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不同入路单孔胸腔镜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应用对比研究

    作者:宋永祥;陈成;徐刚;李剑;瞿文栋;汤阳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入路(经剑突下入路与经两侧腋下入路)单孔胸腔镜双侧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从2011年10月-2015年9月,该科共完成单孔胸腔镜双侧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47例,其中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行双侧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11例(A组),经双侧腋下单孔胸腔镜行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36例(B组),通过观察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症状好转程度、远期有无复发及代偿性多汗等指标,对比两种不同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4.00±12.0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00±0.70)d,术后1周使用镇痛药物氨酚双氢可待因平均剂量(26.30±9.20)mg,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6.00±16.0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30±1.00)d,术后1周使用镇痛药物氨酚双氢可待因平均剂量(48.30±12.00)mg.近期均无血胸、气胸、Hornor综合征等并发症,随访两组均无复发,两组患者对比围手术期数据,经剑突下入路手术平均时间较经双侧腋下入路手术长,术后各项并发症及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与传统的经双侧腋下切口单孔胸腔镜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相比,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治疗手汗症具有更微创的优势,减轻了术后出现的肋间神经疼痛症状,疗效及安全性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 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30例治疗体会

    作者:万清廉;杨玉伦;常国涛;杜鹃

    目的:探讨肺结节的筛查方法及其胸腔镜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胸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肺结节筛查出的疑似肺癌的3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后,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术后病理:结核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错构瘤1例;肺浸润性腺癌15例,原位癌4例,鳞癌2例,转移癌1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1例因胸膜转移行胸膜固定术,无手术死亡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7±10.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2.7±20.8)mL,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平均(2.3±0.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3±1.2)d.术后无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阵发性室上性期前收缩1例,经治疗治愈.术后随访3月至1年无死亡.结论:对于高危因素的肺结节,采用胸腔镜单孔肺结节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胸腔镜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曾贵青

    目的:通过与传统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比较, 探讨单孔胸腔镜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单孔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30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 取同期接受传统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30例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术中腹部都使用腹腔镜手术, 使用左颈部吻合的方式,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手术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胸部术中出血量及胸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术后24 h疼痛指数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淋巴结复发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单孔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可行, 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近期效果满意, 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 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疗效观察

    作者:陈厚赏;林凯旋;肖国泽

    目的:探讨经单孔胸腔镜进行交感神经链切断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6例患有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单孔胸腔镜双侧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通过回访及术前术后对比分析其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6例患者的手掌多汗症状均消失,腋窝、脚底多汗症状明显缓解.有6例患者术后躯干出现了轻至中度代偿性多汗的现象,但其症状在术后6~12个月均有缓解,患者均能接受该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术后没有患者出现霍纳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用单孔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相对其他治疗及传统手术具有疗效好、安全可靠,切口隐蔽美观等优点.虽然存在如代偿性多汗、手掌干燥等情况,患者对该些并发症的出现仍较接受.

  • 单孔腔镜术后护理经验探讨

    作者:苏建薇;张倩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专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0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进行的单孔胸腔镜手术5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术前和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经手术治疗和专科护理后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3例(6%)术后伤口渗液,予加强换药及营养支持处理后伤口愈合出院.2例(4%)术后出现少量气胸,予行胸腔穿刺抽气术后痊愈出院.结论:为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专科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近距离两孔与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的对比

    作者:焦鹏;李简;佟宏峰;吴青峻;马超;田文鑫;于瀚博;孙耀光

    目的:将近距离两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这种肺癌手术方式与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其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术后疼痛等,以期为肺癌术式选择提供更多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及北京医院胸外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拟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269例,纳入统计分析205例,近距离两孔法122例,单孔法83例,收集并比较围手术期各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出现,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住院费用方面等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皮下气肿、引流管口漏气及伤口愈合不良)等方面近距离两孔法优于单孔法(P <0.05)。结论:近距离两孔胸腔镜肺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疼痛方面与单孔法相同,手术操作难度和并发症少于单孔法。

  • 喉罩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张洪江;潘维敏;张林;温翠丽

    目的:评估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麻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喉罩组与双腔支气管组各20例肺占位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两组均行肋间神经阻滞,术中喉罩组不使用肌松药,保留自主呼吸;双腔管组使用肌松药,术中行单肺通气.结果:喉罩组与双腔管组在手术时间、术中低SpO2、术前、术后1 h PaCO2无明显差异.喉罩/双腔管放置满意用时、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喉罩组均短于双腔管组.插喉罩/双腔管前后,△MAP、△HR喉罩纽低于双腔管组.术中每千克体重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喉罩组显著少于双腔管组.肺叶切除后血气PaCO2、术中高P.CO2,喉罩组显著高于双腔管组.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住院总费用喉罩组低于双腔管组.结论: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麻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

  •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对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宋炳炎;马丽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对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1-2级,随机均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B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后,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于术侧胸所在肋间胸椎旁注射0.375%罗哌卡因12-15mI,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h,8h,12h,24h的血气氧分压的结果.结果:A组血气氧分压结果均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能减轻患者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病人可以正常潮气量呼吸,早期做呼吸功能锻炼,翻身拍背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技术在小儿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龚瑾;沈立;谢业伟;张儒舫

    目的:比较在小儿前纵隔肿瘤中分别采用单孔和三孔胸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儿6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三孔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疼痛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感染发生率为3.12%,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16.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致痛介质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 (PGE2)、缓激肽(BK)和神经肽Y(NP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24 h,治疗组5-HT、E2、PGE2、BK和NP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前疼痛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白介素(IL)-1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24 h,治疗组NO、IL-1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各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前纵隔肿瘤中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可减少感染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不同胸膜固定术在青年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作者:陈春雨;顾江魁;陶立伟;胡一淼

    目的 比较不同胸膜固定方法在青年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青年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2%碘酊涂擦行胸膜内固定,B组采用50%高糖喷洒灌注行胸膜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部疼痛评分、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而B组术后胸部疼痛评分、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或短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均未复发.结论 与应用2%碘酊涂擦胸膜相比,使用50%高糖喷洒灌注行胸膜内固定可减少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青年患者术后胸痛程度、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胸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涛;冯旭

    单孔胸腔镜手术是胸外科微创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手术时不使用腔镜套管,操作时避免了对肋间神经的挤压和损伤,减少了并发症.然而,此技术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腔镜手术基础,本文就单孔胸腔镜的手术人路、治疗病种、麻醉方式等作一综述.

  •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机体疼痛程度、创伤程度比较

    作者:曹洋;刘涛;王鹏飞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机体疼痛程度、创伤程度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8例,回顾其手术方式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单孔组52例、接受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三孔组56例.术前、术后24 h,对比两组血清中疼痛介质、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含量差异.结果:术前,两组血清中疼痛介质、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中疼痛介质NE、DA、5-HT含量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指标MDA、O2-含量低于对照组,SOD、GSH-Px含量高于对照组;炎症反应指标IL-6、IL-8、CRP、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术后疼痛及全身炎症应激反应较轻.

  • 单孔胸腔镜下T3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43例

    作者:廖绪强;陈民彪;黎亮;王德伟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单孔胸腔镜下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的43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动态监测掌温变化,术后观察多汗症状缓解情况及代偿性出汗表现。结果手术前后左侧掌温[(31.23±1.75)℃vs (33.26±1.01)℃]和右侧掌温[(31.00±1.65)℃vs (33.41±1.02)℃]比较,掌温在手术切断后较切断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单孔胸腔镜操作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手多汗表现马上消失,术后15例患者表现轻度代偿性多汗,7例患者术后胸片报告少量气胸(<20%),未出现中、重度代偿性多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缓解并消失,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手汗症复发。结论单孔胸腔镜下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治疗手汗症的方式,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胸腔镜不同术式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樊建坤;程亮;冯琦;高川;李泉;王继华;张健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不同术式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于该院进行初诊的9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接受的胸腔镜的不同术式分为单孔胸腔镜手术组和传统胸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管保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患者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传统胸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短于单孔胸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胸腔镜手术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及引流量高于单孔胸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胸腔镜手术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评分均高于传统胸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与传统方案相比,手术创伤小,伤口美观,而且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感,提升了患者短期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

  • 快速康复外科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双侧肺大疱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志锋;蔡南;李志敏;洪祎纯;吴伟斌;黄豪达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对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双侧肺大疱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双侧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的双侧肺大疱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FTS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按常规程序进行治疗,FTS组根据FTS理念制订围术期流程并实施手术方案.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围术期疼痛和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FTS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肺功能指标则提高,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FTS理念可有效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肺功能的改善及并发症的预防.

  • 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成长曲线分析

    作者:高云飞;罗洞波;刘翼;孙伟

    目的 分析单孔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该院11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患者病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12例患者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平均分为A、B、C和D组,并对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更改手术方式比例、并发症、淋巴结区域清扫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病理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和D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明显少(或短),淋巴结区域清扫数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学习曲线大约为28例.

  •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史经伟;杨如松;邵丰;孙杨;江山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由同一主刀医师及团队实施的35例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其中23例肺大疱切除术,6例肺楔形切除术,5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手术时间20~106 min,平均为(38.79±26.45)min;术中出血量20~350mL,平均为(57.14±56.50)mL;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技术安全、可行,可以选择性地用于部分病例.

  • 186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临床分析

    作者:张远强;童华杰;杨金华;刘申平;韩泳涛

    目的 总结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在治疗胸部疾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186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病变局部切除171例,肺叶切除15例.结果 局部切除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6(10~75)min,平均出血量23(5~65)mL;术中中转为双孔者11例,中转为三孔者6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7(3~9)d.肺叶切除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2(95~215)min,平均出血量96(60~195)mL;术中中转为双孔2例,中转为三孔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5~9)d.所有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安全、可靠、美观,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

  • 单孔胸腔镜手术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李鹏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SPVATS)及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VATS)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将其分为SPVATS组(采用SPVATS,n=45)和VATS组(采用VATS,n=35),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相关并发症出现,无中转开胸病例,无一例死亡.所有患者均随访9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SP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且与VATS的疗效相当,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陆锦玲;李刚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ERAS理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2~5天高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ERAS理念运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可降低肺部感染、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能显著减轻术后第2~5天疼痛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161 条记录 6/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