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的诊疗现状

    作者:薛帅;张强;刘嘉;王培松;陈光

    断流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术式.其优点是止血确切且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然而由于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引起严重并发症,超声、CT、核磁共振成像是临床常用的诊断PVT的方法.确诊后可通过抗凝、介入、手术等方法给予有效控制及治疗.因为PVT多数出现在断流术围手术期,而且治疗效果局限,所以围手术期PVT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术前给予抗凝药物预防PVT形成,术中防止对门静脉系统血管内皮损伤,减少脾静脉盲端的形成,稳定术后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术后常规彩超复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断流术与内镜下套扎术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严瑾

    目的 分析断流术和内镜下套扎术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本院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300例,其中采用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治疗的患者180例,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的患者1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肝功能变化、再出血率和病死率等.结果 通过断流术治疗的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升高(t=3.32,P=0.021),高达38 mg/L,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降低.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的TBil和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断流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血小板(PLT)水平显著升高,且呈上升趋势,再出血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的患者(P均<0.05).结论 断流术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所改善,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的患者无改善;断流术治疗的患者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的患者.

  • 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作者:王其;刘飞龙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在治疗非手术治疗失败的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1990年1月-2009年12月,136例非手术治疗失败的肝硬化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接受了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我们对上述病例的围手术期情况及远期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诊手术止血成功率为97.8%(133/136),围手术期病死率为5.1% (7/136).术后3年及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7.0% (9/129)及13.2% (17/129);术后3年及5年及生存率分别为91.5% (118/129)及79.8% (103/129).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

  • 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探讨

    作者:焦勤书

    目的:研究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肝硬化门脉高血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断流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5.45%,对照组患者为12.7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血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联合断流与肠腔人工血管架桥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丽丽;张静波;戴森

    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属常见疾病,每年都有大量患者因此接受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是在人体重要器官之一的肝脏严重病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围手术期的处理均较复杂[1].尽管对于断流术或分流术的争论仍在持续,近年来,随着动态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多普勒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综合手段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分流术和断流术联合应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已经成为合理的、可行的和有效的手段[2,3].2者优缺点互补,符合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要求,是较为理想的术式[4-6].

  • 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大出血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侯建根;武步强;董鑫;胡文伟;秦君;栗彦琪;张琨;邢帅帅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镜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LSD)与开腹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OSD)防治门静脉高压症(PHT)大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 通过Meta分析对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公开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实施LSD与OSD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高质量病例对照研究论文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8篇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累计1 359例,其中LSD为685例(腹腔镜组),OSD为674例(开腹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7.66,95% CI=(-2.46 ~ 37.78),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MD=-3.99,95% CI=(-4.82~-3.16),P<0.05]、排气时间早[MD=-1.09,95% CI=(-1.41~-0.78),P<0.05]、术中出血量少[MD=-272.66,95% CI=(-345.11 ~-200.21),P<0.05]、术后并发症率低[OR=0.34,95% CI=(0.25 ~0.47),P<0.05]、术后疼痛指数低[MD=-2.54,95% CI=(-2.79~-2.29),P<0.05]、下床活动时间早[MD=-3.16,95% CI=(-3.53~-2.79),P<0.05]、术后腹腔引流量少[MD=-180.28,95% CI=(-293.06 ~-67.49),P<0.05]、进食欲望时间早[MD=-1.42,95% CI=(-1.70~-1.13),P<0.05].结论 与OSD相比,LSD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生活质量高,可作为防治PHT大出血的优先选择术式.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珂;孙文兵;王慧芬;李志伟;张效东;王洪波;纪旭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外营养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支持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40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病人按随机表分别进入肠内(EN)或肠外(PN)营养组,术后分别接受肠内外营养,观察两种营养方式对病人基础营养状况、内脏蛋白合成能力、肝功能、门静脉血流速度、胃肠功能、肠道细菌移位、死亡率、并发症率、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经济消耗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术后并发症少,在提高门静脉血流速度,刺激肠道蠕动,防止肠道菌群移位,缩短住ICU和住院时间以及减少经济消耗方面优于肠外营养,且差异显著.结论建议临床中对此类病人尽可能选用肠内营养支持.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动力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红;遇永矫;刘永锋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简称断流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治疗对策及远期效果.方法对10例肝硬化术前病人、10例术后近期病人、15例术后远期病人、10例同期手术对照病人及10例正常人行胃电图检查,胃排空时间测定,消化道激素测定,胃液pH值测定,对术后近期胃排空延迟并有消化道症状者行消化道症状评分并给吗叮啉10 mg每日3次餐前30 min及10 mg晚睡前口服,1个月后重新行消化道症状评分.观察指标包括胃电频率(F)、胃电节律紊乱率(AR)、胃半排时间(GET1/2)、胃液pH值、血清胃泌素(Gastrin)、血浆胃动素(Motilin)及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正常组、术后近期组及术后远期组胃电图F分别为:(2.99±0.10) cpm/min、(3.06±1.16) cpm/min及(2.99±0.29) cpm/min,(P>0.05);胃电图AR分别为:2.67%、42.65%及5.39%,(P<0.001及P<0.05);胃液pH分别为1.20±0.30、3.90±0.79及2.30±0.26,(P<0.05及P>0.05);GET1/2分别为(59.42±1.48) min、(157.25±7.22) min及(75.89±8.26) min,(P<0.01及P>0.05);术后近期组中80% GET1/2较正常延长(P<0.05),其中37.5%病人有消化道症状,服用胃动力药物后消化道症状评分由(2.25±0.22)分下降至(1.00±0.16)分(P<0.01);20% GET1/2较正常缩短(P<0.01).Gastrin分别为(60.79±28.03) pg/ml、(152.42±39.03) pg/ml及(134.84±33.51) pg/ml, (P<0.05);Motilin分别为(326.03±28.12) pg/ml、(356.17±25.04) pg/ml及(454.99±37.62) pg/ml,(P>0.05及P<0.05).结论断流术后近期组多数病人胃排空延迟,但仅少数病人有消化道症状,口服胃动力药物症状可明显缓解;少数病人胃排空加速.断流术后远期组胃排空接近正常.断流术不必同时行幽门成形术.

  • 腹腔镜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

    作者:王峰勇;孙元水;徐继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腹腔镜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和远期疗效,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58例腹腔镜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手术时间(2.6±0.6)h、术中出血量(149.5±32.7) ml、肛门排气时间(3.5±1.3)d、住院时间(5.1±1.2)d.分析显示脾体积≥1.5L的患者中转开腹率明显提高[36.0%(5/14);P<0.05].术后1、2、3、4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0、5.2%、10.0%、15.8%.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患者脾脏体积≥1.5L时是否适宜腹腔镜手术有待进一探讨.

  • 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在门脉高压症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蒋国庆;陈平;钱建军;姚捷;陶永忠;王小东;金圣杰;柏斗胜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接受改良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为腹腔镜组(20例),施行开腹的为开腹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情况.结果 除了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外(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的疼痛指数、术后进食欲望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同时,腹腔镜组的术后发热天数和人数、术后第1天和第7天的白细胞计数、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及术后第7天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结论 改良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流断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老年患者是安全可行且疗效确切的,其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 体质量指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围手术期的影响

    作者:徐军辉;丁佑铭;汪斌

    目的 研究体质量指数(BMI)对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310例因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将患者分为非肥胖组(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肥胖组78例中男56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7±8.3)岁;非肥胖组232例中男166例,女66例,平均年龄(46.3±6.9)岁.对比分析两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差异.结果 与非肥胖组比较,肥胖组年龄较大[(48.7±8.3)岁比(46.3±6.9)岁],术中失血量较多[(370±110) ml比(240 ±60)ml]、手术时间较长[(180±40) min比(150 ± 35) min]、围手术期输血量较大[(400±100) ml比(200±100) ml],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白蛋白水平[(28.1 ±2.6)g/L比(31.2 ±2.3)g/L]、术后引流液量[(280±70)ml比(230±60) ml]及住院时间[(10.5±3.0)d比(8.5±2.5)d],差异亦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术前肝功能水平以及术前和术后血小板数量、术后死亡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手术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 基于术中自由门静脉压测定的脾切除加选择性断流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技磊;卢实春;曾道炳;赖威;林栋栋;武聚山;郭庆良;王孟龙;李宁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测压指导下脾切除加选择性断流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9月于我科因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3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门静脉测压指导下选择性断流组(n=71)和经典断流组(n =233).比较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各级门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全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全组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92%、85%、77%,肝脏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明显改善(6.41 ±1.26比6.21 ±1.04;P<0.05).门脉压指导下选择性断流组与经典断流组相比再出血率(5.6%比24.1%)、Yeld分级中Ⅰ/Ⅱ级门静脉血栓形成率(19.7%比33.9%)、胃排空延迟发生率(0比5.6%)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门静脉血栓形成率(2.8%比3.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切脾术后自由门静脉压(FPP)均降明显降低(P<0.05),但选择性断流组降压幅度更大[(10.06±4.34) cmH2O(1 cmH2O=0.098 kPa)比(8.26±4.82) cmH2O,P<0.01].选择性断流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经典断流组(P<0.01).结论 脾切除加断流术对于门静脉高压患者具有明确的降低FPP、改善肝功能的作用.门静脉测压指导下的选择性断流具有更理想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预后.

  • 不同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荟萃分析

    作者:谈燚;董明杰;朱凯;鲁正;崔培元;吴华;吴斌全;吴维;马翔;孙万亮;张登勇

    目的 比较防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术式的效果.方法 检索门静脉高压症相关文献,应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评价各术式的疗效.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终选出文献24篇.Meta分析显示断流联合分流以及单纯断流和分流三种术式的手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断流组(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分流术组(P<0.05).联合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优于断流术组(均P<0.05),术后5年生存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分流术组两者术后1年、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断流联合分流术疗效优于单纯断流术或分流术,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断流术,适用于有高危出血倾向且肝功能较好的患者.

  • 术中门静脉压力决定手术方式的评价(附112例病例分析)

    作者:王维民;杨尹默;万远廉;黄莚庭

    目的分析了门静脉高压症术中门静脉压力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探讨在规范实施断流术的前提下,何时应加做分流手术.方法回顾性调查了1996~1999年间我院外科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的病例112例.选择肝功能分级、断流前后门静脉压力、再出血的程度(黑便/呕血)作为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1)开腹后,门静脉压力<35 cmH 2O的例数为29例,>35 cmH 2O的为83例;断流后,门静脉压力<35 cmH 2O的例数为39例,>35 cmH 2O的为73例.(2)肝功能分级A、B级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肝功能C级的病例,且后者的再出血的发生时间明显短于前者,程度多以呕血为主.(3)断流前门静脉压力低于与高于35 cmH 2O的病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再出血发生时间及程度没有明显差别.(4)断流后门静脉压力>35 cmH 2O的病例术后再出血率明显高于压力< 35 cmH 2O 的病例,且再出血的发生时间明显缩短,出血的程度亦加重.结论断流术后测定的门静脉压力的数值与术后再出血在发生率、发生时间以及程度上均有关系,如果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仍> 35 cmH 2O ,应该加做分流手术,即采用分断流联合手术.

  •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杨金伟;马臻;胡继科;宋天亮;刘小红;耿春雨;韩志坚;李玉民;陈昊

    门静脉高压症常见于肝脏的慢性疾病,如血吸虫病、门静脉闭塞、肝硬化等.当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5 mmHg(1 mmHg=0.133 kPa)时即可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可引起食管下段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是肝移植和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经历了相关理论研究及动物试验期、临床前期试验及资料积累期、分流术与断流术两大术式迅速发展期以及介入、内镜、肝移植等外科治疗新技术高速发展期.随着对门静脉高压症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得到极大改良,显著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是,至今尚无一种术式能彻底治愈门静脉高压症.本文从介绍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人手,回顾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历史及其进展以及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及再出血的治疗现状,以便为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

  • 全内脏反位合并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断流术一例

    作者:王玉文;马景峰;吴威;徐政光

    全内脏反位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先天畸形,俗称“镜面人”,其合并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在临床更为罕见.现将1例全内脏反位合并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断流术的经验报告如下,提醒同道对全内脏反位患者实施手术前务必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

  • 断流术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展与预后的影响

    作者:朱为群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在肝硬化发展的基础上,以胃粘膜和粘膜下血管扩张而组织学无明显炎症为特征的一种胃病.

  • 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

    作者:李恩山;赵连德;朱立东;孙庆旭;李政萍;张元凯

    门静脉高压常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各种手术必然对PHG产生影响.我院自1990年6月至2001年3月,采用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48例,术后因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而死亡1例,参与临床随访者47例,随访2~13年,平均91个月,观察此术式对PHG的影响.

  • 门静脉高压症的脾外科问题

    作者:

    编者的话门静脉高压症是一个综合征或症候群,在我国主要源于肝脏的病毒(乙、丙)性或寄生虫(血吸虫)性损害2,是一个慢性渐进性过程.它的诊疗主要依赖于非手术处理,核心在于灭毒、杀虫、保肝.脾肿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与胃黏膜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是肝实质损害和肝纤维化不断加重的结果.外科治疗已往主要针对急性大出血,现在亦有了非手术处理的有效手段.断流术和分流术并不是对因的措施,效果并不很理想,还带来某些被动的结果,甚至进一步加重肝损害.

  • 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选择

    作者:阮长乐;于振海;李兆亭;张曙光;李光新

    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无论是分流术还是断流术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如何扬长避短,选择术式,值得深入研究.1987年2月至1997年2月,我们以综合评估方法酌情选择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48例.现报告如下.

455 条记录 2/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