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arrett食管中采用内镜窄

    作者:陈晓燕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E)中采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经胃镜诊断为内镜Barrett食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内镜观察,观察组患者予以内镜窄带成像(NBI)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对BE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E检出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rrett食管中采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检出率和准确率较高,减少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使用意义。

  • Barrett食管可从噎证论治

    作者:曹景龙

    Barrett食管即食管粘膜受损后在修复过程中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病理检查不难确诊,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所以防治Barrett食管十分必要.临床上胃食管返流病常伴发Barrett食管,而酸、碱等化学物质及素养物的攻击常损伤食管粘膜而导致Barrett食管的形成.因Barrett食管只是食管粘膜上皮的病理改变,而非一证,故很难与确切的中医病名相对应,但从其常有咽部不适,胃脘堵闷,时有噎食等临床表现看,可从中医"噎证"论治.噎证日久可致上下隔拒,故噎与膈常统而论述.

  • P73蛋白表达与老年Barrett食管及其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田辉;彭书华;王善政

    目的探讨P73蛋白与老年人Barrett食管和Barrett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73蛋白在28例Barrett食管(BE)和6例Barrett腺癌(BA)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恶性组P73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和良性组(P<0.05),生存5年以上的老年人Barrett食管和Barrett腺癌中P7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生存5年以下者(P<0.05).结论 P73蛋白表达有助于判断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良、恶性,可用于辅助监测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发生、发展,以便早期发现癌变,同时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 14例Barrett食管内镜下射频治疗的护理配合

    作者:李香玉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病理现象.它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Barrett描述为存在柱状上皮的食管[1-2],目前认为Barrett食管是食管正常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代替的癌前状态[3-4],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30~50倍[5].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自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进行Barrett食管内镜下射频治疗共14例,护理效果满意.

  • 35例Barrett食管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孙林;邱梅;胥荣;李霞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结果,证实Barret食管与食管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重新阅片,确诊为Barrett食管的病例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35例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结合免疫组化检查,发现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病例CerbB-2、P53、Ki-67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Barrett食管是一种癌前病变,由Barrett食管发展为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在增加,因此,提高对Barrett管的早期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食管腺癌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 Barrett食管的诊断与内镜下治疗

    作者:魏艳翎;毛云高;艾刚锋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下段正常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BE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严重并发症,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2].

  • 缺氧诱导因子-1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蛋白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丁光荣;张俊文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mRNA-binding protein 3,IBMP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 antigen,PCNA)和P53蛋白在反流性食管炎(ruflex esophagitis,RE)、barrett食管(Barrette esophagus,BE)、食管腺癌(esophageal edenocarcinoma,EA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IMP3、PCNA和P53的表达在EAC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份RE、100份BE和100份EAC样本中HIF-1α、IMP3、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并取无反酸、烧心等症状,无免疫疾病、感染疾病病史及胃镜下食管下段黏膜无明显病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样本30份作为对照.结果 HIF-1α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4%、54%和9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53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31%和84%,EAC和BE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MP3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0%、45%和74%,EAC和BE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CNA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2%、47%和74%,EAC和BE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AC与BE组及BE与RE组比较,HIF-1α、P53、IMP3、PCNA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种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的表达逐渐增强.HIF-1α表达与IMP3、P53、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HIF-1α、IMP3、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与BE、EA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作监测BE、EAC早期发生的指标,为今后BE及EAC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 30例Barrett食管病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宗青;徐晓建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患者的临床特点,食管镜下表现,影像诊断学下表现以及BE的相关鉴别诊断,以期提高BE的诊断率,指导临床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0例BE患者的临床资料,系统治疗后,21例患者在我院行食管镜复诊,11例(52.38%)仍为BE,8例(38.09%)患者食道恢复为正常的食管上皮,2例(9.5%)演变为食管腺癌.结论:BE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治疗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以期减少并发症.

  •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研究及治疗概况

    作者:李明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的胃一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反食等症状,并可有非心源性胸痛、支气管哮喘、慢性咽喉炎等食管外的表现.根据其内镜下表现可分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近年来,随着对此病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下面,本文就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研究及治疗概况做一综述.

  • 食管腺癌、Barrett食管活检粘膜中TGF-β1的表达

    作者:甄云飞;曲海霞;王青

    目的:研究食管腺癌、Barre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和正常食管粘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食管腺癌患者、40例BE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食管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在健康对照组食管粘膜中发现TGF-β1的表达,食管腺癌组TGF-β1的表达水平>BE组>健康对照组(P<0.05).食管腺癌组中,TGF-β1在中-高分化腺癌及低分化腺癌患者食管粘膜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Z=1.07,P>0.05).结论:食管腺癌、BE食管粘膜中TGF-β1表达水平升高,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

  • 角蛋白7与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在Barrett食管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丽莉;刘铁夫

    目的 探讨Ck7和EpCAM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胃镜确诊BE,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k7和EpCAM的表达.结果 Ck7在BE中的柱状上皮和特殊肠化型上皮的杯状细胞胞质表达,阳性率为94.6%,与其它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EpCAM在BE特殊肠化型的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胞质表达,阳性率为51.4%,与其它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CK7贲门柱状上皮胞质中有弱着色,3例EpCAM贲门腺体细胞中有弱表达,两者在食管鳞状上皮表达都为阴性.结论 Ck7能鉴别活检组织柱状上皮的来源,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标志物;EpCAM特异性强,有助于发现特殊肠化型BE,对其转归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 98例Barrett食管临床及内镜下表现与治疗分析

    作者:孙锟;朱道明;肖贤珍

    目的:研究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及其治疗手段.方法:普通人群行电子内镜检查,对98例确诊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分析其内镜下的表现,病理分型及治疗.结果:内镜表现:98例患者中,全周型47例,占47.96%,舌型20例,占20.41%,岛型13例,占13.26%,岛型和舌型混合18例,占18.37%.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一部分表现为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或吞咽不适感,上述患者多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或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①饮食调整:饮食忌酸性、过烫、过硬、过辣,睡前少进食;②药物治疗:抑酸、抗反流、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③对于单个较大或多发岛状病灶或BE的长度>15mm者行APC(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或多次治疗;④对确诊食管腺癌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建议手术.结论:内镜随访检查对Barrett食管确诊及早期食管腺癌的检出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Barrett食管患者食管癌的预防效果分析

    作者:曹辉琼;谷欣;马松炎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Barrett食管患者食管癌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收治的Barrett食管患者2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7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PI治疗,A组和B组在PPI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辛伐他汀20 mg/d和40 mg/d,疗程为9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5年的随访.统计分析三组Barrett食管疗效、食管癌发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治疗前后治疗效果为显著、好转和无效的患者比例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食管癌的发生率为13.16%,高于A组的6.58%和B组的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食管癌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慢性咳嗽、基底层细胞增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肝功能异常和肌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I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20 mg辛伐他汀用于治疗Barrett食管有效预防患者食管癌的发生且不会增加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可作为预防食管癌发生辅助用药之一.

  • 浅探Barrett食管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

    作者:齐洪军

    Barrett食管(BE)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与食管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气、痰、瘀、热、毒互结于食道,津亏血燥,食道干涩是Barrett食管发病的关键;行气化痰、活血行瘀、清热解毒、和胃降逆、滋阴润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 硬皮病消化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及诊治进展

    作者:胥魏;张缪佳

    约90%的硬皮病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受累,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胶原蛋白沉积、自身抗体作用、平滑肌细胞炎症及萎缩、特征性纤维化等有关。消化系统受累的常见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胃轻瘫、假性肠梗阻、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便秘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尤为关键。因此,本文就硬皮病消化系统受累临床诊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

  • 自体荧光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消化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玉琴;施建平

    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肠癌等)是人体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特别是用于筛选和普查)的提高,能够增加对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光诱导自体荧光内镜系统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于识别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优于普通白光内镜系统,对于辨别早期癌变及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此文对自体荧光内镜系统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

    作者:孔凡扬;李兆申

    食管腺癌是食管癌的一种重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预后较差.食管腺癌与Barrett食管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干预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病变可以降低其进展为恶性肿瘤的风险.对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应根据其病理分级定期行内镜监测,争取早期发现进展或癌变的黏膜组织.

  • 药物对Barrett食管恶性进展的化学预防作用

    作者:陈玲;王长青;刘政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早期干预可降低其恶性进展的风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学预防药物主要为抑酸药.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及他汀类药物在预防BE恶性进展中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就抑酸药、NSAID及他汀类药物预防BE恶性进展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 Barrett食管恶变风险与随访策略

    作者:狄佳;张军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和部分胃-食管连接处腺癌的癌前病变.鉴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BE的发病及恶变风险统计数据的差异较大,且食管、胃贲门腺癌普遍具有预后差、生存率低的特点,因此总体明确BE的恶变风险及现有监测随访策略对该病的早期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文就目前BE的恶变风险及监测随访策略概况作一综述.

  • Barrett食管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郭春丽;丁西平

    目前Barrett食管主要靠内镜检查以及活检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由于只有其中较少的一部分会恶变为预后不良的食管腺癌,所以若能准确找出这部分高危人群,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将对改善Barrett食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人们试图从微观的基因方面解释这种差异并寻求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以早期检出并提前干预这部分高危人群.此文就近年Barrett食管基因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543 条记录 8/28 页 « 12...567891011...2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