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注射肉毒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衰竭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农凌波;何为群;徐永昊;刘晓青;黎毅敏;肖正伦;钟南山

    目的 提高对肉毒素A注射导致严重呼吸功能衰竭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因美容注射肉毒素A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女,24岁,因腿部美容于2007年6月15日接受双小腿背侧多点肌内注射A型肉毒素200 U,2 d后在相同部位再次注射A型肉毒素100 U.患者首次注射后无不适.再次注射后当天出现复视、全身乏力,无气促,以后病情逐渐进展出现上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抬头乏力、四肢软弱无力及气促等全身肌肉迟缓性瘫痪及严重呼吸功能衰竭.入院后患卉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症支持治疗并积极进行肌肉功能锻炼,经治疗后肌力稍有恢复,双上肢近端肌力为Ⅲ级、远端Ⅴ-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Ⅴ-级.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恢复,终成功脱离呼吸机并步行出院.结论 即使注射常规剂虽的肉毒素A也会增加患者全身肌肉软弱无力甚至呼吸功能哀竭的风险;临床应用肉毒素治疗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

  • 多种评分系统对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睿;孙兵;李绪言;贺航咏;唐晓;詹庆元;童朝晖

    目的 探讨多种危重症评分系统对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支持的重症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纳入2009年1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接受VV-ECMO支持的重症ARF患者共4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18~69岁,平均(44±18)岁.计算患者建立ECMO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APACHEⅢ、APACHEⅣ、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体外膜肺氧合协作网评分(ECMOnet)、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预测评分(PRESERVE)和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呼吸系统疾病生存率预测评分(RESP).以接受ECMO支持后180 d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7例)和病死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和上述评分系统的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存活组ECMO支持前6h内PEEP设置水平[(9.7±5.0)cmH2O(1 cmH2O =0.098 kPa)]低于病死组[(13.2±5.4) cmH2O,t=-2.134,P=0.039].病死组ECMO运行过程中联合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32%)多于存活组(6%,x2=4.100,P=0.043),并且接受ECMO支持的时间[(15±13)d]长于存活组[(12±11)d,t=-2.123,P=0.041].存活组APACHEⅡ、APACHEⅢ、APACHEⅣ、SAPSⅡ、ECMOnet、PRESERVE和RESP评分均优于病死组(均P<0.05).(2)APACHEⅣ评分预测患者18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为0.792±0.076(95% CI:0.643 ~0.940,P<0.05),以≥48为佳界值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0%和64.7%,正确率为81%.(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APACHEⅣ评分(<48)患者生存率高于高APACHEⅣ评分(≥48)患者(X2=11.331,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EP(OR=1.555,95% CI:1.097 ~2.204,P<0.05)、APACHEⅣ评分(OR=1.152,95%CI:1.021 ~1.301,P<0.05)和PRESERVE评分(OR=4.984,95% CI:1.531 ~ 16.227,P<0.05)均为患者18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目前临床应用的多种危重症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地预测VV-ECMO支持的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其中APACHEⅣ评分更为准确,而几项专门针对ECMO患者预后的评分系统并无优势.

  • 结缔组织病患者肺孢子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黄絮;翁利;易丽;李敏;冯莹莹;田野;夏金根;詹庆元;杜斌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肺孢子菌肺炎(PC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 2010-2015年41例结缔组织病PCP合并A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搜集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药物治疗、并发症以及住院死亡等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 41例患者住院病死率为75.6%(31/41),入ICU时氧合指数中位数为120(55 ~ 180) mmHg(1 mmHg =0.133 kPa).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90.2%,37/41)、发热(87.8%,36/41)和干咳(65.9%,30/41).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和侵袭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比例分别为58.5%(24/41)和17.1% (7/41).病死组年龄为(58±15)岁,高于存活组的(39±17)岁(t=3.018,P=0.002);病死组入ICU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为19 ±5,高于存活组的15±6(t =2.528,P=0.019);病死组气压伤发生率(12/31)高于存活组(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73,P=0.021),病死组入ICU时氧合指数(116 ±49)低于存活组(17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P=0.007).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ICU时氧合指数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4,95% CI为1.002~ 1.006,P=0.048).结论 结缔组织病患者PCP合并ARF后病死率高,入ICU时低氧合指数和发生气压伤是死亡的高危因素.

  • 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预后评分系统的临床效能及意义

    作者:刘朝阳;高德伟;林丹丹;李文兵;张麒;俞森洋

    目的 建立可操作的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评估系统(SRFMV)的评分系统,评价该评分系统的临床效能.方法 借助SRFMV死亡概率方程,建立SRFMV评分系统,应用该评分系统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同时对住院的138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生存相关性分析对SRFMV系统和APACHE Ⅱ系统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1)SRFMV评分系统预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个月内死亡率曲线下面积[0.89( 95%CI 0.826~0.937)]大于APACHEⅡ评分系统[0.75( 95%CI 0.675~0.82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P<0.001).(2)当SRFMV评分<74分时,患者死亡风险为低危,预测1个月死亡率,阴性预测值为96.4%( 95%CI 86.8~99.4);当SRFMV评分≥98分时,患者死亡风险为高危,预测1个月死亡率,阳性预测值为91.3% (95%CI 71.9~98.7);当74分≤SRFMV评分<98分时,患者死亡风险为中危.(3)SFRMV评分与患者机械通气后死亡存在相关性(RR=1.05,95%CI 1.04~1.06,P<0.01),而APACHEⅡ评分与机械通气后死亡无相关性(P>0.1);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危险组别间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x2=66.26,P<0.01),危险度越高生存时间越短,低危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60d,中危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d,高危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d.结论 SRFMV评分系统对于评估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该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老年心肾综合征并呼吸功能不全诊治1例

    作者:尹冬华;周辰

    1临床资料1.1病史患者男性,89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7年,再发伴右下肢乏力1天”入院,患者有“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史,入院后经心电图、心肌梗死定量、头颅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MRI)等检查诊断为:(1)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2)急性脑梗死;(3)支气管哮喘.

  •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常文广;刘鹏;高绚照

    目的 分析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收集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例患者和国内报道的1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资料,对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表现多样,多为急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的四肢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深浅感觉异常,偏瘫,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系列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双侧延髓内侧高信号,类似“心型”外观.结论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罕见,预后差,易误诊,对于四肢瘫患者,临床医师应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多开拓临床思路,尽早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将有助于临床的诊断.

  • 机械通气在神经重症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张运周

    目前,机械通气(MV)已广泛用于ICU.由于原发神经系统损伤使用MV的患者约占20%.近5年来,我院专科神经重症病房(NICU)约有50%患者需要MV治疗,而报道显示,MV使用率高的NICU可达80%.重症神经系统损伤与单纯的肺部疾病比较,不仅可造成呼吸功能衰竭,更易引起泵衰竭或混合性损伤.因此,神经重症损伤患者应用MV,面临更多的难题和挑战,需潜心探索.

  • 程序化撤机在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谦;刘岳阳;魏恒阳;胡文立;李淑娟

    目的 评价程序化撤机策略在重症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M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程序化撤机(程序组,34例)和经验性撤机(经验组,35例)2种方法对MV的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撤机试验,对比2组撤机成功率、MV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结果 程序组撤机成功率高于经验组(67.6% vs 42.9%,P<0.05);与经验组比较,程序组撤机前MV时间、总MV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组VAP发生率、气管切开、住院死亡和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低于经验组(P<0.05);2组48 h内再插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撤机策略能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MV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为脑梗死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撤机方式.

  • 无创机械通气对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价值的探讨

    作者:吴月清;曹洁;郑立文;刘素彦;马辉;李津娜;李硕;张静;王娟;任毅;陈宝元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抢救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COPD伴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42例,使用硅胶面膜口鼻面罩接瑞士Hamilto n公司生产的GALILEO或RAPHAEL急救用呼吸机,采用压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未正压通气(PEEP)模式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同时采取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神志、呼吸肌疲劳程度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等指标.其中神志评估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GCS),以辅助呼吸肌评分评价呼吸肌疲劳程度. 结果 42例均成功接受治疗,与人院时(O h)相比,治疗后2 h、6 h及24 h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和指数即动脉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均显著改善.24 h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明显下降,提示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并对治疗较为耐受.平均GCS由(5.69±0.93)分,提高为(10.45±1.23)分(t=31.68,P<0.001),意识状态明显改善.全部患者辅助呼吸肌评分由(3.70±0.45)分降至(2.06±0.52)分(t=31.21,P<0.001),呼吸肌疲劳缓解. 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在抢救重症感染及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临床疗效显著.

  • 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和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作者:殷少军;吕中伟;傅佩芳;张国良;颜正茂;彭爱梅

    目的 评价无创机械通气(NMV)在老年人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其治疗前后血浆脑钠素(BNP)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 方法 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80例,分为NMV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为静脉滴注呼吸兴奋剂、降肺动脉压、强心、利尿剂等药物并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NMV治疗组则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加用NMV治疗,观察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血气分析指标和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浆BNP和ET-1的变化. 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NMV组治疗72 h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明显,其SaO2、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呼吸频率显著下降(t=2.23~3.92,P<0.05或P<0.01).NMV治疗72 h后血浆BNP和ET-1水平随缺氧的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的纠正而显著降低(t=2.93、3.56.均为P<0.01),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0.69、-0.61,均P<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r=0.51、0.42,均P<0.05).结论 NMV在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BNP和ET-1水平,NMV对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撤机中的作用

    作者:忽新刚;马利军;程剑剑;刘豹;张罗献;陈献亮;黄泰博;秦秉玉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ASV,对照组选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通气(SIMV+ PSV),比较两组患者撤机过程中的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参数变化,以及总通气时间、呼吸机报警次数、监护室停留时间及窒息通气次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吸气阻力均明显下降(t=4.200、4.731、3.562,P=0.032、0.000、0.015),气道闭合压(P0.1)和静态顺应性增加(t=4.064、4.051,P=0.000、0.022);治疗组呼吸附加功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均低于对照组(t=3.181、4.836,P=0.046、0.021).治疗组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呼吸机报警次数和窒息通气次数分别为(93.1±9.28)h、 (11.9±1.15)d、(4.3±0.5)次和(3.2±0.2)次,均低于对照组(117.6±10.05)h、(18.2±1.66)d、(8.2±0.7)次和(5.3±0.4)次(t=3.878、3.776、3.195、3.743,P=0.022、0.046、0.000、0.018).结论 ASV可降低呼吸频率、PEEPi和吸气阻力,使呼吸肌做功减少并缩短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时间.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亚清;严建平;许武林;任卓超

    目的 探讨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 proB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作用及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对其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BiPAP通气组各40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0 h后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血气分析,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 结果 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血浆NT-proBNP与CAT评分(r=0.506,P=0.002)、APACHEⅡ评分(r=0.603,P=0.003)和PaCO2(r=0.539,P=0.003)均呈正相关,与PaO2均呈负相关(r=-0.465,P=0.014).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0 h后CAT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氧分压(PaO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有明显改善;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BiPAP通气治疗能更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t=5.55,p=0.002)、提高PaO2(t=5.92,P=0.001)及降低PaCO2(t=4.12,P=0.000).常规治疗组和BiPAP通气组治疗120-h血浆NT-proBNP分别为(341.2±107.6)ng/L和(273.3±82.2) ng/L,均较治疗前(823.8±149.0)ng/L和(832.7±163.0)ng/L显著下降(t=21.72、28.19,均P=0.000);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BiPAP通气组治疗120 h后血浆NT-proBNP下降更为显著(t=4.17,P=0.002).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能反映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BiPAP通气治疗能降低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是治疗CPH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 延长呼气法和曲线拟合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呼出气二氧化碳图中的应用

    作者:刘杰;陈荣昌;陈瑞;纪笑英;王华;钟南山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监测估算动脉血PCO2(PaCO2)的方法,为无创动态监测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PaCO2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30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联用BiPAP呼吸机鼻(面)罩双水平正压辅助通气,疗程为5~7d,治疗前后均采用平静呼气法和延长呼气法记录呼出气PCO2曲线图.结果 患者治疗前平静呼吸呼气末PCO2[PETCO2(Q)]为(50.72±8.93)mm Hg(1mm Hg=0.133 kPa),延长呼气第5s末PCO2[(PETCO2(P)]为(70.35±8.91)mm Hg,PaCO2为(71.25±9.08)mm Hg.治疗前PETCO2(Q)显著低于PaCO2(F=38.73,P<0.01),PETCO2(P)与PaCO2基本一致(P>0.05),PETCO2(P)基本能反映PaCO2;治疗后复查的结果与治疗前类似.治疗前和治疗后PETCO2(P)和PaCO2均呈正相关(r=0.96和r=0.97,P<0.01).治疗前,根据从呼气开始到PCO2与PaCO2相等的时间(TABG)呼气时间,从平静呼气二氧化碳-时间拟合曲线公式求得PCO2(C)为(71.78±9.04)mm Hg,与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查的结果与治疗前类似.治疗前后PCO2(C)与PaCO2均呈正相关(r=0.97和r=0.98,P<0.01).结论 对于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延长呼气法测定PETCO2(P)可较准确地预测PaCO2,适合于PaCO2的动态预测.对于部分重度和极重度COPD患者,延长呼气法测定受到一定限制,平静呼气外推PCO2(C)值与延长呼气法测定PETCO2(P),均可较准确地预测PaCO2.

  • 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振千;冯华松;姜义;张春阳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 将321例无心肺复苏、呼吸停止、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需紧急气管插管,平均年龄(75.6±12.2)岁伴呼吸衰竭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配给予NPPV(162例)或标准氧疗(159例)作为呼吸衰竭救治方法,比较其插管率、呼吸衰竭控制率及病死率,筛选影响因素. 结果 全部患者中,90%为Ⅰ型呼吸衰竭,NPPV组治疗失败插管率低于标准氧疗组(46.9%比64.2%,x2=9.652,P<0.01),但两组呼吸衰竭控制率无差别(77.9%比72.3%,x2=1.274,P>0.05),30 d病死率及90 d累积生存率亦无差别.NPPV治疗失败者病死率高于成功者(48.7%比11.6%,x2=26.900,P<0.01).NPPV治疗失败、简易急性生理评分和年龄高、多肺叶病变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NPPV 可降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Ⅰ型呼吸衰竭的插管率,但总体疗效并不突出,应用时需警惕延误插管.

  • 长期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人慢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作者:方保民;杨鹤;靳毅明;谭政;居阳;于鹏;孙宁;严蕊;柯会星;孙铁英;王辰

    目的 评估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IV)治疗老年人慢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安全性及病期费用. 方法 128例老年慢性高碳酸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是否长期家庭应用NIV治疗,随机分为NIV治疗组(治疗组)66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2例,随访2年.评价两组动脉血气、辅助呼吸肌评分、心理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部感染次数、年住院次数、病死率以及再次住院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插管率、住院病死率等指标的差异,并计算住院费用及病期总费用. 结果 2年后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mPAP、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年住院次数、肺部感染次数、再住院天数分别为(2.2±0.2)分、(2.4±0.3)分、(4±1)分、(5.3±1.2)分、(36.6±5.2) mm Hg、(50.2±4.5) mm Hg、(63.5±4.2)mm Hg、(1.3±0.2)次/年、(2.4±0.2)次/年、(15.8±4.4)d/次,较对照组(4.1±0.2)分、(4.9±0.5)分、(12±3)分、(11.3±1.6)分、(45.2±5.2)mm Hg、(67.3±4.5)mm Hg、(48.3±4.3)mm Hg、(5.4±0.4)次/年、(8.9±0.3)次/年、(38.5±6.3)d/次明显减少(t=9.82、11.02、5.95、6.86、4.78、14.14、6.11、11.6、10.81、13.02,均P<0.01).再次住院总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插管次数治疗组分别为(8.2±2.2)d、(9.6±3.1)d、(15.8±4.4)d、(2.0±0.2)次/2年,与对照组(15.8±3.4)d、(18.6±4.4)d、(38.5±6.3)d、(8.0±0.8)次/2年相比均明显减少(t=8.71、7.84、11.46、5.64,均P<0.01).治疗组病死率3.0%(2/66),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29.0%(18/62)(x2=14.32,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因急性加重而再入院治疗费用、病期总费用分别为(1.2±0.2)万元和(4.3±0.3)万元、(6.4±0.5)万元和(18.4±0.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2、16.86,均P<0.01). 结论 长期家庭NIV是治疗老年人慢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且能降低病死率及病期费用.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洗胃方法的探讨

    作者:顾永良;谢文瑾;姚亮;陆志华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洗胃方法.方法对92例AOPP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分别采用切开洗胃及鼻胃管洗胃,每种洗胃方式又分空腹组和餐后组.结果采用胃管洗胃时空腹组昏迷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和用量、阿托品总量、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正常50%的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反跳率、阿托品中毒发生率及病死率为13(3~24) h、180(60~290) min、150(80~310) mg、300(90~870) mg、17(4~52) h、(5.0±2.3) d、9(7~18) d、(8080±2570)元、0、0、4.76%,明显优于餐后组26(4~55) h、380(110~690) min、360(90~730) mg、3610(1100~9070) mg、36(6~110) h、(7.8±3.6) d、12(9~35) d、(10 720±3350)元、45%、30%、30.00% (P值均<0.01或0.05);而采用切开洗胃时空腹组与餐后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空腹中毒者采用切开或胃管洗胃除前者费用(12 470±4720)元高于后者(8080±2570)元(P<0.01)外,疗效、并发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餐后中毒者采用切开洗胃明显优于胃管洗胃(P值均≤0.01或0.05),且费用相当(P>0.05).结论 AOPP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空腹者主张鼻胃管洗胃,而餐后者主张切开洗胃.

  • 大鼠氧化乐果中毒致呼吸衰竭的实验治疗

    作者:邱泽武;赵德禄;史寅奎;黄韶清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磷定和阿托品联合呼吸机治疗氧化乐果中毒所致呼吸肌麻痹的疗效.方法所有实验大鼠均给予2LD50的氧化乐果染毒,并以10 mg/kg的阿托品有效对抗胆碱能症状.当大鼠出现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征象时即行气管插管并辅助机械通气(A组除外),B组阿托品继续原剂量治疗,C、D、E组氯磷定依次按15、20、40 mg/kg于呼吸机治疗即刻及治疗后1、2、3 h肌肉注射,阿托品减至首剂量的1/3~2/3,以维持阿托品化为度.经联合治疗后1、2、3 h试行脱机,若大鼠在上述时间中任何一次脱机 > 60 min,则视为联合治疗成功.一次脱机后大鼠存活超过60 min或第3次脱机后迅速死亡,均需取游离膈神经膈肌标本经MS-302生理药理分析仪作膈肌功能测定.结果 B组膈肌功能恢复不佳,无一只大鼠脱机成功;C组膈肌功能恢复良好,3 h脱机成功率高达100%;D、E两组虽膈肌功能测定也较好,但脱机成功率极低.结论只有适量氯磷定联合阿托品并辅助呼吸机治疗氧化乐果中毒所致的呼吸肌麻痹,才能加速中毒大鼠膈肌功能恢复,大大降低中毒大鼠病死率.

  • 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智恩;孙小圣;严善秀;冯君;王军;王道庄;邓硕曾

    目的 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完成的51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全麻拔管后6 h再次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 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50例(9.8%),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分级、血浆白蛋白浓度、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PB时间超过150 min、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低于300 mmHg、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婴幼儿CPB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可根据CPB时间、术中是否二次CPB支持、术后氧和指数、术后是否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预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亦可预先采取措施预防,以减少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 重组生长激素在外科手术后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于凯江;赵鸣雁;戴树奎;陈红丽;杨波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后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重组生长激素(rhGH)的效果.方法 80例外科手术后常规停用呼吸机失败的患者,按疾病种类分为rhGH组和对照组各40例,rhGH组肌注rhGH 8IU/d.结果机械通气时间在rhGH组平均为(30±12)d,对照组平均为(39±13)d,t=2.538,P<0.01.rhGH组血清白蛋白浓度治疗前为(30±5)g/L低于治疗第8天(39±7)g/L,t=2.619,P<0.01.rhGH组预测死亡率为45%,实际死亡率为15%,t=1.884,P<0.05.结论应用rhGH可缩短外科手术后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使患者成功脱离机械通气,降低死亡率.

  • 体外膜式氧合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心肺功能衰竭

    作者:贾明;胡文莉;周晔;邵涓涓;闫晓蕾;宋铁鹰;侯晓彤;贾士杰;孟旭

    目的 探讨体外膜式氧合(ECMO)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心脏术后接受ECMO辅助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5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8.7±16.5)岁.其中80例患者因术中无法脱离心肺转流、35例因术后急性心脏功能衰竭进行静脉-动脉转流,2例因术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进行静脉-静脉转流.结果 平均ECMO辅助时间61 h,平均监护室停留时间5 d.87例(74.4%)成功脱离ECMO,69例(59.0%)痊愈.主要并发症为出血38例、感染32例、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29例、氧合器血浆渗漏29例、溶血7例、肢体血栓5例、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结论 ECMO是一种有效的短期机械辅助方法,应掌握适应证尽早建立,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

749 条记录 3/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