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OsLEA5蛋白对乳酸脱氢酶体外保护机制的研究

    作者:何帅;胡廷章

    目的:确定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蛋白)在体外不同压力胁迫下对酶活性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评估OsLEA5蛋白对于防止乳酸脱氢酶(LDH)免受高温(43℃)、反复冻融和干燥脱水伤害的保护能力。磷酸盐缓冲液、牛血清蛋白(BSA)和纯水分别用于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 OsLEA5蛋白组相对活性百分比在热处理10、20、30 min后分别是纯水对照组的2.2、3.7、5.4倍。在5个反复冻融循环后,纯水对照组的LDH活性降至7%甚至更低,而质量比2∶1和5∶1的OsLEA5蛋白组分别为28%和69%,质量比为10∶1组其活性几乎未受到影响。经过干燥处理后,不同质量比组LDH活性均有明显降低,其中纯水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组的LDH接近完全失活。质量比为5∶1和10∶1的OsLEA5蛋白组相对活性分别达24%和36%。结论 OsLEA5蛋白能够在各种环境胁迫下有效保护底物酶的体外活性或防止失活。

  •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恶性腹水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毅;朱鹏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胃癌在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中发病率高,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例,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42%[1-2].胃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很低,大多数患者因出现症状而就诊时已达进展期[3-4].目前,胃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预后或减轻临床症状,临床上也常用到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5-7].进展期胃癌无论是术前或术后都可能发生腹膜转移,导致恶性腹腔积液的产生,虽然失去了手术机会,但临床医生仍想通过某种手段抑制腹腔积液生成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静脉化疗由于腹膜-血浆屏障的作用,化疗药物难以达到腹腔,不能有效杀死腹腔内癌细胞,从而难以抑制恶性腹水的生成,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却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盲区[8].NI等[9]、VALLE等[10]、CUI等[11]和常娜等[12]通过临床试验,已证实HIPEC治疗晚期胃癌引起的恶性腹水有效,现将HIPEC近年来在晚期胃癌恶性腹水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 噪声与高温联合暴露对工人心律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谭强;顾春晖;郭垚;李娟;霍少雪;陈松根;王茂

    目的 探讨噪声与高温联合暴露对工人心律异常影响.方法 分别检索于1990-2013年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发表关于噪声与高温联合暴露与工人发生心律异常的原始文献,依剔除与纳入标准整理后进行Meta分析,按暴露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计算合并OR值(95%CI),探讨噪声与高温联合暴露对工人心律影响.结果 21篇原始文献被纳入Meta分析,累计对照组4 194例,暴露组4 670例,暴露组发生心律异常风险是对照组的4.09 (95%CI:3.85~4.33)倍.敏感性分析显示合并OR值为3.99 (95%CI:3.80~4.19),假设检验Z=40.04,P<0.01,结果可信;Begg检验Z=0.39,P=0.70; Egger检验t=18.38,P=0.01 (95% CI:0.59~ 0.74).结论 噪声与高温联合暴露对工人心律异常影响显著.

  • 噪声和高温对粉尘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作者:郭泽强;林健燕;龚斌忠;刘勇;雷程远

    目的 探讨噪声、高温对粉尘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方法 对4009名粉尘作业工人分为单纯接触粉尘组,同时接触粉尘和噪声组,同时接触粉尘和高温组,同时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组.对4组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单纯接触粉尘、同时接触粉尘和噪声、同时接触粉尘和高温、同时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的工人的血常规异常率分别是39.3%、49.1%、42.2%和47.8%,腹部B超异常率分别是12.3%、15.0%、27.2%和17.0%,高血压发生率分别是8.3%、11.9%、11.9%和11.3%,心电图异常率分别是9.2%、10.3%、7.9%和10.1%,且各指标在4组工人间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5.85,P<0.01;x2=31.55,P<0.01;x2 =13.84,P<0.05;x2 =16.98,P<0.05).同时接触粉尘和噪声组工人的高血压、心电图异常的概率分别是单纯接触粉尘组的1.576倍和1.875倍;同时接触粉尘和高温组工人的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概率分别是单纯接触粉尘组的1.65倍和1.67倍;同时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组工人的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概率分别是单纯接触粉尘组的3.01倍和3.00倍.结论 噪声、高温、粉尘对工人的血常规、腹部B超、高血压、心电图的影响存在联合协同作用.

  • 战斗机座舱高温环境操作工效评价研究

    作者:田寅生;李晶;丁立;王琼;任兆生;石立勇;薛利豪

    为了研究战斗机座舱在高温环境下的操作工效,采用环境模拟方法,在40℃和45℃下,对10名男性受试者进行握力、感知、灵活性、反应以及智力的工效测试,并将数据与综合热应激指数(CIHS)对比.通过不同温度下受试者各项目平均值的比较显示,CIHS分别在45 min和20 min时超过热应激安全线;握力分别下降了12%和3.2%;小感知力分别增大了2.89倍和4.36倍;手指灵活性受到的影响较小;反应在初始阶段加快,随时间的延长而变慢,智力测试时间缩短,但失误率上升.高温环境下,小感知受到的影响大,握力次之,反应和灵活性的变化较小,智力没有下降,反而上升.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及鉴定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下调表达基因

    作者:杨青;高英茂;李少玲

    目的 克隆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下调表达基因,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理. 方法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高温致畸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反向消减cDNA文库;联合蓝白斑和菌落PCR方法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用Northern印迹方法证实这些基因的表达. 结果 成功构建高温致畸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反向消减cDNA文库,从中筛选到15个基因,均与GenBank中已知基因有同源性.Northern印迹证实这些基因在高温致畸胚胎神经管中均呈下调表达.结论 发现了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相关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 区域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卢彦达;陆超;潘汉成;李映梅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9例均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1例合并有局部疼痛.全部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尽量引流尽胸水.将顺铂(DDP)60mg~80mg溶解于生理盐水40ml~60ml中注入胸腔,立即予以胸腔区域热疗.使用NRL-002型内生场热疗机进行加热,加温时对鼓膜、直肠及胸腔内进行测温.治疗时间以胸腔内温度上升至40℃以后开始计时,治疗时间60min~90min.热疗2次/周,胸腔灌注化疗1次/周,每个疗程热疗4次~8次.结果:39例中,CR 24例,PR 8例,有效率为82.1%.疼痛完全缓解9例,中度缓解7例,轻度3例缓解.脂肪硬结发生率为12.8%.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轻微.结论: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多电极高温射频灭活对兔正常肺组织作用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张卫强;程庆书;马连君;王云杰;刘锟;杜铭祥;齐海妮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多电极高温射频术对正常肺组织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方式.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将电极定位于新西兰白兔右肺进行射频消融术,并通过CT扫描及光镜、电镜检查观察其生物学效应.结果射频灭活后即刻,镜下可见毁损灶发生凝固性坏死,直径为(1.8±0.2)cm;第7天,坏死灶开始出现纤维组织增生;1个月时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增生,肺泡开始重建;2~3个月恢复正常的组织结构.电极位于肺门部位治疗时,治疗时间、阻抗与电极位于外周部位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结论多电极高温射频能安全地作用于肺组织,并引起一定范围的凝固性坏死.

    关键词: 多电极 高温 射频
  • 经瞳孔温热疗法后应用X刀治疗脉络膜转移癌一例

    作者:施维;张承芬;钟勇;尹晓峰

    患者女,74岁.因右眼前暗影,视物变形、变小半月余于2003年4月来我科门诊就诊.检查:视力:右眼0.6,不能矫正;左眼:1.2,眼压:双眼均为12 mm Hg(1 mm Hg=0.133 kPa).外眼及眼前节检查正常.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边界清晰,颞下方视网膜明显灰黄色隆起,边缘不锐利.病变周围散在渗出,局部浅脱离(图1).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视盘毛细血管瘤一例

    作者:沈洁;黄智敏;李润春

    患者男,13 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1周,于2001年8月28日来我中心就诊.无眼红、眼痛、头痛症状,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全身检查无特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3,矫正1.0,左眼数指/50 cm,不能矫正.双眼眼压正常,无突眼,眼前节检查正常.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作者:杨蕾;忽俊;秦洁;赵婕;严良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合并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经TTT治疗的渗出型AMD患者41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其中,隐匿性CNV24例26只眼,典型性CNV12例12只眼,微小典型性CNV5例5只眼.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进行TTT治疗.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直径范围1.20~3.00 mm,能量范围160~400 mw,时间60 s.治疗次数1~3次.平均治疗1.48次,治疗后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0.80个月.末次随访者40例42只眼.分别以治疗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力、眼底、FFA及光相十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作为患眼视功能及病灶变化的观察指标,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视力改变、眼底出血渗出吸收、CNV闭合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的42只眼中,视力不变或提高者35只眼,占83.34%;视力较治疗前减退者7只眼,占16.67%.OCT检查显示,治疗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黄斑区渗液者减少率分别为79.50%、86.40%和88.10%.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眼黄斑容积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1);但治疗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黄斑容积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0.92;P=0.19,0.83).FFA检查显示,末次随访时隐匿性、典型性和微小典型性CNV的闭合率分别为79.16%、46.15%和60.00%.仅6只眼渗漏较治疗前增加.其中,典型性CNV 5只眼,微小典型性CNV1只眼.结论 TTT治疗渗出型AMD合并典型性、隐匿型及微小典型性CNV均有一定效果.

  • 光动力疗法与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艳萍;徐东强;丁琴;赵霞;朱丽;黄志坚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CC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噪青绿血管造影(ICG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部B型超声检查确诊为CCH的患者32例33只眼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治疗前佳矫正视力为指数/眼前~0.2,瘤体大小2~10个视盘直径(DD),均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其中21例22只眼CCH位于除乳斑柬及黄斑拱环内区域外的后极部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使用Iris 810 nm半导体红外激光,能量700~1200 mw,时间60 S,光斑1~3个不等;11例11只眼CCH位于乳斑束及黄斑拱环以内区域的PDT治疗.经静脉注射维速达尔15 min后采用689 nm波长半导体激光对病灶进行照射83~123 s.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5.6个月.治疗后复查视力、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像、FFA、ICGA、OCT和B型超声波检查,观察其疗效.结果 TTT治疗22只眼中,15只眼视力提高,7只眼视力稳定,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平复,瘤体呈灰白色机化瘢痕,造影显示病灶无荧光渗漏,晚期机化瘢痕处呈荧光染色.OCT检查显示22只眼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消失,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其瘤体部脉络膜光带反射增强,瘢痕形成;B型超声检查显示22只眼无视网膜脱离,瘤体萎缩.PDT治疗11只跟中9只眼视力提高,2只眼视力稳定,眼底检查见瘤体萎缩,色素沉着,造影显示荧光渗漏消失;OCT显示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B型超声检查11只眼瘤体萎缩.结论 TTT与PDT治疗CCH有效但适用部位有所不同.两种方法均可使瘤体萎缩,稳定或提高患者的视力.

  • 经瞳孔温热疗法联合脉冲激光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疗效观察

    作者:彭春霞;孙晓蕾;杨亚敏;应良;董晓光

    脉络膜血管瘤是一种眼内良性肿瘤,但是其继发的视网膜脱离及长期视网膜脱离造成的囊样改变终可导致视力丧失[1].已有研究报道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有一定的疗效,但可引起视网膜出血、视网膜静脉栓塞、黄斑损伤等并发症,导致视功能的严重损伤[2-5].我们从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采用了低能量、多次TTT联合脉冲激光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经瞳孔温热疗法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研究

    作者:张雷;张士胜;王康孙;王玲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单纯TTT干预、升温处理和吲哚青绿(ICG)预处理后TTT干预,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FITC)及碘化丙啶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荧光显微镜检测、DNA荧光染料烟酸己可碱(hoechst)33258对细胞核进行染色、DNA ladder检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 在没有明显升温情况下,TTT干预不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增加;而单纯升温作用和ICG预处理后TTT干预可明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后者更为明显,且随着TTT照射功率的增加和照射后培养时间的延长,凋亡率进一步上升.结论 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TTT封闭CNV的作用机制之一,结合ICG预处理可以在同样升温条件下明显提高凋亡的诱导效率.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三种眼底良性肿瘤

    作者:张承芬;董方田;陈有信;李志清;贾岩;杜虹;韩宝玲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三种眼内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通过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眼前节和眼底检查以及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钠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CT等检查确诊的眼内良性肿瘤患者17例20只眼.男12例,女5例,右眼8只,左眼12只.其中,视盘血管瘤3例3只眼,平均视力为0.17,2只眼曾行手术放液;脉络膜血管瘤9例9只眼,平均视力为0.39,其中4例为首诊病例,5只眼曾做过激光光凝治疗,肿瘤未全平复,尚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骨瘤5例8只眼,平均视力为0.20,其中3只眼合并黄斑出血.TTT用810 nm半导体红外激光,光斑3.0 mm,按肿物大小连接照射1~5个光斑.功率360~1 200 mW,时间60~80 s.1~3次为1疗程,2次治疗之间间隔时间1个月;需要时再作1疗程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时间为3~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结果随访结束时平均视力,视盘血管瘤患者为0.27,脉络膜血管瘤患者为0.46,脉络膜骨瘤患者为0.31.视盘血管瘤3只眼瘤体的红色部位缩小,表面纡曲扩张的血管变平直,视盘周围出现脉络膜萎缩弧,视网膜下浆液性渗出消失.脉络膜血管瘤9只眼瘤体透红光区消失,视网膜下积液消退,治疗区色素增生.脉络膜骨瘤8只眼中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肿瘤颜色由黄红变为黄白,并出现色素和薄的瘢痕,合并黄斑出血者出血消失.所有患眼治疗后未出现严重并发征.结论 TTT治疗视盘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和脉络膜骨瘤,无论首次接受治疗或补充以前治疗均获一定效果.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眼内肿瘤疗效观察

    作者:王光璐;彭晓燕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治疗眼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眼内肿瘤的患者(脉络膜血管瘤37例,视网膜血管瘤2例,脉络膜骨瘤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行TTT治疗及1~20个月随访观察. 结果脉络膜血管瘤30例复诊,平均随访5.1个月.其中29例瘤体萎缩,色素沉着,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下液部分或全部复位、吸收,占复诊患者的96.7%;1例无效,占3.3%.视力不变者24例,占80.0%;增进者4例,占13.3%;下降者2例,占6.7%.视网膜血管瘤2例均无效.脉络膜骨瘤4例5只眼复诊,平均随访6个月.1只眼瘤体无变化,其余4只眼瘤体均萎缩,视力不变者3只眼;增进及下降各1只眼.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复诊,平均随访8个月.瘤体缩小1例,不变2例,增大1例.视力不变及下降各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瘤体均有不同程度萎缩,1例小儿随访20个月,无法行视力检查,另1例随访3个月视力不变.所有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除视网膜血管瘤外,TTT对部分眼内肿瘤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少,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眼内肿瘤治疗方法.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Carol L.Shields;孙红;张军军;Jerry A.Shields

    当前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减容法(chemoreduction)、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冷冻疗法、激光光凝、巩膜敷贴放射治疗、外照射放射治疗、眼球摘除、眶内容剜除和全身化学治疗.近年来,对于单眼为Reese-Ellsworth V级肿瘤的患者行眼球摘除术、I~IV级的患眼则采用化学减容法或局部治疗方法;对于大部分双眼RB患者采用化学减容治疗,而对双眼病变程度极不对称的病例,在摘除高度进展患眼后,肿瘤较小的对侧眼常采用保守的局部治疗.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光璐;彭晓燕

    目的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2例确诊为AMD的患者的62只患眼TTT治疗的临床资料.62例AMD患眼中,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者58例,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者42例,光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者56例.激光治疗机波长为810 nm,光斑0.5~3.0 mm,能量60~400 mW,照射时间60 s.62例患者治疗后随访观察1~10个月,平均随访观察时间4.8个月,分析末次随访视力与治疗前视力以及OCT复查资料.结果视力不变者43例,占69.4%;进步者1 5例,占24.2%;下降者4例,占6.5%.51例OCT复查者中,黄斑水肿不变者29例,占56.96%;好转者18例,占38.3%;恶化者4例,占7.8%.视力改善与OCT黄斑水肿的形态改善相一致者38只眼,占OCT检查者的74.5%;视力改善滞后于黄斑水肿形态改善者13只眼,占25.5%.再次行TTT治疗者18只眼,占接受TTT治疗者的29.0%.治疗随访期间无明显治疗副作用.结论TTT治疗能使大部分渗出性AMD患眼视力稳定或提高,使用安全,但激光治疗参数尚需进一步探索.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作者:彭晓燕;王光璐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12只患眼采用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使用Iris810 nm红外激光,能量220~1 000 mW,光斑直径1.2、2.0、3.0 mm,照射时间1~2 min.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下液、脉络膜血管瘤的厚度及渗漏的变化以及治疗的并发症等情况.随访6~1 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12例脉络膜血管瘤患者中伴有周边视网膜脱离者8例,经TTT治疗后周边液体完全吸收6例,部分吸收2例.治疗后视力不变者7例、提高者3例、下降者2例.8例治疗前曾行B型超声检查者,治疗后B型超声检查7例瘤体厚度较治疗前降低,其厚度平均下降21.75%.10例治疗前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者复查均可见瘤体的渗漏明显减轻.治疗的并发症有视网膜出血5例、视网膜皱褶1例.结论TTT是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伴有明显视网膜脱离的患者.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作者:胡丹;惠延年;张鹏;白建伟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Iris 810 nm半导体激光对29例CEC患者进行TTT治疗,采用1.2、2.0及3.0 mm光斑,能量80~300 mW,照射时间60 s.随访4~40周,通过视力、直接检眼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者8例,占28%;无变化者19例,占65%;视力下降者2例,占7%.12例患者症状有程度不同的改善,眼底检查病变减轻者10例.20例复查眼底血管造影的患者中,12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明显消退、渗漏减轻.结论TTT对CEC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825 条记录 38/42 页 « 12...34353637383940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