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数字化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在肺癌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余艳;蔡少如;张福伟;李雅玲;何芬

    目的 探讨数字化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在肺癌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了67例自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在该院接受肺部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分为传统组和数字组,术后分别予以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和数字化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对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伤口疼痛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等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传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长于数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管道阻塞、导管脱落和皮下气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字组发生胸痛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当天和术后1 d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字组术后3 d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数字组围术期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 数字化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可以有效缩短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膀胱癌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轶杰;李艾恩;李凯新;黄振河;蔡育欣

    目的:回顾分析采用放射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以及毒副反应,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病理分期的不同,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分割放射线治疗,观察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60例患者随访1~4年,平均随访(2.1±0.6)年;其中失访人数5例,失访比例占8.3%。随访期间共13例患者发生死亡,治疗后出现的毒副反应多较轻,其中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的分期、病灶是否多发、是否为单纯的移行细胞癌、是否进行全膀胱切除、是否因复发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剂量是否足够、是否进行大小野结合放射治疗等。结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临床分期,对于全膀胱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的治疗,关键因素在于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情况。

  • 12例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赵艳梅;王焕坤;李琛

    目的:分析12例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患者的相关症状、体征、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患者病情进展快,治疗有效期短,生存期短,平均生存时间1~6个月。结论脑实质伴软脑膜转移癌有明确的临床特征,预后差。

  • 胃肠道间质瘤CT 三期强化扫描特征分析及后处理技术应用

    作者:黄国鑫;孙黎明;朱进;张景中;杨忠;徐坚民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强化扫描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GIST患者行16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后,用多平面重建(MPR)和CT仿真内镜(GTVE)等后处理技术对GIST的CT图像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病理组织学分级对不同等级 GIST 的CT 征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肿块位于胃部17例,小肠6例,直肠3例,十二指肠3例,回盲部1例;三期强化扫描后实质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呈持续性强化13例,延迟性强化17例;9例呈囊实性,7例病灶内出现点状致密影,6例可见气体密度,8例见液-液及液气平面;极低及低恶性组和中高恶性组在肿块大小、密度是否均匀、形态是否规则、血管样有无强化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MPR和GTVE等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呈现 GIST 的CT 征象,准确反映GIST的病变情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脊椎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杨仕海;吴奇华;吕发金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8例脊椎创伤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在图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层厚0.75 mm、层距0.75 mm),并对处理前、后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8例脊椎创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折,共确诊骨折线条数204条,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图像在显示椎体骨折线条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和MPR+ VR图像在显示椎体骨折线条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种CT图像处理技术相互结合,能明显提高脊椎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直观、准确的依据.

  • HIS/PACS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陆明;丁仕义;巫北海;王健

    目的介绍我院集成于HIS的PACS的应用经验. 方法 HIS主要运行"军字一号"系统.所有影像设备连接成DICOM网络.各DICOM服务器与各种图像浏览终端连接成以太网络,通过HUB连接成PACS系统.再将PACS集成于HIS.结果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在PACS内的传送、存储,诊断工作站上可方便地进行报告管理、报告编写、报告排版、图像浏览、图像采集、测量分析和打印输出.HIS上的信息也方便共享. 结论 HIS/PACS改变了医院工作的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了医疗、教学和科研.

  • 影像导航鼻内镜系统在不同慢性鼻窦炎中的应用

    作者:李忠万;方红雁;高明华;何丹;李劲松

    目的比较影像导航进行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与传统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8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在影像导航下行鼻内镜手术(导航组),与111例慢性鼻窦炎传统鼻内镜手术患者(非导航组)在疗效、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Ⅰ、Ⅱ型鼻窦炎导航组与非导航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鼻窦炎导航组与非导航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与非导航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ler气房、Onodi气房非鼻丘气房导航组与非导航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丘气房额隐窝或额窦区的解剖畸形导航组与非导航组总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Ⅲ型慢性鼻窦炎、慢性额窦炎患者,应用影像导航鼻内镜手术是合理的选择,能提高手术疗效及精确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基于CT影像的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技术进展

    作者:谷宇;吕晓琪;杨立东;赵建峰;喻大华;任国印;李刚

    2016年2月,国际著名癌症期刊Cancer Letters发表中国国家癌症中心陈万青教授团队的文章,该文章是我国癌症现患数据的首次发布.结果显示,2011-2016年,5年内诊断为肺癌且仍存活的肺癌患者占88.41万,仅次于乳腺癌(102.46万)、结直肠癌(89.78万),肺癌5年患病比率分别为男性84.6/10万,女性45.6/10万,呈现上升趋势[1].我国的肺癌5年存活率较低,只有15.4%.如果肺癌能在早期被诊断和治疗,其5年生存率将上升至49%.因此,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预防才能取得较好的肺癌防治效果.

  • MRI动态增强结合DWI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徽;邱维加;杨新官

    目的 观察脑膜瘤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与DWI序列中的表现,提高良恶性脑膜瘤鉴别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证实各级(Ⅰ级、Ⅱ级和Ⅲ级)脑膜瘤MRI数据,总结各级脑膜瘤的增强方式、水肿范围情况,以及对比分析各级脑膜瘤的MRI的动态增强灌注参数和表现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30例脑膜瘤位于大脑镰旁,27例脑膜瘤位于矢状窦旁,10例脑膜瘤位于桥小脑角区和6例脑膜瘤位于其他部位.Ⅰ级脑膜瘤与Ⅲ级脑膜瘤的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53±0.123)×10-3 mm2/s vs.(0.891±0.103)×10-3 mm2/s,P<0.05].Ⅰ级脑膜瘤的相对血流量和相对血容量均明显低于Ⅲ级脑膜瘤(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结合DWI可准确鉴别Ⅰ级脑膜瘤和Ⅲ级脑膜瘤,对表现不具有特征性的脑膜瘤者在术前评估其分级时要适当的向更高级考虑.

  • 计算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分析

    作者:严钰皓;杨晋;彭笳宸

    目的:通过对计算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在术后1年的近期疗效对比,探讨计算机辅助下的膝关节置换术的优势。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计算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导航组)和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传统组)。并对每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年的KSS评分、WOMAC评分、Oxford评分、下肢全长X线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个月,导航组的下肢机械轴为—0.033o±1.470o,传统组的下肢机械轴为0.600o±2.989o;获得3o以内的内外翻力线的比例分别为86.70%和73.30%,术后 KSS 评分两组分别为(88.80±3.71)分和(82.63±4.15)分;WOMAC评分为(23.57±3.64)分和(30.00±4.89)分、Oxford评分为(18.53±3.66)分和(21.83±3.99)分,上述4项数据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力线,且临床康复效果更具有优势。

  • 640层 CT 冠状动脉造影 AIDR3D 重建算法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评价

    作者:沈合松;王馨华;罗明月;梁丹;朱珊珊;朱冬云;杜彩虹

    目的:评价640层 CT 冠状动脉造影(CTCA)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3D)重建算法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连续性84例患者接受640层 CT 自动曝光扫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分别采用 AIDR3D、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对扫描的原始图像数据进行重建。2位不知道临床信息及重建算法并且富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独立测量、计算2种重建算法 CTCA 的图像噪声、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4等级法定性评价 CTCA 的图像质量。根据 CT 机扫描输出的剂量长度乘积计算辐射剂量。统计分析比较2种重建算法 CTCA 的定量及定性图像质量。结果AIDR3D 重建算法 CTCA 的图像噪声为(27.20±4.40)HU,较 FBP(60.00±12.40)HU 减少了46.10%,信噪比21.10±5.10较 FBP 11.40±2.80提高了84.70%,对比噪声比24.70±5.10较 FBP 13.50±3.20提高了82.20%,二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IDR3D 重建算法冠状动脉近部、中部、远部的图像质量定性评价分数分别为(3.90±0.30)、(3.70±0.50)、(3.60±0.60)分,均高于 FBP[分别为(2.60±0.60)、(2.30±0.60)、(2.10±0.70)分],二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IDR3D、FBP 重建算法可以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总段数分别为1216段(96.50%)、504段(4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10±1.00)mSv。结论640层 CTCA AIDR3D 重建算法不仅较常规的 FBP 重建算法的图像噪声显著减少,定量及定性图像质量均明显提高,而且有效辐射剂量低。

  • 影像导航鼻内镜系统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窦骨瘤中的应用

    作者:李忠万;高明华;李朝军;李劲松;方红雁

    目的:分析采用影像导航进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窦骨瘤鼻内镜手术与传统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73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鼻窦骨瘤患者被分成导航组与非导航组,导航组采用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非导航组采用传统鼻内镜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疗效情况。结果导航组与非导航组患者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导航组与非导航组Ⅰ、Ⅱ级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Ⅳ级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骨瘤中非导航组有1例复发,导航组未见复发病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导航组与非导航组鼻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鼻内并发症导航组与非导航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Ⅲ、Ⅳ级鼻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窦骨瘤中导航组与非导航组鼻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窦骨瘤及Ⅲ、Ⅳ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优于传统鼻内镜手术,特别在术前评价和确保手术中的安全性方面起到了有价值的辅助作用,使得肿瘤切除更彻底,复发率更低。

  • 四维CT 呼吸门控技术联合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

    作者:王义海;阿合力·那斯肉拉;潘广鹏;陆艳荣;张玉晶;吴恒;张瑾熔

    目的:探讨四维CT (4D-CT )呼吸门控技术联合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 )在肺癌中的应用研究。方法38例患者进行4D-C T定位扫描,每位患者得到10组不同呼吸时相:0~90%,分别制定3D计划和4D计划,通过体积直方图评价两计划;执行4D计划进行IGRT治疗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2~3个月,分析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肺癌呼吸运动位移在三维方向不同,头脚方向大,约(9.1±2.2)mm ,距离精度2.6 mm。两种计划中4D计划的临床靶区(CTV)>3D计划,而PTV明显小于3D计划,肺V20、平均肺剂量(MLD)均低于3D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4D总有效率为77.78%(28/38),急性放射性肺损伤1、2、3级发生率80.56%、16.67%、2.78%,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2级发生率为80.56%,8.33%。结论基于4D-C T的呼吸门控技术在肺癌的IGRT临床应用中是可行的,减少计划靶区的体积,有利于放射治疗精度的提高。呼吸动度个体差异明显,内靶区外扩范围应个体化。

  • 肿瘤放疗免疫反应机制研究新进展

    作者:赵崇伟;王阁

    随着图像引导、高精度增强放疗、立体放疗等放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靶向治疗肿瘤效果更精确,并且减少了临界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放疗剂量也在逐渐加大[1]。之前的研究发现肿瘤放疗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肿瘤内皮细胞和肿瘤间质细胞[2],达到抗癌的效果,同时放疗对肿瘤产生免疫抑制作用。近的研究指出肿瘤患者自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放疗通过加强抗原递呈也能促进免疫应答[3],本文将对此做一综述。

  • 生物医学信号模式的状态评估法分析方法研究

    作者:杨禹;严中红;易东

    目的:探索一种生物医学信号模式(BSP)系统状态评估(SRM)的新方法。方法基于心音信号、心电信号、呼吸信号,针对BSP描述的重要研究问题,在比较支持向量机(SVM)、响应面法(RSM)等几种传统方法之后,采用频率切片小波变换(FSWT)的方法提取BSP信号的动态阻尼特征,从而提出了一种SRM分析的新思路。以心音信号分析为例,给出了SRM评估方法的一般步骤。结果以40例正常心音病例建立SRM模型,以80例异常心音病例进行SRM状态比较,发现两组人群存在明显的状态分布差异。结论将SRM与FSWT相结合可以为BSP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为BSP分析提供强有力的开发工具。

  • 异构模式的远程PACS建设应用

    作者:陈亮;曾勇明;胡磊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远程部署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应用需求,在不同医院间的异构PACS中实现远程放射影像诊断.方法 通过业务流程集成、数据集成、界面集成的方式进行系统间的对接.结果 建成一套异构模式的远程PACS,梳理出影像和报告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流程,并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患者资料不全和建设网络带宽的问题.结论 异构模式的远程PACS建设,对于患者、基层医疗机构都有重要意义.

  • 国产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廖奎;陈华万;梁廷;王志令;王志海;陈晓品

    目的:评价重庆伟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运用Varian加速器实行调强放射治疗的3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重庆伟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和Varian21EX加速器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CBCT分别获取正侧图像及CT图像,将获取的图像与计划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得出靶中心左右(X)、头脚(Y)、胸背(Z)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记录图像采集时间及匹配时间,比较两种系统检测摆位误差及图像采集时间与匹配时间。结果两种系统在X、Y、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相关性均较好,差值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GS系统获取图像平均时间(15±2)s ,采集及匹配图像总时间(20±2)s;CBCT 系统获取图像平均时间(120±8)s ,采集及匹配图像总时间为(240±10)s。结论国产XGS系统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时检测的摆位误差与CBCT系统的结果相当,而XGS系统的图像采集时间及匹配时间均较CBCT短,可缩短定位时间,减少患者接触射线的辐射剂量,有利于临床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引导。

  • 跟腱黄色瘤磁共振成像诊断7例

    作者:钟兴军;李豪胜

    目的:探讨跟腱黄色瘤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跟腱黄色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常规 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及压脂成像。结果7例患者均为双侧跟腱对称性肿胀,内部信号以等 T1稍短 T2信号为主,内见散在的短 T1长 T2信号;病灶上、下缘与正常结构逐渐延续,与周围脂肪间隙分界清晰。结论跟腱黄色瘤的 MRI 表现具有特征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CT扫描在个体化定制腕舟骨假体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甘强;黄伟;王仁崇;蒋电明;阳明明;陈浩;聂茂;尹世杰

    目的 螺旋CT扫描获取腕舟骨表面轮廓信息,为快速成型技术的个体化人工腕舟骨假体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螺旋CT对健康成年人双侧腕关节进行厚0.625mm扫描,荻取腕关节DICOM格式文件,导入MIMICS 10.0软件进行腕舟骨三维重建.结果 实现了CT图像信息的矢量转换,获得了腕舟骨三维实模型.结论 由螺旋CT数据进行腕舟骨外形轮廓的矢量化重建,可获得精确的腕舟骨三维实体模型,为腕舟骨假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制造提理论依据;对医学图像信息的矢量转换简便易行,在骨科生物制造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常见实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海兵;金彪;周柱玉;卞柳利;曾凡勇;王岩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实性肝脏局灶性病变(SFLL )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GE 公司 Signa 1.5T 磁共振扫描机(MR)对142例共158个 SFLL 进行屏气磁共振加权成像(DWI),b =500 s/mm2,所有病灶包括未成熟肝脓肿7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12例,肝细胞肝癌(HCC)74例,胆管细胞癌26例,肝转移癌39例。分析各类病灶的 DWI 信号强度、ADC 值及其差异。结果24个病灶表现为高信号,132个病灶表现为稍高信号,2个病灶表现为等信号。未成熟肝脓肿、FNH 、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癌的 ADC 值(×10-3 mm2/s)分别为(1.48±0.23)、(1.75±0.26)、(1.23±0.43)、(1.47±0.35)、(1.36±0.33)。FNH 与其他 SFLL 的 ADC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未成熟肝脓肿与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癌、转移癌的 ADC 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 信号强度及 ADC 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2366 条记录 109/119 页 « 12...106107108109110111112...1181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