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延伸骨痂的骨化模式

    作者:辛风

    在世界上曾经风迷一时的Ilizarov外固定方法因其较为安定的成绩,现在在骨科领域里已经成为规定的术式.然而在另一方面,人们对张压力效应和牵引性组织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还有就其原理是否已被科学性地阐明都存有疑义.在此,根据多年来的动物实验结果以及文献的检索,就有关延伸骨痂的骨化模式的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 骨痂 骨化 外固定
  • 微创截骨治疗拇趾外翻稳定与愈合原理分析

    作者:孙卫东;温建民

    微创截骨治疗拇趾外翻采用微创技术在第1跖骨头颈部截骨,使用“8”字绷带外固定,疗效确定.通过对其原理分析提出使用削磨钻在跖骨颈部截骨,增加了摩擦系数、减少了杠杆力,是截骨稳定的前提.保持正确的二维截骨方向和适宜的角度,是截骨端稳定的保证.“8”字绷带外固定符合弹性固定的原则,为截骨端微动创造了条件,与内固定比较更符合截骨愈合的过程,截骨端稳定,以软骨成骨方式Ⅱ期间隙愈合.

  • 手指损伤术后坏死42例分析

    作者:游浩;李皓恒

    手指损伤是常见的手外伤之一。现就本院自1992年以来早期处理522例病例中,发生远端坏死42例进行分析,以强化指伤处理的质量,提高治愈率,降低坏死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36例,女6例;年龄3~72岁,多数为20~48岁。损伤性质:开放性损伤伴骨折26例,闭合性损伤伴骨折11例,无骨折5例。损伤手指数:一个手指29例,二个手指28例,三个以上手指5例。损伤手指与部位:拇指末节指骨2例,示指中节指骨9例,末节指骨7例,中指末节指骨14例,环指中节指骨3例,末节指骨5例,小指末节指骨2例。1.2 早期处理手术方法:42例中,常规清创加克氏针固定13例,清创加外固定24例,清创缝合5例。早期处理后多数病例均应用抗炎治疗。坏死出现时间:早为术后第1天,迟为术后第7天,多数在1~3天,其表现为:皮温降低,颜色变青并逐渐变黑。坏死程度:全部坏死38例,部分坏死4例。

  • 小夹板超关节固定治疗肱骨骨折

    作者:徐一强

    我院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超关节外固定加弹性捆扎治疗肱骨骨折35例,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前臂防旋托板治疗尺桡骨骨折

    作者:陈奇;王晓峰

    针对前臂尺桡骨骨折稳定性差的问题,运用机械铰接约束原理和前臂旋转运动与上臂身体躯干之间的运动学关系,我们设计制作了前臂防旋托板(专利号9424191.3原称前臂尺桡骨骨折脱位辅助托板).我院于1987年~1998年应用于前臂尺桡骨骨折的外固定82例,疗效令人满意,报告如下:

  • 弹性加压可调式磁性夹板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振宇;王钢;吴建民

    眩骨干粉碎性骨折由于手法整复后缺乏可靠的外固定,常造成畸形愈合,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开,剥离骨折端研周骨膜,骨膜下安放钢板和捆扎钢丝,这种方法严重破坏了骨折端的血循环,术后易导致切口感染、骨延期愈合及骨不连接.我们采用闭合复位弹性加压可调式磁性夹板(专利号:982331274)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2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 非侵入性外固定中值得探讨的一些问题

    作者:封寄春;周福贻

    骨折在外固定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其治疗效果,作者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经验讨论如下.

  • 骨段撑开转移治疗骨缺损国外进展

    作者:张功林;章鸣

    节段性骨缺损是下肢开放性骨折中较严重的损伤,传统的治疗包括:采用外固定支架稳定骨折、应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以及用带血管或不带血管的骨移植修复骨缺损.骨段撑开转移是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新方法.适宜治疗3~12 cm的骨干缺损,仅需行少量松质骨移植以促进局部骨愈合.而常规治疗方法植骨量较大.因而,供骨区并发症较少.而且,不需行游离组织移植修复创面.缺点是相对复杂,治疗时间长.当病例选择适当以及对技术掌握完善时,对某些骨缺损病例的治疗,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术

    作者:刘利民;雍宜民;马克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术的可行性.方法闭合复位,模拟股骨粗隆部骨小梁的排列走向,于非同一平面向股骨头颈内交叉穿入三枚斯氏针,股骨上段穿入二枚螺纹半针形成不规则四边形固定.结果无脱针、断针、头切割,无髋内翻,无再手术,无手术死亡.针道反应率高,但针道感染率低,术后优良率达94.7%.结论外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极少,不输血等优点.用于治疗老年体弱多病,手术耐受力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明显优势.

  • 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赵爱琴;张淑卿

    胫腓骨骨折是骨伤科的常见病,由于小腿的胫腓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室壁坚韧缺少弹性,胫腓骨骨折后气滞血瘀或外固定过紧等原因使骨筋膜室的压力急剧增大,阻断室内血流,导致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急性缺血.如果观察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发展成为肌肉坏死、神经麻痹,甚至截肢或肾衰危及生命.所以早期观察确诊,早期处理尤为重要,术后护理也直接影响预后,通过对我科2001-2005年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30例患者的观察护理,取得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预防肘内翻的探讨

    作者:魏世隽;陈庄洪;韩芳;熊昌源;蔡贤华;李姣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组(A组)31例,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B组)24例,尺骨鹰嘴牵引组(C组,2周后去除牵引改石膏固定)9例,手术治疗组(D组)12例.对A组与B组以及4组中的Ⅲa型骨折病例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着重对肘内翻的预防加以探讨.结果:所有病例经4~36个月随访,通过摄患侧肘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治疗前后测量鲍曼氏角(BA角)、携带角(CA角),参照郭仲华等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标准的评定.A组与B组的疗效比较(x2=0.132,P=0.716>0.05),无显著性差异;C、D组与A、B组中的Ⅲa型骨折治疗结果比较(x2=6.078,P=0.014<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肘内翻的预防应贯穿于骨折复位、固定、复查的全过程.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正确的复位方法,合理的复位判断及固定方式,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无论对保证肘关节的功能还是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均是关键.

  • 分期石膏外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作者:赵峻;陈力奇;龚跃昆

    目的:探讨分期石膏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组9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134髋)中男17例,女80例;年龄0.5~3.5岁.左侧34例,右侧26例,双侧37例.按Zjonts脱位程度分级:Ⅰ度9髋,Ⅱ度87髋,Ⅲ度38髋.根据年龄分成4组:1岁以下组(Ⅰ组)9例;1~2岁组(Ⅱ组,含2岁)45例;2~3岁组(Ⅲ组)37例;3岁以上组(Ⅳ组)6例.均行三至四期石膏外固定治疗.采用Mckay临床评定标准和Severin X线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97例经治疗1年后评价疗效:Mckay临床评分优88髋,良35髋,可7髋,差4髋,Ⅰ组和Ⅱ组优良率100%(13/13,62/62),Ⅲ组优良率86.3%(44/51),Ⅳ组优良率50.0%(4/8),总优良率91.8%(123/134),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83;Severin X线评分优80髋,良40髋,可9髋,差5髋,Ⅰ组和Ⅱ组优良率100%(13/13,62/62),Ⅲ组优良率82.4%(42/51),Ⅳ组优良率37.5%(3/8),总优良率89.6%(120/134),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分期石膏外固定是治疗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可靠方法,患者应尽早进行治疗.

  • 关节镜下内侧髌股支持带缝合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任民;甄平;李慎松;李旭升;候费祎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和石膏固定法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髌骨脱位患者29例,病史2周以内,年龄9~31岁,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手术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16.2±6.2)岁,采用关节镜下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治疗;非手术组12例,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3±5.0)岁,行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前及随访1年时,进行Kujala评分,行CT检查测量髌骨倾斜角,观察髌骨恐惧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治疗前后髌骨倾斜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Kujala评分低于治疗前;非手术组治疗后髌骨倾斜角大于治疗前,Kujala评分低于治疗前.随访1年,手术组Kujala评分84.1±5.6,高于非手术组73.3±10.5;髌骨倾斜角(13.5±3.5)°,小于非手术组(21.2±5.3)°.结论:关节镜下采用髌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相比石膏外固定治疗,在术后1年之内具有更好的效果.

  • 拇外翻术后行“裹帘法”外固定对截骨端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常程;乔治;温冠楠;孙卫东;温建民;胡海威;毕春强

    目的:分析“裹帘法”外固定方式对截骨端造成的应力环境,证实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后行“裹帘法”外固定的可靠性.方法:在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微创第1跖骨截骨术,并行“裹帘法”外固定,在力学测试平台上测量截骨端相对位移变化情况、截骨端及趾蹼间应力数据.结果:“裹帘法”外固定下截骨端位移(0.27±0.03) mm,对截骨端愈合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裹帘法”外固定下截骨端压力(21.03±1.93)N,趾蹼间受夹垫压力(4.89±0.42)N.结论: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后截骨端存在微动,对截骨端愈合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截骨端愈合方式符合软骨内成骨.

  • 不同外固定方法治疗移位性Colles骨折的稳定性评价

    作者:檀亚军;李井石;何本祥;张斌;夏万荣

    目的:比较不同外固定方法治疗移位性Colles骨折的稳定性、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满意的移位性Colles骨折197例,根据手法复位后采用的外固定方法不同分为3组:小夹板联合中立板双重外固定组(A组)、小夹板外固定组(B组)和石膏托外固定组(C组).评价3组外固定的稳定性、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3组外固定的稳定性评价方面,A组显著优于B、C组,B组显著优于C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显著优于B、C组,B组显著优于C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显著低于B、C组,B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小夹板联合中立板双重外固定方法是治疗Colles骨折较佳的外固定方法之一,该外固定方法稳定性高,可调性好,临床疗效佳,并发症发生率低.

  • 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成永忠;侯汪洋;程灏;谭剑;祝建飞;陈诚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与手法复位配合传统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寻提高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外固定新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手法复位后,实验组采用新型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6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运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关节功能康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全脱位

    作者:张福平

    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全脱位是腕部损伤严重的并发症,诊断整复要准确、及时,手法整复要合理而且要施行"稳、准、快" 的三步综合复位法.固定要有效,机动,灵活,与功能康复锻炼需同步进行.

  • 髌骨爪外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高法权;孙家合

    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髌骨爪外同定对68例髌骨骨折(粉碎型骨折31例,横形骨折37例)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 小夹板用于骨折外固定研究现状

    作者:潘娅岚;郭杨;钱超;马勇

    小夹板固定是中医骨伤科治疗骨折的特色之一,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等优势。但因使用范围局限、并发症多等缺点,且各厂家生产的小夹板性能和规格等相去甚远,使其近年来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为促进小夹板固定术的发展,改良和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为此,笔者查阅了近十年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 锁骨骨折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比对

    作者:金煜

    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锁骨骨折绝大多数可用非手术治疗.但对有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单纯手法复位很难达到骨折良好的复位,而外固定亦不能维持骨折的良好对位,仅能达到解除骨断端过度的异常活动,维持骨折端在一定的畸形位置愈合,局部可遗留明显畸形.

1530 条记录 4/77 页 « 12345678...76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