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玉;李镜海;夏信昌;张绍光;刘健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的CEC患者的12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光斑0.5~2.0 mm,照射时间55~60 s,能量200~350 mW,对FFA和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或呈淡灰色.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FFA和ICGA检查结果.结果TTT治疗后0.5~3个月后所有患眼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提高5行以上者4只眼,占33.3%;3~5行者5只眼,占41.7%;1~2行者3只眼,占25.0%.治疗后10只眼行FFA和ICGA复查,其中FFA复查荧光素渗漏消失7只眼,减轻3只眼;ICGA复查CNV消失或明显缩小8只眼,CNV无变化2只眼.结论TTT治疗CEC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瞳孔温热疗法和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短期疗效比较

    作者:赵明威;齐慧君;黎晓新;吕永顺

    目的比较经瞳孔温热疗法(TTT) 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 方法对比分析渗出性AMD患者行PDT治疗的35例42只眼、TTT治疗的35例40只眼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CNV类型均为黄斑中心凹下型或旁中心凹型.其中,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的CNV 44只眼,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的CNV 38只眼.PDT治疗的42只眼中,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19只眼,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型CNV23眼;TTT治疗的40只眼中,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25只眼,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CNV15只眼. 结果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型CNV治疗后1、3个月时,PDT组分别有47.8%、43.5%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TTT组分别有6.7%、6.7%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两组之间治疗后1、3个月时视力提高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χ2=7.118,P=0.0076;χ2=5.500,P=0.0190).PDT组分别有100%、69.6%的患眼 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TTT组分别有53.2%、80.0%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两组之间治疗后1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13.16,P=0.0003);3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χ2=0.5098,P=0.4752).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治疗后1、3个月时, PDT组分别有15.8%、10.5%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TTT组分别有4.0%、8.0%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两组之间治疗后1、3个月时视力提高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的意义(χ2=1.816,P=0.1778;χ2=0.0838,P=0.7728).PDT组分别有78.9%、42.1% 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TTT组分别有52.0%、84.0%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两组之间治疗后1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χ2=3.388,P=0.0657);3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χ2=8.433,P=0.0037). 结论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CNV治疗后3个月视力结果PDT优于TTT;治疗后1个月时FFA检查渗漏改善PDT明显优于TTT,但随诊至3个月时,二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治疗后3个月视力结果PDT与TTT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治疗后1个月FFA检查渗漏改善改善PDT与TTT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但随诊至3个月时,CNV渗漏消失和减少方面TTT疗效明显好于PDT.尚需要更多的病例及更长的随诊时间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 高温对人舌鳞癌细胞中nm23-H1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费继敏;刘流;李梅;姚乾;陈芸;奚艳

    目的 研究高温治疗癌症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H1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温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的机理.方法 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行体外43℃加温,采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析加热后舌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nm23-H1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加温使Tca8113细胞中细胞器增多,形态趋向良性分化.在加热43℃时随加热时间延长,细胞中nm23-H1表达量增加,在加热30 min时达到高,此变化不随加热后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改变.结论 高温能使肿瘤细胞中nm23-H1表达量增加,并使细胞形态出现一定分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43℃加热30 min可能是临床治疗舌鳞癌的理想位点.

  • 高温诱导颊癌细胞凋亡过程中Bax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作者:何永文;边莉;毛祖彝;梁新华;高志;左晖;曹选平

    目的:探讨Bax基因在热诱导BcaCD885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水浴加温诱导BcaCD885细胞产生凋亡。通过FCM-DNA、FCM-抗体检测及RT-PCR技术,观测热诱导颊癌细胞凋亡过程中Bax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凋亡率与Bax蛋白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加热后,细胞Bax mRNA相对量明显升高。结论:高温作为一种外来刺激信号通过上调Bax基因的表达,诱导BcaCD885细胞凋亡的发生。

  • 高温对体外唾液链球菌clpP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铭慧;秦波;徐卫华;付雪飞;胡晓霞

    目的:探讨高温对体外培养的唾液链球菌(S.salivarius)clp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0例人唾液样本在55℃培养,挑选生成的菌落进行分离培养、16S rDNA扩增及DNA序列测定,采用BLAST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得到S.salivarius临床株;采用PCR方法对S.salivarius ATCC 13419模式株(阳性对照)和获得的S.salivarius临床株进行clpP基因的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S.salivarius在37℃及55℃下培养2h时的clpP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在55℃培养下,10例唾液样本中仅有2例有少量菌落生成,终经分离鉴定得到2株S.salivarius临床株,分别命名为HS_01和HS_02;利用PCR方法克隆S.salivarius ATCC 13419模式株、HS_01及HS_02菌株的clpP基因片段,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显示,3个S.salivarius菌株在55℃条件下clpP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37℃培养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温刺激下获得的S.salivarius临床株的ClpP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 高温作为阴虚证危险因素的探讨

    作者:王欢;肖启华;李燕茹

    目的:初步探讨高温作为阴虚证候危险因素的可能性.方法:设定本研究的阴虚证候辨证标准(细脉并见舌红苔少),符合者为阳性检出,对比某船舶修造企业中长期高温作业男性工人(194例)和非高温作业男性工人(129例)以及两组中不同工龄段的人群之间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高温暴露组阳性检出率为56.7%,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的26.4% (P <0.01);高温暴露组中,接害时间10年或以上的组别阳性检出率75.3%,明显高于接害时间小于10年组别检出率的45.5% (P<0.01);对照组中工龄10年或以上的人群检出率39.3%,虽然高于工龄小于10年人群的22.8%,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温作业可考虑作为导致阴虚证候的一项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中通过职业史了解病因或潜在因素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对临床用药和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

  • 高温对大鼠胚胎神经管发育畸形中BDNF及其受体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

    作者:周磊

    目的 探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NTD)发育过程中BDNF及其受体TrkB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高温致sD大鼠神经管畸形动物模型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在神经管发育的不同阶段mRNA的表达和变化情况.结果 BDNF及其受体在各个时间段均有表达,并呈现早期增加(P<0.05)后降低的趋势.结论 BDNF及其受体可能是高温致NTD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章伟玲;林海英;张玉泉

    肿瘤热疗以其无手术痛苦、无术后并发症及无化疗及放疗带来的副反应而发展成为癌症治疗的第5种方法.卵巢癌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有腹腔内广泛转移.腹腔热灌注化疗将局部热疗与腹腔灌注化疗结合起来,综合利用两者的协同作用,能有效地清除游离癌细胞及微小病灶.虽然应用于卵巢癌的治疗较晚,但近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晚期、复发、耐药性和难治性肿瘤的挽救性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导.该文就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近况作以综述.

  • 不同危害因素对铁路职工肾功三项以及血糖的影响

    作者:张月婷

    目的:探讨高温、高处、紫外辐射以及化学毒物等危害因素对铁路职工肾功能和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抽取广东地区铁路职工2243人,其中高温作业职工521人,高处作业职工359人,辐射组职工145人,化学毒物组职工686人,对照组健康职工532人,分别检测各组职工的肾功能三项和空腹血糖浓度。结果接触不同危害因素的铁路职工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含量以及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升高。结论高温、高处、紫外线辐射以及化学物质对铁路职工的肾功能和空腹血糖均有显著影响。

  • 紫外线联合臭氧及高温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作者:伍勇;焦云根;张昕;杜林;李伟;张振刚

    目的:观察紫外线、臭氧及高温综合治疗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免疫炎症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涂片镜检、琼脂糖DNA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技术,检测紫外线、高温及臭氧分别及联合运用时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经诱导的淋巴细胞在光镜下均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改变,DNA电泳呈现有一定间隔的梯状条带.经紫外灯照射10 min、20 min及30 min,淋巴细胞的凋亡率依次为12.03%、16.98%和26.58%;而单纯置于温度为40、42.5及45℃的水浴中20 min,凋亡率分别为15.93%、26.83%和39.88%;经高温水浴联合紫外照射共同影响,凋亡率可达54.45%;经臭氧联合高温水浴及紫外照射共同作用,凋亡率高达76.15%.结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紫外线、高温及臭氧的共同影响下,其凋亡率较单一或两种因素联合作用显著提高(P<0.05),可呈现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以42.5℃水浴、29 μg/ml臭氧联合紫外照射20 min后,淋巴细胞的凋亡率高.

  • 高温瘦身法拯救冷体质寒冬暖暖瘦

    作者:

    关键词: 高温 瘦身 拯救 体质
  • 《易经》的智慧与养生(六)漫谈秋季养生

    作者:刘东海

    到了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的烦躁情绪也随之平静.然而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你的健康,所以秋季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及时补充夏季过多的耗损.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顺应季节的自然特性来养生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酒渣鼻治疗进展

    作者:高启发

    酒渣鼻是因血管舒缩神经机能失调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其发病机理仍然不清,可能与局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导致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有关,毛囊虫及局部反复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嗜酒、辛辣刺激、高温及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内分泌障碍等均可促使发病.

  • 光热疗法在浅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田开亮;朱立新;许小亮

    近年来,热疗因其安全有效而逐渐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后的又一肿瘤治疗手段.传统热疗应用于肿瘤治疗时仍有局限性,相比之下,金纳米颗粒辅助光热治疗可以靶向性地对病灶内的每单个细胞进行加热,提高热疗的精确性及可控性,实现了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但目前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就光热疗法在浅表肿瘤中的应用及其展望做一综述.

  • 肿瘤热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梅;王芳;魏万里

    肿瘤热疗,也称高温治癌,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研究证明,热疗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目前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

    关键词: 肿瘤 高温 治疗
  • 化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探讨

    作者:李纲;王中吉;陶莉;王妹兴;何胜利;江联萍

    目的:通过热疗与化疗的二联组合,探讨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5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2组:单纯化疗组(B组)26例,用NP方案化疗4~6周期;热化疗组(A组)28例,用同样方案化疗,化疗时每周配合热疗2次,共8次,比较2组客观疗效、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症状改善、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功能状态提高率分别为:A组46.4%、67.9%、78.6%,B组30.8%、42.3%、42.3%,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P<0.05.结论:热疗、化疗及二联综合治疗中,近期疗效二联综合方案优于单用方案,不增加副反应,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 高温联合顺铂及多西他赛对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睿;郭姗;闵婕;康艳霞;张贺龙

    目的:研究高温联合顺铂(DDP)及多西他赛(TXT)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体外作用.方法:不同处理因素作用于A549细胞后,应用四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根据Veleriote法判断高温联合化疗药的作用效果;通过两药相互作用指数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后细胞凋亡情况;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高温和化疗药单独作用均对A549有生长抑制作用(P<0.05);化疗药有剂量依赖关系;高温有温度依赖关系;高温与药物联合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强于单独高温组或单独化疗组(P<0.01);DDP与高温联合为协同作用;TXT与高温联合为次加作用;DDP和TXT联合作用对细胞生长抑制为协同作用;42℃、DDP 2 μg/ml 和TXT 1μg/ml三者联合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普通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42℃、DDP 2 μg/ml 和TXT 1μg/ml三者联合凋亡细胞数较对照组和42℃组明显增多,细胞形态学变化明显.结论:DDP、TXT、高温三者体外联合作用对A549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 加温43℃对舌癌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作者:费继敏;姚乾;陈芸;李梅;郝婷

    目的:测定肿瘤细胞内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加温治癌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之间的关系,以期阐明加温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的相关机理.方法:对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进行体外43℃加温处理40min,ELISA法、免疫组化及RT-PCR等方法检测细胞VEGF表达量的改变.结果:加温处理后的Tca-8113细胞VEGF表达量明显降低,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加温能通过减少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来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了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

  • 体外加温43℃对Tca-8113细胞形态及结构的影响

    作者:费继敏;李梅;陈芸;蒋永新;奚艳

    目的:研究体外加温43℃对舌癌细胞株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热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进行体外43℃加温,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MTT法进行观察,研究加温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及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外加温43℃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胞质内成熟细胞器增多,出现微丝,增殖活性降低并与加热时间成正比.结论:外加温43℃能使肿瘤细胞趋于成熟,生长速度减慢,恶性程度降低,侵袭、转移力减弱,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 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技术治疗椎体肿瘤

    作者:沈万安;范清宇;张明华;高铜栓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治疗脊柱肿瘤的外科方法.方法:对2例腰椎肿瘤应用微波诱导高温予以原位灭活,观察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2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分别为.肾癌椎体转移和软骨粘液纤维瘤.随访1-4个月,术中及术后早期无并发症.结论: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技术可应用于治疗脊柱肿瘤,是一种新的治疗脊柱肿瘤的外科方法.

    关键词: 椎体肿瘤 微波 高温
825 条记录 39/42 页 « 12...34353637383940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