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比较研究

    作者:王立;李敏;黄冬花;黄文波;宋德鸿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价值.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发现动脉期高增强、等增强和低增强分别为[103例(93.6%)、7例(6.4%)、0例(0.0%)和86例(78.2%)、24例(21.8%)、0例(0.0%),P<0.01];门脉期呈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分别为[0例(0.0%)、16例(14.5)、94例(85.5)和0例(0.0%)、27例(24.5)、83例(75.5),P>0.05];延迟期呈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分别为[0例(0.0%)、4例(3.6)、106例(96.4)和0例(0.0%)、15例(13.6)、95例(86.4),P<0.01];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性(97.3%)显著高于增强CT(75.5%,P<0.01),特异性为91.8%,显著高于增强CT的52.7%(P<0.01),准确性为95.5%,也显著高于增强CT的67.3%(P<0.01).结论 与增强CT比,超声造影诊断PLC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可能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增强CT和PET/CT对胰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作者:潘树波;赵红川;谢坤;张志功;徐慧琴;耿小平

    目的 探讨增强CT和PET/CT对胰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47例手术治疗的胰腺占位患者资料.术前均行CA19-9检查、腹部增强CT扫描及全身PET/CT扫描,比较增强CT与PET/CT在胰腺癌诊断及分期中价值.结果 47例患者中,确诊胰腺癌41例,非胰腺癌6例.CA19-9、增强CT和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8.0%、80.4%和95.1%,PET/CT灵敏度优于CA19-9和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和0.043);在胰周淋巴结转移判断方面,PET/CT和增强CT的灵敏度分别为75.0%和4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肝转移判断方面,PET/CT和增强CT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和6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结论 PET/CT对胰腺癌诊断有较高灵敏度,显著优于增强CT.当肿瘤SUV值升高,PET/CT诊断仍应注意结合CA19-9、增强CT甚至MRI综合判断;PET/CT有助于发现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病灶,获得更加准确的术前分期,从而避免诊断性剖腹探查手术.

  • 超声及增强CT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唐小乔;仇毓东;张炜炜;孔文韬;周建新;丁义涛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CT影像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ICC病灶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表现,分析其特点,对比超声及增强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ICC二维超声的主要表现为境界不清晰的高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常合并局部胆管扩张及病灶内胆管结石.超声造影及增强CT提示ICC典型特征为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不规则的环形强化,部分病灶表现出动脉期弥漫不均匀强化或均匀强化.超声与增强CT对ICC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3%,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可提高超声对ICC诊断准确性.实时超声造影能动态的连续的观察病灶血供变化,结合CT增强检查可以提高ICC术前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制定佳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肝脏增强CT诊断早期肝癌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于宏禄

    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在诊断早期肝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10例早期肝癌患者,采用肝脏增强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患者的CT诊断结果以及CT影像来分析肝脏增强CT的价值.结果:110例患者当中有有103例患者通过肝脏增强CT扫描确诊,其诊断正确率是93.64%,其余7例患者1例被诊断为炎性假瘤,2例被诊断为肝血管瘤,4例被诊断为肝硬化结节.此外在CT增强扫描中,不同时期患者CT增强诊断的结果并不相同,其中动脉期患者的肿瘤血管较为清晰,大多为高密度强化,门脉期患者大多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采用肝脏增强 CT在诊断早期肝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同时通过扫描肝脏供血特征来对肝癌病灶定性诊断,这对于及时准确的治疗患者从而提高其术后的生存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 肝肿瘤 增强CT 诊断
  •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评估方案探讨

    作者:杨帆

    目的评判10项入院时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年龄>60岁、脉搏>100次/min、体温>38℃、收缩压<90 mm Hg、腹膜刺激征阳性、肠鸣音消失、血糖>11.1 mmol/L、WBC>20.0×109/L、血钙<1.87 mmol/L、动脉氧分压<60 mm Hg)对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价值.方法对102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增强CT作为客观参照标准,比较轻重两组的10项入院时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后,组成一个新的评分系统,并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与APA CHEⅡ系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10项入院指标中9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本评分系统当累计分≥4的早期评估价值与APACHEⅡ≥8相似.结论本文采用的评分系统与APACHEⅡ相比简单方便,更易于在临床上应用.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鉴别诊断肾脏囊性肿瘤良恶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唐力;李建卫;吴松松;陈圣;郑淑金;胡毓婷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囊性肿瘤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具有病理结果的肾脏囊性肿瘤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8例同时行增强CT检查,计算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并绘制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ROC曲线图.结果 33例囊性肾肿瘤的病理结果显示,18例为恶性肿瘤,15例为良性肿瘤.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93.3%(14/15),准确性为90.9%(30/33),阳性预测值为94.1%(16/17),阴性预测值为93.8%(15/16),约登指数为0.82,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为75%(6/8),特异性为80%(8/10),准确性为77.8%(14/18),阳性预测值为75%(6/8),阴性预测值为80%(8/10),约登指数为0.5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CEU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增强CT,但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肿块的微血管循环,在囊性肾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 CT值增加值均值的临界判断值在骨巨细胞瘤临床影像诊断中的敏感度

    作者:李运奇;苏雪娟

    目的:探讨CT值增加值均值的临界判断值在骨巨细胞瘤临床影像诊断中的敏感度.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情况分为实验组(骨巨细胞瘤患者)和参照组(非骨巨细胞瘤患者),每组48例.对两组患者都进行CT扫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增强扫描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结果:参照组的增强扫描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均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同亚组增强扫描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描绘ROC曲线并进行分析可知,以41.5 HU为临界点,在CT值增加值均值≥该值时,相应的巨骨细胞瘤诊断特异度为49.05%,灵敏度为98.85%,对应的曲线下瘤面积为0.837;以96.5 HU为临界点,在CT值增加值均值≥该值时,相应的诊断特异度为60.35%,灵敏度为91.05%,对应的曲线下瘤面积为0.819.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增强CT检查的过程中,CT值增加值均值的临界判断值为96.5 HU和41.5 HU时,敏感度较高.

  • CT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作者:张建波;叶贵生;方良毅;陈伯镰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理结果不同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各50例。对患者均测量平扫CT值、增强20s、60sCT值、增强20s、60sCT相对强化值(REV)。分析平扫及增强时CT变化情况。结果良性组平扫CT值、增强20s、60s 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增强20s、60sCT相对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对比

    作者:李欣竹;李玲

    目的 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患者的超声造影、增强CT特征与诊断效果.方法 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EHE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超声造影和增强CT造影特征,记录增强强化方式.结果 25例患者中10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多发病灶,总共检出72个病灶.CT平扫所见病灶多位于肝包膜下,均未见包膜征象,动态增强表现为类似于血管瘤的向心性强化倾向;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平均大直径为(33.87±12.94) mm,平均小直径为(8.12±2.91)mm.在72个病灶中,50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整体增强,22个病灶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增强CT显示48个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24个病灶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HE在超声造影与增强CT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方式可为HEHE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联合应用两种影像学检查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增强CT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浩亮;李新胜

    目的 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增强CT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85例,围术期均进行病理学检验以及DWI和CT检查.比较DWI和CT用于宫颈癌诊断分期结果与病理学分期结果的一致性,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显示肿瘤征象结果的不同.结果 DWI检出Ⅰb期、Ⅱa期、Ⅱb期以及Ⅲa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但是2种检查方法对Ⅲb期、Ⅳ期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DWI用于显示宫颈癌阴道浸润、子宫体浸润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结论 DWI诊断分期的准确性以及判断肿瘤旁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增强C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低剂量增强 CT扫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作者:方俊华;朱本权;龚娅玲;胡庆华

    目的:探讨低剂量增强CT扫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肿瘤患者52例,分别行常规增强CT和低剂量增强CT检查以及图像iDose迭代重建,分析结果差异。结果低剂量增强CT扫描后,图像质量明显下降,但经过不同等级iDose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处理后,图像质量有大幅度提高、iDose6重建后达到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水平;低剂量增强CT扫描后患者CTDIvol、DLP和ED分别为(1.38±0.13) mGy、(38.93±7.03) mGy· cm和(0.89±0.03)mSv,均低于常规剂量增强CT扫描后的(19.53±0.05)mGy、(594.87±43.87)mGy· cm和(19.53±1.34)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增强CT和低剂量增强CT扫描显示率分别为98.36%和90.16%,经iDose2、iDose4、iDose6迭代重建后显示率分别达到93.44%、96.72%和100.00%;低剂量增强CT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低于常规剂量水平,但经过不同等级iDose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处理后,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有明显回升。结论低剂量增强CT扫描可明显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结合iDose迭代重建技术可使图像质量提高、保证诊断效能,有利于乳腺肿瘤的诊断。

  • 超声结合增强 CT对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的诊断价值

    作者:宋海国

    目的:探讨超声结合增强CT对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患者,对其临床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对单纯超声、单纯增强CT与超声结合增强CT影像学资料及诊断符合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超声结合增强CT对肿瘤复发/残留检出率、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超声、单纯增强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结合增强CT对甲状腺癌术后总诊断符合率为92.0%,单纯超声总诊断符合率66.0%,单纯增强CT总诊断符合率66.0%,超声结合增强CT对甲状腺癌术后总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纯超声、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诊断甲状腺癌术后有无局部复发/残留,评估复发/残留病灶部位、大小、范围、密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合增强CT可进一步提升诊断符合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肝脏增强 CT与肝脏 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研究

    作者:项昆;赵鹤亮;张亚杰;郑昌英

    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肝胆外科就诊的100例患者,经肝胆彩色B超初筛均确定为肝脏中、小型占位病变。所有病例分别进行肝脏增强CT及MRI影像学检查,且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以后者为金标准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肝脏增强CT检查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329,MRI与病理检查的Kappa值为0.709(Kappa值越高,说明一致性越好)(P<0.05);在各项诊断效能指标的对比中,MRI的准确度(91.0%)、灵敏度(93.7%)及阴性预测值(77.3%)均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共同诊断为阳性的病例为60例,CT诊断阳性而MRI诊断为阴性的病例为2例,CT诊断阴性而MRI诊断为阳性的病例为9例,两者共同诊断为阴性的病例为17例,配对卡方检验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肝癌的检出率与准确度均高于肝脏增强CT,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增强CT MRI 诊断 肝癌
  • 动态增强CT与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曾炳亮;廖凤翔;周牮;林小琪

    目的 分析并比较动态增强CT、18F-FDG PET/CT(PET/C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疑为原发性肝癌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研究增强CT图像中肝脏病变的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及PET/CT显像肝脏病灶感兴趣区(ROI)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等综合结果,比较增强CT、PET/CT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36例肝脏病变中,原发性肝癌27例,其他病变9例.增强CT及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4%、56%、70%及63%、44%、58%,而增强CT结合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89%、67%、83%.结论 PET/CT对原发性肝癌的整体检出率低于增强CT.PET/CT对肝细胞癌尤其高分化肝癌诊断易出现假阴性,而增强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存在明显缺陷,但PET/CT显像结合增强CT能较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 胃间质瘤病理危险度分级的临床相关性研究与对比分析

    作者:余韬;荣建芳;曾令鹏;陈幼祥;吕农华;舒徐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病理危险度的胃间质瘤在临床表现、超声内镜、增强CT等方面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危险程度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内镜及增强CT特点,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P<0.2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胃间质瘤危险程度与年龄、性别、内镜下肿瘤发生部位、超声内镜回声强弱、CT增强程度、生长方式均不相关(P>0.05),但超声或增强CT下瘤体大小、边界规则程度对GIST的恶性风险有较高的预测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只有瘤体大小具有统计学意义(OR=12.08295%CI(2.14168.169)P=0.005),同时也是独立危险因素.对瘤体大小进行ROC曲线分析,若以3cm为临界值,鉴别高低危组价值较大.结论 胃间质瘤瘤体大小3cm以上、超声内镜下边界不规则、内镜下有瘤体破裂出血这些均是胃间质瘤的高危因素,应该尽早干预治疗.

  • 肝脏小占位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比较

    作者:贺军;陈利民;柳刚;李跃丰;黄崇权

    目的 比较研究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肝脏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肝肝脏小占位病变的115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对不同性质病变的造影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肝细胞癌23例(28个病灶),肝转移癌26例(32个病灶),肝血管瘤14例(16个病灶),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8个病灶),肝硬化结节10例(15个病灶),局灶性脂肪分布不均9例(10个病灶),肝腺瘤2例(2个病灶),肝炎性假瘤4例(4个病灶).超声造影诊断准确性89.6%,增强CT准确性87.5%,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与增强CT相比,有着很好的诊断一致性.超声造影简便易行,可作为诊断肝小占位病变首选的影像技术.

  • 武汉市放射诊疗机构2015年度CT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作者:徐丹丹;袁璐

    目的 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临床诊疗中重要的检查手段,但是其适应症在不同医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更合理使用这种设备.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电话调查、问卷调查、报表收集等方法进行调查评估,然后将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本次研究的武汉市医院49家,拥有共计74台CT设备.根据各大医院使用结果,CT平扫与CT增强检查部位的频次存在明显差别;其中在“全身、CT介入”受检部位中,增强CT使用明显较高,而在“头部、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四肢”受检部位中,CT平扫使用更多.不同受检部位的CT平扫与增强检查项目中,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而年龄段构成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CT扫描在武汉各大医院被广泛使用于检查几乎患者身体所有部位,不同的检查手段在不同部位的使用频率存在明显的差别,不同性别患者的应用频率没有差异,但是不同年龄层的使用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院收治病种特点,针对性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 心理干预对改善CT增强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英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CT增强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恐惧得分,分析心理、生理指标.结果:观察组焦虑、恐惧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调整CT增强检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检查质量.

  • 乳腺巨大交界性叶状肿瘤1例

    作者:高晓倩;蒲倩;张志轶;李荔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 岁,因右乳肿物于2017 年11 月30日入院. 患者2年前发现右乳肿块,初约"核桃"大小,6个月以来自觉生长迅速,后肿块迅速占据整个乳房. 查体可见右乳显著增大,肿块占据整个乳房,张力较高,伴右乳外侧一处皮肤破溃,创面大小约5 cm×1 cm,破溃创面局部有渗血及血痂形成,伴少量淡黄色渗液(图1);触诊右乳质硬,活动度差,肿块内上方基底部少量质软腺体组织,肿块未侵及胸壁,可推动.

  • 常规超声和增强CT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亭;李俊峰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增强CT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64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和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术前均分别实施常规超声、增强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准确性.结果 手术病理显示,脾脏良性病变43例,其中脾囊肿21例,脾血管瘤17例,脾淋巴管瘤3例,脾脏炎性假瘤1例,脾结核1例.脾脏恶性病变21例,其中脾转移瘤12例,脾淋巴瘤8例,间质瘤1例.常规超声检查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8% (53/64)、76.7% (33/43)、95.2% (20/21).增强CT检查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4% (54/64)、77.1% (34/43)、95.2% (20/21).联合检查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3% (61/64)、95.3% (41/43)、95.2% (20/21).联合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均高于单纯常规超声、单纯增强CT检查,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增强CT在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各有优缺点,而两种影像学方法联合使用,能增强诊断准确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365 条记录 10/19 页 « 12...78910111213...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