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发热、呼吸困难、紫绀

    作者:周倩云

    1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23岁,在校大学生.2005年1月28日开始出现发热、干咳,体温37.5℃~37.8℃.自服"感冒药"后无明显好转,于2005年2月4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WBC 3.98×109/L,RBC 2.65×1012/L,Hb 69 g/L,PLT 51×109/L;网织红细胞8.34%;外周血涂片:杆状核5%,分叶核68%,淋巴23%,单核4%.

  • 腹胀、下肢水肿、贫血、低蛋白血症

    作者:周红宇;周国华;文星;陈叶青;戈立东

    病历摘要患者,男,36岁,因反复腹胀、双下肢水肿3年,再发1月于2007年9月18日入住我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无恶心、呕吐、乏力、纳差、发热、盗汗,无关节、肌肉疼痛.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完善胃镜、B型超声及肝肾功能、血常规、肿瘤指标等检查后考虑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 头晕3年,性格改变10个月,头痛、右侧肢体无力2天

    作者:柏华;赵斌;罗匀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1岁。因头晕3年余,性格改变10个月,头痛、右侧肢体无力2 d于2013年12月16日入院。患者2010年8月开始出现持续性头晕、失眠多梦、全身乏力,按“神经衰弱”治疗无好转。2013年1月开始出现性格改变、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胸闷心悸,在当地医院检查,考虑有心肌缺血和脑供血不足。本次入院前2d在活动时突然出现比较剧烈头痛,呈全头痛、胀痛性,伴恶心呕吐、口角歪斜,后来出现神志改变、右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到当地县医院诊治,心电图检查示“快速房颤”,做头颅CT检查发现左侧颞叶、顶叶出现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旁边也有高密度影(图1),考虑有“脑栓塞”或“出血性脑梗死”,给予降颅内压、保护大脑、轻度活血化瘀和脑保护等治疗,30余小时后病情似有加重而转入我院。本院急诊科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既往疑有“高血压病”,曾不规则服药。10年前曾发现有肺部阴影,考虑“肺部感染待查,肺癌不除外”。嗜烟和嗜酒均有20余年。

  • 肺栓塞临床病例讨论

    作者:袁雅冬;赵梅星;马俊义

    患者,女性,63岁,2004年11月15日第一次入院.于入院前20天活动时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心悸,伴有大汗,无胸痛及放射痛,无咳嗽、咯血,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就诊于某医院,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示:阵发性房颤、房扑,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螺旋CT肺动脉造影示:右肺主动脉栓塞.给予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 mg溶栓,溶栓后抗凝治疗,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于人院前3天出现咳嗽、咯血,咯血量逐渐增多,故停用抗凝药物华法令.复查螺旋CT肺动脉造影示肺栓塞并肺梗死、空洞形成,为进一步治疗而转入我院.入院后患者仍自觉胸闷、气短,吸氧状态下尚平稳,心悸较前减轻,无大汗、胸痛,间断咳少量血痰,为暗红色,无头晕、黑蒙、头痛,无明显呼吸困难.

  • 如何提高临床疑难病例讨论的效率

    作者:赖力英;赖伊杰;周煜;龚国忠

    临床疑难病例讨论是综合型医院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医疗活动,目的 是尽早给疑难病例找到合适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是解决临床上诊断不明、治疗困难的病例的有效手段.但是,临床疑难病例讨论效果屡屡不尽人意,讨论之后疑难病例依然是疑难的情况常有发生.文章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疑难病例讨论中的病例资料收集、病例报告、疑难病例讨论过程,以及主持人的掌控作用和疑难病例讨论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以期提高临床疑难病例讨论效率.

  • 病例讨论式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泓波;关丽华;高维娟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同时,它是架起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桥梁"学科.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运用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病例相结合,完成桥梁的作用,而且能将抽象的理论感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 开展实习生病例讨论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作者:王彦华

    实习生教学病例讨论是指医学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对典型病例开展的讨论,通过分析讨论来达到掌握某些疾病诊疗方法的临床教学活动.其具体的组织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 临床医学八年制神经系统跨学科联席授课的几点思考

    作者:郝璐;孙继虎;冀凯宏;刘芳

    第二军医大学在临床医学八年制继续实行神经系统跨学科“联席授课”的教学改革,把神经系统的形态和功能相融合。此次跨学科“联席授课”完善了过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使其更加适合长学制小班次的学生群体。此次课程改革启用合适的教材,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以病例贯穿课堂,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转化式学习;激发学生对神经科学的兴趣,关注科研新动向。此次课程改革还有一些方面值得深入探讨,如合理设定课堂讨论频率,及时引导讨论中发现的新问题;在其他领域、更多学科实现更广阔的联席;进一步践行转化式学习,将设想落实于实践。

  • PBL结合病例还原法在异位妊娠病例讨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欣

    目的:讨论《妇产科护理学》异位妊娠病例讨论教学中运用PBL结合病例还原法的教学效果.方法:按照PBL的教育模式将异位妊娠病例讨论以教师提出病人主诉→学生对照书本查阅相关疾病知识→分组进行讨论→教师总结的方法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轴.授课之前,先告之学生课堂中的角色从学生转变为医务人员,将病例还原到患者就诊时的状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临床实践机会,系统的为学生提供护理程序在工作中应用的机会.并在课后让学生对课堂效果及自我知识累及、掌握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分析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结合病例还原法在异位妊娠病例讨论中应用,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是真正参与到病例中,并且以此为中心,在进行鉴别诊断讨论时,系统的回顾了《妇产科护理学》的相关疾病知识,真正做到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基于MOOC的病例讨论导入式教学法在骨外科实习教学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宋斌;陈娜;吴责云;陈仲;李春海

    目的:探讨MOOC的病例讨论导入式教学法在骨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骨科临床教学的整体质量.方法:纳入骨科临床专业学生共计28名,随机数字法将学生分为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法(MOOC的病例讨论导入式教学法)进行临床教学,充分利用现有MOOC的“名校+名师+名课”资源,而后再参观手术过程.比较两组教学方法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自我评估数据.结果:与传统教学法组比较,新的教学方法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自我评估分数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法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OOC的病例讨论导入式教学法的新教学法在骨外科实习教学中可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 临床课教师应重视病例讨论

    作者:朱前进;郑洪涛

    已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为什么不会主动接诊、询问病史并做出自己的诊断,而总是等带教老师处理过之后才根据医嘱被动的执行呢?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学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作为临床课教师,应通过病例讨论的形式锻炼学生独文接诊、处理病人的能力,并让学生养成主动分析、做出正确判断的习惯.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效果很好,深受学生欢迎.

  • 症状导向式病例讨论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李永贺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医学实践的思维方式有其特有的规律,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临床实习及医疗实践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要完成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过渡仍有一个过程.耳鼻咽喉教学又有其特有的规律,主要表现为发病部位深在、解剖结构细小,耳、鼻、咽、喉互相联系又复杂多变,往往一个症状可涉及多个器官的病变,所以,我们以症状为主线,来引导各种疾病的发生演变,以提高学生的临床逆向思维及多相思维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运用病例讨论的模式培养在职全科医生应用循证医学技能的体会

    作者:于骋;姜岳

    本文介绍了在1例胸痛患者的全科医学病例讨论模式中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即首先从全科医学病例中提出相关临床问题,然后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以及迈特思创循证医学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及相应临床指南的查阅,根据其结果来指导临床实践。本模式旨在提高社区在职全科医生运用循证医学技能的水平,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使其掌握查询和评价新文献、运用临床证据的能力,提高诊疗水平。

  • 应用病例讨论与学习方法培养全科医师神经内科疾病诊治思维方式探讨

    作者:董会卿;宿英英;张津;贾建平;李大蓉;张书云;郝国庆;段汐

    目的探讨全科医师掌握神经内科临床系统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方法实验组学员(全科医师骨干学员12名)通过应用以病例为基础的讨论与学习的方法,进行临床思维培训.对照组学员(全科医师9名),应用常规轮转培训方法.评价方法应用病史采集考核量表,神经系统检查考核量表,神经内科理论考核成绩,神经影像资料的阅片能力,资料检索及文献综述写作的能力的评价.结果在病史采集方面,实验组学员成绩(16.67±1.12分)与对照组学员成绩(10.23±2.26)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5.12,P<0.001);在神经系统查体方面,实验组学员成绩(89.12±11.32)与对照组学员成绩(67.23±14.56)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6.57,P<0.001);神经内科理论考核结果,实验组学员成绩(86.31±10.86)与对照组学员成绩(71.67±13.46)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7,P<0.001);神经影像资料的阅片能力,资料检索及文献综述写作的能力,实验组较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χ2=9.321,P<0.001).结论以病例为基础的讨论与学习方法是全科医师在临床实习中掌握神经内科理论及系统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东升

    腹股沟疝在外科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作为一名外科临床医生是经常遇到的.临床上多数医生对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鉴别是下了一番工夫的,笔者记得自己做实习医生时带教老师也对其进行了仔细的鉴别,对一些不易鉴别的病例往往是争论不休,面红耳赤,有时还做了病例讨论.

  • 《血栓形成》教学案例的设计和思考

    作者:潘太健;陶理能;李玉华

    以往病理学中《血栓形成》的教学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 ,理论知识较粗糙乏味,较难理解和记忆.本文主要介绍在《血栓形成》的教学中采用了任务引领、分组病例讨论、网页案例教学和MAKA链接制作的教学方法 ,把时间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学生需要借助前面所学和查阅新知识去完成任务分组讨论,总结;同时,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巡视并进行诱导提问,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向;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后,学生提出问题和总结发言,这样,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改变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课后,运用MAKA技术进行链接制作,我们的成果可以分享给任何一个想学习病理学的人,教师应结合学情和当下实用的教学方法 ,实时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深入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 药师参与用药方案制订的体会

    作者:杨晓芬

    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药师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深入临床科室,参与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参与给药方案的制订.现将笔者参与用药方案制订的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与用药方案的制订

  • 临床病例讨论--腹胀2个月,阵发性腹痛,逐渐加重伴黑便1个月

    作者:何夫文;朱言芳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已婚.因腹胀2个月,阵发性腹痛,逐渐加重,黑便1个月,于2004年11月30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腹胀,口服吗丁啉无效.1个月前除腹胀明显外,另出现阵发性腹痛,且逐渐加重,排黑色粪便,量少,每日1~2次.胃镜检查提示"返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用奥美拉唑、果胶铋、阿莫西林治疗效果不明显.病后无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体重下降10kg左右.

  • 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与病例讨论相结合模式的探讨

    作者:徐江华;王宁

    为探讨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方法,提高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在分析现行临床见习教学模式的现状及不足后,建议将临床见习课与病例讨论课相结合,探索一种更符合客观现实的见习新模式,从而有效运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 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王子珍;刁忠芳;王爱萍

    患者,女,35 岁,2004年9月8日因尿痛、尿急、小腹坠痛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尿常规:WBC(++),诊断为急性尿路感染,于门诊输液部给予氧氟沙星0.4 g加入5%葡萄糖250 mL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当液体输入50 mL时,患者诉针刺局部奇痒,给予减慢滴速(20滴/min),局部热敷,患者痒感减轻,输入至100 mL时,患者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即刻停止氧氟沙星输入,测血压68/46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小便失禁,给予去枕平卧、吸氧、1%肾上腺素1 mL皮下注射,氢化考的松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5 min后患者清醒,症状缓解,留院观察24 h,无特殊不适.经病例讨论诊断为氧氟沙星所致的过敏性休克.

655 条记录 12/33 页 « 12...9101112131415...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