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小续命汤抗AD有效成分组研究

    作者:王月华;杜冠华

    目的:应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方法,建立新型的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研究模式,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方法:研究中药复方"小续命汤"240个连续组分(L1-L120,A1-A120)对β-淀粉样蛋白毒性、过氧化损伤、谷氨酸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β-分泌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综合评价筛选结果,发现有3部分连续组分(L1-40,A3060,A100-120)综合效果较好,这3部分重新组合作为此复方抗AD的有效成分组.结论:中药复方"小续命汤"可以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发挥抗AD作用.高通量筛选方法将极大地推进对中药复方的研究.

  • 李时珍巧用小续命汤疗泄泻医案一则

    作者:秦英;邸若虹

    本文主要介绍了李时珍运用治疗中风的经典方剂小续命汤来治疗一人彻夜饮酒后,泄泻不止的医案一则.该案为现存为数不多的李时珍这一医学大家自己治疗疾病的医案之一,理、法、方记载详细,是重要的文献资料.本文从小续命汤方的组成分析及该案病人的病因病机推测来探索李时珍的用药思路.

  • 小续命汤“从风论治”思想对骨痹辨治的启示

    作者:王庆;冯文昌;马碧涛;金立伦;阎秀菊

    骨痹为伤科常见病证,历代医家多认为该病因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初起为实证,病久不愈则肝肾不足,或虚实夹杂.病机多因风而起,故治当“从风论治”;小续命汤方善治风病,以运化气血、调和阴阳为用,各经成宜,可用于骨痹初期及后期的治疗;临证中,在“从风论治”思想指导下,以小续命汤方加减治疗各类骨痹,每获良效,值得推广运用.

  • GC法分析复方小续命汤石油醚提取物的成分

    作者:李忠红;倪坤仪;胡浩彬;杜冠华

    中药复方小续命汤是中医常用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剂.其处方为麻黄3 g,桂枝3 g,川芎3 g,人参3 g,甘草3 g,附子3 g,白芍9 g,杏仁9 g,生姜9 g,黄芩6 g,防己6 g,防风6 g.近年来我们根据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研究策略,采用现代方法对这个古老的方剂进行了系列研究 [1] .

  • 针刺联合小续命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70例

    作者:葛蜜成

    本文探讨了针刺联合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4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观察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34~78岁,平均61.58 ± 10.39岁.对照组男45例,女25例;年龄32~77岁,平均61.49 ± 10.7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面色皓光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黯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 小续命汤对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疗效及神经电生理干预

    作者:宋曦;李雯;赖海燕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对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是否较牵正散存在优势,以及该方取效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2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强的松、阿昔洛韦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合用牵正散,治疗组合用小续命汤,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May积分、临床疗效、面神经电图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2组患者的May积分都显著提高,瞬目反射R1潜伏期显著缩短,面神经电图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更有效的缩短瞬目反射R1潜伏期和面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提升面神经远端运动波幅是小续命汤临床疗效优于牵正散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所在.

  • 陈以国应用小续命汤治疗血虚颤证的临床经验

    作者:史佳芯;陈以国

    小续命汤是古人治疗风证的代表方,孙思邈将其列为续命汤类方首.陈以国教授从血虚角度论治中老年颤证,将主要病因病机责之于阴阳失调,肝血不充,虚风内动,临床上应用小续命汤以振奋阳气,养血柔肝,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 论真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

    作者:张景岳

    中风证宜从洁古、东垣之论,以中脏、中腑、中血脉为辨证之的。洁古云:中腑多着四肢,中脏多滞九窍。东垣亦云∶中腑则肢节废,中脏则性命危,中血脉则口眼斜。而方书所载,混言外有六经之形症,以大小续命汤为主。夫人身脏腑有十二经,手有三阳三阴,足有三阳三阴。中风之有六经形症也,手之六经乎?抑足之六经乎?六经之症,惟伤寒有之。或谓中风六经形症,即是伤寒六经形症,至有引伤寒六经之症,以解中风六经之症。其言为大可嗤也。夫伤寒六经症,只伤足而不伤手,故一日巨阳,则有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之症,而中风无有也;二日阳明,则有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之症,而中风无有也;三日少阳,则胁痛、耳聋、口苦、寒热往来而呕之症,而中风无有也。此足三阳之见症也。至传入足三阴,四日有腹满、咽干、自利、不渴、腹痛之症,是足太阴之见症,而中风有之乎?五日有引衣蜷卧、舌干、口燥之症,是足少阴之见症也,而中风有之乎?六日有烦满、囊缩之症,是足厥阴之见症也,而中风有之乎?伤寒六经次第传变,故仲景有麻黄、桂枝、大小承气之法,若中风为猝暴病,一时猝倒昏迷,难分经络,而有脏腑、血脉之别,或中于足之六经,或中于手之六经,非若伤寒之有次第传焉者也。若谓中风六经形症,即是伤寒六经形症,是欲以治伤寒之法治中风,其不至于杀人也几希矣!若论中风,则十二经皆有见症,而不止于六经也。如四肢不收、手足拘挛者,风中足太阴脾也;口眼斜、口噤不开,风中足阳明胃也;痰涎壅塞,声如曳锯,风中手太阴肺也;大便闭结,风中手阳明大肠也;舌喑不语,风中足少阴肾也;目瞀昏迷、不省人事,风中手少阴心与手厥阴包络也;螈强直、角弓反张,风中足厥阴肝与足太阳膀胱也;耳聋、胁痛,风中足少阳胆也。此皆中风之形症,岂可以六经拘之乎?其不同于伤寒之六经也明矣!

  • 小续命汤对APP/PS1转基因鼠海马区Aβ、GFAP蛋白的影响及其行为学分析

    作者:毛敬洁;陈亚萍;林如辉;李钻芳;朱晓勤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对APP/PS1转基因鼠海马区Aβ及GFAP蛋白的影响,探讨小续命汤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将同月龄的同窝阴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基因鼠分为模型组和小续命汤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不给药,小续命汤组按照13 g/kg连续灌胃90 d.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观察3组小鼠大脑海马区Aβ、GFA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续命汤组在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到达目标区域的时间及搜索距离明显缩短(P<0.05),穿梭次数明显增多(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区Aβ阳性蛋白及GFAP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续命汤组Aβ蛋白的沉积及GFAP阳性细胞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小续命汤改善APP/PS1基因鼠的认知功能可能与减少大脑海马区Aβ沉积、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 小续命汤治疗痹证举隅

    作者:徐人安

    痹证是临床的常见病,现介绍3则.1 颈椎病合并肩周炎叶某,女,33岁,工人,1989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右颈肩臂疼痛周余,痛处以肩颈臂膀等处为甚,手臂沉重,不能抬举上头,右肩活动障碍,颈项酸胀微强直,转动欠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诊为行痹.治投小续命汤加减:生麻黄6 g,川桂枝10 g,赤白芍各10 g,光杏仁10 g,全当归6 g,正川芎10 g,北防风10 g,川羌活10 g,干葛根15 g,片姜黄10 g,生甘草6 g.服药3剂后诸症稍减,继服4剂诸症悉除而收功.

    关键词: 小续命汤 痹证
  • 小续命汤治疗急性中风研究进展

    作者:符茂东;蔡定芳

    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地分析和总结小续命汤的历史源流、临床研究以及机制研究,旨在明确该方在急性中风治疗中的地位、与急性中风相关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总结目前存在的不足,为该方的后续研究提供帮助.参考文献33篇.

  • 小续命汤具有明显降脂作用

    作者:

    小续命汤水煎剂可显著上调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的LDL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这是山西中医学院和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专家经动物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小续命汤在唐宋以前是治疗中风的代表方剂,目前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但其降脂作用一直未曾进行过研究.山西中医学院和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关建红、冯前进、梁爱华教授等首次将小续命汤用于降脂研究,并深入到分子水平.他们用75%新鲜蛋黄乳液和1%胆固醇饲料喂养小鼠、大鼠2周制成高脂模型后,用小续命汤水煎剂给予治疗,明显降低了小鼠和大鼠血中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前者降低36%,后者降低38%.1%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鹌鹑15 d后,经小续命汤水煎剂给药治疗TC下降率可达55%,同时还能明显降低大鼠和鹌鹑的TG水平.研究认为,小续命汤水煎剂之所以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体内胆固醇从肠道和皮肤途径排泄而减轻动物肝细胞的胆固醇负荷,从而解除其对LDLR基因转录的下行抑制作用.近日专家鉴定认为,该研究从分子水平为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和理论依据.#(摘自<健康报>2001年11月24日第3版)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6例

    作者:孟凡超;卜凤真

    笔者1998年1月~2001年1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5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小续命汤治疗中风28例

    作者:李振瑞;李影

    目的:观察小续命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无高血压病史中风患者用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日1剂,水煎服.结果:28例中,治愈1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结论: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疗效显著.

  • 罗天益治疗中风浅析

    作者:赵锐;王琳;李成文

    <卫生宝鉴>系金元著名医家罗天益所著,于传统医学颇多发挥.其论治中风,继承汉唐遗风从外风立论,顺应金元改革创新思潮,师从李杲重视内风,临证注重外风与内风并举,区分脏、腑.现将其治疗中风经验与用药特点介绍如下.

  • 小续命汤合艾灸治疗面瘫56例

    作者:陈光辉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其表现为口眼歪斜,临床上常因治疗不及时而延误病情,导致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笔者以小续命汤合艾灸疗法治疗面瘫56例,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任珍;谭涛;林旭明;叶海敏;覃佐爱;吴清明

    中风,西医称为脑卒中,其致残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随着社会老龄化,中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风病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威胁,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求中风的佳治疗方案是当务之急.而小续命汤是唐宋以前治疗中风的经验方,许多医案记载有效率极高,故本研究汇集了湖南省中医药中风专科2014-2016年度中风病(急性期)的病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对照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 小续命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现军;曾垂义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续命汤治疗,14天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D二聚体(D-D)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ib、血浆黏度、D-D等指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FMA评分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30/40),观察组92.50%(37/40),总有效率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 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36例临床观察

    作者:田健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小续命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8.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续命汤加减配合艾灸治疗面神经麻痹35例总结

    作者:严寒

    观察小续命汤加减配合艾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小续命汤加减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d,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续命汤加减配合艾灸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85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