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局部注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小鼠钛种植体周骨胶原早期成熟的研究

    作者:姚洋;杜宇;古霞;光梦凯;黄波;宫苹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骨整合早期种植体周骨组织的影响.方法 在小鼠腿骨植入钛种植体区局部注射外源性NGF,建立小鼠腿骨钛种植体-NGF模型.并于术后1、2、4周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探讨NGF在种植体骨整合早期不同时间点对种植体周骨胶原成熟的影响.结果 HE染色与Masson染色显示,体内局部注射NGF使小鼠股骨头钛种植体模型中种植体周骨量、骨胶原成熟度增加.术后第1周和第4周实验组成熟骨胶原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内局部注射NGF能加速小鼠腿骨内钛种植体周新生骨胶原的早期成熟.

  • 不同愈合期施加载荷对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单丽华;周冠军;栗兴超;郄会;董福生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在不同愈合时间施加载荷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方法将64枚微种植体以(12±1) N·cm扭力植入在8只Beagle犬的下颌牙槽骨上,实验组微种植体于植入后即刻及愈合1、3、8周时施加载荷0.98 N,持续10周,对照组不施加载荷,分别于植入后1、3、8、10周取材。测量两组微种植体的大旋出扭力,以评价微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强度,旋出微种植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种植体-骨界面的形态。结果实验组即刻载荷及愈合1、3、8周载荷的微种植体平均大旋出扭力分别为4.10、4.25、2.42、4.42 N·cm,其中愈合3周的旋出扭力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愈合3周的旋出扭力亦明显低于其他组。实验组愈合3周微种植体的表面为编织骨样结构;而其他愈合时间施加载荷后,其表面多为板层骨样结构。结论微种植体植入后3周左右为稳定性危险期,此时施加载荷不利于微种植体的稳定。临床应选择微种植体的功能愈合期,即植入后即刻,或愈合1、8周后进行适度加载。

  • 经微弧氧化处理的钛铌锆锡合金种植体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柳正明;高勃;张立钊

    目的 研究微弧氧化(MAO)处理钛铌锆锡合金(TNZS)种植体的生物学性能,从界面形态学和组织学角度证实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在钛合金种植体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将未作处理的与微弧氧化处理的钛铌锆锡合金种植体植入兔一侧胫骨内髁,对侧以纯钛种植体作为对照,分别于植入后4、26周取材,采用X线摄片检测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对3种种植体-骨界面改建过程进行动态观察,比较各组之间的异同.结果 随着时间的延长,所有种植体愈合良好,X线片显示在2个观察时间点,TNZS和MAO-TNZS种植体周围均无明显阴影,骨质密度和骨小梁的排列与宿主骨基本一致,与对照组纯钛之间无明显差异;组织学观察发现,4周时所有种植体-骨界面之间有轻微间隙,可见由大量细胞外基质和纤维组织充填,骨内可见大量类骨质沉积,提示骨再建活跃;26周时MAO-TNZS种植体-骨界面间隙消失,种植体周围新生骨板层与宿主骨融为一体,界面区出现典型的哈佛系统,达到了骨整合.结论 经微弧氧化处理的钛铌锆锡种植体能与骨形成骨性结合,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较好的稳定性,并具有临床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 复合牛骨形成蛋白多孔中空种植体成骨效应的研究

    作者:廖湘凌;陈绍维;李声伟;田卫东;张杰

    目的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牛骨形成蛋白复合种植体成骨效应.方法将天然提取的牛骨形成蛋白(bBMP)与多孔中空钛种植体相复合形成人工复合种植体,植入狗下颌骨,并设同等规格的实心柱状钛种植体及不复合bBMP的多孔中空柱状钛种植体植入狗下颌骨为对照组.应用三色荧光标记LSCM观察复合种植体周围骨整合情况.结果实验组复合种植体在各时期成骨能力和成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合种植体可诱导早期、大量、较持久的成骨;LSCM对种植体周围成骨行为进行观察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手段.

  • 微型支抗种植钉加载时机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武红梅;冯云霞;李罡

    目的:建立支抗种植钉的动物模型,分析不同愈合期加载对种植钉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于绵羊牙槽骨上植入微型支抗种植钉,建立颌骨-支抗种植钉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不加力为A组,即刻加力为B组,植入2周加力为C组,植入4周加力为D组),截取带有种植钉的上、下颌骨组织标本;上颌骨块制作不脱钙的骨磨片,光镜下观察种植钉与骨组织界面的愈合情况,下颌骨块用材料性能试验机检测种植钉与骨组织松脱瞬间的大剪切力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组种植钉的剪切力值总体上有差别,A、B组的剪切力低于C、D组。2)骨纵磨片显示:种植钉与周围组织界面的结合方式在种植钉的压力侧和张力侧无明显区别;横断磨片显示:4组界面既有纤维性结合,又有骨性结合,A、D组界面以骨性结合为主,B、C组界面以纤维性结合为主,C组种植钉周围可见新生的骨组织潜行生长。结论加载时机对支抗种植钉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 邻近拔牙创植入正畸微种植体骨界面愈合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周阳明;胡赟;郑雷蕾;赵志河;唐甜;邓锋;卫光曦;霍金凤;张晓歌

    目的 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定量测定,比较拔牙创对种植体—骨界面愈合进程的影响,并对正畸微种植体骨整合的安全范围进行探讨.方法 12只雄性Beagle犬,按不同愈合时间段(1、3、8、12周)随机分成4组,建立邻近拔牙创植入正畸微种植体实验动物模型.在植入微种植体后愈合的第1、3、8、12周处死各组动物,制备含种植钉的硬组织切片,观察组织学形态,并测定微种植体—骨界面骨接触率(BIC).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植入后第3周开始出现组织学变化的明显差异:实验组骨界面骨吸收活跃;对照组骨界面出现新生骨层,周边存在活跃成骨细胞.对照组在植入后前8周,BIC值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组BIC值在植入3周后有所下降,到第8周达到峰值(80.08%),随后进入平台期.两组BIC的差异表现在植入后第3周:实验组BIC (44.35%)小于对照组(55.4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拔牙创对微种植体周围骨重建进程会产生影响,早期表现为加重骨吸收,但在随后的时间里骨形成效应会迅速加强.

  •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促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珂;杜建明;罗仁惠;曹颖光

    目的 观察载bmp7基因的腺相关病毒(rAAV-BMP7)复合Bio-Oss的基因治疗方法对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体外构建载bmp7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并与Bio-Oss复合.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胫骨植入种植体,并制备直径8 mm、深4 mm的种植体周骨缺损,A组骨缺损区填入rAAV-BMP7/Bio-Oss复合物;B组仅填入Bio-Oss;C组不充填材料.术后4、8周分期处死动物,取样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 A、B组骨缺损处均有新骨形成,A组较B组新骨形成更早、新生骨量更多、骨成熟程度更高(P<0.05).结论 rAAV-BMP7复合Bio-Oss较单纯植入Bio-Oss能更快、更有效地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形成新骨,新骨量大且成熟度高,并能形成理想的种植体一骨结合界面.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刘丽;何福明;李乐乐;胡济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2(MMMP-9,MMMP-2)在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不同时间将种植体植入英国小猎兔犬的前牙及前磨牙区,取得种植不同时间段的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段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MMP-9、2表达的变化.结果MMP-9主要表达在破骨细胞、巨噬细胞、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质中;MMP-2主要表达在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质及部分破骨细胞中.结论MMP-9、2在种植体植入后周围损伤骨组织的吸收、愈合和骨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 两种钛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丁仲鹃;董强;肖旭辉;董宝财;王静;梁星

    目的对两种表面形态不同的钛种植体在不同种植时期骨结合界面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在恒河猴下颌磨牙区分期分别植入CDIC和ITI-TPS钛种植体,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对两种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口腔检查未见种植体松动及周围组织明显炎症表现.各期种植体骨界面X线影像均未见明显透射暗影,仅种植1个月的CDIC种植体颈部见少量角形吸收.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见种植1个月后两种种植体骨界面有少量骨形成;1~3个月ITI-TPS种植体界面骨形成较明显,成骨量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种植后1年,两者未见明显差别.结论无载荷条件下,种植体植入后1~3个月内,ITI-TPS种植体表面骨结合形成优于CDIC种植体.随植入时间的增加,两种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界面.

  • 3D打印多孔钽种植体对骨整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苏可欣;季平;王涵;李林林;苏雷震;王超

    目的?研究多孔钽及多孔钛种植体对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建模,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两种微孔参数相同的多孔材料种植体:多孔钽及多孔钛.在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踝处建立骨缺损模型,每只动物左右侧缺损随机分组,分别用多孔钽(实验组)和多孔钛(对照组)种植体进行修复.种植体植入后2、4、8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测种植体和骨界面的骨整合情况,采用推出实验测试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强度.结果 术后2、4、8周,两组材料界面的新生骨组织逐渐增加,出现新生骨小梁并向材料孔隙内生长;两组的成骨情况及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结合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的多孔钽能与骨组织形成早期的生物结合,具有与多孔钛相当的骨整合能力.

  • 钛颗粒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程伟;孟波

    目的:研究钛颗粒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钛颗粒脱内毒素处理后,与小鼠BMSC共培养,检测钛颗粒对它们存活率、增殖率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对钛颗粒的吞噬情况.此外,对细胞骨架F-actin进行荧光染色,观察钛颗粒对BMSC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钛颗粒降低了BMSC的生存率并抑制其增殖活性,该抑制作用随钛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BMSC可吞噬钛颗粒,而且钛颗粒可影响BMSC的正常细胞骨架.结论:钛颗粒对BMSC具有抑制作用,促进了种植体周无菌性骨吸收.

  • 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谢春;李龙江;温玉明;刘流;秦霞南;施琥;武斌

    目的:探讨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后骨整合的效果.方法:恒河猴6只随机分三组分别行血管吻合骨移植(Vascularized Bone Graft,VBG)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游离骨移植(Non-Vascularized Bone Graft,NVBG)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拔牙后三个月植入牙种植体,切取标本后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VBG组:术后12周移植骨与种植体之间部分为骨性结合界面,16周呈完整的骨性结合.NVBG组:术后12周其界面为纤维结缔组织,少量骨小梁,24周大部分为骨性结合界面,呈完整的骨性结合.结论:VBG或NVBG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均能形成骨性整合,但NVBG组形成较晚,临床应用中应予注意.

  • 雌激素对骨质疏松时种植体骨愈合的影响:Ⅰ组织学观察

    作者:戚孟春;周秀青;李旭明;杜兆军;刘猛

    目的:研究雌激素替代治疗对骨质疏松时种植体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36只雌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及雌激素组.术后12周于每个大鼠胫骨近中干骺端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雌激素组大鼠从植入术后第一日起肌注苯甲酸雌二醇20μg/kg/3日,其他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种植术后4周和12周分两批处死大鼠,制作带种植体的不脱钙切片,行组织学及荧光观察.结果:在4周及12周两个时间点上,假手术组和雌激素组松质骨区种植体周围包绕骨板较厚,种植体周围骨小梁密度及与骨组织接触面积均优于卵巢切除组.种植4周时雌激素组荧光染色强度及双标记线宽度均优于卵巢切除组,而与假手术组相似;种植12周时雌激素组荧光染色表现与卵巢切除组相近.结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松质骨区种植体骨愈合;从而有利于提高种植体成功率.

  • 补骨合剂促进口腔种植体骨整合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潘在兴;叶起清;谢丹榕;庄玉兰;许阿木;李楠;王和鸣

    目的:通过观察补骨合剂对口腔骨内种植体骨整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影响,探讨补骨合剂促进骨整合的作用机理。方法:成年杂种犬 20只,拔除左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 3个月后各植入 CDIC种植体 3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予补骨合剂 1ml/kg灌胃,分别于术后 1、 2、 4、 8、 12周取出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种植体一骨界面骨整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第 1周种植体—骨形成蛋白( BMP)平均灰度显著增高 (P<0.01),较对照组提前约1周.结论:补骨合剂可以促进口腔骨内种植体骨整合.该药物可促进BMP的早期释放和聚集,提高种植体—骨界面的BMP浓度,促进其成骨.

  • 放疗和高压氧在口腔种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兰玉燕

    放疗可以延缓和抑制骨的再生和重建,降低骨的密度,导致种植体周围骨密度降低,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种植体植入放疗骨组织的成功率低于植入正常骨组织.高压氧辅助治疗可促进种植区骨质生成,本文就放疗和高压氧在种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 成年和青少年Beagle犬下颌骨植入微型支抗种植体的组织学比较研究

    作者:王永;贾荧;张军梅;王智强;王羽;杨璞;唐甜;武秀萍;郑蕾蕾;赵志河

    目的 探讨成年和青少年Beagle犬下颌骨植入的微种植体不同愈合时间的组织学差异,为青少年患者应用微植体支抗提供指导.方法 6只成年Beagle犬和6只青少年Beagle犬,选择下颌第四前磨牙(P4)和第一磨牙(M1)牙根间间隙,M1近远中牙根间间隙为植人部位,共植入48颗微种植体.愈合3周和12周后,对含微种植体的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并进行骨整合率计算.结果 微种植体在观察期无松动、脱落.微种植体与周围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周围骨组织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功能活跃,骨整合率随着愈合时间的延长而增高.青少年Beagle犬微种植体-骨整合率术后3周低于成年Beagle犬的微种植体-骨整合率;但术后12周却高于成年Beagle犬的微种植体-骨整合率.结论 青少年Beagle犬的骨质量低,但生长发育快,经过12周愈合,能弥补青少年Beagle犬早期骨结合率的不足.

  • 生物医用聚芳醚酮材料研究进展

    作者:袁波;成沁雯;朱向东;张凯;张兴栋

    聚芳醚酮材料因其高的热稳定性、优良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射线可透性,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创伤、脊柱和颅颌面修复等生物医用领域.然而,聚芳醚酮材料本质上的生物惰性会导致其植入体内后出现骨整合不足的问题,进而限制了该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因此,如何增强聚芳醚酮材料的生物活性,提升其在体内的骨整合能力成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焦点.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生物医用领域的生物活性聚芳醚酮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 Nobel replace种植系统在63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作者:胡劲松

    种植义齿是口腔临床上开展的一种新型口腔修复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Branemark提出骨整合的概念后人工种植牙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1].经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已经成为一种对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常规修复手段.

  • 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谢春;刘流;秦霞南;肖旭辉;施琥;董宝财

    目的:了解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后骨整合情况.方法:采用10只恒河猴为实验动物,进行自体髂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切取标本后进行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 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种植体与移植骨均发生了良好的骨整合. 结论:VBG,NVBG移植骨种植体一期植入是可行的.

  • 两种钛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的动物实验研究(摘要)

    作者:董强;丁仲鹃;解保生

    目的随着种植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种植义齿应用日益广泛.目前,Branemark教授提出的骨整合理论已成为种植学的基本理论,得到了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作为种植义齿正常发挥临床功能的基本条件,种植体骨整合性一直是种植学研究的重点.在影响种植体骨整合的诸多因素中,种植体表面微形态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中有关光滑表面和粗糙表面对种植体骨性界面形成的作用尚无定论.

218 条记录 10/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