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彩凤;程辉;杨晓帆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急性期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醒脑静联合针刺组和醒脑静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醒脑静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醒脑静联合针刺组在醒脑静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 治疗后,醒脑静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5%,醒脑静组总有效率为70.0%,醒脑静联合针刺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醒脑静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标准均显著降低,且醒脑静联合针刺组显著低于醒脑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量表积分均获得显著升高,且醒脑静联合针刺组显著高于醒脑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显著.

  • 补阳还五汤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海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合醒脑开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中医康复对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孙志伟;李钊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对于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25)和对照组(n=24).对照组应用内科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运功功能(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精神状态(MMSE)的差异.结果:研究组ADL评分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和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院前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闭证效果观察

    作者:王秋勇

    目的:探讨院前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闭证患者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进行院前急救的45例中风闭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均给予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比较两组患者抢救后死亡率、致残率以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值分别为13.520、15.364);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评分均增加,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在中风闭证患者院前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

  •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运动神经元病1例报告

    作者:裴蕾;戴晓矞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损伤运动神经系统的慢性的进行性变性疾病,主要受累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上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运动核的细胞(下运动神经元),临床上以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1].治疗该病无特效药物,它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进行性加重等特征.本文就我院2012年6月收治人院的一名患者,以中医特色诊疗过程总结报道如下:

  •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遗症35例

    作者:王秀丽

    中风病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为主要临床特征,成为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和疑难病.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韦尼克脑病1例

    作者:张莎莎;李世君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的方法对1例因维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韦尼克脑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说明针刺具有很好的改善肌肉营养及无力等症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功效。

  •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研究进展——基于经穴特异性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杨元庆;吉学群;张智龙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的研究基于祖国医学"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主要原则,从针灸佳适应症之--脑梗死切入,在课题组34年的研究基础上,根据经络理论,取醒脑开窍针刺法主要穴位,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参数刺激不同穴位后脑的特异性反应;同时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明确醒脑开窍组方与非经非穴治疗脑梗死的经穴特异性.

  • 醒脑开窍针法加早期康复对中风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春红;冯春燕;卞金铃;门杰;石新

    目的:探讨针刺加早期康复对中风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寻找适合中国特色中风单元提供参考.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间与自身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1)醒脑康复组与醒脑对照组自身前后对照,各项指标(上肢、下肢、Barthel指数)均符合P<0.05,说明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2)治疗后组间比较,虽然康复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但P>0.05,故仍不可以认为两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在醒脑开窍针法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较单纯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在统计学意义上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潜在的远期疗效,能有效增强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以认为是对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中风的有益补充;但仍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寻求确切的临床证据.

  • 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假性延髓麻痹 60例体会

    作者:刘玉红;陈红;王利群

    假性延髓麻痹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 , 伴有构音障碍 , 情绪障碍 , 饮水呛咳或锥体束症 , 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 多由于脑干卒中或两次以上中风所致双侧皮层延髓束受损 , 造成的核上性损害 ,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 自 1997年以来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本病 60例 , 取得满意效果 , 现报告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60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 男 39例 , 女 21例 , 年龄 45~ 77岁 , 平均 61岁 ; 病程短 7 d, 长 1年 2个月 ; 脑出血患者 17例 , 脑梗死患者 41例 , 混合型 2例 .

  • 针灸对脑性瘫痪幼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娄元俊;刘阳;单海军;曹彩红;介小素

    背景: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以提高脑血流量,降低炎性反应,促进脑组织神经修复,这些作用都能够与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治疗方向一致。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瘫幼鼠行为学的影响和其作用机制。
      方法:①建立脑瘫幼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醒脑开窍针刺组;②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副穴取极泉、尺泽、委中穴进行针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③治疗24 d后,测量体质量,记录撕除前爪腹侧面胶布的时间,应用Mortis水迷宫检测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因子α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体质量增加率:正常对照组>醒脑开窍针刺组>模型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撕除前爪腹侧面胶布的时间:模型组>醒脑开窍针刺组>正常对照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水迷宫实验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改善脑瘫幼鼠认知能力,减少寻找平台潜伏期和游泳距离,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炎症因子水平:醒脑开窍针刺法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有所下降,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由此可见,醒脑开窍针刺法可降低缺血缺氧脑瘫幼鼠模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炎症细胞因子的含量,从而改善脑瘫症状,提高认知能力。

  • 36例血管性痴呆的针刺治疗

    作者:史哲

    目的:观察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病房血管性痴呆患者36例,采用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治疗,与基本对症治疗联合,分别观察治疗前与治疗14、28 d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MMSE量表总分有所增加,其中认知、记忆、语言在治疗14 d后分数增加,运用和视空间技能在治疗28 d后分数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记忆、语言、运用和视空间技能.

  •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中药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作者:商艳慧;申鹏飞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是以周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神经根、神经节和炎症反应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属中医痿证范畴[1].临床以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为特征,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引起死亡.

  • 舌针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常丽静;宁丽娜;熊杰

    采用"醒法"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强调风池、完骨和翳风颈项部三穴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配合以快速点刺为主的舌针治疗,并依据中医理论在舌的界定部位辨证针刺和选用相应的操作手法.通过"醒法"及舌针应用,可促进损伤后脑循环和病灶周围功能重建,配合言语训练,从而改善言语功能.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35例

    作者:李桂萍;康翠梅

    假性球麻痹又称作假性延髓性麻痹及进行性痉挛性延髓瘫痪病.常见原因是脑卒中.首次发病的脑卒中一般不合并假性球麻痹,至少1次以上复发的病人才能出现此病.其临床表现以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和强哭强笑为特征.笔者多年来一直采用石学敏教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此症.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培秀

    石学敏院士针对中风病"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基本病机提出醒脑开窍针刺法,选穴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醒脑开窍针刺法可双向调节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脑血流状态,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脑组织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对自由基的产生可能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脑组织和血清LPO减少,保护脑组织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适时地改善脑灌注,减轻脑组织损伤,升高PGI2/TXA2比值,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从而促进脑组织的康复.中风病患者无论出血性还是梗塞,尽早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稳定期及后遗症期患者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延长针刺时间,可减轻后遗症,提高远期成活率,降低死亡率.

  •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外伤后意向性震颤1例

    作者:黎舒敏

    意向性震颤是脑外伤后的常见后遗证之一,目前没有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该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典型病例做介绍,以飨同道.

  •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合谷穴透刺治疗脑卒中后手指痉挛

    作者:王明月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合谷穴透刺治疗脑卒中后手指痉挛临床疗效.方法:以醒脑开窍泻阴补阳、疏通经络为原则,选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合谷穴透刺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针刺后,可促进血液循环,舒缓拘急的筋肉组织,筋舒急缓,临床疗效显效.结论:以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合谷穴透刺治疗脑卒中后手指痉挛疗效显著.

  •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法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评析

    作者:肖蓉

    目的:探讨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期内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在患者脑梗死的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的48小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为B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Barthel指数(巴塞尔指数)和Fugl-Meyer(平衡量表)的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基本痊愈与显著进步的比率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法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现代促通技术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学清;滕东时;杨涛;何小花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174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