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液神经营养因子在筛查诊断及评估女性腺性膀胱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 研究尿液神经营养因子与尿肌酐比值(NGF/Cr)在女性腺性膀胱炎(CG)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及正常人群(NC)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CG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差异,并探究NGF/Cr与OABSS评分在筛查诊断CG及评估CG疗效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17年11月期间本院就诊的43例OAB女性患者(OAB组)和同期就诊的37例CG女性患者(CG组)的病例资料,并选择同期47例无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的女性志愿者(NC组)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OAB组、CG组及NC组研究对象尿液NGF/尿肌酐(NGF/Cr)水平和OAB症状评分(OABSS),同时检测CG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尿液NGF/Cr水平和OABSS.结果 OAB组、CG组及NC组患者术前尿液NGF/Cr分别为(0.79士0.18)pg/mg、(0.86±0.09)pg/mg和(0.11±0.03)pg/mg,OABSS分别为(7.09±0.97)分、(7.27±0.87)分和(0.25±0.57)分.其中OAB组与CG组的尿液NGF/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8),OAB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CG组与NC组的尿液NGF/Cr、OABS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在OAB组及CG组中,尿液NGF/Cr与OABSS有明显相关性.CG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尿液NGF/Cr分别为(0.86±0.09)pg/mg和(0.21±0.03) pg/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OABSS分别为(7.27±0.87)分和(0.86士0.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尿液NGF/Cr与OABSS于术前及术后均呈现明显相关性.结论 尿液NGF/Cr水平为筛查CG和鉴别诊断CG与OAB,以及评估CG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更安全无创、有效的方法.
-
经尿道电汽化联合卡介苗治疗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近几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病变好发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及输尿管口周围,治疗方法很多,但复发率都较高.我院自1997年3月以来,对腺性膀胱炎患者中59例予以经尿道电汽化联合卡介苗膀胱内灌注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NF-κB、Ki67和Bcl-2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 NF-κB、Ki67和Bcl-2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并分析NF-κB与腺性膀胱炎的关系,以及 NF-κBP65、Ki67和Bcl-2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研究.结果:NF-κBP65、Ki67和Bcl-2在24例腺性膀胱炎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54.2%、66.7%.NF-κB阳性表达率随腺性膀胱炎复发的增多而增高.结论:NF-κB可能在腺性膀胱炎中起促进作用,可考虑将其作为评价腺性膀胱炎预后的参考指标.NF-κB、Ki67和Bcl-2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
-
经尿道电切术加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为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自1889年Stoerek首次报道以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认识的提高。我院自1995年至2001年间共收治腺性膀胱炎1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2岁。均有膀胱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少数以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就诊。 尿常规检查正常及尿培养阴性者7例,肉眼血尿2例。尿常规检查少量白细胞及红细胞,尿培养……
-
腺性膀胱炎126例治疗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6例.男性24例,女性102例,年龄30~61岁,平均40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2年.临床表现:尿频、尿急、排尿不尽,反复发作96例,肉眼血尿12例,两者合并存在18例.尿常规WBC:+/HP以上75例,所有病例均为2~3周以上抗炎治疗或经给反复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者,均行膀胱镜检查,镜下见位于三角区者110例;16例除三角区外,还波及到后壁及后尿道;合并膀胱结石4例,白斑样改变21例,膀胱颈部梗阻9例.病变类型:1.绒毛型65例;2.囊性样改变34例;3.乳头水肿型25例.均取活检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21例合并白斑样改变者病理提示磷状上皮化生.还有两例见膀胱粘膜壁大片云絮状坏死脱落,膀胱容积变小挛缩.病理提示腺性膀胱炎伴角质化.本组病人均行电切治疗,两例伴角质化挛缩膀胱建议行膀胱全切,患者拒绝,放弃治疗.角质化改变患者提示恶变率极高.
-
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和分型探讨治疗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上皮化生性良性病变,随着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技术的提高,此类病例有增多的趋势[1].我们于2000年1月~2004年4月采用膀胱镜检早期诊断和分型,用尿道电切(TUR)和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53例,现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和分型探讨治疗报告如下.
-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
2000年2月~2005年2月我院共收住2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膀胱灌注治疗10例,保守治疗1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该病的发病率经国外统计为0.1%~1.9%[1],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非肿瘤性疾病,近年来似有增多的趋势,可能与病理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
腺性膀胱炎的诊疗进展
腺性膀胱炎由Von linbeck于1887年首次描述,病理学上将其分为腺性膀胱炎和囊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膀胱尿路病变,各种尸检研究证明60%~70%的病例可见到该种病变.本病与尿流不畅和局部刺激及移行上皮细胞的敏感性有关,常与前列腺增生、女性尿道综合征、尿道狭窄、膀胱结石等疾病合并存在,虽然临床上经常以膀胱刺激症为首要症状,但其本质并非单纯炎症,通常抗感染治疗无效[1].
-
特殊情况下的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与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中膀胱肿瘤或腺性膀胱炎病变侵犯输尿管口时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的必要性和方法.方法:2016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腺性膀胱炎、膀胱肿瘤患者各2例,术中见肿物均侵犯输尿管口,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结果:4例患者术后3个月行彩超检查均未见肾积水,拔除输尿管支架管,6个月后行膀胱镜检查,未发现肿物复发,无输尿管口狭窄.结论:输尿管支架管置入能够防止电切导致的输尿管口副损伤,在大限度切除肿物的情况下,保证手术质量,避免肾功能损害.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方法:36例用膀胱汽化电切术治疗.合并有膀胱过度活动症28例,药用托特罗定、缩泉胶囊、泌淋清胶囊.结果:随访6~ 12个月,治愈27例(75.0%),好转7例(19.4%),未愈2例(5.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满意.
-
电切术与电灼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与电灼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2例行经尿道电灼术治疗(对照组),70例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及疗效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排尿次数及尿急次数较术前均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24 h排尿次数及尿急次数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灼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症状缓解率较电切组缓解率高,但电切组术后半年症状总缓解率较电灼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Survivin、P53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各组术后阳性率较术前均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Survivin、P53水平更低(P<0.05).结论 对于女性腺性膀胱炎而言,采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女性腺性膀胱炎38例诊治分析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过度增生或化生性病变,被视为癌前病变.近年来,由于膀胱镜检查的普及和病理医生对腺性膀胱炎的认识,临床报告病例有增多的趋势.
-
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腺性膀胱炎(CG)及膀胱尿路上皮癌(B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CG标本26例,BUC标本50例,其中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5例,低级别15例;选取正常膀胱组织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组织、CG组织、BUC组织中Notch1和Hes1蛋白的分布与表达,分析在CG与BUC中Notch1和Hes1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Notch1在CG、BUC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均存在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8%(17/26)、70%(30/50)和25%(4/16);Hes1在CG、BUC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8%(17/26)、76%(38/50)和18.75%(3/13).CG及BUC组织中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均较正常膀胱组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Notch1和Hes1的表达强度随BUC病理分级升高而增强(P<0.05).结论:Notch1和Hes1与CG的发生及BUC的发展相关,Notch通路蛋白有可能作为判断CG诊治指标之一,并作为BUC侵袭力、复发监测的肿瘤标志物.
-
腺性膀胱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经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确诊30例腺性膀胱炎,均经尿道等离子电切以及抗肿瘤药THP保留膀胱灌注治疗.结果 30例患者随诊6~36个月,膀胱镜检查正常,症状消失,治愈18例;好转10例;2例复发;无一例癌变.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早期诊断腺性膀胱炎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后膀胱灌注抗肿瘤药物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
-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
目的 分析经尿道电切术+吉西他滨灌注疗法在腺性膀胱炎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腺性膀胱炎患者38例,以数字随机表为分组原则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对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基础,接受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42%,两组数据比较,组间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对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吉西他滨灌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环氧化酶2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7例腺性膀胱炎组织、37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以及13例移行细胞癌组织进行环氧化酶2的检测.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76.97%,标记指数为48±5;腺性膀胱炎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21.62%,标记指数为17±4;正常膀胱组织未见COX2阳性表达,2例发现阳性细胞,标记指数为3.2和1.6.结论?COX2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可以作为反映病变组织向癌症转化能力的指标.
-
56例经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经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回顾总结2004年4月-2007年6月收治的56例经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3-30个月,症状消失47例,好转3例,未见明显好转3例,复发3例.临床观察:经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并能有赦地预防其复发.
-
环氧化酶2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7例腺性膀胱炎组织、37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以及13例移行细胞癌组织进行环氧化酶2的检测.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76.97%,标记指数为48±5;腺性膀胱炎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21.62%,标记指数为17±4;正常膀胱组织未见COX2阳性表达,2例发现阳性细胞,标记指数为3.2和1.6.结论:COX2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可以作为反映病变组织向癌症转化能力的指标.
-
女性腺性膀胱炎诊治体会——附40例报告
目的: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确诊的40例女性腺性膀胱炎,均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40例获得6-36个月随访,22例治愈,18例好转,无1例复发和癌变.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术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