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交叉韧带损伤镜下重建术后中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许文根;符楚迪;张志敬

    交叉韧带损伤目前成为骨科和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关节镜下重建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重建材料可有多种选择.多股自体腘绳肌腱,两端带骨块的髌韧带,异体肌腱及人工韧带等.选择不同材料的近期疗效,各家报道比较接近,多数得到肯定结果,但中远期疗效争议较大.作者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10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镜下韧带重建术,现对其进行疗效初步总结.

  • 自体腘绳肌腱与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比较

    作者:柴昉;毕擎

    目的 比较采用自体胭绳肌腱(HT)与部分腓骨长肌腱(PLT)进行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的疗效.方法 选取采用HT与部分PLT进行ACL重建手术的患者127例,根据移植物不同,分为HT组79例和部分PLT组48例.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门诊复诊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部分PLT组Lysholm评分优于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不同时点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采用部分PLT重建ACL疗效较为确切,术后患者疼痛状况、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改善情况与临床常用的自体HT相仿,是值得尝试的一种ACL重建移植物.

  •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及横穿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

    作者:陆志剀;王杰;申玉峰;曾磊;徐杏平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及横穿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ACL断裂患者,采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2枚可吸收股骨横穿钉(Rigidfix)联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关节镜下重建ACL.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 20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15±2.3)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为43~65(51.2±1.75)分,术后提高到75~98(89.7±1.7)分.优13例,良5例,一般2例.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及横穿钉固定重建ACL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患者康复快等优点.

  • 关节镜下股骨端保留骨量界面螺钉固定和胫骨端Intra-fix系统固定在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中应用

    作者:黄长明;付仰攀;董辉详;胡喜春;卢海燕;王建雄;范华强;张少战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股骨端保留骨量界面螺钉固定和胫骨端Intrafix系统固定在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用腘绳肌腱对31例P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PCL重建术.采用PCL重建技术钻胫骨、股骨骨道,将腘绳肌腱拉入骨道,股骨端用1枚界面螺钉固定并保留隧道内上方的骨皮质,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韧带.结果 手术时间40~90(60.16±14.05) min.无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31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15.74±2.13)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9~49(30.77±11.62)分;术后88~98 (92.94±2.26)分(t=28.65,P<0.01).结论 关节镜下股骨端保留骨量界面螺钉固定和胫骨端Intrafix系统固定在腘绳肌腱重建PCL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效果可靠.

  • 保留残端自体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程文丹;李品;江淮;邵松;刘兴国;吕建军;许俊胜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12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自体四股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均增强。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6~76(63±8.11)分,术后86~100(94±6.31)分。Lachman试验阴性12例,弱阳性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160°(140°±3.15°),15例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 ACL重建术中残端的保留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15例

    作者:许俊胜;吕建军;程文丹;江淮;邵松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15例患者,采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获得随访3~12个月。膝关节稳定性增强,Lachman试验阴性12例,弱阳性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o~160o,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56~76分,术后86~100分。所有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是治疗ACL损伤的有效方法。

  •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107例疗效观察

    作者:付梓新;刘开祥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7例,均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治疗和随访观察.结果 107例患者分别取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7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42.70±3.65)分,术后(87.60±3.4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7例中优86例、良12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近期疗效良好.

  • 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28例临床分析

    作者:靳丹;郭强;郝大帅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多发生于运动时,尤其方向快速变化和跳跃时,损伤后常致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近年,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完善,关节镜下微创ACL重建已成为治疗ACL损伤的主要术式.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们为28例陈旧性ACL损伤患者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单束与双束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张凤军;王晓峰;巴昭臣;孔庆国;郝彬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单束八股腘绳肌腱与四股双束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011年对6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腘绳肌腱行重建术,其中33例采用单束八股移植物技术(单束组),31例采取双束四股移植腱技术(双束组).应用KT1000关节测量仪、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评估关节稳定性,按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评估关节功能.[结果]术后5年单束组有2例(6.06%)失败,双束组有1例(3.23%)失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4).单束组KT1000测量值为(1.41±1.21)mm,双束组为(1.40±1.12)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Lachman、轴移试验两组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IKDC评分分别为分别为(91.12±4.12)分和(91.83±4.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1).Lysholm评分分别为(92.03±4.32)分和(91.81±4.9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经过5年的随访,异体双束四股腘绳分别为肌腱与单束八股腘绳肌腱在术后成功率、稳定性以及关节功能方面表现都很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同期单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疗效观察

    作者:孔颖;王雷;张元民;赵晓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同期重建损伤的前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 2011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2年以上的35例单纯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男25例,女10例;年龄20 ~50岁,平均(33.6±3.4)岁,交通事故24例,运动性损伤11例,均为单纯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清理残端漂浮物,保留结构稳定的连续性韧带残端后使用自体腘绳肌于关节镜下同期单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股骨端纽扣钢板悬吊固定,胫骨端用生物界面螺钉固定.比较术前术后IKDC分级、Lysholm评分、稳定性检查(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反lachman试验及KT-2000测量)、滑膜覆盖情况及本体感觉测量结果.[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24 ~48个月,平均(32.3±2.6)个月.终末随访时,术后Ly-sholm评分(93.0±2.1)分,KT-2000检查在膝关节屈曲90°和30°前后移位总平均差值分别为(1.7±1.3)mm和(1.8±1.5) mm;前交叉韧带移植物滑膜覆盖分型为A型或B型为97.1% (34/35)、后交叉韧带移植物滑膜覆盖分型为A型或B型为94.3% (33/35),术后IKDC分级A级28例、B级7例,无C级及D级病人,Lysholm平均分为(93.0±2.1)分,88.6% (31/35)患者Lachman试验阴性,85.7% (30/35)患者轴移试验阴性、91.4% (32/35)患者反lachman试验阴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被动位置重现试验误差值在三个测试角度范围内(屈曲90°~60°、屈曲60°~ 30°、屈曲30°~0°)手术侧与健侧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同期单束重建损伤的前后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前入路关节镜下可吸收空心界面螺钉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

    作者:刘宁;刘建民;梁振雷;彭庆州;李玲;侯颖周;胡宾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生物可降解界面螺钉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以四股自体腘绳肌腱作为PCL替代物,应用(96L-4D)SR-PLA聚丙交酯生物可降解界面螺钉进行移植物固定,对31例PCL损伤病人行PCL重建术.结果:31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2.7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术后胫骨结节塌陷征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achmen试验:27例≤1+,3例2+,1例3+.术后Lysholm评分(90.7±7.4)分,较术前(54.3±8.1)分显著提高(t=2.32,P=0.027).术后Tegner活动评分(5.9±1.2)分,较术前(1.9±0.7)分显著提高(t=3.43,P=0.008).结论:四股腘绳肌腱是PCL重建的一种理想替代材料,生物可降解界面螺钉是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 深低温保存对人类胭绳肌腱结构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矿朋;董江涛;陈百成;王飞;李伟锋;高金宝

    [目的]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研究深低温保存后人类胭绳肌腱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中从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各取3块体积约为3mm×3mm×1mm肌腱,将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于新鲜条件下、-80℃冷冻、-196℃液氮保存4周后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计算各组胭绳肌腱的变性温度、变性焓变及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百分比.[结果]-80℃冷冻保存和-196℃液氮保存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均较新鲜半腱肌、股薄肌腱变性温度及变性焓下降,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数量减少(P<0.05),冰冻组较液氮组下降明显(P<0.05);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热稳定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深低温保存后胭绳肌腱胶原蛋白的热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冰冻组下降更明显.

  • 肌腱结嵌压双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动物实验模型:体外生物力学性能测定

    作者:唐金树;刘玉杰;汪爱媛;卢世璧

    目的:建立肌腱结嵌压双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动物实验模型,对重建早期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定和评价.方法:在猪膝关节的股骨端,用自行设计的联合阶梯状钻头在与股骨干纵轴成45°角向股骨髁间窝11点处钻一瓶颈状骨性隧道.腘绳肌腱中间打结后并成双股穿过骨性隧道,肌腱结在隧道的阶梯处形成嵌压.测定肌腱结在骨性隧道内可承受的大载荷和负载时的位移量.对照组用骨-髌腱-骨(B-PT-B)进行ACL重建.结果:肌腱结嵌压组可承受的大载荷为(680±130)N,>B-PT-B组的(459±147)N(P<0.01).在400N的生理载荷下,肌腱结嵌压重建ACL产生的位移量为(9.85±2.96)mm,B-PT-B组为(7.49±2.67)mm,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肌腱结在骨性隧道内的嵌压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需要.

  • 保留或非保留 ACL 残迹对自体腘肌腱重建 ACL 术后胫骨骨道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利平;朱本珂;贺业腾;张明;闫新峰;白正武

    目的:探讨保留或非保留 ACL 胫骨残迹对 ACL 重建术后胫骨骨道的影响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65例孤立性 ACL 损伤病例行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 ACL,其中 A 组27例,保留 ACL 胫骨残迹,B 组38例,采用非保留残迹进行 ACL 重建。术后进行 MRI 检查,测量胫骨矢状位骨道宽处直径,以术后1周对应部位骨道直径为衡量基准,对骨道扩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Lysholm 评分评估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25例,B 组35例得以随访,其中 A 组平均随访12.4个月,B 组平均随访12.1个月。两组病例术后胫骨骨道均有不同程度增宽,以 B 组骨道扩大程度相对较高。结果表明胫骨骨道随时间延长逐步扩大,在术后6周即有明显的扩大,自术后3个月,骨隧道变化程度相对较小,并趋于稳定;两组资料胫骨骨隧道扩大程度在各个时间段上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稳定性良好,术后 Lysholm 评分在随访过程中逐步提高,两组病例在各个时间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是否保留 ACL 残迹对骨道扩大、术后疗效无相关性,但保留 ACL 残迹可以促进腱-骨愈合,降低骨道扩大的发生程度。

  • 自体髌腱、单双束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崔冠兴;刘亚;韩桂全;刘焕彩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不同术式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144例ACL损伤患者应用自体骨-1/3髌腱-骨(B-PT-B)、单隧道单束腘绳肌腱(ST/G)和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ST/G)3种术式关节镜下行ACL重建,定期随访,应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活动水平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比较3种术式临床疗效.结果 ①各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Tegner活动水平评分在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5).②术后任何时间ST/G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高于B-PT-B组(P<0.05),但单隧道单束组、单隧道双束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①3种术式均能明显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但在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及术后客观体征改善方面,近期ST/G组优于B-PT-B组.②单隧道单束和单隧道双束ST/G组术后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③关节镜下自体ST/G单隧道单束重建ACL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前后向及旋转稳定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节约成本,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和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朱明生;杨林

    目的 探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和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1例ACL断裂患者,于关节镜下施术,自体四股腘绳肌腱为ACL重建替代物(保留少许ACL下止点残端作为定位标志物),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重建ACL.结果 21例术后平均随访18.4个月.Lachman试验(+)2例、(±)5例、(-)16例.术后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为127°(100°~140°).所有患膝术前抽屉试验均阳性,术后均阴性,能自如上下楼梯,进行单腿屈膝跳跃及慢速奔跑等活动.Lysholm评分术前为52(35~76)分,术后为91(85~100)分,手术前后相比,P<0.05.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及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重建ACL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较好的方法,是治疗急慢性ACL损伤断裂的有效方法.准确的关节内入口、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实施正确合理的功能训练也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

  • 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重建后交叉韧带

    作者:褚向明;田玉鹏;梁刚国

    后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常见损伤,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在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腱和界面螺钉重建后交叉韧带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5~58岁,中位数36岁.交通事故伤33例,运动损伤5例,均为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陈旧性损伤(2~12个月)11例,急性损伤27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8例,半月板损伤14例,均不合并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所有患者经临床体检和MRI检查确诊.

  • 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35例

    作者:赵海波;张其川;付新生;郝晓东;蔡翔宇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移植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膝关节ACL损伤35例,采用关节镜下腘绳肌腱重建治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0±4.2)个月.分别对术前和术后症状、体征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无感染和神经血管并发症.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5.6±10.7提高至91.3±7.2.优23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4%.32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均获得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固定腘绳肌重建ACL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费用相对较低和易于开展,值得推广.

  • Rigidfix横穿钉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侧早期断钉原因分析

    作者:柳学武;潘风雨;徐宁;冯尚祥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固定针系统(Rigdfix)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侧早期断钉发生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第一〇七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于膝关节镜下采用Rigdfix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观察股骨侧固定材料的稳定性,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2(8~18)个月,92例患者中发生Rigdfix横穿钉断裂2例(2.17%),发生断裂的时间1例为术后3个月,1例为术后5个月,原因均为急性扭伤.结论 腱骨愈合不良和外伤暴力是术后断钉的主要原因.

  • 关节镜下Endobutton与Rigidfix两种术式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比较

    作者:柳学武;潘风雨;冯尚祥;徐宁

    目的 对比应用Endobutton悬吊钛板与Rigidfix横穿钉分别联合Intrafix、门形钉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ACL重建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监视下采用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移植重建ACL,将患者平均分为A组(Endobutton组)、B组(Rigidfix组),每组各28例.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Lachman试验、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术后第3天的出血量和血红蛋白变化值、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对重建术后的患者按不同的阶段采取一定的功能恢复训练.结果 两组均随访12 ~24个月.A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第1天VAS评分及术后第3天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Lachman试验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Endobutton系统和Rigidfix系统两种固定方法重建ACL疗效确切,固定可靠,其中Endobutton系统设计精巧、操作简单、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较轻.

115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