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进展

    作者:林梦真;曲申;荣翱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是一种以脉络膜血管息肉样扩张、分支血管网形成为特点的视网膜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极其相似,表现为复发性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及视网膜脱离等.对于存在潜在的不可逆性视力下降的患者,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本文将对部分近年来发表的关于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方案的论文进行整理综述.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潘秀红;郭哲锋;许艳

    目的 探讨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疗效.方法 CEC患者42例42只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测量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渗漏病灶直径,行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观察黄斑中心凹厚度、CNV病灶渗漏及佳矫正视力的变化.结果 1.黄斑中心凹厚度:治疗前(446±67.2) μm,治疗后3个月(297±21.3)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小者25只眼(59.5%).2.CNV:治疗前CNV渗漏病灶直径(960±41.7) μm,治疗后3个月(540±25.7)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V完全闭合28只眼(66.7%),部分闭合9只眼(21.4%),复发5只眼(11.9%).3.视力:治疗前佳矫正视力4.21±0.11(标准对数视力表),治疗后3个月时为4.74±0.17,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视力疗效:视力提高28只眼(66.7%),稳定9只眼(21.4%),下降5只眼(11.9%).结论 维替泊芬联合PDT治疗CEC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该治疗方法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PDT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作者:侯乐;谢立科;唐由之;肖文峥;张明明;郝晓风;谢万坤

    光动力学疗法(PDT)作为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重要手段曾一度被认为是治疗CNV相关眼底病的优选疗法,并且由于其能选择性损伤的优点也被应用于其他眼底病的治疗.但近几年研究发现其也有明显的不足和可能的副作用.本文将简要介绍PDT在相关眼底病应用中出现的副作用及其防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二氢卟吩e6光动力学疗法对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的杀伤作用

    作者:罗伟;朱建国;李颖超;鄂玲玲;王东胜;刘荣森

    目的:探讨二氢卟吩e6 (Ce6)光动力学疗法(Ce6-PDT)对体外培养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向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中加入Ce6,浓度分别为5、10、20、50和100μg/ml,孵育1.5h,予波长630nm半导体激光照射,照射的功率密度为100mW/cm2,能量密度分别为0.5、1、2、5、10和15J/cm2,继续孵育6h,用MTS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1)不受光照的条件下,较低浓度Ce6(<10μg/ml)与细胞共同培养而对细胞的毒性较小,Ce6浓度为20μg/ml时对细胞的杀伤率约为10%.(2)光照条件下,Ce6-PDT能有效地杀伤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其杀伤作用与Ce6浓度及光照剂量正相关,呈浓度/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Ce62PDT能有效地杀伤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Ce6在较大浓度下对细胞有毒性.

  • 金丝桃素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传力;范健

    金丝桃素是从金丝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天然光敏剂.金丝桃素经光激活产生过氧化物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生长,同时其对肿瘤组织具有特异的亲和力(可以优先积聚在肿瘤组织),这种生理活性在光学诊断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金丝桃素基于光学性质的抗肿瘤作用及在光动力学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为充分利用金丝桃素资源,进行金丝桃素衍生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 002 光动力学疗法:曙光已现?

    作者:

    关键词: 光动力学疗法
  • 纳米粒在光动力学疗法中的应用

    作者:金义光;吴来龙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重要方法.许多光敏剂高度疏水,需要传递系统支持.本文将PDT中的纳米粒进行功能分类,包括被动载体和光敏剂激发中的主动参与者.主动型纳米粒还可再分为光敏剂纳米粒、自发光纳米粒和上转换纳米粒.虽然要进入临床仍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但主动型或第2代PDT纳米粒已经很有希望将PDT运载到人体较深区域.

  • 藻蓝蛋白亚基脂质体制备及其光动力学抗肿瘤作用实验

    作者:郭瑞勇;黄蓓;左漫漫;王永中;胡玲

    本研究建立了藻蓝蛋白亚基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转染及光动力杀伤作用(PDT)效果.采用薄膜水合一超声分散法制备藻蓝蛋白亚基脂质体,测定其粒径大小及分布,荧光显微镜观察藻蓝蛋白亚基(PCS)及其脂质体(PCS-lip)的细胞转染率,MTT法检测藻蓝蛋白亚基及其脂质体对肿瘤细胞光动力杀伤效果.结果显示脂质体的粒径为80~160nm,包封率为42.3%;在质量浓度为100μg·mL-1时,藻蓝蛋白亚基脂质体对小鼠肉瘤细胞S180转染率在2 h达到(18.5±0.8)%.4 h为(23.1±0.9)%,5~6 h转染率不再上升.肿瘤细胞光动力杀伤实验表明,在0~200μg·mL-1内,光照剂量为22 J·cm-2时,随着藻蓝蛋白亚基及其脂质体浓度的增加,对胃癌细胞BGC-823和S180的光敏作用也随之增强;在200μg·mL-1时PCS-lip对两种细胞生存率分别降低为(45±5.2)%和(36±5.5)%,PCS-lip-PDT组与PCS-PDT组对细胞生存率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藻蓝蛋白亚基脂质体可很好地保持藻蓝蛋白亚基的生物活性,在相同蛋白浓度时藻蓝蛋白亚基脂质体比藻蓝蛋白亚基更快地转染进肿瘤细胞,药物作用的佳时间为4 h.在相同浓度及光照剂量的情况下,藻蓝蛋白亚基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光动力学作用略强于藻蓝蛋白亚基.

  • 采用HPLC方法检测卟啉类光敏剂的研究

    作者:贾敏鸽;吴海燕;孙丽丽;姚春所;张绍良;李亚伟;方起程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微创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肿瘤防治中的重要领域,而光敏剂(photosensitizer)则是PDT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报道了一种用于卟啉类光敏剂的新HPLC分析方法,采用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150 mm ×4.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甲醇-1%冰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80 nm.方法学研究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和重复性,适用于卟啉类光敏剂的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已在新型光敏剂华卟啉钠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导向作用.

  • 竹红菌乙素脂质体对鸡肉垂皮肤光动力效应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虹霞;顾瑛;张露勇;张杨;赵井泉

    目的:观察竹红菌乙素(HB)脂质体对鸡肉垂皮肤的光动力效应.方法:莱亨鸡14只,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光组、单纯给药组和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组.PDT组分为0.25和0.5mg·kg-1组,每个肉垂划出两个直径1cm的圆形区域,分别照射10和20 min,功率密度为100 mW·cm-2,印照光剂量为60和120 J·cm-2.莱亨鸡静脉注入光敏剂后,立即用532 nm激光照射,之后每天进行大体观察,并于d 3和d 14取材,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HB脂质体剂量为0.25和0.5 mg·kg-1时,均可引起鸡肉垂表皮层破溃结痂,约14 d痂退后明显褪色,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的闭锁,表皮细胞增生,两组无明显差别;激光能量密度为60 J·cm-2组表皮损伤的程度要明显弱于120 J·cm-2,但均产生明显的褪色效果.结论:HB脂质体对鸡肉垂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具有较好的破坏作用,但对正常表皮也产生可逆性损伤.

  • 光动力学疗法中光敏剂的研究和展望

    作者:刘慧龙;刘端祺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独具特点的肿瘤治疗新技术,它是随着光敏剂的发现、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的.第1代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的出现奠定了光动力学疗法临床应用的基础.近年来,多种第2代光敏剂不断涌现,丰富了临床用药的选择,进一步扩展了适应症.国内光动力研究经历一段时间低迷后,也有新型光敏剂进入临床研究,预期国内会再次出现一个光敏剂研究和应用的高潮.本文对目前临床研究的主要光敏剂作一回顾分析和总结,并对未来光敏剂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基于光动力学疗法的光敏剂抗肿瘤靶向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王若宁;丁杨;周建平

    基于光动力学疗法的光敏剂在特定波长光的照射下,产生荧光和单线态氧,已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但由于其在生理条件下呈疏水性、易聚集及对肿瘤选择性差等不足,限制了光动力学疗法的临床应用.目前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是如何提高光敏剂的肿瘤选择性,尤其是其肿瘤靶向输送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分别从新型纳米粒、脂质体、聚合物胶束、仿生型纳米系统等热门研究方向着手,综述了基于光动力学疗法的光敏剂抗肿瘤靶向递送系统新研究进展.

  • 光诱导卵巢癌靶向白蛋白纳米结合物的抗肿瘤研究

    作者:辛俊勃;李芳;姜毅;董晶晶;赵如;丁桂桂;明欣

    目的 制备卵巢癌靶向光疗剂白蛋白纳米结合物,对其肿瘤靶向性与抗肿瘤作用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溶酶体标记观察纳米结合物的细胞摄取及机制,通过Alamar Blue法和Calcein AM/PI染色考察其细胞毒作用,通过观察活性氧的生成和细胞凋亡考察纳米结合物的抗肿瘤机制.构建SKOV-3-NIH-3T3/GFP肿瘤球模型观察纳米结合物的肿瘤靶向性.结果 cRGD-PEG-HSA-IR700在整合素过表达的SKOV-3细胞的摄取为PEG-HSA-IR700的4.8倍,摄取后主要分布于溶酶体,两者在整合素不表达的NIH-3T3细胞摄取均较少.在考察浓度范围内,游离IR700、PEG-HSA-IR700与cRGD-PEG-HSA-IR700未光照组均未见细胞毒性,而cRGD-PEG-HSA-IR700光照组细胞毒作用明显,这是由于光照引起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 该白蛋白纳米结合物具有肿瘤特异性,有望成为肿瘤靶向光动力学治疗的药物传递新平台.

  • 病理性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

    作者:仇伟涛;宁美真;张杰

    病理性近视(PM)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成为世界上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亚洲年轻患者(年龄<50岁).CNV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大大降低PM的致盲率,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临床上尝试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光动力学疗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及联合治疗等,治疗后视功能有所提高.然而,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未认可.

  • 光动力学疗法的抑瘤作用和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静;孙新梅;陶露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DT)抑瘤效应的免疫机理,以及PDT联合肿瘤局部注射卡介苗(BCG)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模型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DT组、BCG组和联合组。观测各组移植瘤体积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荷瘤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变化。结果(1)各治疗组治疗后7 d的移植瘤体积较对照组均明显缩小(P<0.01)。联合组治疗后7 d的肿瘤体积较单纯PDT组明显缩小(P<0.05)。(2)ELISA结果显示,PDT组和联合组治疗后2 h、24 h以及7 d荷瘤小鼠血清中IL-1β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BCG组(P<0.01)。联合组治疗后2 h、24 h以及7 d荷瘤小鼠血清中IL-1β的含量,超过单纯PDT组(P<0.05)。结论结果显示PDT对强化荷瘤宿主免疫力有显著作用。使肝癌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PDT联合局部注射BCG的治疗方法的疗效优于单用PDT和单用BCG。

  • 银屑病的治疗新进展

    作者:黄继程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发病率高,治疗棘手,容易复发.近年来银屑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原有疗法的基础上一些新的疗法,如:生物学疗法、免疫学疗法、光动力学疗法、局部疗法、全身治疗药物、联合疗法等相继应用于临床,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 光动力学疗法中的精细心理护理

    作者:李晓凡;王艳艳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10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肿瘤治疗新技术,又称光敏疗法、光化学疗法.PDT是联合光敏剂-激光为基础的微创治疗方法[1],与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方法有良好的协同作用[2].为避免光过敏反应,此疗法要求患者必须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术后康复活动,且避光时间达2~4周甚至更长,患者在心理上难以承受.针对此问题,我科于2010年积极实施精细化护理,强化行光动力治疗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金丝桃素光动力学疗法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抗凋亡信号转导系统

    作者:白洁;杨得坡

    金丝桃素在光诱导下产生活性氧,利用其光动力学治疗(PDT)在肿瘤细胞中显示出细胞毒作用,能以浓度和光依赖的方式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与坏死;通过细胞凋亡、抗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死亡程序.临床上利用PDT的金丝桃素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 新型卟啉类光敏药物介导的PDT对两种胃癌细胞HGC27和MGC803的杀伤效应

    作者:陈靖京;王玉茂;刘天军

    目的 观察本实验室自行合成的新型卟啉类光敏药物对2种人胃癌细胞HGC27和MGC803的光动力学治疗(PDT)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胃癌细胞HGC27和MGC803为实验细胞株.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无药物孵育、无光照),单纯光敏药物组(药物孵育、无光照),单纯光照组(无药物孵育、有光照),光敏药物+光照组(药物孵育,同时有光照).本实验采用光漂白法(bleaching法)测定了该新型光敏药物随着光照时间延长自身的稳定性;采用MTT法检测了光动力学作用后肿瘤细胞的存活率;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LSCM)观察了该光敏药物在HGC27和MGC803细胞内的具体定位(线粒体或者溶酶体).结果 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该新型卟啉类光敏药物自身稳定性较好;无光照条件下对HGC27和MGC803细胞生长无任何影响(P>0.05);光照存在时对HGC27和MGC803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P<0.05),且在浓度为3.125μmol/L时对于2种细胞的杀伤作用即达到大;单纯光照对2种肿瘤细胞生长无任何影响;该光敏药物均定位于HGC27和MGC803细胞溶酶体内.结论 对于HGC27和MGC803胃癌细胞,该新型卟啉类光敏药物是一种很好的光动力治疗药物.

  • 茶多酚对人膀胱癌细胞光动力学杀伤效应的影响

    作者:刘树硕;杨永华;裘顺安;王慎鸿;王泽时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人膀胱癌细胞叶绿素衍生物光动力学杀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判断茶多酚影响体外人膀胱癌T-24和SCaBER细胞光动力学的杀伤效应.结果:与单纯光动力学作用组比较,茶多酚能显著减弱叶绿素衍生物光动力学对两种人膀胱癌细胞的损伤(P<0.05,0.01),茶多酚的作用时间与光动力学对T-24细胞杀伤效应呈负相关,而与SCaBER细胞却无相关性.结论:茶多酚具有较强的缓解膀胱肿瘤细胞光动力学杀伤效应的作用.

270 条记录 8/14 页 « 12...567891011...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