mmol/L组baPWV显著高于TC<5.17mmol/L组,LDL≥3.37mmol/L组baPWV显著高于LDL<3.37mmol/L组,GLU≥6.10mmol/L组baPWV显著高于GLU<6.10mmol/L组.BMI≥24kg/m2组baPWV显著高于BMI<24kg/m2组.baPWV与收缩压、脉压、年龄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56、0.471、0.433.各P值等于0.000.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人选因素有:收缩压、年龄、高血压史、体重指数、TC/HDL比值、血糖、吸烟史.结论 baPwV与收缩压、脉压、年龄呈正相关,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无显著相关.

  • 脉搏波传导速度在老年高血压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培;梁冰

    高血压病已成为老年人群常见、患病率高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通过损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老年人、高血压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血压波动大、昼夜节律变化明显、脉压增大,这些均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价已成为当今高血压病防治的热点。对于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测量可以反映动脉弹性的早期变化。PWV是评估动脉弹性和血管功能变化的简捷、有效且可重复的非侵入性指标。PWV与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所致的血管病变高度正相关,并且可作为成人冠心病病死率的强预测因子。

  • 补肾和脉法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血脂、血压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作者:丛丛;杨洁

    目的 观察补肾和脉法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压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和脉方口服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压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 (P< 0.05).治疗组患者的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嗳气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脉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和脉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脂指标,降低血压水平,改善脉搏波传导速度,临床疗效确切.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桥蛋白水平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晓年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PN)水平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80例RA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OPN水平和PWV,同时测定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OPN、血清hs-CRP、TNF-α水平和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 9.356、3.311、8.560、11.628).RA患者血浆OPN水平与PWV(r=0.425,P<0.01)、hs-CRP(r=0.342,P<0.01)和TNF-α(r=0.286,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RA患者血浆OPN明显增高,可能与体内炎性反应和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密切相关.

  • 血压调控达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度的关系

    作者:艾文婷;刘丽华

    目的分析探讨调控血压与控制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作为反映动脉硬化度的参数。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降压达标患者与同期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治疗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未达标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检测。结果降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度明显高于健康者的血管硬化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明显高于降压达标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度高于健康者的动脉硬化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降低过高血压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度,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 腰臀比与血管弹性及体脂肪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杨;刘春田;谢钧;焦杨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腰臀比对体脂肪率及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健康体检中年人,测量腰臀比、体脂肪率及动脉血管弹性[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进行评估)].将腰臀比正常的6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将腰臀比高于正常范围的60例受检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受检者的体脂肪率及动脉血管弹性、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中体脂肪正常率及动脉血管正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腰臀比、PWV、体脂肪率、体质量指数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糖、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臀比与体脂肪率、血管弹性硬化程度及体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135、0.189、0.146,P<0.05).血管弹性硬化程度和腰臀比、体脂肪率、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189、0.123、0.097,P<0.05).结论 中老年人腰臀比可作为体脂肪率及血管弹性硬化的早期评估指标.

  • 极速脉搏波技术定量评价健康成人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作者:张红;姜珏;周琦

    目的 探讨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价健康成人颈动脉弹性的参数及影响因素.方法 健康体检志愿者128例,按年龄分为5组:20~29岁组(n=34),30~39岁组(n=22),40~49岁组(n=16),50~59岁组(n=36),≥60岁组(n=20).灰阶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极速脉搏波技术测量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收缩期开始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和收缩期结束时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比较IMT、PWVBS及PWVES在两侧颈总动脉、不同性别组及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分析PWVBS、PWVES与IMT的相关性.其中30例受检者分别经两名医师检测,比较不同操作者对同一组受检者颈动脉弹性参数的差异.结果 IMT、PWVBS、PWVES在两侧颈动脉及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颈动脉PWVBS和PWVES逐渐升高.PWVBS和PWVES与IMT呈正相关(r=0.236、0.462).不同操作者检测同一组受检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结论 极速脉搏波技术能快速、直接测量局部血管弹性参数PWVBS和PWVES,为临床早期准确评价动脉弹性提供了新的手段.

  • 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变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作者:钱中良;李旭东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改变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PWV、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PWV、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WV、血脂及hs-CRP,减轻炎性反应,有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加军;刘彩欣;高潮清;刘鹏;周健美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 采用动态血压仪检测患者24 h血压;同时监测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 (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 cfPWV), 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生化指标, ELISA检测患者的CRP、BNP、NTpro BNP、Troponin I、Troponin T等, 并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 进一步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f PWV水平与年龄、24SBP、d SBP、n SBP、24PP、d PP、n PP、BNP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04、0.540、0.548、0.506、0.643、0.651、0.595、0.294;P值分别为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f PWV水平与透析龄、Ca、24HR、n HR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249、-0.252、-0.311、-0.255;P值分别为0.038、0.038、0.006、0.045. (2)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f PWV主要影响因素有d PP、Ca.结论:动脉差与血钙可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变化分析

    作者:莫剑梅;刘唐威;黄荣杰;黄江南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所有高血压人群中患病率达5% ~ 15%,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占13.65%[1].研究表明,原醛患者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早地出现动脉硬化及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反映早期动脉僵硬度的重要指标,可评估动脉硬化的存在及预测冠脉事件及脑卒中的发生.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表示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进展和心血管病死率呈正相关.了解原醛患者早期血压变异性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变及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早期发现及防治原醛所致的靶器官损害.本研究就近年在我院高血压专科病房住院的71例初诊原醛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回顾性分析.

  •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吴艳;邓昌明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医务工作者现已认识到血管病变尤其是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基础.因此,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严重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作为评估动脉硬化早期敏感指标之一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脉搏波传导速度主要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正常高值血压对动脉硬化影响的研究

    作者:宫进亮;杨玉恒;张建军;黄伟;郑向楠

    目的 探讨血压正常高值对早期动脉硬化亚临床病变的影响,从而更好的在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纳入480例受试者,分别为正常血压组(n=124)、正常高值血压组(n=186)、高血压组(n=170),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测定并比较3组代表早期动脉硬化的参数:脉搏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结果 (1)与正常血压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baPWV、IMT增加,ABI减少,分别为(1 696.15±304.11)cm/s、(0.95±0.07)mm、(1.09±0.15)与(1 333.08±233.33)cm/s、(0.85±0.12)mm、(1.18±0.15),P值均小于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baPWV、IMT低于高血压组,ABI高于高血压组,分别为(1 696.15±304.11)cm/s、(0.95±0.07)mm、(1.09±0.15)与(2 080.93±472.47)cm/s、(0.98±0.07)mm、(1.04±0.13),P值均小于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脂水平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组间及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较血压正常人群动脉硬度增加,动脉顺应性降低,已存在早期动脉硬化改变.

  • 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前期临床观察

    作者:张晓玲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临床作用.方法 入选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某院进行健康查体人群8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d,观察两年,干预前后测量所有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比较各指标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 干预结束后,受试者动脉硬化程度显著改善,IMT、ABI、PWV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能稳定血管内斑块,增加血管弹性,延缓粥样硬化的发展,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 中老年人脉搏波传导速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李宁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大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上血压正常的健康者及没有任何靶器官损害的Ⅰ~Ⅱ级高血压患者共296例,同时测定其踝臂动脉的脉搏波速度(baPWV)、血压及身体形态等指标.结果 ①不同性别之间的PWV的差异表现很明显,其中女性PWV水平明显低于男性(P=0.000<0.01);②血压对PWV有明显的影响作用(P<0.01);③年龄与PWV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498,P=0.000);④PWV与BMI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体重、腰围、臀围相关(P<0.05).结论 血压与脉压的升高,影响动脉硬化程度的升高.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性别以及体型密切相关.

  • 老年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北上海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病研究

    作者:许津;秦艳莉;王凯;吕煜焱;熊婧;白彬;于世凯;周益武;迟琛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中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在北上海10个社区纳入1 599名老年居民(年龄≥65岁).采用SphygmoCor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心血管危险因素采用问卷、体格检查或标准检测方法获得.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f-PWV与高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呈显著相关性(P<0.001).而且,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的累积,cf-PWV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全部人群、男性及女性中均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标准(P<0.001).结论 动脉硬化的进展与高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累积紧密相关.

  • 老年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硬化进展的相关性研究:北上海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病研究

    作者:秦艳莉;王凯;吕煜焱;熊婧;白彬;于世凯;周益武;迟琛;张毅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中代谢综合征(MS)与动脉硬化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北上海10个社区的1 599名老年居民(年龄>65岁)为研究对象.采用SphygmoCor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MS各诊断要素均采用常规检查方法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f-PWV与MS诊断要素均呈显著的相关性(P<0.001).而且,随着MS诊断要素个数的累积,cf-PWV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全部人群、男性及女性中均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标准(P<0.001).结论 动脉硬化与MS各个诊断要素均显著相关,且随着MS诊断要素的累积而逐渐增加.

  • 基于多变量趋势分析的心肌梗死风险评估

    作者:王见荣;邓亲恺;夏岚;梁妃学;郭劲松;李伟龙

    基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等多变量的测量与分析,研究心肌梗死风险早期评估的可行性.随机选择35名心血管疾病患者(11例心肌梗死、8例冠心病、6例动脉硬化和10例高血压)和31名健康常对照,采用自主研制的心肌梗死风险评估平台,采集15 min的心电数据和1 min的脉搏波数据,进行HRV、DC和PWV分析,并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心血管疾病组与对照组的HRV、DC和PWV分析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其中DC和HRV时域分析方法中的NN50、PNN50及TINN还能有效反映出相关病理的渐变过程.综合HRV、DC和PWV等参变量的趋势分析能够为心肌梗死早期风险评估、临床筛查和预警提供参考.

451 条记录 20/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