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瓣膜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许建屏;史艺;葛翼鹏;潘世伟;钱向阳;柳枫

    目的 探讨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5年1月1日至5月31日间完成的507例瓣膜手术病人,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全麻拔管6 h后再次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 发生术后呼吸功能衰竭31例(6.1%).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年龄、心脏手术史、心功能分级、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胸比率、呼吸功能、血浆白蛋白浓度,术中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氧合指数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术前大通气量显著减退、术中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ICU第2h血气氧合指数低于300 mm Hg,为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可根据年龄、大通气量、术中是否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氧合指数预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并可预先采取措施预防,以减少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 地震中胸部损伤病人的伤情评估

    作者:胡杨;袁勇;谢天鹏;赵雍凡

    目的 总结汶川地震后胸外伤病人的特点,比较不同伤情评估方法对预测伤员可能发生呼吸衰竭的差别,为灾难发生后的救治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2008年5月12日到27日,共入院治疗地震伤员1823例.其中184例(10.1%)被确诊受了胸部外伤.详细记录这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诊断、治疗过程以及结局.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病人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伤者特征(Roc)曲线比较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和胸部外伤指数对地震伤病人呼吸衰竭的预测效果.结果 地震后胸外伤以复合伤为主,占84.78%;呼吸衰竭发生率高达20.65%(38例),且带机时间长,3.72 d,平均(18.82±15.94) d.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仅连枷胸、肺挫伤和挤压综合征的出现与伤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有关.ROC曲线显示在预测呼吸衰竭的发生上,NISS曲线下面积大于ISs和胸部外伤指数,以得分24为标准预测呼吸衰竭,其敏感度为94.74%,特异性为79.45%.结论 地震后获救胸外伤员伤情复杂,呼吸衰竭发生率高,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NISS评分可有效地预测地震伤后呼吸衰竭的发生,其佳阈值为24.应在震后伤情评估中予以推广.

  • Ang Ⅱ在pECMO转流早期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夏鹏;耿希刚;闫扬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在新型双侧无泵驱动体外膜肺氧合(pECMO)转流早期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家犬10只,建立急性呼吸衰竭动物模型,分别在转流前、转流后1、2、3、4 h采集右心房血和肺脏组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血液和肺组织匀浆中的Ang Ⅱ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中Ang Ⅱ表达的定位.结果 血浆Ang Ⅱ在模型完成时降低,1 h后回升,3 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肺组织匀浆的Ang Ⅱ升高至2 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动物模型完成后及转流期间AngⅡ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气管壁及周围、血管壁周围明显阳性表达,少数巨噬细胞中阳性表达,其中以转流2h小血管壁、小细支气管壁、终末细支气管壁及其周围变化明显.结论 pECMO转流产生的Ang Ⅱ与术后肺部炎性损伤和并发症有一定关系.测定外周血Ang Ⅱ的变化,对反映肺脏组织Ang Ⅱ变化水平和评估肺脏损伤情况有参考价值.

  • 体外循环后的肺损伤及其炎症反应

    作者:毛斌;周其文;韦华;来永强;张红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3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测定体外循环前后呼吸生理变化、白细胞计数、白介素(IL)-6、IL-8、脂质过氧化物和血栓素、6-酮-PGFlα的变化.结果 体外循环后肺顺应性显著下降、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计数、IL-6、IL-8、脂质过氧化物和血栓素、6-酮-PGFlα在体外循环后显著升高,P<0.01,其中IL-8与肺顺应性呈负相关,r=-0.340,P<0.05;6-酮-PGF1α与肺顺应性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 体外循环后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肺损伤程度与IL-8呈正相关,与6-酮-PGF1α呈负相关.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体外循环中使用前列环素或前列腺素E1能减轻肺损伤.

  • 呼吸阻抗预测肺癌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琦;操敏;孙桂新;阮红云;王志茹;张国红

    目的探讨呼吸阻抗在预测肺癌病人术后呼吸衰竭(呼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脉冲震荡法测定176例行肺切除术、且能明确诊断是否合并术后呼衰的原发性肺癌病人的呼吸阻抗等指标.结果 (1)全肺切除术后呼衰组呼吸阻抗明显增高,与非呼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除5Hz时的弹性阻力实测值与预计值之差(X5)和周围阻力(Rp)外,肺叶切除术后呼衰组其余指标的测定结果与非呼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振频率(Fres)>15Hz、20Hz时粘性阻力(R20)>150%与全肺切除术后呼衰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或0.05).R20>140%与肺叶切除术后呼衰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3)Fres>15Hz和R20>150%预测全肺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呼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接近或略高于FEV1.0<60%.R20>140%预测肺叶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呼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与大自主通气量(MVV%)<50%相接近.结论呼吸阻抗可以作为预测术后呼吸衰竭、评估手术适应证的重要指标.

  • 产前硫酸镁暴露与新生儿呼吸抑制的Meta分析

    作者:王春燕;王晓燕;余琳;陈敦金

    目的 分析产前使用硫酸镁与新生儿呼吸抑制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图书馆、EMBASE、OVID、万方、CNKI和CBM等数据库、收集关于产前硫酸镁暴露与新生儿呼吸抑制研究的文献,采用Revman5.3.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设备使用、5 min Apgar评分<7分、围产儿死亡,并采用相对危险度评价.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观察组10 877例,对照组13 2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硫酸镁组与对照组发生新生儿呼吸抑制风险均无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R =0.98(95% CI:0.91 ~ 1.05)、辅助通气设备使用RR=0.98(95% CI:0.92 ~ 1.05)、5min Apgar评分<7分RR =0.98(95% CI:0.91 ~ 1.05)和围产儿死亡风险RR =0.93(95% CI:0.82 ~ 1.06).结论 产前硫酸镁暴露可能不增加新生儿发生呼吸抑制的风险.

  • 反复肺炎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临床特点

    作者:郑宏;卢婷婷;李东晓;丁圆;陆相鹏;秦亚萍;杨艳玲;马丙祥

    目的 探讨以反复肺炎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CD)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5年9月,因“发育落后9个月,反复重症肺炎5次,咳嗽、喘息3d”,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例11个月龄女性PC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2~7个月龄时,因重症肺炎反复发作5次,人不同医院治疗.本次入院后,对患儿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血液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分析、尿有机酸分析、基因检测等,以确诊PCD;采取Gesell发育评估法评估患儿发育商(DQ)等.结果 ①相关检测结果:本例患儿生长发育落后.2个月龄时发现血浆游离肉碱浓度为5.814 μmol/L(正常参考值为20.000~60.000 μmol/L),酯酰肉碱谱正常,尿有机酸分析显示非酮症性二羧基酸尿症.患儿7个月龄时在上述病例收集医院复查血浆游离肉碱浓度为3.730 μmol/L;11个月龄时,因重症肺炎再次入上述病例收集医院治疗,发现肝功能损害,心肌酶谱异常,DQ为52.7,SLC22A5基因c.1400C>G(p.S467C)和c.632A>G(p.Y211C)2个杂合突变.②治疗与随访结果:给予左卡尼汀1 500 mg/d静脉滴注,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患儿病情改善,出院后长期口服左卡尼汀800mg/d及采取其他支持措施治疗.患儿出院后4个月未再发生呼吸道感染,15个月龄时复查肝功能及心肌酶谱恢复正常,体格及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正常儿童,DQ为63.9.结论 PCD患儿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液酯酰肉碱谱分析、尿有机酸分析及基因检测结果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足量左卡尼汀治疗,可有效治疗及改善PCD患儿预后.

  • Downes评分对足月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

    作者:胡金绘;查丽;高子波;丁素芳;吕艳关;武荣

    目的 探讨Downes评分对足月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 方法 2011年6月1日至201 3年12月3 1日,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的患儿中,纳入胎龄≥37~<42周、生后24 h内入院的呼吸困难患儿共243例.入院时根据呼吸频率、皮肤颜色、三凹征、呻吟、双肺呼吸音5项指标进行Downes评分.通过临床表现和桡动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诊断呼吸衰竭.计算Downes评分取不同界值时呼吸衰竭的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ownes评分预测呼吸衰竭的价值. 结果 243例患儿平均Downes评分为(6.6±0.7)分.呼吸衰竭发生率为69.6%(169/243).Downes评分≥4.5分时,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为93.4%(169/181),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100.0%、83.8%、16.2%和0.0%.Downes评分≥5.5分时,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为80.7%(13 0/161),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76.9%、58.1%、41.9%和23.1%.Downes评分≥6.5分时,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为97.6%(123/126),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72.8%、95.9%、4.1%和27.2%;根据约登指数确定的佳界值为6.5分,此时误诊率和漏诊率均较低.Downes评分≥7.5分时,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为100.0%(22/22),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13.0%、100.0%、0.0%和87.0%.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 (95%CI: 0.866~0.955),Downes评分越高,呼吸衰竭的可能性越大(P=0.000). 结论 采用Downes评分对呼吸困难的足月儿进行动态评估,可预测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Downes评分越高,呼吸衰竭的可能性越大.

  • 新生儿肺源性呼吸衰竭时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吴玲;宋韶鸣;赵幽燕

    目的 研究新生儿肺源性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时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为NO作为一种药物治疗新生儿肺源性呼衰选择恰当的指征.方法 选择因肺部疾病引起的呼衰,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31例,并与30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测定ET和NO水平.结果 新生儿肺源性呼衰急性期ET水平升高、NO水平下降,其中重型组ET升高、NO水平下降更为明显,轻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新生儿肺源性呼吸衰竭时重型组即伴心力衰竭,血气分析示Ⅱ型呼衰,需CPAP给氧或机械呼吸者其ET明显升高、NO明显下降,临床可应用NO吸入治疗,以扩张肺血管、改善氧合,轻型者无需应用.

  •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

    作者:周蓓华;张旭东;陈超;邵肖梅;黄国英;樊绍曾;孙波

    目的 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气体(iNO)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疗效的自身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 方法 1999年7月~200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8例足月和早产新生儿,其低氧性呼吸衰竭经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后加用iNO [(3~15) ×10-6(1×10-6=1 ppm)]治疗. 结果 iNO治疗前28例患儿平均吸入氧浓度(FiO2)为0.80±0.15,而经皮测氧饱和度(SpO2)仅为(0.74±0.13),吸入iNO后30 min FiO2降到0.72±0.15,而SpO2上升至0.88±0.09,吸入iNO 3、24 h FiO2分别为0.67±0.15和0.52±0.11,SpO2保持在0.91±0.05和0.93±0.04.氧合指数在治疗前平均为26±16,治疗后3 h及24 h分别为17±9和12±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28例患儿中经治疗16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9例死亡.在iNO治疗的同时吸入高浓度的氧,监测其NO2水平均在安全范围(<1×10-6).本组病例在用iNO治疗前均存在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平均压力(55±10)mm Hg,1 mm Hg=0.133 kPa],经iNO治疗后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平均为(39±8) mm Hg],动脉导管、卵圆孔处的右向左分流消失.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在正常范围. 结论 iNO在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有改善氧合的作用,其机制与选择性扩张肺血管相关;常规应用机械通气不能改善的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可试用低浓度iNO治疗.

  • SARS感染对妊娠结局及胎、婴儿的影响

    作者:王蕴慧;张睿;张建平;陈雷宁;谭剑平

    目的观察中晚期妊娠合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对妊娠结局及胎婴儿的影响.方法分析6例妊娠合并SARS的临床特征、妊娠结局,检测母儿SARS病毒抗体、RNA,随访婴儿情况.结果6例(双胎妊娠2例)SARS患者娩出新生儿7例,其中早产2例,胎儿窘迫3例;1例双胎妊娠之一胎儿死亡,另一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均无窒息、SARS迹象.产妇冠状病毒抗体IgG均阳性,婴儿4例阳性、3例阴性;母儿IgM抗体、病毒RNA均阴性.早产儿(3例)体格智能发育稍落后,足月儿(4例)正常.结论中晚期妊娠合并SARS对围产结局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但未发现SARS病毒的垂直传播.

  • 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郭艳梅;刘翠青

    目的 探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NRF)的发生及治疗情况. 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本院NICU诊断的626例NRF患儿进行回顾性资料收集及统计分析,了解NRF的发生、救治状况、病死高危因素及疾病负担,并采用卡方检验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在连续12个月间,NRF患儿626例,占本院同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患儿的38.9%(626/1608),总的院内病死率为22.5%(141/626),其中放弃治疗的比例占95.0%(134/141),病死率较2004年至2005年(37.2%,113/304)有所下降,且低于同期全国性研究(24.7%,1683/6864).肺炎/败血症(34.8%,218/62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1.6%,198/626)、胎粪吸入综合征(10.7%,67/626)等是NRF的首要原发疾病,肺炎/败血症(5.4%,34/626)、颅内出血(4.6%,29/626)、持续性肺动脉高压(3.2%,20/626)等是主要院内并发症.本院NRF患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率显著提高,由2004年至2005年的14.1%(43/304)上升至23.6%(149/626),接近国内平均水平(26.8%,1840/6864).70.2%(139/198)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接受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2.1%(24/198)应用了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2.7%(17/626)的患儿接受了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使用率由2004年至2005年的47.1%(143/304)上升至76.5%(479/626),常频通气由72.7%(221/304)下降至49.8%(312/626),高频通气由0.7%(2/304)上升至10.5%(66/626),各种辅助通气构成变化与全国性研究结果一致.治愈和好转出院的480例患儿中,住院总天数平均为(15.1±4.0)d,住院总费用为(12752±5148)元. 结论 本院NRF的治疗规模、技术水平及救治手段均有很大发展,肺表面活性物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高频通气的使用率均有明显提高.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疾病负担仍很重.

  • 循环因素对重度窒息新生儿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

    作者:封志纯;王斌;朱翠萍;钱淑鸯;杨军;钟春霞

    目的分析循环系统脏器功能衰竭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38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临床资料,按显效与否分组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上机1 h时不显效率为24.1%(足月儿为19.4%,早产儿为34.5%);不显效组窒息程度显著重于显效组,足月儿不显效组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DIC、心力衰竭患病率分别为84.3%、51.0%、80.4%、49.0%、54.9%,早产儿不显效组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DIC和心力衰竭患病率分别为65.9%、68.3%、75.6%、58.5%,均显著高于相应的显效组;在加用针对循环衰竭病症的处置措施使病情稳定后,不显效组94.1%的足月儿、92.7%的早产儿的血气指标纠正到正常范围,出院痊愈率和显效组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循环系统脏器功能衰竭是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效果不显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纠正循环衰竭病症的病理生理改变能有效地改善血气和预后.

  • 新生患儿触发通气

    作者:黄海娟;邵肖梅

    患儿触发通气(patient-triggered vent ilation,PTV)是90年代出现的适用于新生儿的新型机械通气模式,可做到患儿呼吸与呼吸机 完全同步,既提高了通气效率,又减少了并发症,其中的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在极低出生体 重儿(VLBW儿)中也能成功地应用,是自主呼吸与呼吸机通气有效匹配的临床新方法。该文就 PTV的触发信号检测系统、佳的PTV通气方式和PTV的撤机技术等方面予以综述。

  • 小儿肺血减少性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时的机械通气分析

    作者:姚渭清;许怀琪;陈树宝;朱建幸;王莹;密越群;叶彩娥

    目的探讨小儿肺血减少性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2-1998年间12例小儿肺血减少性青紫型CHD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分析通气时机、方法、参数调节及药物治疗等对转归的影响.结果机械通气后SaO2>7% 9例(占75%);<70% 3例,其中2例表现通气不足.在SaO2>85%的5例中,2例表现通气过度或气压伤.通气时间1.5 h~5 d.结果1例顺利撤机,1例急诊手术治疗,5例死亡.余5例放弃治疗;其中1例因复苏过晚,持续昏迷.6例TOF静脉应用新福林,仅使用小剂量的1例顺利撤机.结论常规供氧及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机械通气;通气压力、潮气量及PEEP均不宜过大.适宜的SaO2,参考值为75%~85%.新福林不宜大剂量长程使用.部分病例需外科紧急干预.

  • 儿童膈肌疲劳的诊断研究

    作者:杨运刚;张正霞;胡良冈;严纯雪

    目的分析胸腹非同步呼吸运动,诊断膈肌疲劳.方法采用电阻抗呼吸图仪,观察53例有非同步呼吸运动的患儿胸腹运动曲线是否同步、主波方向是否一致,并计算胸腹运动曲线峰值错位时间与呼吸周期的比值(M值).再以腹部阻抗值为X轴,胸部阻抗值为 Y轴,描绘胸腹呼吸运动曲线二维图和大X值到小X值连线与X轴的夹角α值.并检测动脉血气及监测呼吸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1) 一维图M值和二维图α值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56, P<0.001), 非同步呼吸运动可分为三型:①膈肌疲劳Ⅰ型:一维图呈胸腹部矛盾呼吸运动曲线,M值为(48.1±4.4)%,二维图顺时针方向运行,α值为(138.3±15.0)°;②膈肌疲劳Ⅱ型:一维图呈现胸腹呼吸运动曲线峰值错位,M值为(16.5±4.7)%,二维图为逆时针方向运行,α值为(55.3±10.8)°; ③膈肌疲劳Ⅲ型:一维图呈腹部双峰型曲线,M值为0,二维图呈"8"字型双环,α值为(41.3 ±3.8)°.(2) 动脉血pH、PCO2在Ⅰ型、Ⅱ型与Ⅲ型或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分别<0.001 ),而Ⅲ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 呼吸频率和心率无论在Ⅰ型、Ⅱ型或Ⅲ型均高于对照组(P分别<0.001),且它们相互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 (P分别<0.001).(4)一维图 M值和二维图α值都同动脉血pH存在负相关关系(r=-0.514, -0.497, P均<0.001), 一维图 M值和二维图α值都同PCO2存在正相关关系(r=0.672, 0.625, P<0.001,0. 01).结论 (1) 根据电阻抗呼吸图的特征,可将膈肌疲劳分成三型.(2) 儿童膈肌疲劳的发展是一系列特征性的变化过程.(3) Ⅲ型电阻抗呼吸图的出现是采用各种防治对策,避免恶化为呼吸衰竭的关键时期.

  • 急性肺损伤患儿肺复张策略联合小潮气量通气治疗15例

    作者:王玉;陆铸今;陆国平

    目的 观察采用肺复张策略(RM)联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儿童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耐受性,探索在ALI患儿中建立合理的机械通气模式.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15例ALI患儿,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所制定,给予小潮气量联合RM的通气方式.实施RM时采用持续肺膨胀(SI)法,每8小时进行1次,共5 d.于入组的第1天,第3天,第5天记录当天第1次RM后的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入组1周内复查胸片,随访患儿的上机时间及预后..结果 第1、3、5天复张前的PaO2/FiO2(P/F)比值分别为243.8 mm Hg(1 mm Hg=0.133 kPa)、281.8 mm Hg及309.9 mm Hg,复张后1 h的P/F比值相应为300.5 mm Hg、333.4 mm Hg及363.7 mm Hg,较复张前有显著上升(P<0.01);入组第1、3、5天复张前的呼吸动态顺应性(Cdyn)分别为0.762 ml/(cm H2O·kg)(1 cm H2O=0.098 kPa)、0.835ml/(cm H2O·kg)及0.928 ml/(cm H2O·kg),整体也呈逐渐递增表现(P<0.05);复张后患儿的心率及血压有轻度波动,但均能于复张后15 min恢复至复张前水平,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RM后患儿胸片表现的好转率为93.3%,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0.15±4.3)d,死亡率为13.3%.结论 RM联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可以改善ALI患儿的氧合功能并提高其肺顺应性,患儿的耐受性良好,具有临床可行性.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作者:曾健生;李克华;崔玉涛;刘红;陈贤楠;樊寻梅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结合肺复张策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9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通过逐渐增加平均气道压实施肺复张策略,以实现吸入氧体积分数≤0.4时,经皮氧饱和度≥0.9,同时调节振荡压力幅度及振荡频率,使PaCO2位于35~45 mmHg(1 mmHg=0.133 kPa)。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及氧合指数。结果 8例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48 h后,平均气道压由(22±3)cmH2O降至(15 ±4)cmH2O (F=3.52,P<0.05);吸入氧体积分数由0.57±0.30降至0.37±0.19 (F=2.72,P<0.05);用HFOV后肺部氧合得到改善,氧合指数由13.7±3.1降至6.1±2.2 (F=3.58, P<0.05);振荡压力幅度由(48±7)cmH2O逐渐降至(41±7)cmH2O,但差异无显著性(F=1.98,P>0.05)。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HFOV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实行肺复张策略能改善肺部氧合,对心血管无明显副作用

  •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对室间隔缺损婴幼儿心肺功能的支持作用

    作者:崔威;耿荣;金兰中;吴冀川;陈贤楠

    目的研究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对室间隔缺损合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及Ⅱ型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婴儿心肺功能的支持作用.方法选择合并心衰、呼衰的室间隔缺损婴儿9例进行NCPAP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观察记录NCPAP应用前、应用期间及暂时撤断后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应用NCPAP后,患儿呼吸频率由(61±5) 次/min降至(53±4) 次/min (P<0.01);氧合指数(PaO2/FiO2)由(152±39) mmHg升至(216±51) mmHg (P<0.01);PaCO2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由(52.79±10.07) mmHg降至(50.58±4.50)mmHg, P>0.05];心率由(172±7)次/min降至(158±5) 次/min (P<0.05);左心室每搏输出量由(10.5±1.8)ml升至(12.1±2.0)ml;心输出量由(1.8±0.3)L/min升至(1.9±0.3)L/min(P均<0.05).结论 NCPAP可提高合并心衰及Ⅱ型呼衰的室间隔缺损婴儿的肺氧合功能及左心室泵血功能,不加重高碳酸血症;本研究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衰和Ⅱ型呼衰患儿的无创通气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提供了客观依据.

  • 肺功能综合评分对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风险预测价值的分析

    作者:方翼;马刚;娄宁;陈冠璇;关淑芳;赵擎宇;安胜利

    目的:探讨静态肺功能和运动心肺功能综合评分(CPS)对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p)<60%且行肺癌肺切除术患者,结合指标: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p)、大摄氧量(VO2max%p)和运动前后经皮测血氧饱和度差(△SaO2%),以及切除肺段数(LSR),分别按减损程度折算成分值,并计算CPS;行单因素和ROC曲线分析,确定预测术后呼吸衰竭的佳截值.结果:低肺功能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组的CPS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1); ROC曲线分析显示CPS的曲线下面积大(AURC=0.808);CPS≥9预测术后呼吸衰竭风险高;与VO2max/kg<15mL/(min·kg)比较,CPS≥9预测术后呼吸衰竭的灵敏度高(74.2%和6.5%,P<0.001),特异度略低(87.8%和96.9%,P=0.035),粗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84.5%和75.2%,P-0.073).结论:低肺通气功能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与肺切除范围、肺换气功能和机体摄氧能力等综合因素有关,CPS≥9较VO22max/kg<15 mL/(min· kg),更灵敏地预示术后呼吸衰竭风险高.

749 条记录 4/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