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某炼钢厂工人肾结石患病情况调查

    作者:黎丹倩;吴梅;朱林平;梁勇;张梦玲

    目的 了解炼钢厂生产工人肾结石患病情况.方法 对某炼钢厂从事高温作业的1 997例生产工人(生产组)及1 180例常温作业人员(对照组)进行肾脏B超检查.结果 生产组检出肾结石181例,检出率为9.07%;对照组检出肾结石56例,检出率为4.75%.生产组肾结石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生产组男性检出率为10.13%(165/1 629),女性检出率为4.30%(16/368),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01).结论 应重视改善炼钢厂生产工人的工作环境并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

  • 高温、噪音对大鼠血压、血浆肾上腺素和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丽娟;阳秀英;何显教;梁祚仁;赵善民;王彩冰;黄彦峰

    目的 观察高温、噪音及其联合环境对大鼠血压及血浆肾上腺素和醛固酮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温组、低频噪音组、高频噪音组、高温低频噪音组和高温高频噪音组各10只,各组大鼠每天在相应环境中连续暴露3h,共暴露30 d后测定血压以及血浆肾上腺素和醛固酮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温组、低频噪音组、高频噪音组的血压均升高,其中低频噪音组和高频噪音组的血压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频噪音组的血压明显高于高温组和低频噪音组(P<0.05);高温高频噪音组的血压低于正常对照组、高温组、低频噪音组、高频噪音组(P<0.05);高温低频噪音组大鼠的血压低于低频噪音组和高频噪音组(P<0.01).高温组、低频噪音组、高频噪音组的血浆肾上腺素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温低频噪音组和高温高频噪音组的血浆肾上腺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此外,高温高频噪音组的血浆肾上腺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暴露组(P<0.01).高温组和低频噪音组的血浆醛固酮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噪音组和高温低频噪音组的血浆醛固酮含量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高温高频噪音组的血浆醛固酮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各暴露组(P<0.05).结论 高温、噪音及其联合环境都可以刺激机体分泌肾上腺素增多,且联合环境的影响更大.单纯高温和噪音环境刺激均可引起血压升高,而高温与噪音联合环境刺激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对肾上腺素产生抵抗而出现血压下降,从而引起机体醛固酮的分泌发生紊乱.

  • 浅低温心内手术后体温高热与体外循环方法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维军;谢昌林;黄红珊

    目的对浅低温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后出现高热的体外循环方法进行研究对比,以期解决术后高热对病人的危害.方法I组病人采用预充液不加温,灌注后反复使用变温器使鼻咽温维持在31℃~33℃;Ⅱ组采用预充液加温至38℃,CPB期间不通过变温器调节体温,体温随转流及手术切口散热降至31℃~33℃.结果Ⅰ组病人术毕1~3小时体温明显升高,并且在第1和2小时与Ⅱ组病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浅低温心不跳心内直视手术CPB期间预充液加温,并且不通过变温器反复血液加温,可避免术后出现体温高热的现象.术后出现体温高热与CPB期间变温器反复变温导致温度调节中枢失调有关.

  • 32例职业性重症中暑临床分析

    作者:杨丽文;郑倩玲;张宗军;陈念光;梁晓阳;黄丽蓉

    目的 探讨广东省职业性重症中暑的临床特征,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对32例职业性重症中暑(热射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职业性重症中暑发病年龄为(36.7±8.5)岁,平均发病工龄(4.2±13.0)个月,96.7%发病工龄小于4个月,68.8%有合并症,预后不良者占72.9%,病死率达40.1%,52.6%存活者留下严重后遗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体温、血钠、血渗透压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职业性重症中暑发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发病工龄短,病死率高,预后差,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治疗上应特别注意降低体温,预防、纠正血钠和渗透压.

  • 热带沿海地区断指再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建华;肖容;曾国庆;孙代卫

    目的:观察热带沿海地区断指再植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高温高温高盐环境对断指再植术的影响.方法:2009年4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58例66指断指患者,断指再植术按清创、骨固定、修复肌腱、吻合血管、吻接神经顺序进行手术,患者术后2周开始进行功能锻炼,4周拔克氏针,同时对存活的断指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活60指,坏死6指,成活率为90.9%.远节断指再植术成活率显著高于近节断指再植患者(P<0.05),中节断指再植与近节和远节断指再植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断时间≤断指成活率高于>6 h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断指采用低温保存成活率高于采用常温保存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原因的不同导致的断指成活率的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带沿海地区只要离断的手指条件许可,行断指再植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彻底清除是断指存活的基础,对血管的精细吻合是断指存活的关键.

  • 黄芩苷镁盐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许海舰;刘一鑫;王志轩;宋鸿儒;刘翠哲

    目的:研究黄芩苷镁盐的稳定性.方法:考察黄芩苷镁盐在高温(60℃)、高湿(相对湿度90%)、强光照(4000 lx)及不同温度(20、37、50、60℃)、不同pH(6.80、5.70、4.60、4.30、3.90、3.60、3.20)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结果:高湿试验表明黄芩苷镁盐在第5天的质量增加了(6.17±0.12)%,第10天质量增加了(6.92±0.05)%.高温、高湿和强光照试验中药物含量在第10天分别为(94.78±0.12)%、(94.79±0.20)%、(94.66±0.15)%(n=3).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80)中,仅当温度低于20℃时,黄芩苷镁盐稳定;在纯水(pH 6.76)中,37℃时黄芩苷镁盐稳定性良好.pH稳定性试验表明pH值为4.30时黄芩苷镁盐稳定.结论:黄芩苷镁盐有一定程度的吸湿性,强光照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较高温与高湿更大,其在纯水中的稳定性优于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且在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 依替米星在高温状态下的稳定性考察

    作者:张威;甄健存;李长龄;马子静

    目的:考察依替米星在高温状态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替米星于85、90、95、98、100、110、120、150℃下持续加热2、3、5、8、10、15min后的含量变化,并检测其pH值的变化.结果:其百分含量在150℃下持续加热10min后降低至85%以下,其它温度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且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依替米星在高温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盐酸左西替利嗪咀嚼片的制备及其稳定性考察

    作者:伦志彩

    目的:制备盐酸左西替利嗪咀嚼片,并考察片剂稳定性。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制备盐酸左西替利嗪咀嚼片。以45 min内的累积溶出度为指标,以微晶纤维素内-外加比例、羧甲淀粉钠内-外加比例及硬脂酸镁的用量为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处方;验证优处方所制片剂的溶出度和含量均匀度,考察其高温(60℃)、强光(4500 lx)、高湿(湿度92.5%)下10 d内的外观、溶出度、有关物质和含量变化。结果:每片片剂的优处方为盐酸左西替利嗪5 mg、乳糖30 mg、微晶纤维素90 mg(内外加入量比例为4∶5)、甘露醇60 mg、阿斯巴甜10 mg、羧甲基淀粉钠12 mg(内外加入量比例为1∶1)、硬脂酸镁1.0%。3批优处方所制片剂的累积溶出度分别为(97.23±1.21)%、(98.49±1.28)%、(98.15±1.94)%,含量均匀度分别为2.30、2.34、2.60,稳定性考察除高温下10 d、高湿下5d时有关物质略有升高外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制得盐酸左西替利嗪咀嚼片,且稳定性较好。

  • 化学染毒及高温环境对孕鼠子代海马神经元形态及神经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红;赵聪敏;张雨平;王文益

    目的 探讨化学毒物及高温环境对孕鼠子代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组、染毒联合高温组(联合组)和高温组,分别在孕早期(D1-D10)给予相应的处理.在生后不同时间观察新生大鼠大脑的发育以及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并检测新生大鼠的早期反射活动.结果 各组新生大鼠脑组织无畸形,但染毒组和联合组海马CA1区变性坏死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和高温组(P<0.01).出生1个月后染毒组和联合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和高温组(P<0.05).行为学检测发现染毒组、联合组、高温组早期反射出现的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化学染毒可导致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性、坏死.染毒联合高温并不加重脑组织海马神经元的损害,但高温对动物的早期正常反射的出现却有明显的延迟作用.

  • 孕早期暴露家装空气污染物及高温对新生鼠神经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红;赵聪敏

    目的 探讨孕早期暴露家装空气污染物以及联合高温对新生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22只孕鼠随机分为4组,每天置于污染物柜、高温柜、高温联合污染物柜以及空染毒柜中2 h时,共10 d,然后对其分娩的新生鼠在不同时间点观察体质量变化和神经行为学改变.同时观察大鼠海马CAI区凋亡和死亡神经元的数量并检测海马组织中NMDA受体NRI亚基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化学污染物、高温可导致新生鼠海马神经元的死亡和凋亡以及促进海马NMDA受体NRI基因的表达,并对其神经行为、学习记忆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二者联合可加重其损伤作用.结论 孕早期暴露家装宅气污染物和高温环境会对新生鼠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明显影响.

  •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恒温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王启船;屈中玉;张辉;陶海云;刘越;李果;万里新

    目的 观察并探讨晚期胃癌腹腔转移腹腔恒温热灌注(HPPC)联合姑息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接收晚期胃癌腹腔转移的104例患者资料,接受姑息化疗治疗方案者50例(对照组),接受HPPC+姑息化疗方案者54例(联合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统计分析两组化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与化疗结束后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变化情况,记录4年随访期间两组复发、转移与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化疗后肿瘤标志物与VEGF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且联合组化疗后CEA 、CA19-9、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生存质量、治疗疗效、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腹腔转移行HPPC治疗有利于治疗后改善生存质量与提高远期生存率.

  • 预先选用右美托咪定与艾司洛尔在胸腔镜胸腔热灌注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建华;赵宏娟;赵广平;甄书青;白玉伟;陈永学

    目的:探讨麻醉前预先选择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洛尔用药在胸腔镜胸腔热灌注中对心肌保护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肺癌和食管癌患者应用胸腔镜下胸腔内持续热灌注治疗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2级,分为4组,每组10例: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洛尔组(Y+S 组),右美托咪定组(Y 组),艾司洛尔组(S 组),和常规生理盐水对照组(C 组)。4组患者均在诱导插管前10 min 预先用药,Y+S 组采用右美托咪定1μg/kg 联合艾司洛尔0.1 mg/kg 缓慢静脉注射,插管后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艾司洛尔20.0μg·kg-1·h-1微量泵持续输入。Y 组采用右美托咪定1μg/kg,插管后以0.1μg·kg-1·h-1泵入;S 组采用艾司洛尔0.1 mg/kg,插管后以20μg·kg-1·h-1微量泵持续输入;C 组采用相同时间点等量输注生理盐水。记录4组患者灌注开始即刻(T0),灌注30 min(T1),灌注60 min(T2)及术后2 h(T3),术后24 h(T4)各时段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肌钙蛋白 T(cTnI)和心肌酶谱中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同时记录两组鼻咽温度、桡动脉有创血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心电图 ST-T 的变化和术中麻醉静脉药用量。结果与T0时刻比较,4组血清指标 TNF-α、cTnI、CK、AST、LDH、CKMB 值,以及鼻咽温、MAP 和 HR 于 T1时刻明显上升,T2时刻达到高峰,T4时恢复到 T0水平。T1、T2、T3时刻,TNF-α浓度水平 Y+S 组和 Y 组均低于 S 组和 C 组(P <0.05);cTnI、CK、AST、LDH、CKMB 浓度水平 Y+S 组均低于 Y 组、S 组和 C 组(P <0.05),Y 组低于 S 组(P <0.05),S 组低于 C 组(P <0.05)。HR 和MAP 数值 Y+S 组低于 Y 组、S 组和 C 组(P <0.05),S 组低于 Y 组、Y 组低于 C 组(P <0.05)。ST-T 数值4组均有压低改变, Y+S 组压低值小(P <0.05),Y 组较 C 组压低值小(P <0.05),S 组较 Y 组压低值小(P <0.05)。BIS 值 T0、T1时刻 Y+S 组和 Y 组均低于 S 组和 C 组(P <0.05)。结论预先选择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艾司洛尔联合用药能减轻胸腔镜下胸腔内热灌注对心肌的损害,起到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守群;陈远航;何平;杨雪梅;黎斌;曾贵林

    目的 观察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66例不能手术或不同意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深部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应用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同步放化疗,并且降低了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讨.

  • 高温、噪声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钱庆增;曹向可;李秀荣;王茜;佟俊旺;李君

    目的 探讨高温、噪声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某钢铁企业工人1 263名,其中接触高温、噪声作业者583名为A组,仅接触噪声作业者267名为B组,仅接触高温作业者249名为C组,未接触高温、噪声作业者164名为D组,分析高血压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分析,D组(12.8%)<C组(25.7%)<B组(34.5%)<A组(43.9%).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分析,D组[(115.8±11.5)/(73.6±5.4)mm Hg]<C组[(124.1±10.7)/(81.9±7.3)mm Hg]<B组[(132.9±11.3)/(86.7士5.2)mm Hg]<A组[(143.7±12.8)/(92.4±6.5) mm Hg].A组高血压发病年龄较B组、C组、D组更早(P<0.05).文化程度越低及工龄、BMI、吸烟量、饮酒量越大,高血压患病率越高.高血压与文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性,与年龄、工龄、BMI、吸烟、饮酒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高温、噪声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与个人体质、生活习惯有关.

  •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后骨骼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刘晓梅;姜桂萍;李大威

    目的 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大鼠分为观察组、空白组、对照组,每组30只.空白组大鼠不接受任何干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大鼠在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干预,对照组大鼠在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处理后5h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8 mL/kg,观察组经股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40mg/kg.各组大鼠处死前经尾动脉采集动脉血,同时将大鼠右腿腓肠肌取下冻存.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TNF-α、IL-6、IL-1β水平,以及骨骼肌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标本进行切片HE染色后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和CK、LDH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骨骼肌MDA、SOD、GSH-PX水平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骨骼肌结构紊乱,肌细胞核分布不均匀;空白组大鼠骨骼肌结构正常,肌细胞核分布均匀;观察组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正常,但是肌细胞核分布稍显不均匀.结论 丹参酮Ⅱ A磺酸钠可以有效保护在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后的骨骼肌.

  • SD大鼠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刚;刘诗颖;黄伍蓉;简燚;呼永河;吴丽娟

    目的 调查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对SD大鼠生存、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对主要脏器的伤害.方法 26只SD大鼠分为常温常湿组和极端高温高湿组.观察SD大鼠在极端高温高湿环境中的死亡情况并于半数致死时间点捕杀动物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和心、肺、肾、脑、肌肉和小肠6种组织的病理检测.结果 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可导致SD大鼠死亡,半数致死时间为48 h;极端高温高湿组与常温常湿组相比,SD大鼠血清肌酐(Scr)显著性升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缺血修饰性清蛋白(IM A)明显下降(P<0.05),其他生化指标无显著性改变;极端高温高湿组SD大鼠心、肺、肾、小肠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脑和肌肉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 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对SD大鼠有明显伤害,可引起某些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和心、肺、肾、小肠组织的炎性改变,甚至造成死亡.

  • 生理性深层海水对小鼠高温耐受力的影响

    作者:代佑果;李为明;唐辉蓉;石安华;甘平;寸英丽;刘琴;关琼瑶;崔进

    目的:探讨生理性深层海水(PDSW)对45.0℃高温环境动物耐受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取自我国海南省海域的深层海水进行制备,制成 PDSW ,检测所含有的部分元素。20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小鼠饮用自来水,实验组饮用 PDSW ,连续15 d ,然后把各组小鼠放入45.0℃高温环境下饲养,记录每只小鼠死亡时间,直至各组小鼠全部死亡为止。并取每只小鼠脑、肺、心、肝和肾做病理检查。结果无论是雌性小鼠还是雄性小鼠,实验组的小鼠在45.0℃高温下的生存时间比对照组的小鼠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雌性小鼠的生存时间要比雄性小鼠的生存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析表明 PDSW 对实验小鼠的脑、心、肺、肝、肾等器官均有保护作用。 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实验组小鼠肝组织 HSP72表达较对照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SW 可以增强小鼠对45.0℃高温环境的耐受性,其机制考虑与 PDSW 促进热休克蛋白表达有关。

  •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大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玲玲

    大肠癌根治术后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种植和复发,根据统计,有超过50%的大肠癌终是死于腹腔内复发转移.肿瘤切除部位、腹腔和肝脏则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常见复发和转移的部位,防止这些部位的复发和转移对改善大肠癌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些部位提供较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同时减轻全身和局部的不良反应,则是大肠癌根治术后理想的化疗措施.

  • 胸部热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及去甲长春花碱静脉注射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作者:张玉扬

    目的 观察胸部热疗联合顺铂(DDP)胸腔灌注及去甲长春花碱(NVB)静脉注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74例晚期NSCLC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在B超定位下,将DDP 60 mg溶于生理盐水40 mL中经导管注入胸膜腔内,每周用药1次,连续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第1、8天将NVB 25 mg/m2溶入生理盐水40 mL中静脉注射.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NRL-001型内生场肿瘤热疗系统行胸部热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70.6%(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肾功能异常、胸痛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热疗联合DDP胸膜腔灌注及NVB静脉注射治疗晚期NSCLC合并胸腔积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近期有效率而未增加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治疗晚期NSCLC合并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 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宓;贾霖;苏州

    目的:探讨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晚期胃癌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先予顺铂60 mg/m2腹腔灌注,后予紫杉醇60 mg/m2腹腔灌注,化疗期间给予腹部热疗2次/周。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化疗,第1天静脉滴注紫杉醇135 mg/m2、顺铂75 mg/m2。21 d为1个治疗周期,4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6.7%(23/30)]、生活质量改善率[73.3%(22/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7%(17/30)、50.0%(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825 条记录 37/42 页 « 12...34353637383940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