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巨噬细胞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王绪雷;董胜国;杨德安;李香铁;徐友和;刘少鸽;郝俊文

    浸润至肿瘤部位的巨噬细胞习惯上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可促进肿瘤生长,与预后直接相关.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TAM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分布,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我院1991至1999年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存档蜡块35例,患者平均年龄66岁.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加标准双侧淋巴结清扫术,术前未做放疗.非恶性对照标本16例,其中正常膀胱组织7例,腺性膀胱炎6例,膀胱结核1例,膀胱平滑肌瘤1例,膀胱憩室1例.

  • 腺性膀胱炎Ck1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沈汉章;孙颖浩;侯建国;许传亮;高旭;陈文政;沈冲;余永伟;倪灿荣;陆亚云

    细胞角蛋白是上皮细胞分化的特异性标志[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细胞角蛋白19(Ck19)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Ck19的表达与腺性膀胱炎术后症状复发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 经尿道汽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九例报告

    作者:李青;王振声;孔祥芹;赵庆利

    自1997年6月~1999年9月,对经病理证实的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汽化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炎症细胞在女性腺性膀胱炎膀胱黏膜下的浸润情况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跃东;曾彦恺;白培德;刘菲;索文昊;白冬雨;廖永强;邢金春

    目的 分析女性腺性膀胱炎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探讨非可控性炎症在腺性膀胱炎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6年6-10月收治的10例已确诊的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的膀胱黏膜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分析其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和类型.另收集2006年1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标本.年龄(36.0±8.1)岁;体重指数(21.4±4.1) kg/m2;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9例,糖尿病病史18例.根据膀胱镜下的表现对腺性膀胱炎进行临床分型,将滤泡样水肿型、乳头瘤样型、肠腺瘤样型定义为高危组,慢性炎症型、黏膜无改变型定义为低危组.对49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比较不同类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膀胱黏膜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黏膜及黏膜下组织中,炎症细胞高表达T淋巴细胞标志性抗体[CD3、CD43、CD4、CD8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95.2±21.1)、(201.5 ±19.5)、(159.6±10.9)、(225.2±12.8)个],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B淋巴细胞[CD20阳性细胞数为(20.0±4.3)个]和浆细胞[CD38、CD138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4.6±1.2)、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9例中高危组28例,年龄(34.4±7.5)岁;体重指数(21.9 ±4.2)kg/m2;合并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8例.低危组21例,年龄(38.2±8.5)岁;体重指数(20.8±4.0)kg/m2;合并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10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明显高于低危组[(10.4±2.6)分与(7.1±2.1)分,P<0.01];高危组生活质量评分(QOL)也明显高于低危组[(4.9±0.9)分与(4.1±0.8)分,P<0.01];高危组大尿流率(Qmax)明显低于低危组[(11.4±3.6) ml/s与(15.8±3.8)ml/s,P<0.01);高危组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低危组[(173.5±26.8)个与(119.5 ±21.2)个,P<0.01)].结论 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黏膜下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其浸润程度与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提示非可控性炎症可能与腺性膀胱炎发病及预后有关.

  • 经尿道钬激光和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比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曹正国;亓林;诸禹平;孙友文;董晓程;苏红;吴奎

    目的 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和电切2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 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6月,对63例经膀胱镜病理活检证实的腺性膀胱炎,其中经尿道钬激光治疗35例、经尿道电切治疗28例,术后均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随访6~18个月并评价其疗效. 结果 与电切组相比,钬激光组手术时间短[(15.3±5.1)min vs (20.8±6.3)min,t=-3.831,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2.4±1.7)d vs (4.0±1.5)d,t=-3.909,P=0.000],并发症发生率低[0%(0/35)vs 14.3%(4/28), χ2=5.339,P=0.021].术后6个月,钬激光组治愈率高于电切组[82.9%(29/35)vs 60.7%(17/28), χ2=3.871,P=0.049],复发率低于电切组[5.7%(2/35) vs 25.0%(7/28), χ2=4.725,P=0.030]. 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治疗腺性膀胱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操作简便,安全,还可同时去除下尿路梗阻等诱因,可作为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方法.

  •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38例报告)

    作者:胡祎民;陈泽波;陶令之;魏本林

    目的 探讨膀胱镜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膀胱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38例,电切镜下行病灶电切/电灼术、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共8次,其后每月1次,共10次).结果 38例随访6~12个月,29例治愈,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症状缓解5例;复发4例.结论 膀胱镜检查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尿道电切镜下病灶电切/电灼术联合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对腺性膀胱炎治疗效果明显.

  •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附18例报告)

    作者:陈铁峰;牛明;赵强;夏浩;王国强

    近年来,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腺性膀胱炎18例,均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女性腺性膀胱炎52例报告

    作者:李强;杨飞;段红杰;张豪亭;梁峰;高保江

    目的 分析女性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探讨治疗措施. 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月,246例存在膀胱刺激症、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反复尿路感染的女性患者施行膀胱镜检查,5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性膀胱炎,占被检人数的21%,其中32例存在尿道外口畸形(尿道处女膜融合症20例,尿道外口处女膜伞6例,尿道外口肉阜6例),尿道外口炎性狭窄16例,膀胱结石2例,膀胱内异物2例.行经尿道电切、电灼术,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12个月. 结果52例无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治愈43例,好转6例,复发3例(再次行经尿道电切、电灼术).结论 腺性膀胱炎是女性常见疾病,在充分解除梗阻因素的前提下,经尿道电切及电灼术,膀胱内药物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膀胱白斑合并腺性膀胱炎

    作者:李显明;王建峰;凌志才

    目的 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膀胱白斑合并腺性膀胱炎的效果.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12月,对29例女性膀胱白斑合并腺性膀胱炎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术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化疗8次.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膀胱穿孔、尿失禁、膀胱颈狭窄等严重并发症.8周后症状消失或好转27例,2例症状无明显缓解.25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2个月,其中16例>12个月.1例术后15个月复发,未见恶变病例.结论 膀胱镜检查加活组织检查对膀胱白斑合并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并辅以膀胱药物灌注化疗是治疗膀胱白斑合并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较单纯膀胱白斑,合并腺性膀胱炎者复查膀胱镜检查间隔时间要短,并随时注意行可疑组织活检.

  •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附130例报告)

    作者:范海涛;周裔;徐文翠;刘禄成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月,对130例腺性膀胱炎采用经尿道电切术,电切时切除所有病变黏膜及周边1 cm正常膀胱黏膜,切除深度直达浅肌层.术后1周开始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50 mg,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2年.结果 5例术后尿道狭窄,经定期扩张后治愈,余无并发症.98例症状消失,23例偶有尿路刺激症状,复查膀胱镜黏膜正常;9例复发,其中5例术后6~12个月出现非灌注后血尿,4例无症状定期复查,行膀胱镜检查见原位复发,活检病理确认后再次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更换灌注药物为羟基喜树碱,每次20 mg,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有效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经尿道电切联合不同灌注方法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比较

    作者:贺飞;邬绍文;张晓忠;梅骅;杨青山;陈海

    目的 比较经尿道电切联合术中单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与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长期多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120例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0例行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多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60例行经尿道电切联合术中单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随访12~18 个月,对症状缓解率、复发率、癌变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尿频尿急缓解率、下腹胀痛缓解率、血尿缓解率、癌变率及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多次灌注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次灌注组(P<0.05).结论 就症状缓解、预防复发及癌变而言,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相似,但经尿道电切联合术中单次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痛苦轻、耐受性好、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

  • 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创面愈合不良原因分析:附4例报告

    作者:余强国;甘艺平;宋小松;范召应;肖玮琳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原因.方法 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腺性膀胱炎行膀胱黏膜电切术患者87例,术后创面愈合不良4例(4.6%),均为女性.对患者病史、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随访11~58个月,平均28个月.1例有盆腔放疗和糖尿病病史,术后电切创面钙化斑形成,反复出现尿路感染,5年后因出现双侧上尿路积水、膀胱容量变小,行膀胱旷置、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有糖尿病和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病史,术后创面愈合不良,反复出血,经雄激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造血功能改善后创面疤痕愈合;1例出现创面钙化斑,随访观察,16个月后钙化斑明显减少;1例术后1个月经期前膀胱灌注后出现创缘出血并尿潴留,经电凝止血后5个月创面愈合.随访无一例发生恶变.结论 腺性膀胱炎黏膜电切术后创面愈合不良原因不明,盆腔放疗、糖尿病、造血功能异常、丝裂霉素C个体特异反应等可能是相关危险因素.对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腺性膀胱炎患者,选择膀胱黏膜电切术及膀胱灌注化疗时应慎重.

  • 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44例

    作者:熊林;余书勇;邹茜;李威;何耿;康璇

    目的 探讨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到2010年12月接受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的4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29例,年龄24~72岁,平均48.5岁.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44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0-125 min,平均42.5 min,术中出血量少.随访3~62个月,平均14.8个月,2例尿道外口狭窄.12例复发,复发病例均再次手术处理,9例治愈,3例肾积水.结论 经尿道超脉冲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 透明质酸钠与吡柔比星在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效果的比较

    作者:杨成宇

    目的 评价透明质酸钠液在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 将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73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的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膀胱内灌注无菌透明质酸钠液37例和吡柔比星注射液36例),对两组的复发率和灌注后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透明质酸钠组复发率为0%,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为0%;而吡柔比星组复发率为25.0%,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为88.9%.结论 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液在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吡柔比星.

  • 三种经尿道术式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岳明宗;单玉喜;高洁;刘晓龙

    目的 比较经尿道电切术、钬激光术及选择性绿激光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05例经膀胱镜病理活检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其中经尿道电切治疗30例,钬激光治疗33例,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治疗42例,术后均予以常规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导尿管放置时间、手术并发症及随访1年病情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钬激光组、绿激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手术并发症例数方面明显优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疗效比较,钬激光组、绿激光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术后复发率明显优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选择性绿激光结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手术比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疗法复发率低,疗效满意.钬激光、绿激光均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理想的工具.

  • 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作者:郭文邦;程德志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1 年3 月至2008 年2 月收治1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10例,年龄35~63 岁,平均52 岁,病程1~24 个月.反复尿急尿频12例,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均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术后24 小时内即用丝裂霉素(MMC)行膀胱内灌注,以后每周一次,持续6 次.每3 个月复查膀胱镜,持续1 年.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0 min,术中无严重出血和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12 月,症状消失11例,症状好转3例,总有效率93.3%(14/15).结论 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 成人输尿管囊肿合并结石误诊膀胱肿瘤一例报告

    作者:王光春;朱巍;朱凯;王波;黄建华;翟炜;刘敏;彭波;许云飞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尿频、排尿中断半年”在外院行超声检查发现膀胱结石,行膀胱镜下碎石术时发现右侧输尿管开口处肿物,直径约3 cm,未发现结石.转入我院后行CTU检查示右侧输尿管末端囊肿合并结石,CT三维重建显示膀胱三角区右侧输尿管开口处出现一类圆形充盈缺损,呈“光晕征”和“眼镜蛇头”样的特征性表现(图1).既往史和查体无特殊.由于患者拒绝再次行经尿道激光碎石术,遂行耻骨上经膀胱右输尿管囊肿切开取石术,术中见右输尿管开口处有一于直径约3.0 cm囊肿,囊肿表面可见清晰的血管纹理和输尿管开口,囊肿随输尿管蠕动呈节律性充盈与萎陷(图2).切开囊肿取出1枚直径约2.5 cm的黄色结石,切除大部分囊肿皮,并做输尿管末端缩窄整形和膀胱黏膜下包埋以抗尿液输尿管返流.术后石蜡病理为:左侧输尿管囊肿,部分囊肿皮呈腺性膀胱炎改变.随访半年未发现感染、肾积水和结石复发等并发症.

  • 继发性腺性膀胱炎一例报道

    作者:蔡龙俊;吴旭红;陈晓翔;杨荣;叶坤;张古田;郭宏骞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一些特殊继发性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水平,减少该病的误诊。方法对1例特殊继发性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例为异物、感染导致的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结论一些继发性腺性膀胱炎与其他膀胱疾病较难鉴别,不能单纯依靠影像学资料确诊,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 女性腺性膀胱炎单纯经尿道电切与加噻替哌膀胱灌注的疗效比较

    作者:姚友生;王一峰;湛道明;黄健

    为探讨、比较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我们对1990年10月~1998年5月在我院诊疗的62例女性腺性膀胱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随访时间3~10年,平均6年4个月.

  • 膀胱腺癌的诊治

    作者:马东;秦荣良;印强

    膀胱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恶性肿瘤,约占膀胱上皮恶性肿瘤的0.5%~2.0%[1]。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转移早,预后差。1990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共收治19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性14例,女性5例,男女之比2.8∶1。年龄25~69岁,平均56岁。病程20 d~3年,平均14个月。B超及CT检查提示膀胱占位19例。临床表现:肉眼血尿17例,膀胱刺激症状13例,排尿困难2例,耻骨上包块1例。本组全部行膀胱镜检查,同时取活组织检查,其中肿块位于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9例,顶部3例,侧壁5例,前壁2例,肿瘤直径2.0~6.0 cm,呈广基、山丘样、质地硬。病理报告:19例均为膀胱腺癌,其中合并移行上皮癌3例,腺性膀胱炎2例;按国际TNM临床分期:T1 1例,T2 3例,T3 8例,T4 7例。

800 条记录 5/40 页 « 12345678...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