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部上皮样肉瘤

    作者:王辉;陈柳青;范昉;全根;段逸群

    报告1例头部上皮样肉瘤.患者女,30岁.右侧颞部结节11年,溃疡1个月.皮肤科检查:右侧颞部见一2.5 cm×2.5cm大、深约1 cm的溃疡,中央表面结深黑色痂,周围有脓性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部胶原间有结节状和交错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团块,可见较多核分裂相,部分团块有坏死和裂隙样结构形成,问质中有许多淋巴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肿瘤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CD34均阳性.

    关键词: 肉瘤 上皮样
  • 转移性上皮样肉瘤

    作者:刘永鑫;刘跃华;方凯;郑和义

    报告1例转移性上皮样肉瘤.患者女,22岁.因右踝部结节10年,溃疡3个月余,发热伴右腹股沟区包块、疼痛1个月就诊.溃疡边缘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皮下大片状坏死,周边可见异形上皮样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AE1/AE3(+),CD68(+),EMA(+),波形蛋白(++).诊断为上皮样肉瘤.右腹股沟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示大片状坏死,可见肉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肌球蛋白(+),余与皮损检查结果相同.诊断为转移性上皮样肉瘤.

    关键词: 肉瘤 上皮样 转移
  •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

    作者:姚琦

    患者女,48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额顶部和耳周出现皮损,初期似小米粒大,逐渐增大、增多.曾用青霉素960万U/d静脉滴注,口服地塞米松5.25 mg/d治疗无效,在外院行局部手术切除.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为"木村病".1年后,原切除部位皮损复发,并出现多发性、融合性皮下结节,时常疼痛、瘙痒,破溃后流血不止.

    关键词: 血管瘤 上皮样 误诊
  • 上皮样肉瘤1例

    作者:肖尹;卢桂玲;关杨;纪华安;薛丑文

    报告1例上皮样肉瘤.患者男,54岁.右下腹及腹股沟出现多发性肿物10年,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肿瘤团块呈结节状分布,结节由多数上皮样细胞和少数梭形细胞组成,中央有小灶性坏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说明本病具有向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分化的特点,且以向上皮分化占优势.

    关键词: 肉瘤 上皮样
  • 上皮样肉瘤1例

    作者:常冬青;杨蓉娅;郝震锋;王文岭;苏有明

    报告1例皮肤上皮样肉瘤,患者男,42岁,右胫前皮肤硬肿块伴疼痛12年,破溃2年,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5年.皮损及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示上皮样细胞异常增生呈团块状或条索状分布,细胞异形性明显,见核丝分裂像.免疫组化检查波形蛋白(++),AE1/AE3(++).

    关键词: 肉瘤 上皮样
  • 上皮样血管瘤1例

    作者:张春敏;侯建新;袁奎封;史永俭;魏国;王蘋;刘金耀

    报告1例发生于头部的上皮样血管瘤.患者男,40岁.左侧头皮多发性丘疹、结节7年.组织病理检查示:病变由许多增生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组成,血管内皮细胞较肥大,呈立方形或上皮样突向腔内形成鞋钉状,血管间散在灶性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少量嗜酸粒细胞.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血管瘤.

    关键词: 血管瘤 上皮样
  • 上皮样组织细胞瘤

    作者:王雷;杨励;高天文

    报告1例上皮样组织细胞瘤.患者女,21岁.因8年前外伤后前额出现红色丘疹,容易出血而就诊.临床表现为前额隆起红色结节,界限清楚.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萎缩,两侧表皮突延长,呈衣领状包绕真皮乳头层内界限清楚的增生细胞团块.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组织细胞组成,伴有明显的浆细胞浸润.依据临床资料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上皮样组织细胞瘤.

    关键词: 组织细胞瘤 上皮样
  •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

    作者:许功军;方金仙;王坤;黄池清;蒋亦秀;刘冬梅

    患者女,32岁.右侧枕部红色丘疹、结节伴瘙痒2个月余,于2013年12月就诊于我科.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侧枕部起数枚红色或暗红色丘疹,约米粒大,自觉瘙痒,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湿疹",外用哈西奈德溶液后无好转,皮损逐渐增多、增大,形成大小不等的丘疹、结节,搔抓后易出血.发病前无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18F-FDG PET/CT对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吉琴;石洪成;李艳梅;王伟敏;叶振;徐华磊;赵倩;李娟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对于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5例[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49.2±13.7)岁]HEH患者(病理确诊)的18 F-FDG PET/CT影像特点.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处理数据.结果5例HEH中多发病灶者4例,共计26个病灶,其中88.5%(23/26)的病灶位于肝脏边缘,423%(11/26)的病灶见"肝包膜回缩征".多发病灶HEH的SUVmax为5.1±2.6,病灶SUVmax与肿瘤大小间未见相关性(r=0.054,P>0.05).HEH有远处转移的病变FDG摄取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分别为6.08±1.80和3.84±1.14(t=4.15,P<0.05).2例行延迟显像,11/14的病灶FDG摄取较早期相增高,3/14的病灶在延迟显像中被检出.1例HEH弥漫性病变者病灶均呈低密度,大径为6.1~35.5 mm,病变SUVmax为2.6~8.1.结论HEH PET/CT显像肝脏病灶具有一定的特征,同时可以显示肝外转移灶.延迟显像可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 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T/CT显像一例

    作者:张国建;王雪梅

    患者女,55岁,因“高血压10余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入院后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肝、肾、甲状腺功能正常,心肌酶正常,肿瘤标志物CA153、CA199、CA125、CEA、AFP均正常,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375.16(参考值25~300)pg/L.

  • 1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吴梅娟;倪型灏

    [目的] 探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1995~2007年我院收治的1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或聚集成巢,伴有出血和多灶性坏死.瘤组织内常见互相吻合、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腔隙,其内衬覆异型瘤细胞.可见单个或多个瘤细胞形成空腔包绕红细胞.瘤细胞9例CD34阳性、10例CD31阳性.术后存活期5周~55个月.[结论]上皮样血管肉瘤是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确定肿瘤细胞的内皮分化.

  • 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吴梅娟;倪型灏

    利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3例上皮样血管肉瘤.结合文献探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

  • 外阴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作者:王繁;高宝辉

    患者,女,37岁,主诉外阴肿块达1个月,近来增大.临床见肿块位于外阴大阴唇外侧,约4cm×3cm大,圆形,质中,疑为前庭大腺囊肿而手术.病理所见:肿块灰红色,界限清楚实性.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短索状和小巢状,部分胞质内有小囊或见含有红细胞的微管腔,肿瘤基质呈黏液性变,不见异型内皮细胞和核分裂.

  •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殷洁;舒锦尔;王利霞;应明亮;王新宇;黄宏伟

    目的 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肾脏EAML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缺乏或少有脂肪成分;可见“杯口征”、“劈裂征”;皮质期病灶内可见点状、线状或增粗迂曲的血管.组织学表现:肿瘤主要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或神经节样细胞构成,偶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MA、Vimentin、HMB及CD36(+);CK、EMA(-).结论 肾EAML的临床易于其他肿瘤相混淆,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该病的确诊.

  • 上皮样神经鞘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丽阳;陈东

    目的 分析上皮样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本院4例上皮样神经鞘瘤,分析其组织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4例均表现为真皮或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大体上4例肿瘤均界限清楚;长径1.3~2.9cm,切面灰白灰黄,部分有光泽.镜下,上皮样肿瘤区域占60%~95%,其余为梭形细胞区域.上皮样或多角形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条索状、小簇状分布于多少不等的粘液和玻璃样变间质之中.4例均可见间质厚壁血管聚集.瘤细胞胞浆较丰富,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像及坏死.免疫组化染色,4例弥漫强表达S100,3例部分表达GFAP,2例局灶表达CD34;Ki67增殖指数均小于2%.3例随访平均25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上皮样神经鞘瘤在形态学上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寻找典型的梭形细胞神经鞘瘤区域并辅助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黄斌;刘红胜;翟梅娟;徐锦屏;金利刚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1994年1月~2008年1月14例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61岁,平均47岁.有临床症状8例,无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病例.结果 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光镜下14例肿瘤组织由畸形血管、脂肪组织和分化程度不等的平滑肌按不同比例混合构成,其中1例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改变伴有复发和淋巴结病变.免疫组化14例HMB45(+),SMA(+),CK、KI-67和P53(-).随访1~14年,仅1例上皮样RAML复发及淋巴结病变.结论 RAML为良性肿瘤,但上皮样RAML具有低度恶性潜能.

  •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3例诊治分析

    作者:王玉娟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原lioid celltumor,PEComa)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仅40 余例[1].术前常被误诊为子宫肌瘤.现笔者对我院近年收治的3 例子宫PEComa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情况,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了解.

  • 增强MRA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陈燕琼;肖文波;顾亚萍;彭志毅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是少见的良性肿瘤。对于含大量脂肪成分的典型AML,CT或MR诊断较为明确。少脂肪成分或呈上皮样AML在CT平扫时难以明确脂肪成分,甚至双回波MR T1WI上亦难以检查出脂肪成分,而三期增强检查又可表现为快进快出的肿块,因此与其它富血供病灶甚至肝细胞肝癌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笔者通过观察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表现,并结合CT动态增强扫描,分析4例患者5处肝脏上皮型AML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以期能够对AML和其它肝脏富血供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 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诊断

    作者:李季

    副神经节瘤是指体内散在分布的,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联系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1-2]。笔者收集了12例手术切除后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患者的资料,探讨其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认识。

  • 上皮样胃肠道间质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朱晓静;张新华;周航波;王中秋;周晓军

    目的 探讨上皮样细胞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2例上皮样GIST进行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上皮样GIST男女之比为2 ∶ 1,平均年龄53.5岁.发生部位包括胃3例,小肠3例,肠系膜2例,网膜3例,腹膜后GIST侵犯肾脏1例.除3例活检小标本外,其余9例肿瘤均完整切除.上皮样GIST镜下形态以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上皮样细胞为主,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略嗜酸,细颗粒状.核圆或卵圆形,多为单核,偶见多核细胞.多数病例还可见多少不等的空泡样细胞或核偏位呈印戒样细胞.肿瘤细胞呈器官样构型(4例)、大的片块状构型(3例)、富细胞性构型(4例)及假乳头状构型(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绝大多数上皮样GIST表达CD117、CD34或Dog-1,而不表达CK、Syn、Melan-A等.结论 上皮样GIST因其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具有上皮性肿瘤的特点而可能与之混淆,CD117和CK免疫标记可明确诊断.

262 条记录 8/14 页 « 12...567891011...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