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热疗治疗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孟令新;丁兆军;薛英杰;陈希平;崔文;迟玉华

    目的 检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CA19-9、CA242、CA72-4及单涎酸神经节苷脂抗原(CA5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不能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进行治疗,DT 46 ~66 GY/23 ~33 F,放疗期间行肿瘤局部区域热疗,温度41 ~43℃,2次/周,持续60 min.治疗过程中每2周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ECLIA)检测外周血清中CEA、CA19-9、CA242、CA72-4及CA50的表达,并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开始治疗至第8周,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的不断进行,CEA、CA19-9、CA50及CA242的表达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第6周时分别为(6.22 ±2.71) μg/L、(43.44±12.93) μg/L、(23.21±7.71)μg/L、(24.26±8.92)μg/L,与第0周、第2周、第4周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6周与第8周相比较,CEA、CA19-9、CA50及CA242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724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CEA、CA19-9、CA50及CA242与胰腺癌病灶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877,0.725,0.826,P<0.01),而CA724与病灶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清CEA、CA19-9、CA50及CA242的表达与胰腺癌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可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提供独立而客观的参考信息.

  • 热化疗栓塞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

    作者:曹玮;万毅;张洪新;齐连君;王执民;李文献;倪代会

    目的 观察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经股动脉途径插管至肝动脉,A组(20例)ADM 40 mg+MMC 10 mg溶于37℃的生理盐水灌注;B组(20例)ADM加mg+MMC 10 mg溶于60℃的生理盐水灌注;A或B组灌注后再用适量碘化油栓塞.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的变化.采用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与术前及普通化疗栓塞组比较,热化疗栓塞治疗后CD4<'+、NK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NK细胞杀伤活性也升高(P<0.05),而CD8<'+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热化疗栓塞具有免疫激活作用,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邹小智;刘平

    目的 观察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4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先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化疗后第2天行一次热疗,第5天、第10天行腹腔灌注(氟尿嘧啶)5-Fu后热疗.两周重复,28 d为1个周期.3周期以后以WHO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 全组42例均可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D)10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CR+PR)59.5%,中位生存期(MST)15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9个月.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其次为胃肠道反应,但均较轻.结论 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低渗热灌注奥沙利铂胸腔化疗治疗肺癌并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建平;李伟阳;黎松波

    目的 探讨低渗热灌注奥沙利铂(L-OHP)胸腔化疗治疗肺癌并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实验组23例患者应用体外循环机加热的生理盐水灌洗胸腔结合低渗热灌注奥沙利铂胸腔化疗.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单纯灌注顺铂(DDP)胸腔化疗.结果 实验组胸腔积液控制缓解率,2年的生存率,一般状况改善率均有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渗热灌注奥沙利铂胸腔化疗治疗肺癌并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新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温热化疗对76例胃肠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建刚;张志娣;黄挺;黄伶

    目的 观察腹腔温热灌注化疗预防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76例,行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81例单纯行静脉化疗.结果 治疗组术后腹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率低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行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可有效预防腹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提高术后生存率.

  • 重复加热致肝癌HepG2细胞对化疗药耐受性与细胞凋亡的变化

    作者:秦春宏;李永国;吴江;何苦寒;费书柯

    目的 探讨多次加热肝癌HepG2细胞后,残存细胞对化疗药耐受性与细胞凋亡变化的关系.方法 HepG2细胞43℃加热,每次80 min,每天2次,10个循环后,MTT法分析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Bcl-2蛋白及Bax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Bcl-2 mRNA及Bax mRNA的表达.结果 热处理后的HepG2细胞对阿霉素的化疗耐受性升高,细胞凋亡率减低,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强,Bcl-2/Bax值增大.结论 热处理后HepG2细胞对化疗药物耐受性增高可能与其凋亡率降低、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强及Bcl-2/Bax值增大有关.

  • 重复加热对肝癌HepG2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秦春宏;李永国;杨文军;吴江;熊国祚;何苦寒

    目的 探讨多次加热后对残存的肝癌HepG2细胞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 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HepG2细胞43℃加热,每次80 min,2次/d,10个循环后,MTT法分析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MRP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MRP mRNA的表达.结果 热处理后的HepG2细胞对阿霉素产生化疗耐受性升高,MRP 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 热处理后HepG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与其MRP 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强有关.

  • 重复加热对肝癌HepG2细胞谷胱苷肽-S-转移酶π表达的影响

    作者:秦春宏;李永国;吴江;何苦寒;申昕;费书柯

    目的 探讨多次加热后对残存的肝癌HepG2细胞的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HepG2细胞43℃加热,每次80 min,2次/d,10个循环后,MTT法分析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GSTπ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GSTπmRNA的表达.结果 热处理后的HepG2细胞对阿霉素的化疗耐受性升高,GSTπ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 热处理后HepG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与其GSTπ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强有关.

  • 广州市和兴宁市热浪对人群发病住院的短期效应研究

    作者:刘苑婷;胡梦珏;曾韦霖;杨玉;林华亮;刘涛;肖建鹏;李杏;马文军

    目的 评估热浪对广州市和兴宁市2个城市居民发病住院的影响及确定其脆弱人群.方法 收集2006-2011年广州、兴宁各1家综合性医院的逐日住院和逐日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不同滞后期高温热浪对人群发病住院的累积效应大小,同时进一步分析热浪对不同疾病、年龄、性别人群发病住院影响.结果 2006-2011年广州市和兴宁市热浪的温度阈值分别为30.8和30.9℃.兴宁市热浪发生天数总和、热浪强度(指热浪期间日均气温)以及热浪持续平均天数均比广州市高.2个地区的热浪均发生在6-9月.广州市和兴宁市2市热浪对人群发病住院的效应较为短暂,在滞后0d时对人群发病住院的效应值大,RR值分别为1.045 (95% CI:1.005~1.165)、1.165(95% CI:1.142 ~ 1.288).2市热浪在滞后0~1d对人群发病住院的累积效应大,住院人数分别增加2.6% (95%CI:1.4%~3.8%)和4.5%(95%CI:2.0%~6.0%).与65岁及以下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及男性相比,兴宁市热浪对75岁及以上人群(CER=5.7%)、呼吸系统疾病患者(CER=4.6%)以及女性(CER=4.7%)发病住院的影响较大.结论 广州和兴宁市热浪均会增加人群的发病住院风险;患有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65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是热浪的脆弱人群.

  • 替普瑞酮对不同热损伤状态下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鄢友娥;赵永岐;魏明芬;刘淑红;汪晖;管又飞;李盟军;范明

    目的 观察替普瑞酮(geranylgeranylacetone,GGA)对持续热损伤大鼠、中暑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测定肛温(直肠温度,core temperature,Tco)后持续暴露于41.0~41.5℃热仓中建立持续热暴露模型或暴露于41.0~41.5℃热仓中35 min建市中暑模型,观察连续3 d灌胃给予GGA(100 mg/kg)后大鼠直肠温度变化及在热仓中的存活时间或热损伤后在室温中的存活时间.结果 热暴露组大鼠进入热仓后体温上升迅速,肛温到达42.1℃的时间约为24 min,在热仓中的生存时间约为46 min;GGA(100 mg/kg)连续3 d给药对大鼠基础体温无影响,但能轻微延长大鼠进入热仓后体温到达42.1℃的时间,约为26 min(P<0.05),而对大鼠体温从42.1℃到死亡的时间及在热仓中的总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影响(P>0.05).正常大鼠热损伤35 min后在事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约为20 min,而GGA预处理后在室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延长至195 min(P<0.01).结论 GGA对持续热暴露条件下大鼠热损伤无保护作用,但明显延长大鼠中暑后在室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 高温与多聚甲醛方法杀灭结核杆菌效果的观察

    作者:苏政军;龙会;谢贝;孟繁荣;刘志辉;雷杰;牛群;吴玲;高俊文

    目的 观察高温与多聚甲醛方法杀灭结核杆菌的效果.方法 参照消毒灭菌方法的原理,对20例临床分离的结核菌株分别进行高温、多聚甲醛处理,再将处理后或未处理的菌悬液接种至7H10培养基,置于37℃和5% CO2的环境培养8周并观察其生长情况.鉴于可疑生长的菌株,实行第二次接种培养观察.结果 基于对照组20例菌株生长均良好的情况,多聚甲醛处理后的菌株均不生长,而65、70、85℃高温处理后的菌株分别有1、2、4例菌株不生长,其余菌株在培养至7 ~10天时形成针尖样的可疑微小菌落,但经第二次接种与培养后证实可疑菌株均不生长.结论 高温与多聚甲醛处理方法均可快速杀灭结核杆菌,其效能是稳定、可靠的.

  • 噪声和高气湿对棉纺厂女工心理状况的影响

    作者:王培席;杨新华;闫娟

    目的 调查工业噪声和高气湿环境作业对棉纺厂女工心理状况和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白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量表)对520名棉纺厂女工进行调查,并分别与全国的女性常模比较.结果 棉纺厂女工的SCL-90各因子分高于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差异有显著性;EPQ量表的E因子分低于常模组,N因子分和L因子分高于常模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相关分析显示EPQ-N因子和SCL-90的所有因子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长期职业性接触噪声并处于高湿环境中对棉纺厂女工的心理状况产生了严重影响.

  • 高温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作者:宋静;闫宏丽

    目的从心功能和血流变方面探讨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00名高温作业工人心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温作业工人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减少,总外周阻力明显增高(P<0.05);全血比黏度的高切变、低切变、血浆比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温作业对机体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

  • 复合茶对热处理和负重游泳小鼠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作者:邹先清;闫永建;赵秀兰;陈玉莉;王淑娥;于红霞

    高温是我国常见的职业危害.在炎热季节,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如果超过机体调节适应的限度,就可引起中暑等热性疾病.我们选择北方优质绿茶,添加绿衣、败浆草等药食两用的中草药,研制成了专为从事高温作业人群饮用的复合茶饮料.观察测定了小鼠在模拟高温环境中,复合茶对体重、体温、全血乳酸水平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了茶饮对小鼠心脏和肝脏热应激蛋白70 (HSP70)表达的诱导作用.

  • 广州港露天高温作业分级情况的分析

    作者:林宗伟;聂家政;麦华;刘建章;赖建民

    三年来,作者根据[1],对广州港露天高温作业场所进行测量及高温分级.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温 作业场所 分级
  • 高温对小鼠胸腺细胞亚群及其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作者:蒋定文;郭明秋;李楚芳;陈立茵;沈先荣

    目的研究高温对小鼠胸腺细胞亚群及其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热锻炼诱导小鼠胸腺热耐受形成的机制.方法 BALB/c小鼠每天41℃高温处理1 h,连续9 d,于第1、3、5、7、9天高温后4 h取胸腺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细胞亚群及HSP70表达阳性率.结果高温使小鼠胸腺重量明显减轻,第1、3天胸腺细胞CD4+CD8+亚群明显减少,第5天后CD4+CD8+亚群比例开始恢复.除第9天外,高温组胸腺细胞HSP70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CD4+CD8+胸腺细胞亚群减少可能是高温致小鼠胸腺萎缩的主要原因,而HSP70表达升高是热耐受形成的分子基础之一,可作为高温致小鼠胸腺细胞损伤的标志物.

  • 高温作业高血压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刘伟英;王德文;徐丽霞

    显著性(P<0.05).3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温作业中高血压人群与一般心血管患者相似,Hcy水平升高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 职业性急性特丁硫磷中毒9例报告

    作者:林坚

    特丁硫磷是一种新农药,主要用于农作物拌种杀虫.我市近年发生9例职业性急性特丁硫磷中毒事故,现报告如下.

  • 小鼠S180肉瘤细胞热损伤的机制研究

    作者:王军义;李伯灵;余江;邹志方

    目的通过测定肿瘤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变化,探讨肿瘤细胞热损伤的机制.方法对体外培养的小鼠S180肉瘤细胞进行高温(43 ℃、60 min)处理后,利用激光粘附式细胞仪测定肿瘤[Ca2+]i的荧光强度及膜脂扩散系数,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受热损伤的肿瘤[Ca2+]i荧光强度为(103.80±14.09),比对照组的荧光强度(94.34±13.99)升高(P<0.01);膜脂流动性为(7.40±6.84)×10-5 cm2/s,比对照组的(10.53±6.92)×10-5 cm2/s下降(P<0.01);经高温处理后细胞形态学改变明显,肉瘤细胞变形、膜皱缩、不规整,胞质不均,有颗粒状物,细胞核散乱、有大量空泡,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结论高温使肿瘤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导致[Ca2+]i升高,提示[Ca2+]i的升高和膜脂流动性的变化可作为肿瘤细胞热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

  • 高温噪声暴露对钢铁冶金工人血脂的影响

    作者:吴金贵;邱杏娣;史玲玲;李会珍;郭劲

    目的 了解高温噪声接触对作业工人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某钢铁企业暴露于噪声和高温、单纯暴露噪声和对照组共1 441名男性工人血脂进行测定。结果 高温噪声接触、单纯噪声接触组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有一定程度增高。同一累积噪声剂量水平,单纯噪声接触组血清甘油三酯(TG)高于高温噪声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了年龄、体重因素后,累积噪声剂量是高T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温级别则可能是高TC血症的保护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TC水平与累积噪声剂量呈正相关,与高温级别呈负相关。结论 长期噪声接触可能会导致血脂增高。

825 条记录 34/42 页 « 12...31323334353637...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