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丽;李为民;曲世巍;李强;任春慧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疾病组9例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测量其横断面左肾静脉(LRV)扩张段大前后径(d1)、狭窄段小前后径(d2)、d1/d2及肾实质晚期时CT值(D);正常组60例正常受检者左肾静脉近段大前后径(d1)、夹角段前后径(d2),两组进行比较。结果9例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及60例正常受检者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静脉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两组d1、d2、D分别为(14.5±2.3)mm、(3.6±0.7)mm 、(154.3±18.7)Hu及(10.5±2.1)mm、(9.0±1.9)mm、(178.5±21.0)Hu,疾病组与正常组间d1、d2、d1/d2、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后型左肾动脉压迫综合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双下腔静脉1例报告

    作者:褚爱霞;张爱军;许琳

    病历资料患者,男,28岁.因"上腹痛、反酸、烧心半年,加重2天"来我院就诊.胃镜示:胃角溃疡(A1期),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腹部CT平扫提示双下腔静脉可能性大.给予行腹部增强CT示双下腔静脉.CT表现为主动脉左右两侧各有1个圆形与类圆形影,与腹主动脉等密度,其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左侧显示由左肾静脉向下发出1根血管,在腹主动脉左侧与之伴行,在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以上层面,腹主动脉左侧血管影消失,而腹主动脉右侧原下腔静脉显示正常,增强扫描的静脉期腹主动脉左侧血管影明显强化,与右侧下腔静脉强化程度相似.

  • 胡桃夹综合征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万强;彭珍山;张钱友;范立新;王爱平;周秀华;赵晓萍

    目的:研究左肾静脉及其毗邻的局部解剖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21例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测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左肾静脉长度,男(5.89±1.15)cm、女(4.84±0.47)cm;起始处外径,男(0.81±0.21)cm、女(0.88±0.15)cm;近下腔静脉处外径,男(0.93±0.19)cm、女(1.11±0.23)cm;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夹角,男(69.02±8.03)°、女(69.63±12.12)°;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的上缘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的距离,男(0.10±0.14)cm,女(0.12±0.17)cm.结论:左肾静脉的相关解剖数据为胡桃夹综合征的病因、发病及临床治疗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 左肾静脉主要属支的影像学应用解剖

    作者:陈幽婷;王玉兰;刘志安;许承斌

    目的:为与左睾丸静脉和左肾上腺静脉相关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年男尸70具,分别测量左睾丸静脉和左肾上腺静脉的开口至下腔静脉(左缘)和左肾门的距离,以及左肾上腺静脉与左睾丸静脉两开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左睾丸静脉开口距下腔静脉35.6±9.1mm,距左肾门26.1±10.1mm.②左肾上腺静脉开口距下腔静脉29.6±11.8mm,距左肾门31.5±13.6mm.③62.7%的左肾上腺静脉开口于左睾丸静脉内侧,两者相距13.3±7.2mm;23.7%开口于左睾丸静脉外侧,相距8.8±6.6mm;两者相对的占13.6%.结论:两静脉开口距下腔静脉的距离与肾静脉长度呈直线正相关关系;肾静脉越长,两开口距下腔静脉距离越远、距肾门距离相对越近,但两开口之间的距离与肾静脉长度无关.本文还就调查中出现的变异情况提醒临床工作者注意.

  • 肾集合管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形成一例

    作者:郭玲玲;王美清;蔡毅然;王妍

    患者男,54岁.因发现左侧肋缘下肿物20余天,偶有针刺感,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肾肿瘤于2003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腰痛、血尿和尿痛.体检:双肾区无叩压痛,双输尿管行经无压痛,耻骨上区无压痛.可触及左侧肾脏肿大,质硬,无压痛.超声检查示:左肾实性占位;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栓子形成.手术所见,左侧腹膜后肾脏区巨大肿块,质硬,与降结肠及其系膜粘连.探查见左肾已基本被肿物取代.左肾静脉明显增粗,内可触及条索状物.完整将左肾切除,并在体外循环协助下,在膈上阻断下腔静脉,取出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瘤栓.

  • 射钉枪击中颈部致心脏异物的救治

    作者:郭敏;盖东和;蒋正怀;郑观荣

    患者,男,20岁,因房屋装修时钢钉击中天花板反弹后击伤颈部而急送我院骨科.钢钉残端位于颈内静脉血管鞘内,局麻清创取钉时钢钉钻入血管内,X线透视下可见一约长1 cm、直径0.3 cm高密度阴影位于右心房水平,略变动体位又滑入右髂总静脉,左侧卧位于左肾静脉,向右侧卧后平卧,位于第12胸椎右侧,屈髋头低位又位于肺动脉瓣处固定,不随体位移动而变化.急诊于全麻体外循环下切开肺动脉主干,探查右室流出道未及异物,复于C型臂X线透视下发现异物位于左下肺动脉,打开左侧胸膜,C型臂引导下于左肺下叶探及并夹住异物,切开左下肺动脉,取出异物,术后抗感染、抗凝祛聚治疗12 d,治愈出院.随访1年,未发现血栓形成、心内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 1例肾离体碎石术加自体肾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邢海云;张穗

    肾离体碎石术加自体肾移植术,是将患者肾切下,置1000 ml的0℃冰盐水中,以保护肾脏组织,用4℃冰盐水灌注,至肾静脉流至清亮液体后,肾脏为白色,冰水保存肾脏,在体外无血状态下将肾脏切开,因结石为"铸形",无法取出,行气压弹道碎石将结石击碎后取出[1].然后,施行自体肾移植术(将左肾静脉与髂外静脉行端侧吻合,左肾动脉与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此手术难度较大,过程复杂.我院泌尿外科于2002年2月施行1例,术后效果满意,病人康复出院.现将其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临床型、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与左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作者:曹礼庭;顾鹏;张敏惠;张青;邓显忠;李建勇;李健

    目的 探讨临床型、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与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LRV)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健康男性30例为对照组,VC临床型33例,亚临床型26例.在平卧位、脊柱后伸位分别检测三组LRV穿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处狭窄部的内径(Da)、流速(Va)及LRV腹主动脉左前方扩张部的内径(Db)、流速(Vb).比较三组间LRV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计算LRV受压综合症(或nut-cracker phenomenon,NCP)的检出率.结果 (1) 三组间年龄、体质量、体表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组、亚临床组身高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平卧位、脊柱后伸位Db /Da临床组、亚临床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Va/Vb临床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照组、亚临床组、临床组NCP的检出率分别为13.3%(4/30)、30.8%(8/26)、54.5%(18/3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临床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RV受压是引起VC的重要原因之一,VC患者应常规进行LRV的血流动力学检测.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腹主动脉-左肾静脉瘘经导管封堵术1例

    作者:李卫萍;秦永文;赵仙先

    患者,男,38岁.因发现心脏杂音8年,伴呼吸困难4年,加重8月入院.8年前曾有腹部外伤史,之后发现心脏杂音,高血压.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肺动脉高压,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腹主动脉与左肾静脉间可见血流交通,血管壁回声中断约10mm(图1),左肾静脉明显扩张,静脉内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动脉-静脉瘘频谱.诊断为:腹主动脉左肾静脉瘘.

  • 腹膜后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1例

    作者:宋庆达;吴宗桧;滕剑波;赵斌

    患者男,33岁.查体发现腹膜后肿瘤6d,于2011年4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1/106 mmHg),无糖尿病、肝炎、结核病史,无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HIV感染病史.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超声检查发现上腹膜后脊柱前方略偏右、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可见实性低回声团块(图1),大小约9.0 cm×11.5 cm×6.5 cm,边界清楚,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斑条状强回声,下腔静脉明显向右前方推移,胰腺向前方推移,腹主动脉向左后推移,CDFI: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超声提示上腹膜后实性占位.MR检查显示:肿块呈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后肿块有明显强化.术中见腹膜后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10 cm×5 cm×5 cm肿瘤,边界清楚,压迫周围形成假包膜,肿瘤向上达肝后第二肝门水平,向下推压左肾静脉(图2~3).术后病理显示:腹膜后肿瘤,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 (图4).免疫组化显示:滤泡CD20、PAX-5、CD21阳性,C35、Bcl-2阴性;滤泡间细胞CD3、CD45R0、CD34、CD68、CD38阳性.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作者:胡于凤

    患者,男,24岁.以消瘦、间歇性反复发作上腹饱胀、呕吐宿食与胆汁近十年就诊.胃镜检查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腹部B超检查:肝下垂,胆系与胰腺未见异常,胃内见潴留物回声,左肾静脉(LKV)明显扩张,见附图(此图为患者呕吐后所摄之图片).临床考虑有十二指肠阻塞,申请作钡餐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横部狭窄.后又作腹腔动脉造影示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之间夹角变小,约为15°.综合上述资料临床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

  • 无症状血尿与超声"胡桃夹现象"

    作者:刘晓玲

    随着双功能超声的应用,我们发现无症状血尿或运动后血尿,蛋白尿的患者左肾静脉形态改变,结合声像图特点分析如下.

  •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胡桃夹现象的研究

    作者:李智贤;万里凯;何云;王飏;杨红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胡桃夹现象(Nutcracker Phenomenon,NCP),探讨诊断NCP的新指标.方法:用彩超仪检查NCP组22例,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左肾静脉(LRV)经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内径(a)、夹角左侧宽处内径(b)、夹角左侧LRV宽处的大血流速度(V1)和小血流速度(V2)之比(V1/V2)等七项指标.统计方法用t检验、逐步回归及差别分析.结果:经t检验,NCP组与对照组五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逐步回归法示内径比、流速比为入选指标.判别分析表明,内径比、流速比两项指标联合应用对NCP的诊断效果好,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达95.5%、96.7%、96.15%.结论:流速比可作为诊断NCP的新指标,它与内径比联合应用,可提高超声对NCP诊断的准确性.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胡桃夹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涛;范春芝;唐文博;唐杰;温朝阳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的价值.方法 30例NCS患者在平卧位和站立位(脊柱后伸15~20 min后)接受超声检查,测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夹角处左肾静脉内径及其前段(腹主动脉左侧)左肾静脉内径(D卧1、D卧2和D立1、D立2),以及上述两处左肾静脉血流速度(V卧1、V卧2和V立1、V立2),计算两处肾静脉内径比值,即R卧D(D卧2/D卧1)、R卧v(V卧1/V卧2)以及R立D(D立2/D立1)、R立v(V立1/V立2).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非参数法构建ROC曲线,选取佳诊断界点.结果 胡桃夹综合征组D卧1、V卧2显著小于对照组,D卧2、R卧D、V卧1、R卧v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立位时差异更明显.ROC曲线分析,以R立D为3.5作为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界点,敏感性96.6%,特异性70.0%;以R立v为4.9作为诊断界点时,敏感性90.0%,特异性96.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由于其无创、方便、快捷,可作为胡桃夹综合征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左下腔静脉畸形1例

    作者:李致永;王国;谢新刚;杨坤

    患者女,42岁,因右上腹部不适,行腹部超声检查,探头置于上腹部剑突下横切观察胰腺时偶然发现典型的"胡桃夹"现象(图1),经追踪扫查发现左肾静脉向下有较粗的血管相连,并且位于腹主动脉左侧,无明显搏动,遂想到左下腔静脉畸形可能.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作者:王国仁;程一真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11例,并与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研究。本文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声像图表现及超声显像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方便有效的诊断方法。  1资料与方法  本文病例组11例,全部经X线钡餐检查或手术证实。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17~56岁,平均30.6岁,病程10个月~12年。正常对照组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48岁,平均28.6岁。采用东芝SSA-34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凸阵变频扇扫探头,频率3~6MHz。  方法:受检查禁食12h以上,饮胃B超快速显像液10ml加温开水500ml,取仰卧位,探头于上中腹部作纵横斜多切面扫查,观察胃十二指肠(Du)位置、形态及蠕动情况,重点观察Du横部在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主动脉(AO)之夹角内是否受压,测量夹角的Du横部前后大宽度及其近端,降部的肠腔内径,并纵切SMA与AO长轴使SMA根部显示完全(此时切勿加压,以免人为造成夹角过小),观测SMA血流特征及流速,再使用仪器中自动角度测量系统测量两动脉之间的夹角值(角度以SMA后壁与AO前壁形成的夹角为准),然后横切显示左肾静脉(LRV)长轴及SMA、AO横切面,观察LRV是否受压,并观测角内LRV血流情况。  2结果  2.1CDFI检查在二组资料中均能清晰显示SMA与AO的夹角和Du的蠕动情况,以及SMA和LRV的血流情况,显示率100%。二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差异,对SMAS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2SMA与AO夹角病例组SMA与AO“V”字形间隙狭小,夹角平均11.4±2.8°,正常组夹角平均22.6±3.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Du降部大内径病例组由于Du横部受压,致降部及横部近端呈“漏斗形”或“葫芦形”扩张,降部内径平均3.22±0.21cm,正常组内径平均2.23±0.22cm,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 彩超诊断胡桃夹现象120例报告

    作者:丛杰;权重禄;张雅丽

    目的和方法探讨彩超对胡桃夹现象的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诊断标准:左肾静脉夹角段直径与左肾静脉肾门段直径比值<30%。结果 120例病人左肾静脉的夹角段直径范围在0.12~0.21cm之间。平均0.16cm。肾门段直径范围在0.60~0.94cm之间。平均0.71cm。结论彩超诊断胡桃夹现象既方便又实用,为反复血尿、蛋白尿而无法用实验室检查确诊的病人提供了较为有意义的临床指导,强调超声探测时注意排除干扰因素以达到诊断的准确性。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直立性蛋白尿患儿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

    作者:徐建红;李俊来;林倩;唐杰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直立性蛋白尿患儿胡桃夹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直立性蛋白尿患儿与健康儿童(各30例),平卧位及站立15min后站立位,分别测量左肾静脉窄及宽处内径(a、b)、峰值流速(Va、Vb ),计算b/a,Va /Vb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卧位时患儿组b/a>3占93.3%(28/30),Va/Vb>4占73.3%(22/30),健康组分别为10.0%(3/30),6.7%(2/30);站立15min后,患儿组b/a>5占80.0%(24/30),Va /Vb>6占60.0%(18/30),健康组各比值无显著性变化.以上两组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为直立性蛋白尿患儿是否存在胡桃夹综合征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64层螺旋CT研究肾动脉及左肾静脉解剖变异

    作者:诸静其;郝楠馨;常时新;汪波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肾动脉和左肾静脉解剖变异的分类、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血管影像资料,观察肾动脉和左肾静脉的解剖变异并进行分类、分型.结果: 根据主肾动脉的数量将肾动脉的解剖表现分成两类并详细分型,ⅠA型(正常型)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62.9%(134/213)和77.9%(332/426),肾动脉变异分别占病例数和肾脏数的37.1%(79/213)和22.1%(94/426),其中ⅠB型、ⅠC型、ⅠD型和ⅠE型分别占9.6%(41/426)、10.8%(46/426)、0.2%(1/426)和0.5%(2/426);ⅡA型和ⅡB型分别占0.7%(3/426)和0.2%(1/426),未发现ⅡC型、ⅡD型和ⅡE型.性别、左右肾之间肾动脉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2例环主动脉左肾静脉,5例左肾静脉汇合较晚以及1例左肾静脉回流入半奇静脉.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肾动脉和左肾静脉的解剖变异,不同的变异类型对指导肾脏手术、肾脏移植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胡桃夹征在多层螺旋CT的表现

    作者:张庆海;孔晓静;蔡幼铨;肖越勇

    目的: 分析胡桃夹征在CT图像的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诊断胡桃夹征的CT资料.结果: 7例轴位均清晰显示左肾静脉(LRV)通过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夹角处受压变窄,狭窄处前后径(a)与近肾侧左肾静脉前后径(b)的比值为2.67≤b/a≤4.6;矢状位重建图像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θ,10°≤θ≤35°;1例清晰显示侧枝循环.结论: 胡桃夹征在CT图像具有特征性表现,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诊断意义.

134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