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荧光法与唾液酸酶检测在阴道加德纳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舒少为;蔡长争;梁国琼;陈爱平

    目的:比较免疫荧光法与唾液酶法在阴道检测加德纳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来本院门诊就诊或体验的已婚妇女45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与唾液酸酶法检测,以Amsel检测法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456例受检妇女中,检出阴道加德纳菌阳性175例,检出率为38.38%(175/456);18~29岁年龄段检出率为42.79%(95/222),显著高于40~49岁年龄段(χ2=5.807,P =0.016);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加德纳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不孕不育、不良怀孕及其他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0、P =0.000,χ2=21.131、P =0.000,χ2=13.860、P =21.492);免疫荧光法检出阴道加德纳菌阳性181例(其中假阳性13例),唾液酸酶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阳性177例(其中假阳性21例);免疫荧光法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95.37%、95.61%、92.82%和97.45%;唾液酸酶法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4%、92.53%、91.23%、88.14%和93.19;免疫荧光法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唾液酸酶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83、P =0.014,χ2=7.136、P =0.008,χ2=5.631、P =0.018)。结论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检对象阴道加德纳菌感染率各不相同,免疫荧光法具有较高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可用于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加德纳菌感染者的筛查。

  • 免疫荧光法研究桐乡地区婴幼儿呼吸道偏肺病毒感染

    作者:金述满;沈建生;沈建春;顾会芬

    目的 研究桐乡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偏肺病毒(hMPV)感染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对2008年8月-2009年7月收集的43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hMPV抗原检测;同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431份标本中检测到hMPV阳性68例,阳性率为15.78%;68例中临床诊断为肺炎者38例,占55.55%.结论 hMPV为桐乡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冬季高发,春秋两季发病率也较高;hMPV感染易发展为肺炎等较重病症,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 型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和基因进化分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茅海燕;卢亦愚;严菊英;唐兰芳;郑官正;徐昌平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冬春季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重要、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在婴幼儿中易引起大规模的暴发流行[1].2005年底浙江省某地妇儿医院报告婴幼儿肺炎病例骤增,2005年12月-2006年1月间我们对当地医院采集的24例急性期患者的鼻咽吸引物标本进行型特异性RSV荧光定量RT-PCR、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并进行病毒分离和主要抗原基因的进化分析.

  • 免疫荧光法在微生物快速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艾春英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法在呼吸道感染患者快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所接受治疗的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快速检验,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病毒种类及其感染率。结果200例患者中,病毒感染阳性者178例,病毒感染率为89%。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者24例,腺病毒者49例,流感病毒A、B者各38例、29例,副流感病毒1、2、3各10、16、12例,感染率分别为13.48%、27.53%、21.35%、16.29%、5.62%、8.99%、6.42%。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病毒感染者占绝大多数,其中尤以腺病毒感染率高。结论免疫荧光能快速检测患者病毒感染种类且敏感性高,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R2细胞用于测定人白介素6受体的生物活性

    作者:康晓平;任蕴芳;于鸣;沈倍奋

    目的确定可靠的筛选小分子人白介素6(IL-6)受体拮抗剂先导化合物的细胞模型.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MTT检测法检测了R2细胞的人IL-6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和对重组人白介素6(rhIL-6)的反应性.结果检测到R2细胞具有高丰度的人IL-6受体蛋白表达并对rhIL-6具有极为灵敏的反应性和极高的亲和力; 用R2细胞检测抗人IL-6单克隆抗体对rhIL-6的拮抗活性,发现单抗在20 mg*L-1浓度下对rhIL-6所引起的R2细胞的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92%.结论 R2细胞是可靠的筛选人IL-6受体拮抗剂的细胞模型.

  • 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齐朝阳;郭丽平;李勇

    目的 探讨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为临床上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4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抗角质蛋白抗体.结果 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法对于抗角质蛋白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病例组分别为72.91%和52.08%,对照组为0和0;两种方法对于抗角质蛋白抗体的检测,其特异度都很高,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诊断的敏感度及正确率方面,免疫金银染色法好于免疫荧光法,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高,在临床上,可以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诊断更有意义.

  • 免疫荧光法在微生物快速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翟晶晶

    目的 分析免疫荧光法在微生物快速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采集鼻咽分泌物进行免疫荧光法检验,观察患儿感染情况.结果 100例患儿中病毒感染阳性有88例,其中感染合胞病毒42例、腺病毒23例、流感病毒A13例、流感病毒B10例,感染率分别为47.73%、26.14%、14.77%、11.36%.结论 免疫荧光法能够快速检测患儿感染类型,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

  • 微波免疫荧光法在快速检测淋球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超群

    淋病(gonorrhoeae)是由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感染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传染性疾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对淋球菌快速而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是淋病诊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我通过长期临床试验,总结出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淋球菌的微波免疫荧光技术,并与传统的革兰染色法相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新发现的肝炎相关病毒

    作者:庄辉

    自1963年Blumberg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后,由于新方法的不断建立,大约每5~10年发现一种新的肝炎病毒,如1973年Feinstone用免疫电镜法发现甲型肝炎病毒(HAV);1977年Rizzetto用免疫荧光法发现丁型肝炎病毒(HDV);1983年Balayan用免疫电镜法发现戊型肝炎病毒(HEV);1989年Reyes和Choo等分别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HEV和HCV合序列,并建立了该两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 ANCA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龙必芳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颗粒成分和单核细胞溶酶体的自身抗体,作为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 WG)为代表的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的血清学标志性抗体已得到国际广泛认同,并对其病情缓解、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近年来ANCA 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突飞猛进,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等许多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患者血清中陆续检测到ANCA.

  • 髓过氧化物酶特异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琦;曾沛英;蔡月明;朱乙声;贺蓉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特异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MPO-ANCA)在系统性硬化症(SS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98例SSc患者血清中ANCA水平,并从中分析MPO-ANCA与SSc相关的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MPO-ANCA在SSc中的阳性率是12.2%(12/98),MPO-ANCA阳性组SSc患者出现肾脏累及、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及抗Scl-70抗体阳性的频率均显著高于MPO-ANCA阴性组SSc患者。结论:MPO-ANCA在SSc中的阳性率为12.2%,并与其特定的临床表现相关,推测MPO-ANCA可能在SSc的发病过程起一定的作用。

  • IgA肾病的护理

    作者:恽莉莉;周小红;徐健

    IgA肾病又称Berger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点是肾小球系膜增生,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可见系膜区有IgA沉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变特积.IgA肾病是我国较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镜下血尿伴/不伴无症状蛋白尿.2008年10月~2010年11月.我科对10例IgA肾病患者实行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进

    作者:陈樱;刘德敏;孟东

    目的:建立一种能大量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且操作方便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对HUVEC进行消化,加入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素促其生长,以胰蛋白酶消化贴壁细胞,继续传代培养.细胞鉴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法.结果:经相差显微镜观察及Ⅷ因子染色证实培养的细胞是内皮细胞.结论:实验建立的HUVEC培养方法简便,细胞获得量多.

  • 大鼠牙釉质形成中钙离子的成像及其信息传递的分析

    作者:姚军;棚赖精三;田村康夫;吉田定宏

    目的 探讨钙离子在不同发育期的大鼠造釉细胞中的变化和与信息传递有关的因子的分布.方法 使用共焦点激光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法来分析出生后5、7、10天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胚中钙离子的分布.结果 共焦点激光显微镜成像表明出生后5、7、10天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胚中钙离子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而且强弱部分相互交叉的频率也明显增加.钙结合蛋白的免疫荧光显像从分化期,分泌期,移行期到成熟期依次增加,而且在成釉细胞内部两端的显像强度高于细胞中央.结论 钙离子在釉质形成和进行同结构形成有关的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层析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性能评价

    作者:刘伟才;李婉媚;张巧玲

    目的:探讨与比较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层析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385例,其中男109例,女276例;采用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尿道标本沙眼衣原体,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出阳性标本情况,并以聚合酶链反应(PCR 法)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结果两种方法对女性患者检出阳性率比较,免疫荧光法检出阳性率20.29%,高于免疫层析法的13.77%(P <0.05)。两种方法对男性患者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 PCR 法作为诊断标准,免疫荧光法灵敏度为89.36%,特异度为98.63%,诊断符合率为96.36%;免疫层析法灵敏度为53.19%,特异度为97.25%,诊断符合率为86.49%。免疫荧光法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免疫层析法(P <0.01)。结论免疫荧光法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性能较免疫层析法更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比对分析

    作者:卢永芳;王洋真;陈键;谢丹萍

    目的::总结分析免疫荧光法(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特异性与灵敏度,选择更优的检验方法用于临床。方法:选取2015年1-8月到我院就诊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集其血清,分别使用 ELISA 与 IFA 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采用 IFA 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81.0%和93.75%,采用 ELISA 检测的分别为80.0%和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炎支原体采用 IFA 检测优于 ELISA,推荐应用。

  • 两种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临床应用

    作者:郭谦;王晓健;张爱爱;曹荣;张文平

    目的:探讨被动凝集法(PA)和免疫荧光法(IFA)2种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3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抗体PA法检测结果和呼吸道九联体IFA法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PA检出阳性标本271例,阳性检出率为31.40%;采用IFA检出阳性标本241例,阳性检出率为27.9%.PA法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IFA法(P<0.05).2种方法检测的总符合率为89.1%,Kappa=0.785,两者一致性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一致标本中IFA(+)/PA(-)占34.0%,IFA(-)/PA(+)占66.0%.结论:PA和IFA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均有诊断意义,但2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率,推荐临床使用.

  • 免疫荧光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其在感染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张亚兰;王建利;王静利;王苗;武晨

    目的 探讨分析免疫散射比浊法与免疫荧光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后的价值 ,研究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已经确诊的50例各类感染性疾病患者为试验组 ,另取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荧光法来同时检测2组血液标本的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 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含量(86 .3 ± 20 .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含量(4 .3 ± 1 .1)m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各组C反应蛋白的含量[(86 .3 ± 20 .3)mg/L和(85 .8 ± 19 .4)mg/L ;(4 .3 ± 1.1)mg/L和(4 .3 ± 1 .0)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68% 和72% ,二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荧光法来检测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的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检测C反应蛋白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2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在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分析

    作者:王乐见;杨光远;史春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109例HF(NYHA Ⅱ、Ⅲ、Ⅳ)患者和79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HF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YHAⅡ级心功能时血浆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依次递增(P<0.01).HF在控制后明显低于HF在控制前(P<0.01).结论:血浆BNP的水平对HF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两种方法相关性分析

    作者:魏娜;朱振宁

    目的:比较免疫荧光法与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差异,探讨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hsCRP在诊断急性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荧光法与免疫比浊法同时检测急性炎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的hsCR值,两组均为150例.结果:两种方法测定hsCRP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炎症组与健康对照组hsCRP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的结果中免疫荧光法与免疫比浊法无明显差异,hsCRP对于急性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推广.

149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