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足与感染
感染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资料表明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为9.68%~11.25%,已被公认是造成糖尿病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的原因之一.糖尿病代谢控制不良、急慢性并发症、住院天数长、抗生素使用不当、侵袭性诊疗措施等均是首要危险因素.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其次为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胃肠道感染、真菌感染,败血症亦不少见.
-
新生儿脐血C反应蛋白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个急性时相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任何伴有侵袭性的细菌感染、炎症或组织受损的情况下,病人血清中都会伴有CRP浓度增高,一般在4~6 h内迅速升高,36~50 h达高峰,峰值可为正常值的100~1 000倍[1],故CRP在当今越来越受关注.
-
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性瘤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发现外阴无痛性肿物2周",于2009年2月14日到本科门诊就诊.患者2周前无意中触及左侧大阴唇上部一蚕豆大小肿物,无触痛、较硬,可活动.
-
四分子交联体 Tspan-5的研究进展
四分子交联体 Tspan-5属于四分子交联体家族 TM4SF 的成员之一。研究表明,Tspan-5在神经细胞分化成熟、肿瘤细胞转移和破骨细胞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Tspan-5还表达于绒毛外滋养细胞中,并且影响滋养细胞的侵袭,提示 Tspan-5可能在胚胎植入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研究发现 Tspan-5与 ADAM10相互作用,通过调节Notch 活性进而改变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性,这可能是 Tspan-5发挥生物效应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四分子交联体Tspan-5 胚胎植入 侵袭性 Notch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0 -
老年复发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MINE方案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复发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MINE方案治疗预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老年复发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用MINE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T细胞淋巴瘤之间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性(P>0.05);85例老年复发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经过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脱发以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MINE方案治疗老年复发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湖南省腹泻病人集聚性大肠埃希菌的调查
国际上将致泻大肠埃希菌分为五类:产毒大肠埃希菌(ET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HEC)、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和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ggEC)[1,2].
-
重庆市南岸区一起由EIEC O152:K(?)致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
2004年9月11日中午13时,我中心接辖区一校医报告,称该院已收治2名疑似菌痢的患者,接报告后我中心立即会同区卫生监督所赶赴该院,迅速开展采样及流调工作.我们发现2名患者均出现低热、腹痛、腹泻、黏液便,WBC升高,粪便中可见脓细胞,巨噬细胞,该院初诊为细菌性痢疾,后经我中心实验室检出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152:K(?)],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是由EIEC导致的食物中毒.
-
医院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在天津"2008中外现代医院建设论坛医院安全与平安医院创建"主题报告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因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群众医疗费用自掏腰包比例过高,医患之间直接发生经济利害关系,引发了医患;中突的扩大或加剧.加之医学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侵袭性的检查和治疗越来越多,患者的机体反应也多种多样,造成医疗不安全的可能性增大.医疗安全的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热点问题.对医院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我国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在2008年度的中外现代医院建设论坛上,重点研讨医院安全问题.在上我把了解的情况、看到的文献综述如下,向大家介绍交流:
-
403例腹泻患者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流行情况分析
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E.histolytica,Eh)引起的一种重要肠道传染性寄生虫病,人感染Eh后可出现严重的侵袭性阿米巴病症状,危害健康.为了解腹泻患者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情况,我们于2004年夏秋季在肠道门诊对此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
绵阳市一起水源性腹泻爆发性流行的调查分析
2001年我市某镇中学因饮用水污染而发生了一起腹泻爆发性流行,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病原学证实为侵袭性大肠埃希菌O164型所致.
-
75例骨巨细胞瘤临床手术方式及愈后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及复发倾向的原发性骨肿瘤,其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大量散布在其间的多核巨细胞组成[1].该病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0%~14%[2~5],治疗上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复发,大量文献[2~8]报道其预后与其组织学表现并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GCT预后的因素,本组收集1985年11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理诊断为GCT,初次发病并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并获得术后随访的75例GCT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
手术加消瘤汤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对照观察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较常见的鼻腔及鼻窦肿瘤,虽属良性,但由于有局部侵袭性生长、高复发率及恶变倾向等特点,被看作是癌前病变,临床对反复手术、难以根治的病例治疗颇感棘手[1].我们经多年临床观察,反复探索,采用手术彻底切除加术后中药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实践显示,中药有一定的减少肿瘤复发、防止恶变、抑制和消除肿瘤的作用.我们统计1993年来积累的临床资料,取资料完整的60例总结如下.
-
地白忍烧伤液对不同程度烧伤的治疗
烧伤治疗的进展,如局部外用化学抗菌制剂的开发、早期切痂植皮及时封闭创面等,使烧伤创面侵袭性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明显降低.烧伤创面的治疗一般可分为暴露疗法和包扎疗法.暴露疗法是将创面暴露干燥,促进焦痂、痂皮形成,以使创面痂下愈合(大多遗留瘢痕);或者后期切、削痂植皮封闭创面.暴露疗法需局部外用抗菌药物,包括磺胺嘧啶银等,以防止创面细菌侵袭.笔者使用地白忍烧伤液10余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地白忍烧伤液可有效地发挥抗炎作用,减轻水肿,缓解创面剧痛,控制细菌、霉菌等的侵袭,促进创面愈合,并减少瘢痕形成和改善创面愈合后的外观.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益气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种植于子宫腔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具有侵袭性、广泛种植、易复发等特性.EM发病年龄在15~50岁,发病率为10%;合并不孕的发病率为40%.EM严重者影响了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已成为当今妇科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
俞氏内异方结合中药灌肠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妇科疑难病之一,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它具有的侵袭性、广泛种植、易复发的特性.俞瑾教授长期从事妇科临床,对于内异症的治疗经验丰富,认为内异症的病机是气虚血瘀,采用以益气化瘀补肾为主的俞氏内异方并配合中药外敷及灌肠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就36例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
ICAM-1和VCAM-1参与脑胶质瘤侵袭生长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向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侵袭生长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44例脑胶质瘤病例,取瘤周组织、肿瘤中心和正常脑组织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IHC)、反转录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ICAM-1及VCAM-1在3组标本中的表达量.结果 瘤周组织、肿瘤中心组织及正常脑组织比较ICAM-1及VCAM-1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当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时有显著差异(P<0.01),瘤周组织中表达量高,肿瘤中心组织次之,正常脑组织少,将标本分为LGGs组和HGGs组后进行比较可得出同样结论.结论 ICAM-1和VCAM-1与脑胶质瘤向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侵袭生长有密切关系.
-
TMPRSS2-ERG及MMP-9基因对前列腺癌侵袭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TMPRSS2-ERG(T-E)及MMP-9基因在提高前列腺癌侵袭性方面的关联.方法 分别使用FISH和RT-PCR方法检测转移性前列腺癌、局限性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组织中T-E和MMP-9基因的表达,制备抗ERG及MMP-9的siRNA并转染两种前列腺癌细胞系,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siRNA后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T-E融合基因的阳性率及MMP-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3组间逐渐下降(P<0.01),转移性前列腺癌组中两基因分别与Gleason评分(P<0.05)及血清PSA水平(P<0.05)呈正相关.转移性前列腺癌组T-E基因融合阳性的患者MMP-9基因表达显著高于T-E基因融合阴性者(P<0.05),且两基因间表达呈正相关(r=0.875,P<0.05).下调ERG及MMP-9基因的表达分别能显著降低VCAP细胞(T-E融合基因阳性)和LNCaP细胞(T-E融合基因阴性)的侵袭性.结论 T-E融合基因和MMP-9基因在提高前列腺癌侵袭性方面有协同作用,但MMP-9可能不是T-E融合基因的关键靶基因.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侵袭性 TMPRSS2-ERG MMP-9 FISH -
PRDX6过表达增强肺癌细胞系A549的迁移和侵袭
目的 探讨PRDX6过表达对肺癌细胞系A549迁移性及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1)体外培养人肺癌细胞系A549,分为空白组、转染PRDX6组、转染空质粒组. 2)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RDX6蛋白表达;3)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性及侵袭性.结果 1)转染PRDX6组PRDX6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及转染空的质粒组明显增高(均P<0. 05);2)转染PRDX6组迁移性及侵袭性较空白组及转染空质粒组显著增高( P<0. 05).结论 PRDX6的高表达增强肺癌细胞系A549的迁移性及侵袭性.
-
甘丙肽抑制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体外侵袭性
目的 探讨甘丙肽对大鼠垂体腺瘤细胞侵袭性的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 提取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RNA,反转录后测定甘丙肽及其3个受体亚型的表达情况;将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分为对照组、甘丙肽药物处理组和选择性甘丙肽2型受体激动剂AR-M1896组,利用MTT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给药后12、24和36 h各分组细胞活力,观察其增殖情况;应用Transwell侵袭模型观察各组腺瘤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甘丙肽与其3个受体亚型在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以受体2表达量较高;各组细胞在药物处理12、24和36 h时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GH3细胞Transwell侵袭实验中甘丙肽药物组侵袭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甘丙肽受体激动剂AR-M1896组与对照组相比腺瘤细胞侵袭性明显降低(P<0.05);AR-M1896与甘丙肽对GH3细胞的抑制效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甘丙肽能明显抑制大鼠垂体腺瘤细胞的侵袭性,且此作用可能主要由甘丙肽2型受体介导.
关键词: 脑垂体腺瘤 侵袭性 甘丙肽 GH3细胞 Transwell模型 -
颅底侵袭性骨纤维性结构不良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颅底巨大侵袭性骨纤维性结构不良( FDB)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颅底侵袭性FDB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9岁,CT和MRI检查发现前中颅底巨大(9.7 cm ×8.8 cm ×7.9 cm)沟通性肿瘤,于2013年8月28日经上颌骨掀翻入路切除肿瘤;因肿瘤复发、症状加重,于2014年9月3日二次行经右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首次手术后鼻塞和视力减退明显缓解、嗅觉消失,病理诊断为颅底侵袭性FDB;术后3个月MRI检查示肿瘤复发。二次术后病理诊断:颅底FDB,随访至今14个月,未见病情明显进展及肿瘤复发。结论颅底侵袭性FDB的病程进展迅速,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病理学提示生物学行为不良,术后很快复发,主张根治性的手术治疗,不建议行放疗、化疗,同时注意密切随访、警惕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