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庭单温试验的筛选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单温试验筛选价值及评估前庭功能的可靠性.方法:1406例眩晕患者分2组进行冷热试验.先冷后热组705例.先热后冷组701例.2组的先冷和先热刺激分别作为单冷、单热试验,计算单温试验单侧前庭反应减退及冷热试验、眼震优势偏向(DP),以冷热试验结果为对照标准.计箅单温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止确诊断指数和Kappa值等.结果:先冷后热组:冷热和单冷试验均阳性428例.均阴性145例,单独阳性分别为85例、47例,单冷试验灵敏度为83.4%,特异度为75.5%.正确诊断指数为0.589,Kappa值为0.555(P<0.01).先热后冷组:冷热和单热试验均阳性429例,均阴性130例,单独阳性分别为82例、60例,单热试验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68.4%,上E确诊断指数为0.524,Kappa值为0.505(P<0.01).排除伴有自发性眼震(SN)患者,单冷和单热试验的灵敏度分别为86.9%、86.9%;排除含有DP患者,单冷和单热试验的灵敏度分别为89.3%、88.1%.结论:DP、SN等多种因素影响单温试验结果,单温试验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较高.不宜常规作为冷热试验的筛选试验.
-
前庭自旋转试验在前庭功能评定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在前庭功能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行VAT和冷热试验(CT).在VAT水平和垂直眼动增益、相位,水平非对称5项指标以及CT中,出现1项或1项以上异常指标即评定为该试验结果异常.结果:VAT异常者36例(75.0%),异常指标中的相位多于增益,非对称少,相位和增益病理数据在各频率的分布一致.其中水平测试异常32例(66.7%),包括增益降低21例次,相位延迟24例次,非对称6例次,与前庭损伤侧别相符,且均出现在6.0~11.0 Hz;垂直测试异常15例(31.2%),包括增益降低或升高7例次,相位延迟14例次.CT管麻痹和优势偏向单项或双项异常者33例(68.8%).VAT和CT单独异常分别为11例和8例,均异常25例;完全性前庭损伤者的2项结果均异常,且VAT异常数据呈全频带性.结论:VAT作为高频、宽带的前庭功能检测技术,既能提供前庭高频区的功能信息,又可检测垂直半规管功能,弥补了CT的缺陷,减少了漏诊.
-
摇头眼震与前庭冷热试验的互补作用
目的:探讨摇头眼震(HSN)检查与前庭冷热试验前庭系统疾病定侧诊断方面的互补作用.方法:60例眩晕疾病患者均行前庭冷热试验、HSN及相关听力学检查.结果:半规管轻瘫(CP)正常,引出HSN 者19例:①HSN的方向与CP方向相反者11例,HSN指向健侧;②HSN的方向与CP方向相同者8例,HSN指向患侧.CP正常,未引出HSN者10例.CP异常,未引出HSN者8例.CP异常,引出HSN者23例:①HSN的方向与CP方向相反者19例;②HSN的方向与CP方向相同者4例,HSN指向患侧.结论:HSN与前庭冷热试验可互为补充,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全面了解水平半规管的功能.
-
前庭外周损伤患者自发眼震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前庭外周损伤患者自发眼震(SN)的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以60例急性单侧前庭外周损伤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前庭神经炎(VN),分别完成自发眼震、冷热试验测评.以SN强度和方向、冷热试验的优势偏向(DP)值及单侧半规管反应减退(UW)值为评定指标(异常者分别称为DP、UW),结合病程,分析SN的特点及其与病程、DP及UW间的关系.结果:60例中有SN者49例(81.7%),无SN者11例(18.3%).SN强度范围0.5°/s~20.4°/s,与病程呈负相关(r=-0.478,P<0.01).将SN强度按轻、中、重分组,病程中位数分别为6.5、5.0、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71,P<0.01).有SN者中冷热试验DP 44例(89.8%),DP值正常5例(10.2%),SN强度与DP值呈正相关(r=0.513,P<0.01);存在UW者35例(71.4%)(UW侧别与SN方向不同者31例、相同者4例),双侧半规管反应减退者7例(14.3%),双侧半规管反应正常者7例(14.3%),SN强度与冷热试验UW值无相关关系(r=-0.321,P>0.05).有SN和无SN者UW值分别为(40.9±26.3)%和(29.9±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7,P<0.05).结论:急性前庭外周损伤者的SN强度多为中重度,强度随病程延长逐渐减弱或改变方向,且较无SN者的前庭损伤程度重.SN对前庭外周损伤侧别及代偿状态评估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
前庭功能测试对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测试异常情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冷热试验+cVEMP+oVEMP结果,按前庭功能异常的项数分为全部正常组(A组)、1项异常组(B组)、2项异常组(C组)和3项全部异常组(D组),统计每组治疗有效及无效的例数,并分别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27.27%,无效率为2.27%;B组治疗有效率为36.36%,无效率为4.55%;C组治疗有效率为9.09%,无效率为6.82%;D组治疗有效率为0%,无效率为13.64%.A、B、D组组内有效率与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效率与无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全部正常或仅1项异常者预后好,而前庭功能3项异常者预后差,前庭功能2项异常者预后不确定.前庭测试结果有助于协助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关键词: 聋 突发性 颈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冷热试验 预后 -
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特点
目的:探讨突聋伴BPPV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特点.方法:收集2015-03-2016-03期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突聋患者的病史资料、纯音听阈检查结果及视频眼震图检查资料并分析.结果:50%患者曾有眩晕、头晕、平衡障碍等前庭功能损伤的表现,其中16%表现为BPPV;伴BPPV者冷热试验CP异常率为77.8%,非BPPV者CP异常率为52.9%,无眩晕者CP异常率为32.1%;不伴眩晕的患者,其出现全聋型听力曲线的比例(25.0%)低于伴BPPV的患者(73.9%)及伴非BPPV眩晕的患者(54.2%);伴BPPV者20例,治疗有效率达50.0%(10/20);伴非BPPV眩晕者41例,治疗有效率为36.6%(15/41);无眩晕者55例,治疗有效率为40.0%(22/55).各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约半数的突聋患者曾有眩晕症状出现,16%患者表现为BPPV.伴BPPV的患者其冷热试验异常率高于不伴眩晕的患者;伴BP-PV的患者及伴非BPPV眩晕的患者,其出现全聋型听力曲线的比例高于不伴眩晕的患者.是否伴有BPPV对突聋的预后有无影响目前暂无定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BPPV并非判断突聋预后的因素.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冷热试验 听力分型 预后 -
急性前庭综合征后遗姿势症状患者的前庭功能与康复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外周性急性前庭综合征(AVS)遗留慢性姿势症状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及前庭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7例患者采用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和颈源性、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进行半规管和耳石器功能评估.采用前庭康复治疗,疗程2个月,根据VEMP结果分为不伴耳石器功能损伤组(A组)和伴耳石器功能损伤组(B组)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估采用前庭症状指数(VSI)及Berg平衡量表(BBS).结果:冷热试验和摇头试验共阳性33例(86.5%),两者均出现阳性结果23例(65.7%),A组22例(59.5%),B组15例(40.5%).治疗前VSI中的平衡、头晕症状评分B组高于A组,BBS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前庭康复治疗后V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BBS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性AVS遗留慢性姿势症状患者均伴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动态前庭功能损伤,伴耳石器功能损害者平衡功能更差,但通过前庭康复治疗均能获得明显改善.
-
前庭自旋转试验在耳源性眩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在耳源性眩晕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的129例耳源性眩晕患者进行VAT及冷热试验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AT检查结果异常者89例(69.0%),冷热试验检查结果异常者56例(43.4%).两项对比试验中,单独结果异常VAT为47例(36.4%),冷热试验为14例(10.9%);两者均异常42例(32.6%),两者总异常103例(79.8%).经统计学分析VAT异常的检出率高于冷热试验,总异常的检出率高于任何单一试验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0,P<0.05).结论:耳源性眩晕患者中VAT异常的检出率高于冷热试验.VAT与冷热试验联合应用,可相互补充,有助于全面了解半规管功能,为耳源性眩晕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
前庭功能对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54例突聋患者(57例伴眩晕)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其中86例(32例伴眩晕)进行了冷热水检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vestibular ey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以及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突聋患者伴或不伴眩晕、前庭功能检查是否异常等因素对听力预后的影响.结果 伴眩晕的57例突聋患者听力恢复的几率是不伴眩晕者的0.426倍[OR值=0.426,95%置信区间(95%CI)为0.199~0.914,P=0.028],恢复的程度低11.008 dB(偏回归系数为11.008,95%CI为-17.391~-4.625,P=0.001);86例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检查的患者中结果异常的患者(30例)听力恢复的几率是正常患者的0.266倍(OR值=0.266,95%CI为0.093~0.763,P=0.014),恢复的程度低9.244 dB(偏回归系数为9.244,95%置信区间为-16.609~1.879,P=0.015);VHIT检查中水平半规管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30例)听力恢复的几率是正常者的0.262倍(OR值=0.262,95%C1为0.095~0.724,P=0.010),恢复的程度低10.283 dB(偏回归系数为10.283,95%CI为-17.397~-3.169,P=0.005);VHIT检查中前半规管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17例)听力恢复的几率是正常者的0.349倍(OR值=0.349,95%CI为0.125~0.974,P=0.044);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30例)比结果正常患者恢复程度低8.408 dB(偏回归系数为8.408,95%CI为-16.065~-0.750,P=0.032).结论 前庭系统损伤是听力预后差的高危因素,突聋伴发眩晕的患者前庭功能损伤的几率更高,且损伤的程度更重,前庭功能检查应作为突聋患者的常规检查.
-
不同分期梅尼埃病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及冷热试验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听力分期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及冷热试验(caloric tes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确诊的MD患者55例(52.8±15.8岁),按MD听力分期标准分为1期9例(48.8±13.8岁),2期9例(46.0±16.3岁),3期23例(50.3±13.5岁),4期14例(53.5±16.2岁),分别行oVEMP检测及冷热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 1、2、3、4期MD患者oVEMP异常率分别为55.6%(5/9)、66.7%(6/9)、78.3%(18/23)、78.6%(11/14),冷热试验异常率分别为22.2%(2/9)、33.3%(3/9)、78.3%(18/23)、85.7%(12/14);可引出oVEMP的1、2、3、4期MD患者其振幅分别为4.3±4.0、3.5±2.3、2.5±2.4、1.3±0.5 μV.结论 MD患者oVEMP及冷热试验异常率随其听力受损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oVEMP振幅呈下降趋势,提示椭圆囊与水平半规管的损伤加重.
-
听觉诱发电位(AEP)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听神经瘤可引起同步前庭功能障碍,常见的前庭症状是行走不稳、偏倒,重者出现眩晕,因此前庭功能检查,特别是冷热试验对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在本组病例中,患者半规管功能异常者占92%,ABR表现正常的5例患者均出现半规管功能低下,因此前庭功能检查对于桥小脑角占位病变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
单温筛查试验的效果:相关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双耳交替冷热试验是一项重要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可以区分出前庭功能异常的患耳侧别,但同时也会引起受试者的不适,而且非常耗时,因而其临床应用颇有争议.因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89-1990年间在Mayo诊所进行前庭功能检查的989例患者(年龄9-90岁,平均56±16.4岁)的临床资料,排除了有自发性眼震病史者、未完成双耳交替冷热试验者和双侧前庭功能丧失者,旨在分析大样本单温试验检查结果与双侧双温检查结果是否存在差异.
-
前庭自旋转和冷热试验对早期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前庭自旋转(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和冷热试验对早期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4例早期梅尼埃病非急性发作期(Meniere disease,MD)患者和22例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进行VAT和冷热试验检查,均为单耳发病,均先行VAT检测后行冷热试验.VAT检测观察水平增益、水平相移、垂直增益、垂直相移、非对称性5项参数,其中任意一项及以上异常即评定为前庭功能异常;后行冷热试验观察记录半规管轻瘫值(canal paresis,cP)和热气试验大慢相角速度(SPVmax).对两组患者的VAT和冷热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差异.结果 VAT结果显示24例MD组16例(66.7%)前庭功能异常,其中增益增高1例次、降低8例次,增益部分增高部分降低1例次,相移延迟有12例次,非对称性异常有5例次;22例VM组中12例(54.5%)前庭功能异常,其中增益增高6例次、降低1例次,相移延迟有10例次.两组数据比较,增益增高和降低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冷热试验显示24例MD组中CP阳性14例(58.3%),SPVmax均值10.5°±9.5°/S;22例VM组CP阳性4例(18.2%),SPVmax均值34.7°±17.9°/S.两组CP和SPVmax均值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两组疾病的非急性发作期,VAT测试提示MD患者以4~6 Hz增益降低,VM患者以2~4 Hz增益增高为主要特征;冷热试验提示MD患者多表现为单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退,而VM患者表现为亢进或者正常;二者的结合具有高低频互补作用,可以提高早期MD和VM的鉴别诊断.
-
前庭自旋转试验和冷热试验在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和冷热试验在鉴别眩晕症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较90例眩晕患者的VAT及冷热试验的检测结果.结果 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特征性表现为增益减低率较中枢性眩晕患者高(44.4% vs 14.8%,P<0.05).中枢性眩晕组特征性表现为增益增高,外周性眩晕增益增高率较中枢性眩晕组的低(2.7% vs50.0%,P<0.05).VAT试验眩晕患者阳性检出率较前庭冷热试验高(95.6% vs 80.0%,P<0.01).结论 VAT在评估前庭功能是否病损及鉴别诊断外周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方面明显优于冷热试验,在前庭功能定侧方面结合冷热试验可使前庭功能检查更加完善实用.
-
有两个畸形尖的前磨牙1例
患者男,15岁.因右上牙痛4d,加剧1d,于1982-04来诊.检查:右上颌第一前磨牙近中和远中边缘嵴处,各有一畸形尖.近中畸形尖隐约可见有一穿髓小点.该牙未见龋坏,牙龈无红肿,牙周袋不深,叩痛明显,I度松动,颊侧前庭沟轻微肿胀并有压痛,冷热试验(-),电活力测定提示牙髓坏死.X线片示:根尖区有少许稀疏区.牙髓腔、髓角与畸形尖的关系显示不清晰.临床诊断:右上颌第一前磨牙双畸形尖并发急性尖周炎.
-
单温试验在前庭功能检查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单温试验在前庭功能检查中的意义.方法:对123例接受冷热试验的受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冷热试验为标准分别计算单热试验及单冷试验的灵敏度、假阴性率(漏诊率)、特异度、假阳性率(误诊率)、正确诊断指数及Kappa值,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3例受检者中冷热试验阳性72例,阴性51例,阳性率58.54%,阴性率41.46%.单热试验阳性60例,阴性63例,灵敏度70.83%,假阴性率29.17%,特异度82.35%,假阳性率17.65%,正确诊断指数0.532,Kappa值为0.51,两种试验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冷试验阳性55例,阴性68例,灵敏度68.06%,假阴性率31.94%,特异度88.24%,假阳性率11.76%,正确诊断指数0.563,Kappa值为0.54,两种试验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温试验在前庭功能检查中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不高,临床实用价值有限.
-
自发性眼震受检者前庭温度试验视频眼震图分析
目的:探讨适合伴有自发性眼震受检者温度试验的合理路径.方法:对63例伴有自发性眼震受检者视频眼震图下双耳单温试验结果作回顾性分析,以冷热试验为标准,选取眼震高潮期10s的波形计算大慢相速度(SPV),将CP单温及CP双温分别计算,并与不伴自发性眼震者作对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3例伴有自发性眼震受检者单温试验CP冷假阳性率、CP冷假阴性率、CP热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而CP热假阴性率低于对照组.CP热假阴性率的降低与自发性眼震快相方向和病变侧别相反有关.结论:对伴有自发性眼震受检者宜先行自发性眼震慢相侧耳的热灌注,次行自发性眼震快相侧耳的热灌注,如受检者能够耐受,再依次行慢相侧、快相侧的冷灌注.若CP热的结果为阴性,可大致判定受检者水平半规管功能正常.当按照上述路径对伴有自发性眼震受检者用CP热判断前庭功能时,仍可能有少数漏诊,漏诊的病例主要是自发性眼震快相侧前庭功能减退者.
-
维吾尔族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9例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yoxysmal positmal vertigo BPPV)在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方面的特点.进一步了解BPPV可能发病机制并提出防止性措施.方法:对89例BPPV患者行纯音测听、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前庭双温试验、前庭诱发的脑源性电位检查.分析:BPPV患者几种耳功能检示阳性率及在BP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BPPV患者中,原发性BPPV占70.79%.纯音测听异常者占39.33%,脑干反应异常者在原发性BPPV中占60%,前庭功能双温试验异常者占24%,BPPV同侧病变占66.7%,水平半规管病变BPPV占56%.结论:原发性BPPV发病率高于继发性BPPV病变.这一点与国内的钟乃川[1]、张素珍等相同,所不同的是维吾尔族与汉族相比患者纯音测听轻中度感音聋,神经性耳聋以高频的下降为主,水平半规管异常率较高.高频脑干刺激率反应异常对BPPV有一定的影响,这说明迷路病变与BPPV密切相关、内耳供血密切相关.维吾尔族大部分患者由于饮食习惯、动脉硬化、内耳供血直接影响,内耳供血不足易引起耳石脱落,实行耳石复位的同时要用改善循环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