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γ-干扰素联合凯西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刘双燕;初玉琳

    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和治疗方法以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治疗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 重组人γ-干扰素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血清学变化

    作者:曹阳;冼建中;牛易

    目的研究重组人γ-干扰素(IFN-γ)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变化.方法60例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30例采用IFN-γ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B组:30例采用常规药物(凯西莱+肝安注射液)治疗,疗程为9个月.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治疗3、6、9个月及停药后3个月血清HA、LN、PCⅢ及Ⅳ-C水平.结果A组血清HA、LN、PCⅢ及Ⅳ-C的测定值随治疗时间逐渐降低,至9个月到低点(P<0.05),B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有效率A组仅为66.7%(20/30),B组为10%(3/3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随治疗进行不断下降,至治疗结束时达到低点;与A组比较,B组的肝纤维化4项指标虽然也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明显小于A组.说明γ-干扰素联合安络化纤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良好的联合抗纤维化效果.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我国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刘爱梅;刘存旭

    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IGRA)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新技术.笔者依据国内临床研究数据,综述IGRA在我国结核病高负担、新生儿普遍接种卡介苗(BCG)的背景下的现状与进展;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提出临床应用范围等相关建议.

  • VEGF、IFN-γ及NO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罗南萍;黄厚斌;徐军;杨道理;刘忠伦

    目的 探讨细胞生长因子与一氧化氮在2型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竞争性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74例DM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γ干扰素(IFN-γ)和一氧化氮(NO)的血浆含量,分析它们与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糖(FBG)、肌酐(Cr)的关系,同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1)DM无眼底病变组(NDR)血浆VEGF、IFN-γ和NO含量均较健康人明显增高(P<0.05;P<0.05;P<0.01)。(2)背景型DR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NDR组而IFN-γ含量明显低于NDR组(P<0.05;P<0.01)。(3)增生性DR组VEGF、IFN-γ和NO含量均较BDR组明显降低(P<0.05;P<0.01;P<0.01),NDR组VEGF与NO含量呈直线正相关(r=0.30;P<0.05),其它各组均无相关性。结论 VEGF过度表达及IFN-γ、NO进行性减少在DR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代谢紊乱是导致DR发生中进展性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

  • γ-干扰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倩;吴宗贵;张玲珍;李洪涛;李小鹰

    目的:通过研究γ-干扰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的影响,了解其对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①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γ-干扰素(10 U/ml、100 U/ml、200 U/ml),四甲基偶氮唑唑(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②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γ-干扰素,用以明胶为底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谱法测定上清液中MMPs的活性.结果:γ-干扰素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γ-干扰素可使巨噬细胞产生的MMPs活性增强.结论:粥样斑块中γ-干扰素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可以通过减少斑块内平滑肌细胞数量和增加纤维帽中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增加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

  • 金水宝胶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几种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学亮;周传麟;卞明菊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免疫因素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认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比例失衡是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近年发现了一种以产生IL-17为主要细胞因子的Th17细胞,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IL-17对于中性粒细胞参与的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气道重塑均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哮喘的有意义的靶目标[1-3].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目前多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及皮质激素等方法.但糖皮质激素对已经形成气道重塑的哮喘患者疗效较差,其原因可能是抑制了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及吸入激素未必具有更好的抗氧化应激、抗炎作用[4-6].所以寻找新的抗炎(特别是能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抗氧化应激的药物,延缓哮喘气道重塑发生与发展将很有前景.本研究观察金水宝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IL-4比值及IL-17的变化,探讨金水宝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气道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 含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凝胶肺内应用的免疫效应研究

    作者:杨楠;张广宇;黎立;史迎昌;李洪敏;王巍;陈志

    目的 观察含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凝胶在肺部介入应用后产生的局部及全身免疫应答效应.方法 60只日本长耳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第1组为对照组,气管插管至末梢支气管注入生理盐水3 ml;第2组为单纯凝胶组,肺部注入卡波姆凝胶3 ml;第3、4、5组为微卡凝胶组,分别注入含3.75、7.50、9.37 mg/L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的卡波姆凝胶3 ml.持续观察4周,期间检测首次注入后与处死解剖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γ干扰素含量.结果 处死解剖前第4、5组外周血CD3+百分比[(55.8±9.7)%、(54.5±11.8)%]高于第1组[(43.1±3.0)%](P值均<0.05);第4、5组外周血CD4+百分比[(44.1±5.8)%、(43.3±6.2)%]高于第1组[(33.5±3.1)%](P值均<0.05);第3、4、5组外周血CD8+百分比[(21.3±3.3)%、(21.1±4.5)%、(20.5±4.1)%]低于第1组[(28.2±1.7)%](P值均<0.05).第4、5组检测微卡凝胶注入侧肺组织研磨混浆内γ-干扰素水平为阳性.结论 以健康日本长耳兔为模型局部免疫刺激可以引起全身免疫应答反应.

  • PGE2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分泌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作者:应延风;陈浩浩;金耀建;屠平光;胡野

    目的 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通过调控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的迁移、分泌、增殖功能,对哮喘气道重塑有关键性影响.研究PGE2对ASMCs凋亡及其分泌白介素4 (interleukin 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 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对阐明PGE2通过调控ASMCs分泌Th1/Th2细胞因子对气道炎症发挥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方法 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株与终浓度为10-9~10-6 的PGE2共培养24 h,分6组,共4个浓度梯度.用Annexin V-EGFP/PI 双染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同时用IL-4、IL-10和IFN-γ ELISA试剂盒在酶标仪检测其浓度.每4个复孔为1组,实验重复2次,数据为8孔的平均值.结果 应用不同浓度的PGE2后ASMCs各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但IL分泌与PGE2有显著的量效关系,IL-4和IL-10随PGE2浓度下降而分泌量显著下降,但IFN-γ随PGE2浓度下降而分泌量呈升高趋势,两者呈分离现象(空白对照、阴性对照、10-9PGE2、10-8PGE2、10-7PGE2、10-6PGE2组,IL-4分别为6.77±1.58、9.24±2.45、38.17±11.33、29.27±11.12、26.05±9.49、21.11±7.21;IL-10为4.8±1.06、6.35±2.11、71.89±12.03、43.68±11.25、28.89±8.75、24.31±6.67;IFN-γ为2.17±1.97、3.25±1.48、10.63±4.75、13.4±5.57、15.47±6.16、19.54±6.35).结论 PGE2能调控ASMCs分泌细胞因子,随着浓度梯度增加能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FN-γ分泌,同时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分泌,但对ASMCs凋亡无显著影响.认为在正常状态下PGE2的分泌与维持气道内Th1/Th2的平衡有关.

  • 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STAT1、STAT6及外周血γ-干扰素的影响

    作者:郑美梅;韩利民;梁仁

    目的 观察定喘汤对卵蛋白(OVA)致敏的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OVA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诱发哮喘发作后予药物治疗(对照组除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测定肺组织中STAT1、STAT6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IFN-γ的浓度,并常规做病理切片.结果 与哮喘组(1.71、1.67、141.40)对照,定喘汤治疗组STAT1(0.72)、STAT6(0.68)明显降低(P<0.01),IFN-γ(375.99)明显升高(P<0.01).结论 定喘汤通过抑制STAT1、STAT6的表达及刺激IFN-γ生成来减轻哮喘时的气道黏膜炎症.

  • 慢性HBV感染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Tim-3和PD-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IFN-γ产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旭丹;刘琼;李新华;谢冬英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分子(PD-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D8+ T细胞表面的表达模式,了解其与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HLA-A2)阳性的78例临床类型不同的慢性HBV感染患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表面分子Tim-3和PD-1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Tim-3+/PD-1+HB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占总的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58%,Tim-3-/PD-1+细胞比例为24%,Tim-3-/PD-1-比例16%,Tim-3+/PD-1-比例低为2%。临床病情越严重的临床类型中,Tim-3+/PD-1+HB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越高,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组为(52.05±18.68)%,重度肝炎组为(59.66±19.25)%,重型肝炎组高为(68.72±17.21)%;各组与非活动性携带者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7、0.009、0.000。重型组与轻中度组比较,P =0.018。Tim-3+/PD-1+在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表达与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性(r =-0.466,P <0.001)。结论在HBV特异性CD8+ T细胞中,Tim-3和PD-1共同表达是其主要表达模式,Tim-3和PD-1的高表达可能负性调控IFN-γ的产生,从而影响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和结局。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急性期和慢性期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和S-100B蛋白含量变化的分析

    作者:代全德;司金春;徐忠海;杨春海;张建平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者在急性期与慢性期脑脊液和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S-100B蛋白含量与健康人的差异,以探讨IFN-γ、IL-10和S-100B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观察1组)和化脓性(观察2组)脑膜脑炎患者,分别为92例和68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记录观察1组和观察2组急性期(A期)、慢性期(C期)脑脊液(CSF)和血清中IFN-γ、IL-10、S-100B蛋白的含量,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A期CSF和血清中IFN-γ、IL-10和S-100B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C期患者及对照组;观察1组A期CSF和血清中干扰素γ含量高于观察2组A期,而IL-10、S-100B蛋白含量低于观察2组A期;观察1组、观察2组A期CSF S-100B蛋白含量高于血清,而CSF IFN-γ、IL-10含量低于血清;以上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期CSF和血清中IFN-γ/IL-10相比较,观察1组>对照组>观察2组,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FN-γ、IL-10和S-100B蛋白在发生CNSI的患者CSF和血清中含量会有显著变化,对CNSI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对于病毒性脑膜脑炎和化脓性脑膜脑炎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的调控机制

    作者:王鲁梅;卢婉娇;莫瑞玲;张斌;李俊杰

    目的 探讨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调控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就诊且具有较为典型临床表现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70例,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筛选抗-Hp阴性和抗-Hp阳性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IFN-γ和IL-4水平.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抗-Hp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对照组患者中抗-Hp阳性和抗-Hp阴性者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荨麻疹患者组中抗-Hp阳性患者IFN-γ和IL-4水平分别为(298.74±35.46)pg/ml和(251.31±29.98)pg/ml,低于抗-Hp阴性患者的(322.45±50.02)pg/ml和(214.45±51.01)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4、P=0.034,t=3.569、P=0.028);慢性荨麻疹患者IFN-γ及IL-4水平为(122.74±81.36)pg/ml和(297.12±79.14)pg/ml,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9.46±34.56)pg/ml和(1512.12±151.2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4、P=0.016,t=1.072、P=0.034).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和IL-4具有调控作用,可以导致Th细胞亚群失衡,进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程度加重.

  • IL-35及IFN-γ 与HBV慢性感染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朱正云;张婷婷;孟卉;张喆浩;张岚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及γ-干扰素(IFN-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8年1月于医院诊断治疗的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原发性肝癌(PHC)组28例、乙型肝硬化(LC)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2例以及慢性HBV携带者(ASC)组34例.选择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且经检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IL-35和IFN-γ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肝功能状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比较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者HBV-DNA水平变化;分析肝功能各项指标与IL-35、IFN-γ相关性.结果 PHC组IL-35水平为(11985.9±3314.5)pg/mL、IFN-γ水平为(6895.4±117.13)pg/mL,LC组分别为(823.41±79.36)pg/mL、(680.98±115.41)pg/mL,CHB组分别为(5409.3±223.7)pg/mL、(6798.3±1179.1)pg/mL,ASC组分别为(1052.2±195.9)pg/mL、(6699.7±1203.3)pg/mL,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HC组IL-35水平高于LC组、CHB组及ASC组(P<00.5);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AST、ALT及TBil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PHC组、LC组及ASC组(P<00.5);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患者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高载量患者IL-35水平高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IFN-γ水平低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P<00.5);经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IL-35与AST、ALT、TBil水平无相关性,IFN-γ与AST、ALT、TBil水平亦无相关性.结论 IL-35和IFN-γ可能参与HBV慢性感染病情进展,并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作者:彭官清;凌乔;毛锦超;赖卫强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白细胞介素-21(IL-21) +CD4+T细胞及γ-干扰素(IFN-γ)+ CD8+T细胞表达差异,为阐明HBV感染后T细胞功能衰竭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HBV感染患者127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1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3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31例、慢性HBV携带患者17例,再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特异性IL-21+CD4+T细胞及IFN-γ+ CD8+T细胞表达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受试者特异性IL-21+ CD4+T细胞比例及非特异性IL-21+CD4+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P<0.05),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IL-21 +CD4+T细胞比例及非特异性IL-21+ CD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慢性HBV携带显著升高(P<0.05);各组受试者特异性IFN-γ+ CD8+T细胞比例及非特异性IFN-γ+ CD8+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P<0.05),急性乙型肝炎特异性IFN-γ+ CD8+T细胞比例及非特异性IFN-γ+ 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以及慢性HBV携带患者(P<0.05);特异性IL-21+ CD4+T细胞与IFN-γ+CD8+T细胞比例在对照组及各HBV感染组中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特异性及非特异性IL-21 +CD4+T细胞与IFN-γ+ CD8+T细胞水平较慢性HBV感染患者显著升高,且特异性IL-21+ CD4+T细胞与IFN-γ+ CD8+T细胞具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BV慢性感染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

  • Hp感染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IFN-γ、IL-4蛋白表达的关系

    作者:周婵萍;张普;孔丽敏;周伶俐;林立本;罗晓智;李向阳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Hp感染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胃病患者104例,统计分析不同类型胃病患者的Hp感染率、上皮细胞凋亡率及IFN-γ、IL-4蛋白表达情况,按照是否Hp感染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阴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上皮细胞凋亡率、IFN-γ、IL-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胃炎患者Hp阳性率高为92.86%,胃溃疡患者为75.76%,胃癌患者低为82.76% (P <0.05);胃炎、胃癌患者的IFN-γ蛋白表达高于胃溃疡患者,胃癌患者高于胃炎患者(P<0.05);胃溃疡患者的IL-4蛋白表达高于胃炎和胃癌患者,胃炎患者高于胃癌患者(P<0.05);Hp阳性组患者上皮细胞凋亡率、IFN-γ蛋白表达高于阴性组,IL-4蛋白表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增加了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为胃肿瘤的发生提供了细胞增殖、凋亡异常的基础,其凋亡与促进IFN-γ蛋白表达和抑制IL-4蛋白表达相关.

  •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白细胞介素10与12、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及病毒含量的关系

    作者:黄力毅;玉艳红;宣伟军;吴继周;黄璐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HBV BCP)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病毒含量(HBV DNA)的关系. 方法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血清进行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 →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 结果 HBV BCP变异阳性组、阴性组间对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和IFN-γ)及HBV DNA复制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P变异阳性组的血清IL-10(80.96±30.86 vs 72.11±24.19 mg/L)、IL-12(41.33±15.10 vs 35.98±14.47 mg/L)、TNF-α(56.04±27.05 vs 38.01±10.49 mg/L)、IFN-γ(19.81±12.29 vs 16.55±8.99 mg/L)和HBV DNA(108.2478±0.9826 vs 105.8876±1.4822拷贝/ml)的水平明显高于BCP变异阴性组. 结论 HBV BCP变异可导致血清IL-10、IL-12、TNF-α、IFN-γ和病毒复制水平增高.

  • 安络化纤丸联合γ-干扰素对血吸虫肝纤维化鼠TIMP-1及TGF-β1的影响

    作者:黄海燕;焦云桃;艾国;黄铁军;黄加权

    目的 了解安络化纤丸+γ-干扰素(IFN-γ)对实验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指标TIMP-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及IFN-γ+安络化纤丸组;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只鼠攻击感染小鼠建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IFN-γ+安络化纤丸联合干预连续8周,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虫卵结节变化;SAB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IMP-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TGF-β1mRNA的含量.结果 安络化纤丸+IFN-γ组小鼠肝组织虫卵肉芽肿个数较感染对照组少,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较感染对照组小,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络化纤丸+IFN-γ组小鼠肝组织TIMP-1的水平和TGF-β1mRNA的相对量均较感染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络化纤丸+IFN-γ组虫卵肉芽肿减小,数目减少,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可能与其能减少TIMP-1的表达,下调TGF-β1的转录水平有关.

  • 结核分枝杆菌模拟抗原的筛选及初步应用

    作者:刘丽蓉;乐军;刘建芳;韩敏;杨景卉;陈晋

    目的 通过对甲期分泌抗原-6(ESAT-6)及培养基滤过蛋白-10(CFP-10)肽库的结核分枝杆菌模拟抗原的筛选,旨在建立一个临床鉴别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新方法.方法 基于蛋白ESAT-6和CFP 10的序列,随机设计合成一组1 9肽库,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筛选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模拟多肽,并研究确立其工作浓度.结果 经过多轮筛选获得3条特异性模拟多肽,分别是P1MG、P8NV、P11LD,灵敏度分别为93.3%、90.0%、80.0%,特异性均>90.0%;工作浓度均为2 μg/ml;将3种模拟多肽等浓度混合作为刺激原,初步临床验证试验表明,其灵敏度为95.3%,特异性为96.2%.结论 基于蛋白ESAT-6和CFP-10的序列设计、筛选、制备的混合型模拟多肽抗原,有望建立一种临床结核分枝杆菌鉴别诊断的新方法.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作者:彭夏培;李晶;张媚;何小琴;朱江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脑脊液中γ-干扰素(IFN-γ)、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分析这些参数在鉴别和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作用,给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7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22例,结核性脑膜炎组26例,病毒性脑膜炎组30例,24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 ELISA 酶联免疫法测定脑脊液中 IFN-γ的含量,并分析比较各类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3种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数据采用 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 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性脑膜炎组患者 NSE 含量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 NSE 含量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患者 NSE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诊断过程中,结合测定脑脊液中 IFN-γ、CRP 和 NSE 的含量变化,能有助于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和颅内感染类别的鉴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支原体属抗体及血清白介素-4、γ-干扰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的诊断

    作者:李红;刘盼盼;宋研研

    目的:探讨支原体抗体以及血清中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检测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的诊断意义,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医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4例,经M P-Ig M检测后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48例,另选择40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健康组,分别检测3组血清IL-4、IFN-γ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IL-4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健康组(P<0.05),同时对照组的IL-4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健康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FN-γ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与正常健康组( P<0.05),同时对照组的IFN-γ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健康组(P<0.05);IL-4与IFN-γ之间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的IL-4与IFN-γ为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的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中支原体抗体、血清IL-4、IFN-γ的检测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759 条记录 4/38 页 « 12345678...3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