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柴芍六君汤加味对肝脾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SS、MTL、GAS的影响分析

    作者:何磊;盛好;雷云霞;纪立金

    [目的]了解柴芍六君汤加味疗法应用于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对胃肠激素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于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人院的94例患肝脾不和型CSG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研究组给予柴芍六君汤加味疗法,比较2组的疗效、证候积分及其胃肠激素.[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93.88%)较对照组(6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其胃肠激素临床改善质量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脾不和型CSG患者给予柴芍六君汤加味疗法的效果显著,可促使证候积分及胃肠激素进一步改善,值得选用.

  • 犀角散加味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胃肠激素的影响

    作者:林晖明;尹燕耀;林云华;万勇;宗亚力

    [目的]从胃肠道激素的角度探讨犀角散加味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犀角散加味.用药2周观察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统计患者肝衰竭的发生率.[结果]犀角散加味治疗HBV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能够升高血清P物质(SP)及胃动素(MTL)水平,下调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肝衰竭发生率.[结论]犀角散加味可调整肝衰竭前期患者体内胃肠激素水平,阻断肝衰竭前期进展.

  • 丹参、心得安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门静脉压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作者:李民;顾尔莉;章幼奕;窦志华;罗琳;徐济良;陈鸣鸣;陈淑范;葛春霞;朱浩然

    目的:观察丹参、心得安对门脉高压症大鼠门静脉压力、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加酒精饮料制作大鼠门脉高压模型,造模4周后分别给大鼠服用丹参、心得安,造模结束后用Medlab-Ug4Cs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正常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心得安治疗组大鼠门静脉压力.处死大鼠后颈动脉取血,用放免法检测4组大鼠血浆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门静脉压力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丹参治疗组、心得安治疗组大鼠门脉压力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丹参治疗组大鼠门脉压力与心得安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心得安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胃动素含量无明显改善(P>0.05),而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明显下降(P<0.05).丹参治疗组大鼠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心得安治疗组比较,胃动素、胰高血糖素指标下降明显(P<0.05).结论:丹参能有效降低门脉高压症大鼠门静脉压力,调节胃肠激素,疗效优于心得安治疗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良好的抗肝纤维化、阻止肝硬化形成、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肝功能等作用有关.

  • 加味瓜蒌散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徐晓琦;李民;曹卫菊;顾尔莉;王陆军;章幼奕;窦志华;罗琳;徐济良;陈鸣鸣;陈淑范;葛春霞

    目的:观察加味瓜蒌散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肝硬化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血瘀阻络证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接受护肝、降酶等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加味瓜蒌散,对照组患者加服心得安(通用名普萘洛尔).治疗前后清晨空腹取血放射免疫法测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脑肠肽(SS),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GAS、MTL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P<0.05),HA、PCⅢ、C-Ⅳ、LN下降(P<0.01或P<0.05),门静脉内径、血流量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瓜蒌散能够有效调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血流动力学,降低纤维化指标,延缓门脉高压的形成,减轻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减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机会及风险,疗效优于心得安,是防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方剂.

  • 重视胃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刘凤林;秦新裕

    就手术治疗而言,标准的胃癌根治性手术包括胃切除、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3个部分.胃肠道生理功能复杂,根治手术必然会改变原有的解剖通路,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胃癌手术后的并发症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 O2气腹和CO2气腹对犬胃肠动力影响的比较

    作者:蔡逊;卢绮萍

    目的 探讨CO2气腹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胃肠激素的调节机制.方法 随机将30只实验杂种犬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CO2气腹组)、C组(O2气腹组).三组均进行麻醉后即刻及气腹后24 h、72 h胃电图检查、检测5种胃肠激素,以了解不同类型气腹对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水平的不同影响.结果 (1)术前三组间胃电振幅、正常慢波比值、平均频率及胃肠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 h,B组和C组的胃电振幅、正常慢波比值、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72 h,A组和B组相比较,各项检测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分别与C组相比较,胃电振幅、正常慢波比值、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以C组为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CO2气腹和O2气腹均可引起胃电活动异常,导致胃肠动力障碍.(2)O2气腹组气腹后胃动素水平低于CO2气腹组,胃肠动力的恢复也相对慢于CO2气腹组.(3)CO2气腹后胃肠动力恢复快.(4)CO2气腹术后胃肠动力的较快恢复与胃动素、胃泌素的分泌能较快转复正常有关.

  • 减重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进展

    作者:李兴菲;孙世波;孙岩

    目的 减重手术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减重手术可以对2型糖尿病达到长期稳定的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减重手术在微创及安全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本文对目前腹腔镜减重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及胃肠激素等机制做一综述.

  • 肾移植前后胃肠激素的变化

    作者:李昕;刘龙;陈宪英

    肾移植患者出现胃肠症状者多见,胃动力障碍与胃肠内分泌失调可能在肾移植患者胃肠功能异常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但其产生的原因及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我们对健康志愿者、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就其临床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 腹腔镜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作者:徐艳松;吴卫;高枫;唐卫中

    我们对照分析经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并测定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变化,探讨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胃肠道运动功能恢复、血清胃肠道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 胃泌素、生长抑素对大肠癌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

    作者:吴佩;闫竞一;茆家定;徐国祥;赵有才;芮景

    检测79例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Cyclin D1、CyclinE、Cyclin A、Cyclin B1、CDK2、CDK4表达情况,探讨大肠癌组织GAS、SS的表达与Cyclins、CDKs表达的相关性,了解胃肠激素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具体调控位点.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胃肠激素变化

    作者:黑飞龙;龙村;孙桂民;李桂芬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1%,但死亡率却高达19.4%~87.0%[1].随着体外循环及手术技术的提高,重症、复杂手术的逐年增多,消化道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中胃肠激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胃外科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

    作者:秦新裕;刘凤林

    进入21世纪以来,微创外科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干细胞技术、胃肠激素的功能和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领域都推动胃外科实验的发展.胃外科实验研究也在飞速发展,研究范围不断深入,研究热点不断涌现.

  • 胃肠激素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赵长安;周红;李仲智;杨永弘

    肠套叠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之一,位居小儿外科急性肠梗阻之首位.中国是小儿肠套叠的高发地区,临床所见95%的小儿肠套叠发生于2岁以前[1,2].原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众说纷纭,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诸多学说,如食物刺激学说、解剖因素学说、植物神经紊乱学说、病毒感染学说以及免疫学说等等,但至今仍无定论.

  • 急性肠套叠与胃肠激素关系的探讨

    作者:李灯斤;周以明;张善通;薛崇德;高鸿云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的外科急腹症,为探讨胃肠激素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急性肠套叠患儿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胰高血糖素(GLU)和胃动素(MOT)水平,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 善宁对大肠癌细胞体外抑制作用探讨

    作者:李太原;张海涛;端木尽忠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善宁)对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大肠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MTT法体外检测善宁对54例大肠癌细胞的抑制率.依其性别、年龄、部位、Dukes分期及p53的表达将其分组,统计分析各组病例的敏感药物的差异.结果 54例大肠癌病人中有16例对善宁敏感,敏感率为29.6%.善宁敏感性与性别、部位、Dukes分期及p53蛋白的表达无关,但与年龄有关,60岁以下组(敏感率50%)较60岁以上组(敏感率13.3%)敏感,P<0.01.结论 善宁在体外对部分大肠癌患者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对年轻患者大肠癌细胞抑制作用大于60岁以上患者.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改变和干预的临床研究

    作者:熊毅敏;戴萌;高娟;徐维田;郑国荣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的胃肠动力的变化和相应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纳入73例SAP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24),常规治疗+硫酸镁口服液胃管注入组(B组,n=23),常规治疗+生大黄液胃管注入组(C组,n=26),另选本院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所有受试者均于第一、三、七天测定血中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iptide,VIP);并行胃电图检查.观察SAP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同时观察临床症状转归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入院时3组SAP患者胃肠激素都有改变,A、B、C3组MTL、CCK与D组比较明显降低,VIP则明显增高(P<0.01);入院后经相应治疗,各组胃肠激素水平逐渐恢复,以C组恢复快,第三天即恢复,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第七天尚未恢复.3组SAP患者均出现了胃电图异常,表现为胃电平均振幅、正常慢波百分比值及主频率与D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第七天,C组胃电振幅、正常慢波比值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较B组恢复快(P<0.01),A组在第七天仍未恢复正常.A组SAP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要长于B、C组(P<0.01),而C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快于B组、住院天数少于B组(P<0.05).结论 SAP患者早期即出现胃肠动力障碍.临床上给予积极干预,对于阻止疾病发展、改善预后很有帮助.生大黄在治疗SAP患者胃肠动力障碍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胃肠激素及恶心呕吐的影响

    作者:童博;郑荣芝;肖霞;李瑞;张玉勤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DEX)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胃肠激素及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DEX组(A组)和对照组(E组),每组30例.A组诱导前泵注DEX 0.8 μg· kg-1,10 min内注射完毕,术中以0.5 μg·kg-1· h-1维持,E组则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所有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心率;分别检测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30 min(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的血浆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以及胃动素(MTL)水平;随访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在t1时刻心率较t0明显降低(P<0.05).与E组比A组在t2、t3时点GAS、VIP、MT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DEX可降低GAS、MTL的水平,减少VIP的释放,从而抑制PONV发生.

  • 肉苁蓉不同提取部位对便秘大鼠通便作用的影响

    作者:范亚楠;王佳;贾天柱;拉斯卡;史辑

    目的:研究肉苁蓉不同提取部位的润肠通便作用.方法:使用易蒙停建立大鼠便秘模型,计算便秘大鼠6h的粪便粒数和重量,并观察、测定便秘大鼠的胃肠激素和肠神经递质等指标.结果:肉苁蓉不同提取部位有促进便秘大鼠排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总寡糖部位组SS、AchE、SP、MTL有升高的趋势,总寡糖部位组5-HT、VIP、NT显著升高(P<0.05或P<0.01),AQP3显著降低(P<0.01),表明总寡糖组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总寡糖是肉苁蓉有效作用部位.结论:肉苁蓉的总寡糖具有较好的润畅通便作用,能有效治疗便秘,可为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脾胃宁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晓培;彭艳芳;向希雄

    目的:评价脾胃宁口服液治疗脾虚食积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相关指标来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提供有效药物.方法:本试验以脾虚食积型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以疗效肯定的化积口服液作为对照组,采用分层分段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48例,观察临床症状及治疗前后实验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Hb、微量元素Zn等均较治疗前升高.胃肠激素中神经降压素(NT)降低,血浆神经肽Y(NPY)升高.结论:说明脾胃宁口服液对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型)是安全有效的.

  • 调胃五方对胃肠激素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芬

    目的比较调胃五方对大鼠胃肠激素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所致疾病和开发促胃肠动力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半夏泻心汤组、小柴胡汤组、越鞠汤组、吴茱萸汤组、枳实消痞汤组、吗叮啉组.将上述7组大鼠分别用拟定的处理因素连续灌胃7 d.检测血清、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调胃五方对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胃肠激素及神经递质(GAS、MTL、5-HT)有增强作用,而对抑制胃肠平滑肌活动的NO、VIP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半夏泻心汤对MTL、5-HT的作用强于吗叮啉组,小柴胡汤组对GAS的升高作用强于吗叮啉组(P<0.01),吴茱萸汤对NO下降的影响大.结论调胃五方对大鼠胃肠激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689 条记录 25/35 页 « 12...22232425262728...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