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红细胞形态判断标准探究
目的 寻找一个主观性小而又实用的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方法 首先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确定特征变形红细胞(主要为环形、靶形和芽胞形3种),然后分析经过肾穿刺病理确诊的150例患者的特征变形红细胞的百分比,分成多个诊断值,分别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特征变形红细胞百分比>30%,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特征变形红细胞百分比<10%.以特征变形红细胞百分比>30%为标准,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其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7%、AUC为0.976,同时显著缩小了混合型血尿的范围.结论 以环形、靶形、芽孢形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征变形红细胞,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简单、易行,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尿红细胞形态对肾性与非肾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血尿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临床征象.根据出血量的不同,可分为①肉眼血尿,②镜下血尿.临床上,镜下血尿呈一过性或间断性发作,多为生理性;如血尿为持续性,则提示病理性改变.
-
尿红细胞形态及容积分布曲线在小儿血尿诊断中应用
尿红细胞形态及容积分布曲线检查近年来已成为血尿诊断常规的初筛步骤,用来鉴别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以决定进一步相应的检查.我科对57例血尿患儿进行了普通光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同时检测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及红细胞平均容积,以帮助鉴别血尿来源,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尿D细胞与Alb、TRF、β2-m、α1-m在血尿诊断中的相关性探讨
尿红细胞形态的改变与血尿来源的关系,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得到证实,但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的复杂多样性,使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感到困惑.2005年Nagahama等提出将尿D细胞分为D1、D2、D3三种类型,起到了既简单,又灵敏的效果[1~2].现就D细胞及其亚类与Alb、转铁蛋白(TRF)、β2-m、α1-m在肾小球血尿中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
二次晨尿标本红细胞形态分析
目的:探讨一次与二次晨尿标本红细胞形态的差异.方法:用尿沉渣流式细胞仪、相差显微镜检测模拟血尿标本,临床一次与二次晨尿标本红细胞.结果:尿红细胞数量、形态与其在尿中停留时间有关;一次与二次晨尿标本内红细胞大小有差异.结论:二次晨尿标本红细胞检测能较准确反映泌尿系统疾病性质.
-
强直性脊柱炎继发IgA肾病2例
强直性脊柱炎继发IgA肾病较为少见,现将本院收治2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 患者男性,28岁,因腰痛及反复关节痛5年,发现肉眼血尿2月收住入院.患者5年来反复出现腰痛及双膝关节、双髋关节及双侧足跟痛,间歇服用萘普生、布洛芬及中药治疗2年 ,疼痛缓解.此后3年未继续药物治疗.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关节痛伴肉眼血尿而住院.入院体检:体温37℃,BP 14/11 kPa,心肺(-),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僵直,Sch o ber试验<4.0cm,双侧4字征(+),双侧髋关节有压痛,胸廓活动度3.5cm,双膝关节肿胀,有压痛,右足跟肌腱附着点处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RBC +++,尿蛋白+~++,尿红细胞形态80%异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0.85克.肝肾功能正常,HBsAg(-),CCr 102%,ESR 78mm/h,CRP 5.4mg/L(正常< 0.8mg/L),RF(-),ANA(-),anti-ds-DNA(-),HLA- B27(+),血IgA 5.48g/L,IgG 18.6g/L,IgM 1.4g/L,CT 示骶骼关节间隙略变窄,关节面模糊.腰椎呈"C”形左侧弯,L 2~4增生明显,椎间融合, 呈竹节样改变.肾穿刺病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示系膜区颗粒状IgA、C3 沉积,肾小管间质未见异常.
-
创建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尿红细胞形态诊断新标准
目的 以环形、靶形、芽孢形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征红细胞,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已被确诊为肾小球疾病患者尿中特征变形红细胞的比值,寻找一个主观性小而又实用的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方法 首先确定在肾小球性血尿中敏感性高且容易辨认、主观性小的特征性变形红细胞,然后分析经过肾穿刺病理确诊的150例患者的特征变形红细胞的百分比,分成多个截断点,分别计算敏感度(Se)和特异度(Sp)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特征变形红细胞数多≥30%,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特征变形红细胞数多<10%.以特征变形红细胞数≥30%为标准,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敏感性84%,特异性97%,ROC曲线下面积0.976,同时显著缩小了混合型血尿的范围.结论 以环形、靶形、芽孢形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征红细胞,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145例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的分析,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对血尿来源诊断的意义.[方法]检测本院确诊为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患者血尿中的红细胞数目和形态,比较不同疾病血尿红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肾小球性疾病77例,检出畸形红细胞63例,混合形红细胞10例,正形红细胞4例;非肾小球性疾病68例,检出正形红细胞56例,畸形红细胞7例,混合形红细胞5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检测出尿畸形红细胞为81.8%,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则仅有10.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红细胞形态对区分血尿来源、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
三次尿棘红细胞检查对血尿定位诊断的价值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根据血尿来源可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由于两者的病因完全不同,治疗原则亦不同.除常规病史、生化、免疫学、影像学及肾穿刺活检外,尿红细胞形态的观察是初步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十分有效的辅助方法.
-
151例肾小球性血尿临床分析及其诊断标准探讨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形态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一种新标准.方法 对216例已确诊的血尿患儿应用新标准进行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以往报道的其他标准相比较.结果 环状+芽孢>5%且总变形红细胞>50%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灵敏度98.68%,特异度100%,明显优于其他3种诊断标准.结论 环状+芽孢>5%且总变形红细胞>50%这一标准诊断肾小球性血尿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应用
目前,鉴别血尿来源的方法很多:有普通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电镜、血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等.普通显微镜由于缺乏色泽对比和立体感,需要有丰富熟练的尿形态学检验工作经验者,且理想是染色,但较麻烦,故开展甚少;相差显微镜法反映尿红细胞形态立体感强,善于分辨;电镜法由于价格昂贵一般医院难以用于临床;血液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体积,有客观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易受其他微粒的干扰;1995年日本推出的以流式细胞技术为原理的尿液分析仪SysmexUF-100可将尿中成分作荧光染色后加以识别.
-
尿毒症患者尿中红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尿中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相差显微镜分别对尿毒症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红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其形态变化.结果 尿毒症组与其它两组尿中红细胞形态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毒症患者尿中红细胞形态大部分正常,需要临床医生在分析尿毒症时引起重视.
-
普通光镜观察独特形态红细胞鉴别血尿的临床意义
血尿来源的鉴别,近十余年来广泛采用位相显微镜或普通光镜加染色观察尿红细胞形态作筛选检查.前者因位相显微镜价格不菲基层单位难以购置,此项检查应用受限;后者受观察者主观影响大,误差发生率高.有报道观察畸形红细胞中一种独特的结构(G1),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有高度的特异性[1],及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用普通光镜观察了一组病人的尿红细胞形态,并与临床及肾活检结果作对照,现将观察到的结果报告如下.
-
尿红细胞形态、容积曲线及血红细胞容积曲线鉴别血尿来源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容积曲线及血红细胞容积曲线联合检验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AVE-763尿沉渣分析仪对138例非肾性血尿及33例肾性血尿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并计算畸形率,再用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及外周血红细胞容积(MCV、RDW).结果 138例非肾性血尿的尿红细胞畸形率为14.7±12.3%,MCV为91.4±13.4fl,RDW为16.4±2.3%,外周血红细胞MCV为79.6±11.3fl,RDW为14.4±1.1%,血MCV/尿MCV为0.89±0.08;33例肾性血尿的尿红细胞畸形率为72.8±10.1%,MCV为63.5±10.1fl,RDW为24.5±6.1%,外周血红细胞MCV为79.1±10.7fl,RDW为14.3±1.0%,血MCV/尿MCV为1.25±0.11,二组相比较,尿红细胞畸形率、MCV、RDW及血MCW尿MCV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尿红细胞形态、容积曲线及血红细胞容积曲线联合检验提高了肾病的诊断符合率,更加客观、准确地鉴别血尿来源,值得推广和应用.
-
尿红细胞形态及管型应用于肾病诊断的临床研究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肾病患者108例,均行尿红细胞形态及管型的测定,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红细胞形态分析结果和临床诊断符合率达87.36%,尿蛋白电泳图符合率达90.74%,两种检测方法对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尿红细胞形态和管型可为肾病的临床诊断提出可靠依据,并可提示患者的具体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尿蛋白电泳及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在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采用非浓缩尿电泳与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判断肾脏疾病的受损部位.方法 采用法国Sebia公司生产的HYDRASYS-2 SCAN全自动电泳仪对50例即有血尿和蛋白尿的患者进行测定,同时用相差显微镜对尿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50例蛋白尿患者电泳结果及尿红细胞形态分析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90%.且二者之间采用x2检验,P>0.05,两种方法对肾疾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蛋白电泳和尿红细胞形态分析,两种方法均比较简便、快速、无创伤,适合临床判断损伤肾脏部位及程度.
-
尿红细胞形态检测的初步探讨
研究认为,新鲜尿中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因此,除注意尿中红细胞数以外还要注意其形态[1].本文运用Wright染色对尿红细胞形态进行了检查,以探讨尿变形红细胞形成机制及其临床价值.
-
麻疹并出血性膀胱炎1例
患儿,男,6a,因咳嗽、发热4d,血尿、尿痛、皮疹1d入院.入院查体:T38.6℃,面部、发际、颈部、躯干可见红色粟粒样大小丘疹,压之不退色,双眼结膜充血,两侧颊粘膜上可见koplik斑,咽部充血,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外尿道口无红肿,四肢无皮疹.胸片示正常,腹平片未见阳性结石影,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示正常,血常规示正常,小便常规:RBC(+)、BLD( ),尿红细胞形态呈均匀型,尿培养无菌生长,膀胱CT示炎性改变.诊断麻疹并出血性膀胱炎.经用病毒唑10mg/(kg@d)静滴1wk,5%碳酸氢钠3ml/(kg@d)碱化尿液3d及服中药治疗,住院d2尿色减轻,尿痛消失,d3皮疹透发全身,d4尿色正常,皮疹自面部、发际消退,小便常规正常,d6皮疹退尽,原出疹处有麦麸状细微脱屑,留存棕色色素沉着.住院8d痊愈出院.
-
尿常规联合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Alport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尿常规联合普通光学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早期发现和诊断Alport综合征(AS)家系中的应用.方法 对门诊和住院患儿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尿者,在1周内进行1~2次复查,若复查仍为红细胞尿者,取其晨起新鲜尿液10 mL,1 500 r·min-1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尿沉渣红细胞形态.如红细胞为严重变形红细胞,诊断为肾性血尿,对其父母行尿自动分析检查及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有异常者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通过尿常规检查联合普通光学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发现7个肾性血尿患儿,经过家系调查初步诊断为X连锁显性遗传AS家系.结论 尿常规联合普通光学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能够早期发现和诊断AS家系,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
-
临床血尿来源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对于血尿来源的鉴别特别重视,尤其是肾性与非肾性血尿的鉴定.肾性血尿是累及肾脏实质的病变,一旦筛查结果显示为肾性血尿,就必须进一步做其他相关检查,包括尿沉渣中的管型、尿蛋白检验、肾功能测定、B超检查以及微量白蛋白、β2-MG、NAG酶检测乃至肾活检等.肾性血尿至少有两种以上的尿红细胞形态异常和大小改变,常见出芽形、棘形、锯齿形(皱缩形)、环形、口形、靶形等陈旧性红细胞.在临床上,肾性血尿多见于肾小球肾炎.非肾性血尿的确诊则需进一步做腹部平片以及静脉肾盂造影、肾脏超声波检查、CT扫描、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尿三杯试验等检查,非肾性血尿的尿红细胞形态与大小基本一致,非来源于肾小球.在临床上,非肾性血尿可见于月经期、过度运动、外伤、炎症、结石、结核、肿瘤等.严格区分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对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均有重大意义[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探索出鉴别血尿来源的多种方法,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