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梁玉兰;陈亮;袁丹

    目的 评价不同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进行救治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儿40例,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记录2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1 h以及12 h的动脉血气情况,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以及氧分压(PaO2)值.记录2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统计2组治愈率.结果 2组患儿在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1 h、12 h后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肺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路欣;蒋艳珍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还进行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辅助呼吸肌动用体征及呼吸困难等改善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有明显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爱兵;唐桂兰;卢艳芬

    目的 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40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综合治疗;46例(观察组)在对症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对症综合治疗基础上结合BiPAP治疗急性重度支气管哮喘,可以更快地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两种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锐;祝志刚;郑燕;黄丽华;戴巍

    目的:分析探讨两种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RDS 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A 组32例,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改良叹气法予以肺复张治疗;B 组32例,采用压力控制法予以肺复张处理,对比肺复张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呼吸指标变化情况、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结果肺复张30 min、60 min 后,相较于肺复张前,两组患者的血氧分压/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PaO2/FiO2)和静止的肺顺应性(Cstat)均明显改善(P <0.05),且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肺复张2 h 后,A 组患者的 PaO2/FiO2水平显著高于 B 组,A 组患者的 Cstat 水平显著低于 B 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同时,A 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 ICU 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 B 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在急性 ARDS 临床治疗中,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改良叹气法实施肺复张,临床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柴斌英;万俊;包志丹;凌厉;王鲁春

    目的:探讨与比较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DuoPAP组患儿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NCPAP组患儿则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有创呼吸支持率、并发症、治疗期间PaO2、PaCO2与OI.结果:DuoPAP组患儿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48h内有创呼吸支持率与72h内有创呼吸支持均低于NCPAP组,体重增长百分比高于NCPAP组;通气后1h与12hPaO2水平组间比较均高于NCPAP组;1h、12h与24hPaCO2水平组间比较均低于NCPAP组;1h与12hOI水平组间比较均高于NC-PAP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24h内有创呼吸支持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伴有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COPD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杨昆;孙磊;王锋;董军红;洪欣;杨秀娜;王建立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伴有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脏自律功能的急性效应.方法 选择68例患者,分析心率变异性包括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双水平正压通气中心率变异性和动脉血气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率变异性在双水平正压通气中高频为35(17~63)ms2,高于通气前的26(9~47)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相邻的正常-正常区间差异>50 ms所占比例在通气中为57%(17%~108%),高于通气前的41%(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在伴有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中,双水平正压通气可改善其心率变异性.

  • 早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急诊护理

    作者:毛荣

    目的:探讨早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急诊护理。方法34例ACPE患者随机分为早期BiPAP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17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吸氧、吗啡、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强心剂、氨茶碱等常规治疗。早期BiPAP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即给予BiPAP治疗。治疗中做好心理疏导、病情观察、呼吸机监测和并发症的护理。比较2组治疗2、4h后各项生理参数、动脉血气、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早期BiPAP组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 P <0[.05),动脉血气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有所改善( P <0.05),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率明显下降( P <0.05)。结论在急诊科早期应用BiPAP可迅速改善ACPE患者症状,且安全、简便,而细致周到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完成机械通气治疗。

  • 无创双相正压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的临床体会

    作者:林汉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稳定期双相正压(BiPAP)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炎、平喘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无创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每天早晚共2~3h,疗程为3周.结果:治疗组肺功能,血气分析改善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稳定期使用无创通气有很大辅助治疗作用.

  •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和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作者:娄五斌;张卫星;员丽;张冰

    目的 比较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HFOV组33例,DuoPAP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创呼吸支持前、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OI), 72 h内呼吸暂停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发病时间、胎龄、产前使用激素情况、猪肺磷脂注射液使用时间、剖宫产率及RD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PaO2、PaCO2及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PaCO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和时间在PaO2及OI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NHFOV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Duo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与DuoPAP组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BPD、NEC、PVL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DS的初始治疗中,NHFOV与DuoPAP相比可以更好减少CO2潴留和呼吸暂停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杨明;孙艳斌

    目的:分析与探讨双水平正压呼吸支持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共42例,随机性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加BiPAP治疗,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高达100%,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且通过治疗后的肺功能、低血氧以及血压的指标均有提高,而对照组患者其临床症状仍有发生.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BiPAP治疗的佳时间为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时,并在晚间进行治疗.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好,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BiPAP治疗重症哮喘病人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王颖;尤占彪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重症哮喘约占哮喘病人20%,是呼吸科的常见急症之一,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大部分可得到缓解,但仍有1%~3%病情继续恶化,发生严重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达3.35%~5.82%.

  • 1例气管切开接BIPAP通气的“渐冻人”医院社区居家护理实践

    作者:骆丽娜;李雅青

    运动神经元疾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常见的类型。该病病人意识始终清醒,但全身肌肉包括咽喉肌、呼吸肌进行性萎缩、无力,逐渐丧失自理能力,身体好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病人终因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现将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并呼吸衰竭病人行气管切开接 BIPAP 通气的医院社区居家护理实践介绍如下。

  • CAPA模式对COPD病人使用BiPAP呼吸机早期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万群芳;彭曦;朱晶;何芳;蒋丽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早期依从性的客观有效的干预方式.[方法]将68例需要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伴轻、中度呼吸性酸中毒的Ⅱ型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带机初,对照组直接使用BiPAP模式,并逐渐上调吸气压力,试验组由低压力的持续正压通气(CAPA)模式逐渐过渡至BiPAP模式再逐渐上调吸气压力.监测两组病人带机后2h的动脉血气,同时调查两组病人带机的舒适度及12h内的依从性.[结果]两组舒适度及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低压力CAPA模式逐渐过渡至治疗压力的BiPAP模式可提高病人使用BiPAP呼吸机的依从性.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护理体会

    作者:周瑜利;刘亚平;刘艺华

    目的:对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两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落实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护理效果的比较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双水平正压通气过程中,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落实综合性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支持和营养管理

    作者:王力平;张俊

    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呼吸支持,特别是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延长存活时间,现在已逐渐被大家所重视.另外,营养不良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其发生主要与吞咽困难等因素有关.经皮内镜胃造瘘术能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对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存活期等有效.本文就ALS患者给予无创通气治疗、经皮内镜胃造瘘治疗的益处、指征进行了总结.

  •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

    作者:王辉;季洪健;姚秋菊;徐凤英;柳溪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高频喷射通气( HFJV)组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HFJV组采用鼻导管连接双向高频喷射通气治疗,BiPAP组采用口鼻面罩连接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以评估疗效。结果 HFJV组和 BiPAP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5%和88.2%,死亡率分别为5.26%和3.9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频喷射通气是一种操作简单易行的无创通气方式,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且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

  • 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应用比较

    作者:麦隽;綦巧雯;蔡琍璇;林明祥;展爱红;林浩铨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RDS早产儿69例,给予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后随机分为BiPAP组36例和nCPAP组33例.监测呼吸支持后1、12、24及48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OI);比较两组患儿生后24h内、48 h内和72 h内的总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机支持总时间和气漏综合征、BPD、NEC、颅内出血IVH发生率(三级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以及总住院时间、愈后.结果:正压通气后BiPAP组12、24 h PaCO2低于nCPAP组,1、12 h PaO2及OI均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例低于nCP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患儿治疗成功率高于nCPAP组(P<0.05),两组无创通气成功者支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漏综合征、BPD、NEC、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出生72 h后死亡或自动出院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RDS初始治疗中,采用BiPAP通气模式在提高氧合作用、减少CO2潴留方面优于nCPAP通气模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联合应用BIPAP和雾化吸入药物疗法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陆雅丹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雾化吸入药物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BIPAP呼吸机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和氨溴索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进行一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在治疗24h后的气管插管率为5.9%(2/34),住院时间为(13.7±3.2)d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24h后的气管插管率为14.7%(5/34),住院时间为(20.6±3.5)d ,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为5.9%(2/34),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1.8%(4/34),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雾化吸入药物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其病死率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时的应用研究

    作者:朱华栋;于学忠;周玉淑;王厚力;邵孝鉷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性脑病时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效果.方法 64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分为BiPAP组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存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与BiPAP组比较,ETI-MV组在治疗4小时后,呼吸衰竭得以纠正,但住院期间的严重并发症却明显增多,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结论对于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如果自主呼吸尚可, 能够耐受BiPAP治疗,应先试用BiPAP,不要急于应用ETI-MV.

  • 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 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丽琴

    目的:探索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对症治疗+牛肺表面活性剂+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观察组患儿给予对症治疗+牛肺表面活性剂+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BIPAP),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血气分析指标值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 d时PaO2、SaO2值均高于对照组,且PaCO2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确切,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95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